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鸭绿江刀鲚人工育苗技术及生产试验成功
    11月10日,在丹东东港市长山镇渔业良种场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对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2023年“鸭绿江刀鲚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经过6个多月的精心培育,5万尾刀鲚鱼苗平均体长13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标志着刀鲚人工育苗技术及养殖管理生产试验取得成功。在东港市长山镇渔业良种场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工人正在对刀鲚鱼苗拉网取样。(摄影:蔡晓华)“刀鲚是非常珍贵的洄游性鱼类。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突破了人工育苗技术和大规模越冬难题,为补充和恢复野生种群资源的群体数量以及大面积养殖推广提供了技术保障。”项目评审专家、辽东学院教授王丹生说。刀鲚又名长颌鲚,在我国主要分布于黄渤海、东海及各通海江河和附属湖泊内。鸭绿江刀鲚为丹东本地特色鱼类,因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几年,受诸多因素影响,长三角地区的刀鲚资源急剧衰退,鸭绿江和大洋河等入海河流中的刀鲚产量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为更好地保护濒危物种,维护自然水域的水生生物多样性,2021年,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成立“刀鲚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课题组,计划用3年时间在鱼苗人工繁育方面取得突破,为商品鱼养殖扫清技术障碍。评审专家对刀鲚鱼苗进行测量,对项目进行阶段性验收。(摄影:蔡晓华)2021年,课题组捕获野生性成熟亲本刀鲚60余条,人工繁育刀鲚苗种体长达到15厘米以上,随后进行鱼苗人工孵化和培育,获得成功。次年,刀鲚苗种分别在鸭绿江和大洋河增殖放流,合计达14.875万尾。随后,课题组探索开展刀鲚苗越冬模式研究,逐步形成刀鲚大规模越冬的试验方案。今年3月,刀鲚苗人工繁育越冬技术通过专家组验收,标志着鸭绿江刀鲚鱼苗人工繁育越冬技术获得成功,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实现零的突破。4月,课题组再次捕获野生刀鲚亲鱼562对,培育刀鲚水花苗种62万尾,先后向鸭绿江和大洋河增殖放流苗种17.5万尾,以补充野生种群数量。课题组负责人、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述好表示,这些鱼苗越冬后,将在明年年底达到上市标准。下一步,争取早日实现商品鱼养殖推广,为养殖户开辟增收致富的新路径。记者:蔡晓华
    11/15
  • 丹东特产亮相青岛国际农交会
    11月9日,由农业农村部、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青岛开幕。丹东草莓、杂色蛤、人参制品、柞蚕蚕丝制品等农特产品组团亮相,备受青睐。此次农产品交易会,丹东市16家企业随辽宁展团参展,丹东泰华食品、丹东主荣参业、凤城市瑞沃尔制衣等企业亮相辽宁综合展区。同时,设立108平方米展区,展示丹东草莓、大米,展现了丹东聚焦做好“土特产”文章,全力树品牌,特色农产品发展势头强劲,附加值效益快速显现的新亮点,为展会带来视觉和味蕾的双重惊艳,吸引众多观众驻足欣赏、品尝。当日下午,辽宁优质特色农产品(青岛)推介会召开,“东港草莓”代表“辽果”进行现场推介。丹东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环境,孕育了草莓、蓝莓、奇异莓、大黄蚬子、杂色蛤、梭子蟹、人参、板栗等、特色农产品。展会期间,丹东特产吸引了大批客商问询、采购,大大提高了丹东区域农业品牌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记者:邢漫
    11/15
  • 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获批辽宁自贸区联动创新区
    近日,经辽宁省自贸办审核评估,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5家产业园区作为首批辽宁自贸区联动创新区,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成功获批,我市成为全省唯一一个没有自贸区片区但成功获批的城市。设立联动创新区,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进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推进辽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释放制度创新改革红利、发挥自贸区改革创新和对外开放示范引领作用的重要举措。在我市设立联动创新区是省委、省政府赋予丹东的重大战略机遇,是丹东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载体。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具有鲜明的边境特色,区位优势明显。经过多年发展,在仪器仪表、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新型材料制造等领域拥有一批龙头企业,产业基础扎实。截至目前,已在政府职能转变、国资国企改革、扩大东北亚区域开放等多个领域成功复制推广多项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具备开展先行先试自贸区改革创新成果的先决条件。此次成功获批,将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和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在优化营商环境、投资贸易自由便利、金融开放创新、扩大开放等重点领域的联动创新步伐,有助于边境经济合作区与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地联通、畅通,打造发展新格局。未来,创新区将在营商环境、金融服务、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进一步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下一步,我市将以建设联动创新区为契机,推动边境经济合作区和自贸区优势深度叠加和创新功能有机融合,以制度对接、平台融通、产业互动为重点,强化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带动引领,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助力我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记者:王洪满
    11/15
  • 普及消防知识 共建平安家园
    (摄影:赵福来)在第32个全国消防宣传月到来之际,以“预防为主,生命至上”为主题,丹东市119消防宣传月活动精彩纷呈,通过多种互动体验,向市民普及消防知识。“消防公益说”、消防安全大体验、消防安全送平安、“火焰蓝这五年”云端宣传等活动,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进消防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消防法律法规和防灾减灾知识,增强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消防、支持消防、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记者:王卢莎
    11/14
  • 老旧小区穿“新衣”
    “20来年的老楼,没想到也能再亮堂起来。”看到自家小区楼道经过粉刷后白净明亮了许多,家住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东齐20号楼的徐大爷高兴地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关心关切之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丹东市振安区始终将百姓事视为头等大事,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为出发点,全力加强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完善辖区基础设施建设。振安区加大投入力度实施老旧小区改造,扩大改造范围,夯实改造成果,让居民从“安居”到“乐居”。鸭绿江街道对东泰小区、临江后街小区等老旧小区楼道进行“大修理”,粉刷墙壁19732.4平方米,更换单元门73扇,不仅改善了外观,还加固了墙面,让居住更加安全。珍珠街道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楼道进行细致排摸测量,通过粉刷,让之前布满灰尘、残破不堪的墙面焕然一新,市民切实感受到创城带来的新变化和新面貌。记者:王卢莎
    11/14
  • 丹东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交流会成功举办
    11月10日,丹东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经贸交流会隆重启幕,活动主题为“共赢时代分享未来”,旨在促进丹东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寻求建立新的合作关系,实现互利共赢。11月11日,100余家丹东企业、辽宁省国际商会驻俄罗斯远东代表处、7家俄罗斯远东地区企业就中俄进出口贸易、物流运输、通道建设、合资合作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洽谈。振兴区人民政府、合作区管委会与辽宁省国际商会驻俄罗斯远东代表处签署了合作协议,部分丹东企业与俄罗斯企业签约。两国企业还进行了自由对接洽谈。俄罗斯远东地区企业代表团参观了国门湾互贸区及振兴区、合作区重点企业。记者/王俊
    11/13
  • 消防安全演练
    11月7日,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工人村社区联合辽宁省消防协会和锦绣物业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活动,通过讲授火灾预防常识和消防器具的使用方法,增强居民的消防安全意识,提升应急救援能力。记者:吴琼
    11/13
  • 送渔业科技下乡
    日前,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开展了送科技下乡活动。活动中,中国水产科学院北戴河中心实验站牙鲆遗传育种专家介绍了牙鲆新品种的选育情况,牙鲆孵化技术要点、难点,牙鲆池塘养殖的关键技术措施。河北农大教授介绍了目前牙鲆养殖中常见的病害问题以及防控措施。专家们与养殖户交流了养殖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发放技术资料60余份,解答技术咨询10人次。此次送科技下乡活动,养殖户通过学、问结合的方式问计于水产专家,了解最新养殖发展趋势与新技术,解决了生产中遇到的难题。下一步,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将结合渔业生产特点和渔民技术需求,组织水产专家深入渔业重点镇、村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动丹东市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记者:邢漫
    11/13
  • 秋菜购销进“专区”
    近日,辽宁省丹东市振安区珍珠街道科学规划,选定东昌路、和经街、东升路、经山街等地,设置6个秋菜临时出售点、两处疏导街路便民服务点,一直持续到11月底,为菜农和市民提供秋菜购销服务。“秋菜在一条街路上集中整齐摆放,‘一站’就满足了购买的需求。”家住长祥大院的刘女士说,她两次往返就把所需要的秋菜买齐了,选菜快,秋菜品质高,既卫生又方便。街道城管执法人员加强秋菜销售期间执法力度,将占道经营的秋菜销售者及时引导到附近集中销售点或市场摊区进行经营;为菜农提供定位定时管理服务;对占用车行道进行销售的菜农加强疏导,避免因违规占道销售造成交通拥堵;在街路配足垃圾桶等卫生设施,引导秋菜销售者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做到“车载销售物品不落地、菜叶泥土随车拉走”,垃圾即产即清,保持周围环境干净整洁。执法部门指派“服务专员”,通过现场引导、下发服务联系卡等方式,为市民和菜农提供秋菜临时出售点等各类服务信息。同时,对秋菜销售者和市民进行宣传提醒,并发动社区、物业工作人员通过社区公告栏、业主微信群等,将秋菜临时出售点划设情况及时告知市民,并帮助送菜上门,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闭合服务。几天前,菜农李先生来卖秋菜时,得到了疏导街路便民服务点“服务专员”的帮助。他说:“城管人员带领我找到了秋菜销售的指定区域,都是市民流动量大的街路,在这样的地方卖菜,我们不用满大街找客流,菜卖得也快了!”街道执法人员践行执法“放开”和“管好”两个方面的工作要求,开展柔性执法、温情执法,充分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疏导等方式,坚持多沟通、善说服、慎强制,为秋菜购销提供便利,真正把为民服务的好事办好。记者:王玉
    11/13
  • 走访企业听心声 调研市场谋发展
    11月7日,振安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来到辽宁厚德实业集团,深入企业走访问需,精准推送惠企政策,定向开展调查研究。活动当天,一行人实地参观了辽宁厚德实业集团,倾听企业详细介绍,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座谈。座谈中,相关部门表示会加大扶持力度,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同时,希望企业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拓展业务范围,不断取得更好成绩。辽宁厚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现代服务为主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坐落于振安区经山街217号,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办公面积3000余平方米。集团旗下有专业的劳动事务服务公司、保安公司、招投标公司、食品公司等10余家独立经营的子公司。业务涉及人力资源服务派遣与外包服务、人力资源及财税政策咨询服务、劳动关系协调管理、技能培训与提升、招投标代理、食品配送、会议服务、绿化养护、设备维修、档案管理、物流、家政和后勤保障等服务项目。公司致力于就业与再就业和人力资源政策服务工作,注重下岗失业职工、大学生及零就业家庭职工的技能提升和转岗培训,为服务单位在降低成本、简化手续、化解用工风险、规范管理等方面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增值服务,是丹东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权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该公司与省内外300多家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业务范围覆盖省内县(市)区,现有员工6000余人。目前,公司市场份额占比不断扩大,主营业务收入逐年攀升,年营业收入2亿元,上缴各种税费3800万元。企业负责人表示,此次走访非常有意义,部门了解了企业的需求,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思路。企业将继续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立足丹东,辐射东北,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宗旨,把开发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今后的重点工作,稳定就业和实现再就业,助力丹东的经济发展。记者:李美臻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