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开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宣传周活动
    近日,市总工会开展丹东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宣传周活动,进一步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全市各县(市)区总工会齐发力,在辖区内覆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较多的共享职工之家、社区、快递驿站,共设立了7个宣传点,开展宣传及入会活动。现场通过海报宣传、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册等方式,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讲解工会职能、入会政策及流程等事项,并对金秋助学、送清凉、困难职工帮扶等工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同时,组织现场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辽工网上入会”平台完成实名注册并登记加入工会组织。成功加入工会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纷纷表示,之前遇到问题不知道跟谁说、找谁解决,现在加入工会后,有了依靠。今后将多关注工会资讯、了解工会相关政策、参与工会活动,在工会“娘家人”的陪伴下,加油工作,努力奋斗。此次宣传周活动共服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千余人,发展会员370余人。丹东市总工会将继续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最关心的现实需求,持续加大对他们的关心关爱,整合力量资源,有序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入会工作,强化服务理念,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工会真正成为他们心中的“娘家人”。记者:包芙蓉
    11/24
  • 丹东文旅在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收获颇丰
    11月17日至19日,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携县区文旅部门和文旅企业参加了旅交会辽宁展台的宣传推广活动,重点宣传丹东市冬季文旅资源和产品线路。展会现场,丹东展区以新鲜草莓、草莓文创、朝鲜族特色文创吸引了众多目光,还通过“草莓打卡”环节发起线上互动,吸引网友热情参与。参展企业代表在辽宁展台开展了企业推介和门票发放、有奖问答等互动活动,并通过“一对一”洽谈,与海内外文旅企业建立联系、加深了解,为今后的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在2023辽宁冬季文化和旅游推介会上,丹东市进行了冬季冰雪温泉主题推介,反响热烈。在2023辽滇文化和旅游业界交流会以及2023年中国国际(昆明)旅交会辽宁展团工作会议上,丹东市积极推介旅游优惠政策、营商环境等,重点开展了游客互送、引客入丹(包机、包列)、联合营销、自驾、研学游学的合作洽谈。云南旅行商对丹东冰雪游、海岛游等产品印象深刻,纷纷表示2024年将把丹东作为重点旅游目的地加以宣传推广,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协同发展。记者:刚越
    11/24
  • “冰天雪地”牵手“彩云之南”
    11月17日~19日,2023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组织各县(市)区文旅部门、文旅企业参会,宣传推介我市冬季文旅产品。11月18日上午举行的2023辽宁冬季文化和旅游推介会,邀请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文旅企业代表和新闻媒体记者共100余人出席活动。我市进行了冬季冰雪温泉主题推介,反响热烈。云南广播电视台和《辽宁日报》分别进行采访报道。展会现场,丹东展区以新鲜草莓、朝鲜族特色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旅行商的目光,还通过“草莓打卡”环节发起线上互动,吸引网友热情参与。参展的丹东文旅企业与各地同行进行了“一对一”友好洽谈,加深了解,为后续合作奠定了良好基础。11月18日晚,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持召开2023年辽滇文化和旅游业界交流会及2023年中国国际(昆明)旅交会辽宁展团工作会议。云南旅行商对丹东冰雪游、海岛游等产品很感兴趣,纷纷表示2024年将把丹东作为重点旅游目的地加以宣传推广,共同推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市场互动、协同发展。宋玉记者/刚越
    11/23
  • 首届辽宁校企会客厅在丹东举行
    日前,首届辽宁“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校企会客厅活动在凤城市举行。来自沈阳农业大学等7所高校代表、颐辉(丹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代表以及两家协会代表参加活动。活动聚焦辽宁省小浆果栽培与加工等相关产业领域,针对企业技术需求,由高校与企业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强化校企深度合作,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一线转移,为辽宁省经济转型升级贡献校企协同力量。活动分为校企会客和生产现场技术指导两个环节。当天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1项,校企对接意向5项,完成项目磋商9项,建立校企合作基地2个,企业聘请辽东学院科研服务团队1个。接下来,辽东学院将积极引导专家团队利用好“校企会客厅”这一平台,深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内生动力,促进高校与企业精准对接、创新合作,推动高校服务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记者:栾柏醇
    11/23
  • 共促儿童心理健康
    为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近日,丹东市第三医院(丹东市精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来到中富小学,为学生、教师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科普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活动中,市第三医院派出了5名心理服务志愿者开展讲座、提供义诊服务。参加活动人员积极和医护人员互动学习,纷纷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学到很多心理健康知识。市第三医院现场发放《辽宁省精神卫生条例》手册60余份、心理健康知识折页60余份,开展个案服务3例,受益人群60余人。记者:栾柏醇
    11/23
  • 丹东市多个文艺作品在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获奖
    日前,辽宁省第十二届艺术节各项文艺赛事评选结束,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组织报送的各类文艺精品佳作斩获多个奖项。专业类原创诗画音乐剧《不朽》荣获辽宁省第六届政府文华舞台美术奖;群文类表演唱《沿着高速看中国》荣获音乐展演一等奖;小品《平安是福》荣获戏剧展演一等奖;舞蹈《欢庆丰收》荣获舞蹈展演二等奖;相声《异彩纷呈》荣获曲艺展演二等奖;合唱《十送红军》《灯火里的中国》荣获合唱展演二等奖;广场舞蹈《绚烂年华》荣获广场舞展演三等奖;小品《村里飞回了金凤凰》荣获戏剧展演三等奖。本次艺术节各项赛事佳绩的取得,从多个层面展现了近年来我市文化艺术软实力的全面提升和高速发展,体现了我市专业文化和群众文化繁荣创作的浓厚氛围与生机活力,呈现了新时代丹东广大文化艺术工作者昂扬的精神面貌。接下来,丹东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将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为出发点,将文艺创作作为文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力度,推出更多体现丹东地方特色、反映时代风貌的优秀作品。记者:刚越
    11/23
  • 丹东有座“草莓博物馆”
    草莓博物馆坐落在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炮守营村北国之春田园综合体内,占地99亩。11月16日,已经试运营的草莓博物馆迎来了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参观团。大学生们饶有兴致地跟随讲解员参观了科普展示馆、科技博览馆和产业体验馆三大板块。科普展示馆以回顾草莓产业发展历史、普及草莓科学知识为主,共分五个单元,分别介绍了草莓的自然知识、草莓从世界到中国的历程、草莓在丹东的种植历史、打造丹东草莓超级IP、丹东草莓的未来发展方向等。科技博览馆主要展现草莓育苗、品种、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科技含量,包括新品种、新方法、新模式、新技术等,体现农业科技的魅力。产业体验馆由观光长廊和17栋高标准日光温室组成。观光长廊长208米、宽6米,两侧栽种40余种南方果树,两侧日光温室里有最新的草莓品种种植。科技博览馆和产业体验馆里的草莓种植新方法和新模式,让参观的大学生们大开眼界。见习记者张怡媛于上茹记者/刘海东
    11/22
  • 紧盯“小窗口” 提升“大服务”
    为切实解决好群众和企业“急难愁盼”,纠正窗口服务存在的“慵懒散慢”,今年以来,丹东市振安区纪委监委持续靶向发力、系统施治,联动区营商局擦亮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窗口,努力打造“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的营商环境。严查快“办”。振安区纪委监委聚焦政务服务环境,以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为目标,压实主管部门责任,针对区政务服务窗口运行情况和存在的潜在问题,督促其开展自查自纠,梳理相关问题和潜在的苗头性问题,“清单式”推进整改。在服务大厅设置监督点,结合行政效能视频监控手段,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行业规范为标准,对窗口工作人员工作纪律、服务态度、环境卫生等方面实行全方位监管。畅通纪检监察“信、访、电、网”检举控告渠道,前移监督举报关口,针对涉及窗口服务、业务办理的作风和腐败问题,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处置,明确办理时限,线索直移快查,高效严处快办,切实化解问题,提升群众、企业满意度。公开亮“项”。建立健全咨询机制,公开晒权晒政策,全面梳理本地区、本部门应依法公开的政务服务事项,在政务服务大厅内设置展板集中公开公布,严格按照公开信息办理业务。推行“一网通办”,公开适合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的事项清单,由专人指引办事人在手机APP自助办理,加快推进电子印章应用和实时生成电子证照工作等办理进度,强化电子数据应用,确保企业、群众办事实现“网上办、不见面、办成事”,并通过“好差评”评价制度,让群众、企业主公开评价。根据企业问题的性质,主动回应,分类对接,因企施策,成立帮办代办队伍,围绕各审批领域和办事需求提供“一对一”管家式服务,实现涉企经营审批“一张表单、一口受理、一站式办结”的“一条龙”联动服务。针对个人办事服务中需要给予特殊照顾的对象,提供办理“直通车”和预约办、延时办等人性化服务。常抓长“治”。派驻纪检监察组加强对窗口单位的日常监督,实行一事一督办、一节一提醒,要求各窗口单位定期对窗口服务办事员谈心谈话,查找廉政风险点和作风隐患点,形成“自画像”。采取“室组地巡”联动模式,通过“四不两直”的方式走进人社、发改、民政、教育、住建等窗口开展“体验式”监督,近距离扫描“群体像”,对发现的问题采取现场指出、批评教育等方式,提出整改意见,切实形成“精准发现、快速反馈、有效处置、推动整改”的监督闭环。强化监督制约管理,要求各部门定期对办事人员、审批人员进行常态化培训,在准确把握审批政策的基础上,牢固树立“违规事情拒绝办”的工作意识。督促实行“首问负责制”,杜绝窗口人员说“不知道”“不行”“不能办”,让企业、群众了解去哪办、怎么办、什么时候能办完。推动发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兜底功能,设置党员干部值班岗,确保“来了就给办、不办给说法”,进一步打造履约践诺“清风窗口”。记者:景媛媛
    11/22
  • 政策进高校 医保现场办
    为广泛宣传医保政策,提高学生群体对医疗保险的知晓率、参与率,近日,丹东市医保局带领市医保中心人员来到辽宁地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移动医保,联通群众”医保政策进校园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政策解读、宣传材料发放及现场问答等形式,向学生们解答了医保方面的各项问题,包括居民医保缴费流程、居民医保待遇、医保电子凭证的激活使用、外伤报销等政策。异地就医如何报销是异地求学大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工作人员重点讲解了异地就医的政策和办理手续,并通过现场指导,让在校学生对医保“线上线下”经办服务流程的高效便捷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工作人员还提供医保业务现场经办服务,满足学生的办理需求。“这次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医疗保险方面的政策,受益匪浅。我也会向身边的同学、朋友宣传医保知识。”大二学生张佳硕说。活动现场共发放宣传资料1200余份,受到大学生们一致好评。记者:蔡晓华
    11/22
  • 持续净化环境让乡村增“颜值”提“气质”
    冬日的丹东凤城市白旗镇,不见了乱堆的杂物和沿路的白色垃圾,道路干净整洁,设施完善,村民家门口的景观墙一路蜿蜒,可谓一村一景、一季一景。不要“一时美”,而要“时时美”,白旗镇缓缓铺陈开的山美水美乡村美的新画卷,正是丹东乡村振兴“美丽实践”的生动写照。近年来,丹东市锚定“建设在东北亚地区有影响的国际化水平的开放型城市,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创新型城市,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目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突出短板,持续开展美丽宜居村创建工程,深入实施农村环境净化整治,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环境净化整治工作纳入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点工作考核和年度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将美丽宜居村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十大民生实事,今年以来,丹东市全面落实各级书记主体责任,推动各级主要领导下基层、找短板、解难题、知实情,形成自上而下的“一把手”责任工程。全市5名市级领导包保“三县四区”,100名县级领导包片,740名镇领导包村,一级抓一级,层层抓整治。在建立完善层层包抓、督查和暗访等系列工作制度,形成完整推进体系的基础上,丹东市在全市选树“五好”乡镇10个、“五优”村庄67个、“五美”农户460户,全力打造群众身边可学可看可比的净化整治典型,推动净化整治和文明创建一体推进。同时,丹东市针对农村积存垃圾、农村黑臭水体、农业生产废弃物等,集中力量整治攻坚。目前,丹东市668个行政村已经全面开展环境净化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基本实现了“封闭”转运,农村垃圾终端处置设施覆盖576个行政村,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86.2%。增“颜值”、提“气质”、谋发展,随着一个个乡村焕发新颜,丹东市创建的省级美丽宜居村总数达291个,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43.6%。其中,今年参与创建省级美丽宜居村就达到82个,为历年来最多。记者:黄宝锋
    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