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文明实践为幸福“加码”
    “创城全国文明城市,共建幸福宜居丹东”“文明城市人人创,城市文明人人享”……如今,走在振安区珍珠街道辖区的主次干路上,随处可见文明创城的宣传标语。2023年以来,珍珠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载体,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模式,为创城工作注入新动能。街道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阵地作用,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依托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4支志愿服务队,通过“资源共享、协调并进、成果共享”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23年以来,街道志愿者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时长达9000个小时,开展市民教育、科普宣传、理论宣讲、文化健身、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160余次,带动1.8万余人参与其中。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开展“文明实践+宣传引导”活动,累计入户宣讲30余次,设置宣传展板350余处、宣传栏34处。同时,利用微信群、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创建工作信息40余篇,为创城工作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好“文明实践+移风易俗”工作“组合拳”。线上,利用微信群、LED屏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移风易俗,覆盖1.8万余人。线下,志愿者走上街头向行人、店铺商家发放宣传单2200余张,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婚丧嫁娶观,争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实践者。通过“文明实践+模范典型”,营造崇德向善、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浓厚氛围。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典型的感召力和示范带动效应,让群众学有标杆、做有方向。下一步,珍珠街道将持续优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进一步推动创城工作走深、走实。记者:王玉
    01/11
  • 抗美援朝纪念馆入选辽宁省首批科技示范园区
    日前,我省首批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名单出炉,抗美援朝纪念馆成功入选我省首批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为加快培育国家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工作,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和促进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科技厅共同组织开展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评定工作。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是指,以拓展旅游产品、丰富旅游业态、优化旅游服务、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为目标,按照可借鉴、可复制的要求,在不同方向、不同领域、不同区域进行引领示范与交流合作等。位于鸭绿江畔的抗美援朝纪念馆,由纪念馆、纪念塔、全景画馆和国防教育园组成,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光辉历史。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抗美援朝纪念馆于2020年9月19日经改扩建后重新正式开馆,在区域展陈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后台资源统筹整合上实现多技术融合,推动“旅游+科技”以实现旅游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利双赢。冬日的丹东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抗美援朝纪念馆内却是温暖如春。连日来,随着我省冰雪旅游“冷资源”持续释放“热效应”,抗美援朝纪念馆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在冰雪长津湖展区,来自广西桂林的游客王丹时走时停,向前来采访的记者直言:“这里充分运用科技手段,让展陈‘活’起来的同时,真实呈现中国人民志愿军感天动地的英雄气概。”“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据抗美援朝纪念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真实、全面地展现长津湖战役的惨烈程度,纪念馆方面不但运用时空并序的方法设计背景油画和近景,还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充分展示志愿军战士在冰雪中鏖战的悲壮场面。在家喻户晓的奇袭白虎团场景中,选取了“幻影成像+LED”的手段来展示两个不同的空间,在形式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同时让观众犹如身临其境。在激战云山城、钢铁运输线、鏖战上甘岭等场景,也在相应位置通过最合适的展示手段,将文物和历史照片进行有效延伸和补充,让观众在安静的展厅与激烈场景的呼应中体验战争的氛围。抗美援朝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表示,纪念馆将以此次入选我省首批省级旅游科技示范园区为契机,通过充分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和思政育人领域优势深入挖掘“抗美援朝出征地”的时代价值,为研究宣介抗美援朝历史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记者:田勇
    01/11
  • 擦亮文旅“红色名片” 点燃“烟火”魅力丹东
    为进一步深耕细作文体旅资源,叫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品牌,参加丹东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纷纷聚焦文旅产业发展领域,建务实之言、献睿智之策、开良效之方。“一定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将其转化为源源不竭的‘金色财富’。”市人大代表孙澜峰表示,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支撑,是丹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财富,相关部门要加快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丹东红色资源“富矿区”优势,加大政策和资金投入,逐步健全红色文化旅游管理机制,通过筑牢红色阵地、讲好红色故事、建好红色地标、创好红色品牌等有效手段,逐步构建完整的红色旅游产业链条,进而为振兴增色、为发展赋能。“特别是要依托互联网、新媒体,开展积极广泛的宣传推广,将丹东打造成红色文化底蕴突出、山水特色鲜明、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将文旅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有着多年旅游工作经验的温红娟代表表示,随着体验式、接触型消费的复苏,游客对于旅游体验感的追求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去年,东北的早市文化火爆出圈,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温红娟认为,丹东作为知名旅游城市,地理位置独特,物产资源丰富,特色美食深受各地游客的追捧与喜爱。“尤其是我市早市数量众多且颇具规模,具备成为城市特有旅游打卡地的条件与基础。”温红娟建议,要以打造“金牌旅游打卡地”为目标,高标准规划设计丹东早市形象,吸引经营户参与“早市经济”发展。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服务管理水平,以精细化管理促进早市文明有序发展。要引导商户自觉守法经营、公平交易,丰富早市经济衍生产品,拓宽服务内容,增加丹东早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依靠新媒体渠道打造“网红早市”,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激发消费热情,打造出最有“烟火”气息、最具地方特色的丹东城市新名片。记者:李雯琪赵硕
    01/11
  • 丹东市举办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
    2023年12月26日下午,由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人社局联合主办的丹东市2023年度“建行杯”养老护理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市劳动宫举行。本次竞赛于2023年12月7日开始,全市30家养老服务机构选送的49名护理人员,经过4天集中培训后,分养老护理员和护士两个组别展开角逐,通过理论考试和技能初赛,最终9名选手入围决赛。现场采取场景模拟、组队比拼、现场打分的方式进行比赛,9名选手分为3个战队,各战队3名选手依次进行“指导肢体障碍老人床上翻身”“使用轮椅转运老年人”和“单人徒手心肺复苏”项目操作。为努力建设一支规模适宜、素质过硬的养老人才队伍,夯实养老服务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基础,今年5月,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卫健委联合印发《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激励实施办法》,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实施、分层分类”的原则,优化完善专项补贴补助、职业技能培训、护理技能竞赛等专项政策。据悉,在丹东市的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以及专职从事养老一线管理服务工作的人员,按照本科及以上7.5万元、专科(高职)6万元、中职5万元的标准给予入职奖补,分5年发放到位,每年按照补助标准的20%发放;取得养老护理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专职从事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按照初级100元、中级200元、高级400元、技师600元、高级技师800元的标准,每月发放岗位津贴。今年,有多名专业学生已选择毕业后入职养老服务机构,有578人通过考试获得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丹东市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地位和社会认同度显著提高。记者:王玉
    01/10
  • 行之苟有恒 久久自芬芳
    奋楫者先,勇为者成。回首2023年,丹东市检察机关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凝聚和发扬“忠诚、情怀、至臻、责任、传承”的丹东检察精神,全力服务保障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提升。筑牢忠诚底色,服务保障振兴展现新作为。坚决维护国家“五大安全”,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全力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有力维护边海防安全;开展农资、耕地领域专项监督,守护粮食安全;依法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案件,保障生态安全和能源安全;强化惠企安商检察服务,护航产业链安全;发挥检察职能,有效防范化解饮食用药、道路交通、易燃易爆物品、矿山、金融等领域风险隐患。依法办理涉企案件,促进优化营商环境,推进知识产权检察一体融合履职,全力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探索运用行政公益诉讼监督,助力农产品地理标志“丹东草莓”和商标“东港草莓”知识产权保护。厚植为民情怀,回应群众期盼彰显新担当。坚持带着感情和责任办信处访,设身处地考虑群众难处,注重情、理、法结合,成立7个“民行检察心贴心示范岗”,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检察版,在构建矛盾纠纷和解大格局中落实“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市检察院和3个基层院12309检察服务中心获评“清风辽宁政务窗口”称号。从严追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依法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黑灰产业链犯罪。对权益受损但不敢或不懂起诉的农民工、家庭暴力受害人等,依法支持提起民事诉讼。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努力构建多元救助格局。深化未成年人“四大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促推“六大保护”协同发力。强化至臻理念,维护公平正义取得新成效。刑事检察监督持续强化,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内网互通等方式与公安机关加强信息共享,进一步增强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职能作用。民事检察监督全面深化,依法办理民事裁判结果、民事执行、民事审判程序监督案件;持续强化虚假诉讼监督并探索监督新领域,工作经验获省检察院检察长批示。行政检察监督逐步细化,行政裁判结果监督率位列全省第一;积极推进行刑反向衔接,依法向行政执法机关移送行政处罚案件。公益诉讼检察不断优化,省、市、县三级检察机关一体联动保护鸭绿江浮桥遗址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最高检红色资源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保护志愿军公园英烈纪念设施形象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省检察院优秀案例。检察侦查工作稳进实化,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工作质效位居全省前列,全省首例适用“机动侦查权”自行侦查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罪;历时2年,深挖彻查纪某“纸面服刑”背后司法工作人员全链条失守职务犯罪,侦查终结并移送起诉12人。落实履职责任,推动监督赋能迈出新步伐。不断强化自我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工作实绩考核的引领示范作用,实施检察人员“全员、全面、全时”分级分类考核。加快推进数字检察建设,积极构建“业务主导、数据整合、技术支撑、重在应用”的数字检察工作模式,立足检察工作实际研发法律监督模型。建立的环境保护税欠缴、漏缴监督模型在全省检察机关竞赛中获奖。部署应用“非羁码”,规范非羁押监管。在全省范围内首批应用电子换押和电子提票系统,有效解决提讯数据不通、提票手工填写不规范等问题。依托检察工作网,完成“三远一网”建设,实现远程提讯、远程送达、远程开庭,提高检察办案效率。主动争取地方党委、上级院领导,以及政府的支持,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自觉接受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的履职制约,深化检务公开,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传承丹检荣光,锻造检察铁军呈现新形象。在抓实主题教育中淬炼政治底色,围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重点内容全面部署、一体推进,进一步加强政治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出台“丹检青才计划”,完善教、学、练、战一体化培训模式,在抓实专业素能建设中彰显检察本色。全面从严管党治检,在抓实纪律作风建设中守好清廉基色。采取24项整改措施贯彻省检察院专项督察,获省检察院检察长批示肯定。加强对基层的资源倾斜和帮扶力度,立足地域特色优势树立“一院一品”,在抓实基层建设中增添品牌亮色。一年来,丹东检察机关11人次在全国、全省业务竞赛中获得优秀、标兵能手称号,26个案件获评最高检、省检察院典型案例,16项案件质量评价指标全省领先,三项重点工作获市委和省院主要领导批示,4项工作经验在全省检察机关交流推广,36个集体和个人获省级以上荣誉,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第六检察部被评为全国检察机关“为民办实事”优秀团队,逄燕妮被评为“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获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新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新征程要求我们有新的作为。新的一年里,在市委和省检察院坚强领导下,全市检察机关将高举旗帜、砥砺前行,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为丹东全面振兴实现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者:刘妍董宇丹张丽娴
    01/10
  • “口袋公园”盛满幸福感
    用好方寸之地,用足“绣花功夫”。近年来,口袋公园如珠玉般散落在丹东的大街小巷,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为市民提供了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成为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2023年,作为市政府承诺的十大民生实事之一,共有15座口袋公园在当年10月底完成建设,“走出家门就是公园”让不少市民体会到了家门口的幸福感。每逢双休日、假日,桃源北街水电六局桃源办公区对面的口袋公园里,一片欢声笑语。老人们在健身器材上活动筋骨,闲唠家常;小孩子在空地上玩着雪;红木色凉亭内有人引吭高歌,引来周围观众的夸赞。这个不足550平方米的口袋公园可谓“内容”丰富,花坛、休闲座椅、照明设施等一应俱全。附近居民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块绿地,2023年6月改造成口袋公园后,每天都会吸引不少附近居民来健身游玩。“夏天时,公园可美了,鲜花盛开,绿意盎然,大伙在树荫下乘凉、健身,心情可好了。”居民说。位于市第一医院对面的口袋公园,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格外显眼,几位市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原来这附近有几个商亭,大家走路都要避开,因为车货混杂乱哄哄的。现在改造成口袋公园,居民都爱来坐一坐,待一会儿。”一位市民说。“口袋公园就是利用城区高楼大厦之间的边角地、零碎地、闲置地等,通过‘见缝插针’式布局,建设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微空间。”市住建局园林绿化科科长吴迪说。2023年年初,市住建局在曙光路、桃源街、山上街、体育馆路、振八街等地段,选址建设15处口袋公园,栽植绿植、设置休闲座椅、增加健身器材等,满足周边百姓健身休闲需求。口袋公园改造建设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和节约型园林建设思路,不大拆大建,不破坏绿地、树木,适当融入廉政教育、植物科普、休闲娱乐、体育健身等元素,充分听取市民现场意见,尽最大可能对方案进行优化。截至2023年10月底,15座口袋公园全部建设完毕,总面积1.76万平方米,栽植卫矛、玉玲花、天女木兰、海棠等各类乔灌木199株,栽植马莲、荷兰菊、萱草、玉簪等宿根花卉54万墩,微型广场、休闲步道等配套工程一并完成。记者:戚文
    01/10
  • 丹东市召开技能人才表彰会议
    1月4日,丹东市技能人才表彰会议在市人社局召开,表彰“丹东第二届手表制作大师”和在全国第二届技能大赛中获奖的选手。会议宣读了《丹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表彰丹东市第二届手表制作大师的决定》,传达了辽宁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我市选手参加全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的《感谢信》,并通报我市选手参加“2023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的成绩。孔雀表业高子祥等6位丹东市第二届“手表制作大师”和4位国赛优胜奖选手现场接受市委、市政府的隆重表彰。多年来,我市产业技术工人和技能人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为丹东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作出了突出贡献。全市广大技术技能人才要高举旗帜、坚定信念,以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职业态度,研究技术、苦练本领,为建设开放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幸福宜居城市贡献才智和力量。记者:王玉
    01/10
  • “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上线 提供访问服务20.77万次
    2023年,丹东市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二期平台建设全面完成。“线上市场”推出了政务公开、网办大厅、招聘求职、零工市场、职业培训、创业故事6大板块,提供多元化公共就业服务,为群众和企业提供招聘、求职、职业指导、职业培训对接等24小时服务。群众和企业通过PC端、手机端,足不出户找工作、招人才,查询办理相关公共就业业务。通过搭建“短零工市场”,实现招聘求职业务全覆盖,形成完整的人力资源供需链,全方位打通单位对人、人对人的供需信息壁垒,将各类对群众服务的内容进行整合,实现服务多元化的高度融合,为用工单位、短期用工雇主、企业求职人员、短期劳动力输出群体,提供智能画像、精准匹配、双向推送的智慧化服务。2023年,智慧化人力资源市场平台服务企业1.5万次;收集招聘岗位3.59万个;全年服务包括高校毕业生在内的求职者3.1万人次;政务服务、网办大厅、求职招聘、创业故事等主体功能模块,累计为平台登录用户提供访问服务20.77万次。记者:李美臻
    01/09
  • 丹东市青少年滑雪锦标赛开赛
    1月6日,2024年“淮扬杯”丹东市第三届青少年滑雪锦标赛在淮扬滑雪场举行。本次比赛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丹东市教育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比赛设有男子单板大回转U10、女子单板大回转U10、男子单板大回转U15和女子单板大回转U15共4个竞赛组别,我市近百名青少年滑雪爱好者参加。作者:刘敏娇吕宝林周广庆
    01/09
  • 推送“红利账单” “输血”冰雪产业
    “税务部门为我们精准送来税费优惠政策的‘红利账单’,去年11月份,在税务部门的辅导下,企业享受税费优惠33万元,给我们滑雪场的升级改造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日前,丹东五龙高尔夫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丽娜说。据了解,国家税务总局振安区税务局紧密结合本地冰雪产业发展实际,持续落实税惠政策推送、优化税费服务,推动诉求响应提质、营商环境增优,精准助力冰雪产业发展。滑雪旺季来临之前,振安区税务局以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为抓手,“点对点”为企业推送“红利账单”,在修整滑雪道和购买滑雪板、雪地摩托等方面提供便利。同时,协助企业做好涉税风险的排查工作,根据企业新推出的游玩项目,结合道具、服装等租赁购买业务,指导企业财务人员排查潜在风险,做好风险预警,帮助企业精准把握政策,规避可能发生的涉税风险。下一步,振安区税务局将继续推进“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各项举措,用好用足税费优惠政策,助力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刘响
    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