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生物多样性,你我共参与5月22日上午,丹东市生态环境局、市林草局与辽东学院生物系师生在锦江山公园组织开展2024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活动现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宣传板、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辽东学院师生展示了十余件丹东地区常见的鸟类标本,设置了微生景观制作区,指导市民亲手种植植物、布置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了解生态环保的理念和知识。记者:戚文刘响05/27
- 丹东稳步推进废弃矿山治理5月23日,从丹东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废弃矿山复绿工作,谋定全年废弃矿山复绿治理面积5763亩、春季治理面积3066亩,目前各项治理工作有序推进。丹东市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统筹安排,抢先抓早、全速实施修复治理工程,盯紧、盯牢关键时间节点和工作任务指标全力推进。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废弃矿山治理面积3786.85亩,超额完成春季复绿任务。接下来,我市将紧盯秋季时间节点,加大力度、加快进度、狠抓落实,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废弃矿山复绿工作。记者:邢漫05/27
- 2024辽宁省定向锦标赛在凤城大梨树开赛5月17日-19日,辽宁省体育总会主办的2024辽宁省定向锦标赛,在凤城市大梨树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区拉开帷幕。来自辽宁省内的27支代表队、200余名专业定向运动员和爱好者参赛。在徒步定向短距离个人赛、短距离混合接力赛中,参赛选手戴上指卡、拿上地图分批次出发,通过识别地图、判断思考来定位,在完成打卡任务同时,近距离领略景区人文景观。在中距离个人赛中,选手们穿梭在乡村地头、山间林地、宅前屋后,沐浴着乡村独有的和煦微风,感受美丽乡村气息。在山地车定向中距离个人赛中,上坡、下坡、转弯、急行……选手们展示了精湛的骑行技术和山地车运动的独特魅力。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辽宁科技大学的陈伟和辽宁科技学院的郝楠等运动员,分别获得徒步定向中距离个人赛成年男子组、青年女子组等项目冠军。在本次比赛中,可视化赛场系统VCFS的使用,实现了覆盖赛场全区域的无线传输,使山地户外和定向越野项目直播成为可能,也为竞赛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批国内自主研发的相关技术装备,在山地车定向运动员身上投入使用。记者:吴琼05/27
- 辽宁丹东入选全国养老综合平台试点地区近日,民政部、国家数据局公布了48个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地区(以下简称“养老综合平台试点”),我省沈阳市、丹东市成功入选。这是继丹东市2020年入选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获优秀等次以来,我省获批的第三项养老服务领域国家级试点项目。养老综合平台试点旨在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功能拓展等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试点地区于2024年全面开展试点工作,统一归集基本养老服务对象、服务需求、行业监管等信息,2025年建立老年人高频服务清单管理机制和“一次办”“一站办”“一网办”工作机制,推动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眼下,丹东市民政局会同市大数据局已形成初步方案,将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构建“建设+运营+可持续”的创新应用模式,在现有“丹东市全域智慧养老云服务平台”基础上,依托全国养老服务信息系统,通过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交换、系统对接、功能拓展等方式形成养老服务综合平台,统一标准、共享数据、整合资源、加强协同、赋能基层,推动“养老服务+监管+资源调度”“医、养、康、护”等业务一体化,实现养老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和养老服务行为全流程智慧监管,提升基本养老服务便利化、精准化、数字化水平,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有力推动丹东市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记者:蔡晓华05/27
- 丹东港大东港区口岸临时开放获得国家批准5月23日从市商务局获悉,交通运输部于5月16日下发批复,同意丹东港口岸大东港区10个泊位临时进出国际航行船舶,大东港区口岸临时开放正式获得国家批准。这是继2023年6月丹东港南1#、南2#泊位验收后,我市对外开放工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沿边沿海开发开放、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11月14日,丹东港口岸获得国务院扩大开放批复,包含大东港、浪头、大台子等3个港区,共22个泊位。丹东港口集团先后投入2.32亿元资金,推动大东港区24项联检设施建设工作,并于2023年10月率先完成相关联检设施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创新思路、多措并举,在加快口岸建设的同时,推动已满足条件的泊位申请口岸临时开放。市商务局(口岸办)多次沟通协调海关、海事、边检等联检单位为口岸开放提供支持、指导和保障,多方协同联动助推丹东港口岸高水平建设和开放。下一步,市商务局(口岸办)将加速口岸建设进度,推进浪头港区和大台子港区的建设工作,确保丹东港口岸全部通过验收,实现所有对外开放泊位应开尽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助推丹东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东北亚开放合作枢纽地。记者:刘响05/27
- 全力实施“百企百亿技改” 筑牢工业高质量发展之基近年来,丹东市以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为目的,全力实施“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不断提升参与企业数量、实施项目质量和形成投资体量,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3年间,共有212个项目参与“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累计总投资279.5亿元。截至2023年底,已有96个项目竣工投产。在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大型墩锻曲轴生产线建设项目正在火热施工中。该项目新建厂房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总投资约5亿元,预计2026年12月投产。投产后,预计新增销售收入3亿元,新增利润6000万元,新增税金4000万元。辽宁五一八内燃机配件有限公司是我市以技改带动产业发展的突出代表。自2021年以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战略和市委、市政府“工业强市”“智造强市”目标,我市开展了“百企百亿技改专项行动”,以扩大工业有效投资为目的,筑牢技改基础建设,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2023年工业固投较2020年增长25.6%,其中,近三年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比平均达到44.8%,比2020年提高20.1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明显。下一步,我市将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新高地”为目标,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为导向,多措并举,引领工业经济稳步提升。政策引领、高位推进,开创园区建设新局面。引导全市9个园区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主导产业,优化空间布局。深耕集群、谋立推建,营造产业发展新生态。推动全市9个特色产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精准帮扶、做优做强,激发市场主体新活力。设立工业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模式,加速向智能、绿色和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创新引领、数字助力,增添工业升级新动能。设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化改造步伐。专精特新、百家争鸣,放大“丹东现象”。继续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工程,通过多级梯度递进、创新协同发展,带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高质量发展。记者:潘阳杜宇05/27
- 2024年辽宁省创新方法理论培训(丹东站)开课5月22日,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辽宁省科学技术馆、辽宁省创新方法研究会与丹东市科学技术协会承办的2024年辽宁省创新方法理论培训(丹东站)正式开课。此次培训为期三天,旨在搭建创新方法交流平台,促进创新方法在企业、高校的推广和应用,提升企业科技人员、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培训中,辽宁省创新方法讲师团成员、航空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景智和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张伟进行了授课。我市部分科技型企业技术负责人、工程技术人员、企业职工及高校教师共60余人参加培训。下一步,市科协将继续深入推动创新方法培训工作,帮助我市广大科技工作者掌握更多的创新方法,不断激发创新创造热情,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记者:栾柏醇05/24
- 凝聚律师力量助发展近日,丹东市委统战部调研组来到市信访局,就加强律师行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无党派人士岗位建功工作进行调研与座谈。调研组参观走访了“访调对接工作室”。该工作室自2023年1月成立以来,累计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服务2653人次,提供重大历史遗留信访案件法律意见600余件,调解纠纷1000余件,工作成果显著。座谈会上,“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矫春阳介绍了工作室开展“访调对接”工作的心得体会。与会人员就如何推动律师行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无党派人士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调研组表示,今后要以新联会和知联会为平台,广泛凝聚律师行业共识,围绕“八大攻坚”重点任务,运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建言献策;不断强化新阶层实践创新基地和无党派人士工作室建设,树牢品牌意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力量。记者:宋琳05/24
- 丹东开展特殊食品监督检查近日,市市场监管局深入各县(市)区,开展特殊食品监督检查工作,切实守护“老、小、病”特殊群体“舌尖上”的安全。检查组以保健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特殊医学配方乳粉等食品为重点检查种类,以保健食品连锁企业总部、母婴用品专营店为检查对象,查验经营单位许可与备案、供应商资质、特殊食品是否存在虚假夸大宣传及“两个责任”推动落实等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特殊食品风险隐患问题,责令经营单位限期整改。截至目前,共检查特殊食品经营单位21户。记者:王俊05/24
- 摸清农村公路“家底”近日,振安区交通运输局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农村公路路网普查、核查工作,全面掌握农村公路现状、技术状况等精确数据。普查中,振安区交通运输局抽调精兵强将,本着“分类统计、摸清家底、掌握数据、夯实基础”的原则,围绕道路所在镇(街)及涵洞、护栏、标志、绿化、防护设施等开展普查工作,填写统计表,力求踏遍每一条道路,采实每一个数据,坚决把普查工作做真、做实、做细,为农村公路高质量建设提供依据。记者:姜慕馨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