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市老干部大学秋季“上新”近日,市老干部大学2024年度秋季招生工作结束,据统计,本次招生共有425名新学员报名,秋季学期在校学员2100人,创历史新高。秋季学期,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特点,结合老年学员需求,新增国学、心理学、中医实践、短视频制作、美妆、表演6个专业。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丹东特色文化资源,打造“银龄‘丹’爱学”课程品牌,增设满族荷包制作、朝鲜族舞蹈等公益文化课程。将使用率较低的活动室改为教室,共增加教室3间、学位580个。多渠道挖掘优秀师资资源,优化教师结构,新聘用教师16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名、本科双学位1名。截至目前,学校储备师资51名,涵盖艺术、历史、文学、语言学、医学等专业,形成了高素质、专业化、年轻化的老干部教育师资队伍。学校积极推动老年教育由“娱乐型”向“赋能型”发展,深化课程思政实践,通过举办“开学第一课”、党的知识公开课、老干部大讲堂等,提升学员政治素质。记者:张研08/28
- 金秋助学 工会圆梦连日来,市总工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金秋助学工会圆梦”主题送温暖活动,助力解决生活困难的职工子女上学难问题。此次“金秋助学工会圆梦”活动共慰问457名应往届大学生、应往届高中生(中职生)等职工子女,发放慰问金90余万元。下一步,市总工会将继续常态化开展助学慰问活动,叫响做实金秋助学“工”字服务品牌。记者:包芙蓉08/28
- 丹东市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拉开序幕8月25日下午,在江边演艺广场,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丹东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暨‘五彩假日’系列群众文化活动”拉开序幕。首场演出为管弦乐专场音乐会,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来自我市的优秀管弦乐团队在舞台上全情投入,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五彩假日”系列活动的戏曲专场、中国民族器乐专场、国风专场和少儿文艺专场等文艺惠民展演,将于国庆前的每个周末在这里演出。记者:周广庆08/28
- 丹东市体校跆拳道交流赛开赛8月24日,丹东市体校跆拳道交流赛暨优秀后备人才选拔赛开赛。比赛为期两天,设置少年组、少儿一组、少儿二组、儿童组四个参赛组别,120名运动员参赛,既有经验丰富的老将,也有初露锋芒的新星。比赛严格执行中国跆拳道协会审定的最新竞赛规则,采用单败淘汰赛制。本次比赛得到了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大力支持。记者:张怡媛08/27
- 无与“轮”比 “滑”出精彩8月24日,第二届辽宁省轮滑节暨丹东市民族体育健身嘉年华活动启动仪式在月亮岛广场举行。本届轮滑节由省体育局、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市政府主办,省轮滑运动协会、市委统战部、振兴区委区政府、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承办。轮滑节活动期间,举行了短道速度轮滑公开赛、自由式轮滑公开赛、轮滑阻拦公开赛、轮滑马拉松赛以及轮滑刹停狂欢夜,吸引了来自省内及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上海等省市的多家轮滑俱乐部的1000余名轮滑爱好者参赛。同时,举办了轮滑运动装备展、民族非遗文化展、丹东美食展等展示活动。本届轮滑节于8月26日落幕。记者:张怡媛于上茹刘海东08/27
- 开辟新赛道 塑造新动能厂区车间里,工人们抓紧时间进行设备调试;项目施工现场,车辆穿梭、塔吊林立……今年以来,丹东高新区秉承“又高又新”发展理念,持续强化服务意识,紧扣时间节点,集中精力狠抓项目、大抓项目,千方百计推动天达物流、全德高科产业园、大森实业智能服装工厂、辽宁西部动力再制造等重点项目建设提速,全力培植新质生产力。丹东智造中试基地,是东北首家金属3D打印中试基地,重点解决丹东相关企业核心部件研发过程中的痛点和难点,超前布局增材制造产业。基地运用金属3D打印技术,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中试验证等全流程科技服务,目前已具备生产条件,首个订单上机打印完成,实现了科研到生产的跨越。下一步,丹东智造中试基地将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加速器”、上下游产业“衔接器”为建设目标,锚定智能制造领域新赛道,超前布局未来产业,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丹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丹东全德高科产业园项目是高新区重点推进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项目依托丹东全德高科技包装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展深入合作,在渗透复合材料、协同防护复合材料等研究课题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解决了“卡脖子”关键难题。项目一期建设已经完成,并顺利实施了二期规划。今年以来,丹东高新区立足自身定位,努力打造相关产业国家战略备份基地,重点推进了辽宁西部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再制造项目。该项目通过真空钎焊炉、化学法涂层自动生产线等,利用国际先进工艺对相关部件进行维修和再制造,项目即将投产。辽宁大森实业有限公司服装智能生产项目计划建成4个智能化生产车间,全面推行ERP管理和质量监控管理系统,是纺织服装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案例。目前,项目主体工程建设完毕,正加紧安装调试设备。近年来,高新区新型防护纺织产业发展迅猛,大森服装智能生产线、新东方智衣服装直播平台等一批现代科技型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将引领全市纺织服装行业改变原有的代加工生产模式,促进全单生产和数字化营销,加速行业全面升级。今年以来,丹东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项目年”制度性工作安排,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坚定不移抓项目、促投资,以高质量项目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硬支撑”。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推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20个,总投资76.3亿元,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15个。上半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1%,增幅位列全市首位。在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中,工业项目占11个,进一步优化了园区产业结构。记者:刘作庆08/27
- 丹东参与制定的一项国家标准发布 填补国内行业空白近日,我市参与制定的国家标准《非介入式负荷监测(NILM)系统用感知装置》(GB/Z43973-2024)正式发布,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据了解,智能电网的发展需要“智能互动”,即系统需要高度智慧化和交互性,尤其强调电网与用户的双向友好互动,这依赖于电网与用户之间存在双向、高速、全面的信息流通渠道。传统介入式负荷监测方法需为每个用电设备安装采集装置进行单独监测,可行性低,不适合大范围推广和应用。非介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只需监测用户总进线的电压和电流,通过智能算法来分解辨识用电设备的工作状态,易于大规模推广。《非介入式负荷监测(NILM)系统用感知装置》是对非介入式负荷监测感知装置特性进行详细说明的技术规范,将对非介入式负荷监测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进而在分析用户用电特性、引导科学合理用电、降低电网峰谷差、推动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记者:王俊08/27
- 7月环境空气质量数据出炉 丹东优良天数31天近日,市生态环境局通报7月我市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7月,我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1天,优良天数31天,其中,优17天、良14天;优良天数比例100%,同比上升6.5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13.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6%。PM2.5浓度超过全市平均值的县(市)区从高到低依次为东港市、凤城市、合作区、宽甸满族自治县。1至7月,我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213天,优良天数198天,其中,优87天、良111天;超标天数15天,其中,轻度污染13天、重度污染2天;优良天数比例9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2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1%。前7个月,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全市优良天数比例的县(市)区从低到高依次为元宝区、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合作区。PM2.5浓度超过全市平均值的县(市)区从高到低依次为凤城市、合作区、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记者:戚文08/27
- 新举措方便学生出行“开学季”将至,近日铁路丹东站推出新举措,全力做好学生旅客运输服务保障工作。据介绍,铁路丹东站所有售票窗口均具备学生票售票服务功能;“开学季”期间,3号人工售票窗口临时调整为学生购票窗口,方便学生旅客快捷购票;站内售票厅“杜鹃花服务台”增设学生乘车服务热线(0415-2023242),每日8点至18点安排专人为学生旅客答疑解惑;在进站检票口,对持有录取通知书、学生证的学生旅客提供优先检票服务。此外,铁路丹东站加强对售票窗口设备、自动售票机、进出站检票闸机、安检等设备设施的巡检和维保,及时排除故障和隐患,保障学生旅客顺利购票、候车、乘车。根据“开学季”学生集中出行规律,在学生旅客集中到站时段增加服务人员,做好温馨提示,加强入学新生购票、进出站、乘车等全流程服务。在出站口广场区域设置新生接站专区。与我市大中专院校对接,建立校内微信群,宣传铁路12306APP新增的“学生出行需求采集”和“学生预约购票服务”等功能。记者:戚文08/26
- “微建议”服务“大民生”为推动人大代表作用发挥和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长效化,不断丰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丹东实践,市人大常委会创建了“代表直通车”平台,以“微建议”服务“大民生”。目前,该平台已经成为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又一主要阵地,清理景区附近违停车辆、修缮文化宫广场路面、维修桥体护栏等一大批关乎民生的问题得到解决。建设“代表直通车”平台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是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实践。“代表直通车”平台是一个依托辽宁省人大代表履职信息化平台而增设的市人大专属模块。人大代表可就人民群众身边能够短时间、快办结的有关城市建设、交通运输、环境卫生、营商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形成几句话的微建议,以随手拍的方式通过手机直接上传,由市政务服务部门通过平台第一时间转交有关部门进行办理,要求时限是周答复、月办结。通过“代表直通车”平台,代表提交微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审核、转办,承办单位接收、办理、答复等工作都可以通过网络一站式完成,达到了代表建议提交和办理“智能化”的效果。微建议具有“小切口、短平快”的特点,办理时限不长、难度不大,更容易见成效,更容易让群众满意。关键节点智能短信提醒,让代表能够实时掌握建议办理状态。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部门和市政府建议办理部门会根据代表建议办理进度,通过平台对办理不及时的单位进行提醒催办,进一步增强了承办单位办理的质量和效率。市人大常委会“代表直通车”平台运行一年来,共收到微建议190余条,解决问题百余个,满意率98.6%,代表们对平台处理建议的力度和速度给予充分肯定。“代表直通车”平台让代表们的履职从纸上、网上向掌上推进,数字赋能和信息支撑让代表“指尖上的履职”成为现实,这也是人大监督和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理论联系实际的生动实践,是对社会治理体系的有效探索,彰显了人大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了人大代表更加密切联系群众,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履职更有成就感、自豪感和使命感。记者:景媛媛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