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文艺大餐”点亮群众生活
    “送‘福’、送春联活动每年受到群众的欢迎,作为文艺工作者,我深受感动,写得再多、再累心里也是暖的。”12月25日下午,参加完振兴区站前街道银杏社区和沿江社区“万福迎春”书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书法家赵洪富欣慰地说。多年来,由丹东市文联主办的送“福”送春联活动广受好评,市民参与热情高涨,反响热烈。赵洪富回忆,自己最多时一天书写春联、福字近50套,12月25日当天,他带领多位书法家为两个社区书写春联福字120余套。76岁的赵洪富只是此次书法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的志愿者之一。上到耄耋老者,下到青葱少年,一年来,我市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志愿者在市文联及下属协会团结带领下,发挥所长,以满腔真情与热心留下了一个个服务群众的生动场景,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精神文化大餐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好戏连台,让群众尽享文艺视听盛宴。今年,市文联先后举办“戏韵长虹——丹东市第六届戏曲周”“艺术课堂进机关”系列讲座、“读书节·阅读古今讴歌盛世”诗文朗诵会等文艺活动。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市文联先后举办丹东市优秀美术作品展、丹东市书法家协会成立40周年百人书法精品展、丹东市优秀摄影作品展、“如歌盛世璀璨中华”诗文朗诵会进校园、辽宁音协管乐学会长笛乐团公益演出、“我爱你中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主题征文等活动,各类主题文艺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近年来我市美术、书法、摄影、音乐、文学等领域的创作成果。同时,结合“我们的节日”活动要求,市文联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节日期间开展线上、线下活动共10场,以文艺形式弘扬传统节日文化,服务群众。搭建平台,文艺惠民活动蓬勃开展。为让文化艺术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融入群众生活,今年,市文联持续开展常态化文艺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市千余名文艺志愿者以“新春进基层文艺助振兴”等为主题,开展各类文艺志愿活动200余场,服务群众万余人次。通过协会推荐和社会自荐的方式,面向社会公开招募青年文艺志愿者,成立“丹东市文联青年文艺志愿者服务团”,共招募志愿者60名,包含戏剧、音乐、舞蹈、电视、朗诵、书法、美术、写作、摄影、曲艺等艺术门类,让我市文艺工作者、文艺爱好者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强自身技能的同时,更好地服务群众。在市文联组织下,一年来,我市书法、美术文艺志愿者深入全市9个社区开展书法、美术公益培训活动,授课100余次,受益群众5000余人次。未来,丹东市文联还将持续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建好宣传推介平台,推出更多高质量文艺作品,持续推进文艺品牌提升等工程,为丹东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助力赋能。记者:王梦露张尧
    12/31
  • 聚力“收好关” 蓄势“开好局”
    今年以来,振安区紧密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工作部署,秉持“项目为王”工作理念,着力提振社会各界投资信心,推动项目开复工建设。截至目前,全区投资500万元以上开复工项目94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9个、复工项目45个,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坚决稳住传统优势产业基本盘,充分挖掘黄金、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增长优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增速争取连续两年保持双位数增长。前三季度,振安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贡献度均位列全市前三位。同时,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累计征集数字化、智能化典型应用场景51个,全区“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到18户,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4户,两项排名均位列全市第三位。持续在项目包装、创新招商和政策资金争取等方面狠下功夫,积极谋划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不断集聚发展动能。预计年底前,升龙海汇改建、五龙金矿横巷联通工程等13个项目将按预期开工建设;亿丰全棉高抗防护品、宏德蜡烛1000吨蜡烛配件厂房等13个项目主体竣工;日邦纳米矿产品精细加工、三鑫矿业安全生产技改等10个项目竣工达产;丹东公交集团东泰路公交车站、振安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等11个基础民生项目投入使用。岁末年初,振安区将围绕全市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细化实化“4+1”图谱,确保明年经济工作开好局、起好步。紧紧围绕战略定位、现有产业基础、资源要素禀赋,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统筹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特色产业巩固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坚持实行“扶优、引导、创新”机制,实施产业提质扩量工程,开展消费品“三品”行动,重点开展产需对接、产销对接工作,引育扩增一批重点工业企业,精准帮扶、细化服务,促进产业融合与集聚、链式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统筹融合城乡消费市场,鼓励引导商贸企业推出“冰雪相约”“以旧换新”等系列文旅宣传和主题促消费活动,深入实施旅游“后备箱”工程,积极打造文体旅融合消费场景,强化红色文旅品牌塑造,加快推进鸭绿江浮桥遗址保护利用、任国桢故居保护等文物保护项目,打造“抗美援朝出征地”红色文旅新场景。立足温泉资源优势,以康养产业为导向,高标准抓好硬件建设提升、软件配套深化、场景氛围营造等重要工作,擦亮冬季温泉游、冰雪游品牌。记者:姜慕馨
    12/31
  • 互学互鉴促高质量发展
    近日,山东省滨州市残联一行11人到我市考察交流有关残疾人按比例就业、非遗培训、美丽工坊建设等残疾人就业服务相关工作。在凤城市非遗手工培训基地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考察组一行实地观看了残疾人非遗柞蚕丝制品手工培训,了解了柞蚕丝非遗文化,对当地将柞蚕丝非遗文化融入残疾人文创手工制品给予好评,同时双方对美丽工坊建设情况进行了交流。考察组还走进残疾人电商培训基地,观摩了残疾人电商直播带货实战模拟培训,深入了解我市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及残疾人新业态培训、残疾电商人才培养等情况。参观中,两地残疾人工作者围绕残疾人服务工作展开了充分的交流和探讨,希望可以在互学互鉴中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成长。未来,双方将继续保持密切联系,携手探索残疾人服务工作的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共同推动两地残疾人服务工作向着更高质量、更具内涵的方向蓬勃发展。记者:包芙蓉
    12/31
  • 中国G228沿海公路旅游联盟成立!
    12月28日,中国G228沿海公路旅游联盟成立大会在丹东举行。本次大会由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交通运输厅、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自驾游协会、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交通运输局承办。现场,来自G228沿线省份文旅和交通部门负责人、自驾行业协会负责人、文旅企业、相关专家学者等200余人参加了会议。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10个G228沿线省份文化和旅游厅(局)签署联盟成立协议。百余台自驾车从G228起点——丹东虎山长城出发,开启沿海公路自驾之旅。大会还组织了文体旅产品展示展览、“鸭绿江畔丹东真好”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交流、丹东文化旅游资源考察等系列活动。记者|王子宁周广庆
    12/30
  • 开展“护苗”行动 检查校园周边娱乐场所
    为进一步规范校园周边娱乐场所市场秩序,净化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近日,丹东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支队和市文旅局文化执法支队围绕“护苗2024”专项行动重点任务,对全市校园周边KTV、游戏厅、剧本杀店等娱乐场所开展了“护苗”集中检查行动。其间,共检查各类娱乐场所12家,重点检查是否无证经营、是否存在违规接待未成年人消费,是否存在不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色情、暴力剧本,是否存在赌博机,是否存在涉黄涉毒等违法行为,消防器材应急设施是否完备等内容,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6处,均进行现场整改。记者:唐羽廷
    12/30
  • 推动裁审衔接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为推动劳动争议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构建和完善诉讼与仲裁之间的衔接机制,12月18日,丹东市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与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裁审衔接座谈会,探讨在裁决和审判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点和争议问题,以期在未来统一裁决和审判标准,提高裁决和审判的质量和效率。会上,双方分别对过去两年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就裁审衔接中的难点和争议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对追索垫付社会保险、工伤保险待遇、二倍工资等八大类问题进行了充分交流。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提出了对未来裁审衔接工作的期望,强调了加强交流学习机制的重要性,以及强化裁审衔接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和互通,以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同时,要积极促进多方沟通协调,提升审理质量,从而有效解决丹东地区的劳动纠纷问题。丹东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负责人从多个方面提出了推动裁审衔接工作的建议。提议通过定期召开仲裁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会议,逐步探索建立包括疑难案件研讨制度、庭审互听制度、信息共享制度、裁审评判认定制度、调审衔接制度和裁审衔接工作日常联系制度在内的六项制度,共同深化丹东市裁审衔接工作。据了解,此次座谈会的内容,将作为今后进一步强化裁审衔接机制的重要依据。双方计划通过常态化开展业务交流来提升丹东市劳动争议矛盾纠纷的解决能力,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坚实保障。记者:李美臻
    12/30
  • “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让您办成事
    12月24日,丹东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经验推进现场会在丹东市政务服务中心人社分中心召开。会议旨在通过对市人社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经验做法再学习,进一步提升全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综合建设水平,让办事群众和企业有更多的获得感。市委组织部、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市人社局、市数据局及各县(市)区数据局、市本级各专业分中心有关负责同志参加学习交流。与会人员观摩了人社分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和“快办”窗口建设情况、政务服务全景式数据监控系统等,学习好的经验做法,推动全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建设迈上新台阶。接下来,全市各级各类政务服务中心将全面查找窗口运行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综合窗口改革工作,进一步完善制度,提升窗口办事效率。2020年,丹东市人社局在全省首创“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更好解决了办事群众和企业在人社领域遇到的“疑难杂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认可。2021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全省推广。记者:刘作庆
    12/30
  • 丹东东港市获评2024年度辽宁省“工业单项冠军”
    近日,省工信厅批复《2024年度辽宁省工业单项冠军县(市)名单》,东港市凭借食品加工特色主导产业优势名列其中。近年来,东港市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依托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2023年,东港市食品加工企业达3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亿元。2024年1—11月,73户规模以上食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110亿元,同比增长7.3%。下一步,东港市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市“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精神,做精新型工业,推动食品加工产业纵深发展、纺织服装业自主创新、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企业扶持力度,用好用足专项奖补资金,重点支持食品加工产业“建设平台、优化平台、应用平台”等项目建设,积极构建以种养业为基础、食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为重点、商贸流通服务为保障的全食品产业链条,促进产业由初(粗)加工逐渐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重点推动特色水产品从冷冻保鲜向即食保健方向拓展,冷鲜肉制品向调理肉、休闲卤味及预制食品方向发展,草莓等果蔬农产品向果汁、果酒、果酱等特色饮品方向延伸,持续推动食品加工产业量合理增长和质量提升。记者:张瑞
    12/27
  • 丹东市首届小学生课文朗读大赛收官
    12月14日,由丹东交通广播承办,元宝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元宝区文联协办的丹东市首届小学生课文朗读大赛——《课本里的中国》迎来总决赛,44名小选手进行角逐。比赛现场,小选手们声情并茂地朗诵了《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中华少年》《丰碑》《繁星》《延安,我把你追寻》等篇目。扎实的语言和诵读功底,赢得了评委的好评和阵阵掌声。丹东市首届小学生课本朗读大赛自今年8月启动以来,共有来自全市11所学校的近千名小学生参与,全面激发了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升了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决出各奖项,此赛事圆满收官。
    12/27
  • 培育企业“落地生根”沃土 释放招商引资“强磁场”
    近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召开全系统招商引资“冬季会战”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传达全市招商引资“冬季会战”动员会议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部署会议精神,总结部署下一阶段营商环境建设及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动员全系统上下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为契机,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理念,把为企业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求真务实,切实凝聚优化生态环境领域营商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2025年,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做好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环评审批“三本台账”,落实“上级审批的全程协办、本级审批的即来即办、下级审批的跟踪督办”环评审批服务保障。进一步优化项目环评审批权限调整,实行首问责任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确保群众办事“只跑一次”,努力培育企业“落地生根”的肥沃土壤。记者:戚文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