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候鸟变留鸟 成群野鸭缘何“常住”鸭绿江
    2月12日中午,一场降雪过后,丹东迎来了明媚的阳光,鸭绿江面波光粼粼。在鸭绿江城区段十二号坝门,绿头鸭妈妈带着一窝毛茸茸的小宝宝,在宽阔的水面上自由自在地嬉戏、觅食。近几年冬天,鸭绿江各路“神鸭”云集,且个个大有来头。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观察到的就包括有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中华秋沙鸭以及绿头鸭、斑嘴鸭、鹊鸭、绿翅鸭、普通秋沙鸭、红头潜鸭等种类。去年入冬后,多位摄影师还表示在鸭绿江月亮岛附近水域拍到了极危物种青头潜鸭。“青头潜鸭是鸟中大熊猫,很难遇到。一方面青头潜鸭对水质的要求很高,另一方面它们很怕人且喜爱生活在开阔的水面上,在我们保护区也是很少见的冬候鸟,能拍到确实很幸运。”鸭绿江口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马力告诉记者。本来是候鸟的野鸭,为何在丹东就变成了“常住居民”?马力介绍,野生动物选择栖息地有三大要素,食物、安全的隐蔽所和水。民以食为天,野鸭何尝不是。野鸭属于杂食性动物,常以小鱼、小虾、甲壳类动物、昆虫,以及植物的种子、茎叶、藻类和谷物等为食。鸭绿江流域是由河流、山地和近海水域等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且丰富。对途经此地的野鸭来讲,这里无疑就是一处巨大的自助餐厅,食物丰富,一应俱全。再看安全的隐蔽所。野鸭通常胆小且警惕性高,一般喜欢在开阔的水面休息,便于它们观察四周环境,在发现天敌后第一时间逃离。像绿头鸭的警惕性就非常高,它们具有控制大脑部分保持睡眠、部分保持清醒状态的习性。也就是说,它们可以在睡眠时,自己给自己站岗。丹东虽地处东北地区,但冬季气候却较为温和,并且鸭绿江丹东段距离黄海入海口很近,受到潮汐影响,海水涨落使得江水流动性强,所以鸭绿江在冬季并不容易结冰。开阔的水面与多样的栖息环境,为野鸭等越冬水鸟提供了便利条件。此外,随着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提高,城市生态持续恢复改善,客观上给水鸟提供了较为安全的栖息环境,让野鸭住得更加自在。最重要的就是水质。野鸭是水鸟,天生喜爱水。野鸭需要宽阔的水域作为栖息空间,在选择生存环境时,野鸭会倾向于选择水质更好的水域。尤其是一些有“洁癖”的野鸭,如中华秋沙鸭。它们对栖息地环境和水质的要求严苛,又被称为生态晴雨表,一般会生活在水质清澈、食物充足的地方。一旦生态环境或者水质发生了变化便会立即寻找新的栖息地。近年来,鸭绿江丹东段水质类别长期保持为Ⅱ类,河流整体水质和各断面水质状况皆为优,水质清洁、稳定,是野鸭生存栖息的理想地。据自然保护区的专家介绍,野鸭适应性强,也不怕冷,喜欢在南迁的路上走走停停,如果当地的生态良好,它们也会“偷懒”,择一良处过冬。鸭绿江就是一个好选择。“一般来说,野鸭大部队会在丹东地区停留一个月左右继续南迁,但不排除一部分会留恋鸭绿江不愿离去。”马力说。记者:李曼
    02/14
  • 鸭绿江畔 盛世欢腾
    2月12日,元宵节。鸭绿江波光粼粼,雪后初霁的城市浪漫成了一首诗。下午,滨江中路玫瑰广场至十纬路口,由市政府主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的“秧歌热舞非遗情盛世欢歌鸭绿江”2025年丹东市元宵节秧歌展演隆重登场。10余支队伍、1400余人参演,一幅幅流动的民俗画卷,为市民与游客铺就传统文化与地域风情交融的奇妙之旅。13时,激昂的鼓声敲响《开门红》,朝鲜族姑娘盛装登台,载歌载舞,国家非遗项目“丹东鼓乐”进行了精湛的热场表演,拉开活动序幕。秧歌展演团队各具风采,市体育运动学校运动员组成的市级展演团队率先出发,手持鱼灯凤灯,寓意吉祥;东港市新兴街道、新城街道、长山镇、菩萨庙镇联合组成秧歌队,金扇挥舞似麦穗摇曳,舞步灵动似海浪翻腾,腰间鼓点如大地律动,带来大海一般的浩瀚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凤城市凤凰山军乐团舞龙队艺术团秧歌队献上舞龙、灯笼舞、跑旱船和花篮表演,将传统民俗的力量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宽甸满族自治县边城民俗秧歌艺术团在“大宽甸·我的家乡”豪迈歌声中,扭动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欢快舞步,尽情抒发满乡儿女的自豪与激情;振安区展演队老中青相结合,表演风格既保留了传统秧歌的质朴豪爽,又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兼具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振兴区民俗秧歌代表队近200人的庞大阵容,将老安东市井百业巡游、惊险刺激的高跷杂耍秧歌,以及气势磅礴的舞狮舞龙等民俗活动巧妙融合;元宝区西贝舞蹈团代表队的演出作品《华夏》绽放属于华夏少年的光彩,华彩秧歌队巧妙融合传统秧歌与现代元素,充满了活力与激情。花车巡游精彩纷呈,全方位展示丹东红色旅游、草莓文化、冰雪经济、匹克球运动等丰富的文体旅特色资源,尽显丹东自然之美、人文之韵,抒发“千帆竞发”的豪迈激昂,展示振兴发展的美好愿景。彩绸随风猎猎舞动,鼓乐之声震耳欲聋。演员们身着鲜艳服饰,用精湛的技艺和饱满的热情,全新演绎非遗民间艺术。围观群众掌声、喝彩声连绵不绝,大家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乡情年味”。记者:刘海东于上茹张怡媛
    02/14
  • 乐猜灯谜闹元宵
    2月11日,在滨江中路断桥景区1号码头附近,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丹东市图书馆(丹东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协办的“北国春意浓灯谜阅江城”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火热开启。正月十五闹元宵,灯谜蕴藏大智慧。穿插于喜气洋洋的火红灯笼间的1000条灯谜吸引广大市民驻足,他们或独立思考、或结伴交流,饶有兴致地解锁自己感兴趣的谜题。活动还增设了互动环节,市民参与并答对和丹东文化地标、特色美食、传统习俗等相关的谜题将获得“惊喜”,营造节日喜庆氛围的同时,也让市民了解丹东、热爱家乡。记者:刘海东
    02/13
  • 幸福生活“舞”出来
    2月10日下午,在振安区政府广场,来自振安区各个团体的16支队伍400余人,以广场舞、健身舞、秧歌等表演形式共同迎接元宵佳节。一曲《盛世舞龙》拉开了活动的序幕,来自振安区各单位和职能部门100余人组成的队伍,身着艳丽的民族服饰,用优美的舞姿诠释美好生活。活动中,腰鼓、秧歌、杂耍及各类歌舞表演引得现场观众掌声连连,其中腰鼓舞《信天游永唱中国梦》把活动推向了高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参演的演员们多数都是“80后”“90后”年轻群体,他们朝气蓬勃,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年来,振安区政府深耕群众文化领域,通过强化文化阵地建设、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培育优质文艺队伍,将“文化大餐”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节节攀升。记者:刘海东姜慕馨
    02/13
  • 大秧歌扭起来
    2月11日上午,东港市第29届民间艺术节暨全民秧歌展演活动开幕。9时,伴着欢快的锣鼓声,20支队伍近2000人火热开启每年一度的元宵文化盛宴。率先登场的是孤山镇秧歌队、鼓乐队;五四农场秧歌队带来了高跷表演,将非遗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新城街道秧歌队由安塞腰鼓、拖尾扇舞、海洋生物卡通3支队伍组成,演绎了海陆共荣、喜迎丰收的场景;北井子镇高跷表演队伍博得阵阵掌声;前阳镇秧歌队伍中,有精神矍铄的长者,还有天真可爱的儿童,他们用热情与活力演绎风采;椅圈兴隆农场联队以“莓香四溢,秧舞欢歌”为主题,以草莓为媒,以秧歌为笔,绘制出生动多彩的乡村画卷;新兴街道秧歌队携彩绸花扇欢快舞动,寓意着蛇年吉祥如意……此次东港市秧歌展演活动,社会各界齐上阵,喧天的锣鼓、多姿的秧歌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无限祝福。本次秧歌展演,专业人员现场评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1名。第29届民间艺术节期间,东港市还将举行猜灯谜等活动。记者:刘海东张瑞于上茹
    02/13
  • 元宵佳节氛围浓 “黑芝麻”依旧受欢迎
    元宵节前,我市各超市的汤圆、元宵销售逐渐升温,各式各样的产品创意十足,在满足消费者多样化口味需求的同时,也令节日消费市场更加火热。节日至市场“甜蜜”升温2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元宝区某超市,看到冰柜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汤圆,主要集中在思念、三全等知名品牌,还有多种散装元宵售卖,价格从几元到十几元不等。玲珑小汤圆、柿柿如意、招财进宝、炫彩小汤圆、大黄米花生汤圆……令人目不暇接。这些产品不仅口味独特,外观也颇具创意,多寓意如意、吉祥、红火等。“虽然近些年各种新奇的馅料层出不穷,但我还是最喜欢吃黑芝麻馅的,每年都买。”正在现场选购的市民陶女士说,自己和爱人都是黑芝麻馅的“铁粉”,孩子则更喜欢吃山楂馅。在万达商场内的一家超市里,记者同样感受到了节日市场的热闹氛围。在品牌汤圆专柜前,不少市民围着冰柜挑选心仪的汤圆,有母亲带着孩子来选购,也有年轻情侣一起挑选。“这几天汤圆的销量非常好,主流价位为每袋8元至15元,黑芝麻、花生馅等传统口味深受中老年人喜爱,而年轻人则比较喜欢尝试各种新口味和‘异形’汤圆。”导购员介绍,除了传统口味,近年来,汤圆市场不断推陈出新,陆续出现了哈密瓜、榴莲、龙井茶等新颖口味。花样多消费者各有所爱很多蛋糕店也会在元宵节时“凑热闹”,推出诸多口味“奇特”的汤圆,受到进店消费者的青睐。“玫瑰和巧克力口味的汤圆比较畅销,我们还推出了新品椰子口味汤圆,购买的大多数是年轻人,也有给孩子买的。”蛋糕店员工说。随后记者随机询问了20名市民,尽管可选性颇多,喜欢黑芝麻馅的人数仍在一半以上,喜欢五仁馅、山楂馅的也比较多。对于水果馅,部分受访者表示“只想尝尝”。此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日益重视,近几年的汤圆、元宵在营养价值上也有了显著提升,无糖产品成为市场的重要一员。无糖系列采用木糖醇代替蔗糖,既满足了消费者对美味的追求,又照顾到了健康需求。今年83岁的陆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年轻时吃的元宵都是动物油脂制作的,现代人注重健康了,尤其老年人有‘三高’,特意买无糖元宵吃。”虽然在节日时传统食物几乎家家不可或缺,但依旧有些年轻人分不清“汤圆”与“元宵”的区别。“过去我一直以为只是叫法不同呢。这些年总有媒体科普,终于明白汤圆和元宵不是一种产品,但具体区别还是不清楚。”00后消费者王馨允说,平日里好吃的太多了,自己只有在元宵节当天会“象征性”地吃一两个应景。对于二者的区别,元宵制作者马先生介绍,汤圆和元宵在制作方法、外观、口感、馅料、存放时间等方面都有所不同,无论喜欢吃哪种,都有生活圆满的寓意。“我倒有一个比较容易区分的窍门,超市里有精美包装的大多数都是汤圆,散装售卖的则是元宵居多。”马先生笑着说。记者:王子宁
    02/13
  • 各社区喜迎元宵节
    近日,丹东市各社区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元宵节活动,为居民们营造欢乐和谐的节日氛围。站前街道二街社区工会驿站开展“汤圆传情,致敬‘城市美容师’”活动,为环卫工人送去汤圆和节日祝福。金桥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宣传与特色民俗文化文旅活动。鸭绿江街道东泰社区开展“传统我传承,红火过元宵”活动。恒景社区举办元宵节茶话会。纤维街道黄海社区开展“欢乐闹元宵,非遗焕新光”活动。瓦房社区开展“党建引领传真情,元宵佳节乐团圆”活动。七道街道于家二社区开展“投壶雅趣闹元宵,社区少年展风采”活动。临江街道南桥社区开展“巧手制福灯,欢聚闹元宵”活动。工人村社区开展“民俗剪纸迎元宵,多彩寒假乐不停”活动。东昇社区开展“爱心汤圆庆元宵,情暖环卫工人心”活动。花园街道花园社区妇联组织未成年人开展“小手揉面,传承文明‘食’光”活动。桃源社区工作人员走进贫困归侨侨眷于承山家中,为其送去慰问金和节日的祝福。浪头镇左岸社区,纤维街道福春三社区,花园街道桃铁一社区、桃源社区,临江街道清花园社区、六道西社区,分别开展走访空巢老人、老党员活动,为他们送去元宵和节日的祝福。广济街道朝凤社区、平安社区、天后宫社区,永昌街道英华社区、北桥社区、振八社区,鸭绿江街道财专社区、华盛社区、八三社区,站前街道沿江社区、二三零社区,珍珠街道振山社区、临江社区,花园街道花园社区、昆源社区,临江街道江桥社区、工业社区、锦绣社区、六合社区,浪头镇绿城社区、五一八社区,纤维街道桥头社区、纤维一社区,九道街道通乡社区,分别开展元宵节猜灯谜、做花灯活动。记者:张津硕
    02/13
  • 载歌载舞迎元宵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凤城市2025年群众文化活动秧歌汇演11日上午在凤城市工人文化宫广场举行。来自凤城老年大学、凤城花鼓队、凤凰山艺术团等9支秧歌队的300多名文艺志愿者盛装亮相,载歌载舞迎接元宵佳节。欢快的锣鼓敲起来,红火的秧歌扭起来,幸福的手帕舞起来。文艺志愿者表演了舞蹈《让幸福飞起来》《民族庆丰年》《新年到》《母亲是中华》《祝福祖国》《新春乐逍遥》《吉祥快乐的好日子》等节目,表达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非遗文化。铿锵的锣鼓、欢快的秧歌,将节日的喜庆和浓浓的祝福融入精彩纷呈的秧歌表演,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和喝彩声,现场充满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2月11日,凤城市委组织部、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委宣传部联合凤凰城街道、丹东中金实业有限公司举办“灯谜映商圈、聚力促振兴”凤城市步行街商圈党建联盟元宵节猜灯谜活动。百盏灯笼映红街道,百条灯谜融合民俗,吸引党员群众共话传统、同启新程,以文化传承凝聚奋进力量。春节期间,凤城市还组织开展了“春节村晚”过大年、古琴雅集、冰雪嘉年华、文化名家进乡村系列活动,为群众献上一场场丰富多彩、精彩绝伦的文化盛宴,不断增强群众精神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张爱国丛阳记者/刘海东
    02/12
  • 老中青少四代同台 丹东市“梨园新蕾”京剧演唱会传承国粹
    2月10日,正月十三,市文化宫热闹非凡,一场汇聚传统与活力的文化盛宴——正月正迎新春“梨园新蕾”京剧演唱会精彩上演,吸引了众多市民和京剧爱好者,现场掌声与喝彩声此起彼伏。此次演出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丹东市艺鸣少儿京剧团演出。演员阵容强大,涵盖了丹东市艺鸣京剧团的戏曲艺术工作者和少儿京剧学员,更有在中戏、上戏、辽戏等大专院校崭露头角的丹东籍京剧新秀,以及京剧资深票友,老中青少四代同登舞台,展现京剧传承的蓬勃力量。演出在气势恢宏的京歌《中国京剧》中拉开帷幕,小演员们用激昂歌声,唱出京剧独特魅力,瞬间点燃现场气氛。随后,经典选段轮番上演。《八大锤》一招一式尽显专业,将岳家军的英勇展现得淋漓尽致;《小放牛》活泼俏皮,生动演绎出牧童与小姑娘的纯真情感,赢得台下阵阵欢笑;《贵妃醉酒》扮相俊美、唱腔婉转,细腻诠释出杨贵妃的哀怨,再现经典韵味。来自专业院校的演员带来《金沙滩》选段,以扎实功底和精彩表演,展现出京剧传承的深厚底蕴;《打金砖》凭借精湛实力,将经典唱段演绎得荡气回肠;《廉锦枫》选段同样让观众大饱眼福。演出在京歌《欢聚一堂》中圆满结束,全场观众沉浸在京剧艺术的魅力中,意犹未尽。这场演出不仅是对京剧经典的传承演绎,更注重与时代融合,贴近现代观众的欣赏体验。多年来,正月正迎新春“梨园新蕾”京剧演唱会,已成为丹东市民新春佳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供稿/肖文焕
    02/12
  • 文化大集欢乐闹元宵
    2月10日,市图书馆里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我们的节日·欢乐中国年”文化“串烧”大集在此启幕,广大读者在活动中共迎元宵佳节。本次活动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市图书馆协办。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与温馨,读者们热情高涨,踊跃参与各项活动。在猜灯谜区域,五颜六色的谜面悬挂在楼梯间,读者们或驻足沉思,或三两成群热烈交流。投壶游戏区同样人气爆棚,参与者屏气敛息,专注地投箭于壶,每一次精准的投掷都会赢得周围观众的阵阵喝彩。剪纸和香包非遗项目展示区更是吸引了许多人驻足观看。为了增加活动的纪念意义,参与本次活动的读者凭借书香游园纪念卡,每完成一项活动,就能收集一枚图书馆纪念印章,集齐三枚纪念章便可获得一份精美的纪念品,读者们积极参与活动,盖章打卡。此次文化“串烧”大集活动,不仅为市民们提供了一个共迎元宵节的休闲好去处,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记者:张怡媛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