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订单纷至沓来 丹东服装企业迎来丰收年
    12月10日,位于高新区的大田服装已经接待了两拨前来洽谈服装加工业务的南方客商,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今年已经满负荷开工。据了解,今年我市大小近千家服装加工企业都是订单众多,服装企业迎来了难得的丰收年。12月9日、10日两天,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一行4人来到丹东,对我市纺织服装协会和多家服装加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丹东我已经来过几次,这里具有一直延续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还有众多规模较大的服装加工企业,而且设备先进、加工水平较高,劳动成本却相对较低,这都是吸引常熟服装企业前来合作的主要原因。”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常熟服装城商会常务副会长夏迪虎告诉记者,常熟是中国著名的服装城,拥有各类服装服饰企业一千多家,年产值超过千亿元,其中以波司登为代表的众多知名服装品牌享誉中国。但是,随着这些年来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南方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常熟服装行业也开始发生变化,很多企业只将设计、销售业务留在常熟本地,生产加工逐渐开始向外转移。其中,丹东就是一个重要的承接订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已经有多名常熟企业家来丹东建厂,在建的服装加工厂还有好几家。“虽然丹东在服装加工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也能看出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运输成本偏高、劳动生产效率比南方还有差距,再就是没有知名的服装品牌,这些也都是丹东服装企业亟待提高的地方。”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童羽坊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庆房说。“如今阿迪达斯、始祖鸟、北脸、阿玛尼、斯凯奇、菲乐、波司登、李宁、安踏、探路者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都在丹东签下大笔生产加工订单,但是丹东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也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服装交易平台。”丹东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杜波说。此次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一行的另一个目的是想通过两市纺织服装协会的交流合作,将常熟众多服装企业引到丹东,在丹东打造对外展示、销售的一个综合平台,作为辐射东北三省的一个集产、供、销为一体的新型服装生产销售基地,下一步还要和国外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合作,争取为丹东引进一个规模较大的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记者乔戍宇
    12/12
  • 丹东精准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2月6日,市民刘先生在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咨询项目备案事项,工作人员耐心指导他如何准备申报材料。“今天来咨询才知道,如果在网上申报,当天就可以办结,只需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就可以办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既热情又到位,我们丹东的营商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刘先生由衷地说。  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十大工程”,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今年以来,丹东市密集出台政策,打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组合拳”,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提速,百姓口碑、改革成效“越来越优”。  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营商环境,在先后进行多轮简政放权改革的基础上,丹东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开启新一轮清理行政职权工作,重点改革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重大事项的审批程序,取消了生产建设项目相关设施验收审批事项,将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可按照有关要求自主验收,减少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寻租空间,更大限度地让利企业。  与此同时,丹东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力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2019年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85个“痛难堵”问题已解决67个,其余18个问题正在按时序进度扎实推进解决。  为全面提升利企便民水平,丹东市实施精准服务,为全市720个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配备“项目管家”,实现“项目管家”全覆盖;制定出台《丹东市政务服务事项代办制实施方案》,全力做好服务,妥善解决了一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畅通投诉渠道,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丹东市还整合全市93条热线,“一个号码管服务”。截至目前,8890政务服务平台共办理群众诉求59715件,办结59449件,办结率达99.6%,群众满意率为89.59%。(记者黄宝锋王卢莎)
    12/11
  • 电商扶贫网越织越密
     12月2日,看着手机直播中自家蜂蜜被网友疯狂关注、抢购,袁春林的心里比蜜甜。仅用数月,几百斤蜂蜜便销售一空,几万元收入到账。他怎能不高兴?  袁春林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川沟村村民,40多岁,患股骨头坏死。其兄、妹、外甥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袁春林虽然行动不便,但仍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  靠山吃山,住在山脚下的老袁一直以养蜂为生。采用传统手法放养,品质好,但销路难。乡里的峡谷风景区,是他唯一的“市场”。  “过去卖蜜靠‘运’。”老袁指着院子里的三轮摩托车说,以往就骑着它到20多公里外的“大峡谷”出摊。好时每天能卖几十斤,不好时可能分文不进,且受季节影响较大,一年只有半年能卖。“有时候挣的钱还不够全家买药,生活总是靠周济。”老袁说。  2018年7月,老袁的哥哥犯病,急需用钱,此事被下露河乡副乡长王清涛知晓。看着老袁房后存着的十几桶蜂蜜,他拨通了宽甸电商平台“满乡印象”负责人蒋玉涵的电话。  “那是周末早上,我还没起床,听完这事就直奔下露河并拿回了几罐样本送检。”蒋玉涵说。一周后,打开“满乡印象”各大平台网店首页,老袁拿着蜂蜜的图片首先映入眼帘。  每批货卖完,蒋玉涵总是第一时间给老袁结账,除了运费不收他一分钱。几个月后,老袁的存货见了底,腰包鼓了,走路都比以前有劲头。  网上销售,可不单靠品质好,背后的门道也不少。  “满乡印象”团队针对市场需求围绕“绿”字为老袁量身定做了视频短片,再配以真实感人的文案,下单量不断飙升。现在,常常出镜的老袁已是拥有不少粉丝的“网红”。  “小蒋不仅帮我卖,还手把手教我。”现在老袁已能自己拍些视频和照片了。  入冬了,除发货外,老袁将主要精力用来拾掇屋后那片小坡。他琢磨着明年开春再多上20个蜂箱,到时产量能多一倍。  其实,对这事上瘾的不止老袁一人。在“满乡印象”的推动下,电商已经成为宽甸扶贫的一面旗帜,许多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脱贫致富。如今,为方便贫困户发货,步达远镇等多个乡镇还成立了电商服务站。站里有统一的包装袋和货仓,既能分包也方便快递公司集中取件。不少乡镇还在蒋玉涵的帮助下注册了品牌。  无形的互联网下,一张有形的电商扶贫网正越织越密。  记者感言  凭借电商为贫困户、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搭建直通消费终端的“高速路”,已成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新式武器”。但电商扶贫也并非一张万能牌,仍需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首先,产品不是放到网上就有人买,还需像“满乡印象”一样,针对特点对其进行包装,才能吸引受众并脱颖而出。同时,品质才是长久销售的关键所在,只打“同情”牌终将难以为继。此外,还可集乡、村之力进行品牌建设,形成产业化,引导贫困户集中生产,形成规模,持续供应。最后,应由政府引导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物流网络,助力电商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12/10
  • 鸭绿江畔稻谷香——探索了东港大米的发展之路
    12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聚焦东港大米,以“鸭绿江畔稻谷香”为主题,从东港大米的种子繁育到有机水稻的种植模式,从水稻的机械化加工生产到“东港大米”品牌打造……用23分钟的时长探索了东港大米的发展之路。丹东,这座被誉为英雄的城市,不仅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而且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是优质稻米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丹东东港不但有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而且它也是优质稻米种植最集中的地方,面积近70万亩,占丹东水田面积的90%左右,年产稻米3亿公斤,产值达13亿元。长达180天左右的超长无霜生长期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蛋白质含量高,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能有今天这样的业绩,与共和国同龄的东港示范繁殖农场功不可没,在这里,水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创业到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他们先后选育推广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50余个,为多地的水稻种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年努力,在有关专家的支持下,一批批水稻新品种研发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东港也成为了辽宁省最大的水稻育种基地,但由于长年不变的播种模式,造成了品种退化等不良因素,这就给东港示范繁殖农场的场长房圣瑞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种子的兴衰与农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老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育种研究机构增加队伍力量和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采取了良种繁育和提高粮食产量并举的措施,向粮食的有机化发展。高科技手段的注入可以说让老房如虎添翼,培育出的稻米不仅具有产量高、适口性好、胶质含量少、饭味香的特点,而且优质米的12项指标基本上都能达标,这让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嗅到了高科技农业今后的发展前景,都纷纷参与到这个行列。知名企业的加入,可以说进一步提升了高科技农业的技术水准,并且很多水稻品种都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在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利用生物和物理等防虫技术和有机肥的应用,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让东港水稻种植品牌打造和品质提升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为了提升东港稻米的影响力,东港市坚持品牌打造与富民强企相结合的原则。鼓励企业联合,统一标准、包装、标识,共同打造“东港大米”品牌,这使得种植者与加工产业形成了有机结合的双赢效果。有了专业营销团队的介入,把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融入东港地域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东港大米的地域性、稀缺性、独特性等文化属性,使东港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12/09
  • “飞地经济”为东北振兴聚能蓄势
     辽宁在“飞进”“飞出”间激活县域经济  “飞地经济”为东北振兴聚能蓄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允强  辽宁在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过程中,鼓励各市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协作共赢。“飞出方”要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飞入方”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日前,辽宁丹东宽甸县大川头镇的“飞地经济”项目落户县青椅山工业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特种钢球年产量3万吨,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2020年启动,产量预计提升至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如今,像大川头镇这样的“飞地”项目在辽宁已是遍地开花。短短一年多时间,辽宁14个市共签约“飞地”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额近1900亿元。  “飞地”破解县域发展难题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短板。“飞地经济”被辽宁看作破解县域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并大力推广。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  辽宁省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在北票、喀左等县区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同时实施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2018年9月份,辽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召开“飞地经济”现场会,发出了全省发展“飞地经济”动员令。今年年初,辽宁省政府将发展“飞地经济”列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兴乡强县的重要抓手,组织全省各地合力推进。9月25日,又在葫芦岛市召开第二次“飞地经济”现场会,总结工作,分析问题,推广经验。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说,要把“飞地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作共赢发展的重要载体。  辽宁省于2018年底出台了《辽宁省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提出13项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合作与分享机制、考评奖励办法。  为调动各方积极性,辽宁省还建立了分享机制,“飞地”项目形成的税收等利益,原则上按5:5比例,由项目“飞出地”与“飞入地”分享;对于跨省合作的重大项目,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从今年起,辽宁设立“飞地经济”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资金3亿元。各市也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  新政策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各地区和各级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受到基层县乡和投资企业的认可。尤其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乡镇的积极性,推动“飞地经济”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朝阳市委书记蹇彪告诉记者,“飞地经济”将产业优势集聚,让企业在乡镇能有效落地,改变乡镇财政靠县供养的现状,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为县域发展提供重要经济支撑。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朝阳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产业园区,经济总量得以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朝阳市统计,今年以来朝阳市176个乡镇、街道共有30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飞地园区”,总投资额312亿元。“据初步测算,这些项目投产后,可为这些乡镇、街道每年增加税收收入22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  辽宁省各市积极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飞地经济”园区,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省政府确立了第一批72个省级“飞地经济”园区,纳入省级政策支持和考评范围。从今年起,省本级基本建设投资辽西北专项每年安排不少于50%资金用于辽西北各市“飞地经济”园区“七通一平”、园区所属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辽宁各地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探索“飞地经济”。  葫芦岛市为帮助建昌县尽快摘掉“贫困县”帽子,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专门拿出1500亩工业用地,建立“建昌脱贫攻坚飞地产业园”。目前,已有7个项目落户产业园,总投资7.42亿元。  铁岭市抓住对口合作机遇,主动与江苏省淮安市对接洽谈,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承接南方产业梯度转移。园区采用江苏省的先进运营管理机制,由铁岭、淮安两地共同招商、分享税收,为全市的“飞地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  目前,丹东市已完成“飞地经济”设计及规划、利益分配、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明确从今年起,县域全部建立“飞地园区”,80%的乡镇年内有“飞地项目”落地。同时,以更开阔的视野探索发展省际“飞地经济”,依托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优势,深度挖掘腹地资源,主动承接京津冀、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随着“飞地经济”兴起,扶贫产业资金有了新渠道,为脱贫攻坚战引来了活水,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收益。  2019年,丹东凤城市通远堡镇、大兴镇与隶属于辽宁辽丰禽业有限公司的凤城市锦江山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飞地扶贫项目”,除了吸纳企业所在地通远堡镇扶贫产业资金外,还吸纳了来自凤城东部山区大兴镇的扶贫产业资金。两个乡镇投入资金50万元,带动贫困户887人,年收益不低于10%。  “高富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飞地经济”,在“飞进”“飞出”间激活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丹东市县两级发改部门优化顶层设计,明确了“飞地园区”“高富美”的发展定位:要“向高的层次飞”,即“飞出方”要多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要“向富的目标飞”,就是说“飞入方”要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杜绝“皮包公司”“跑马圈地”等乱象;要“向美的方向飞”,坚持绿色招商,严格环境准入,大力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打造美丽园区、品质园区。  丹东市各乡镇(街道)、县(市)区引入的项目与“飞入地”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资源条件相结合,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培育项目,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确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加快清理盘活“三闲一烂”,即加快清理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和烂尾楼,以此拓展项目落地新空间,使之成为“飞地项目”的重要载体。在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通过对僵尸企业依法解除协议,园区已收回、盘活闲置土地860亩,落户了奇力生物肽等6个项目。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对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辽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位列其中。
    12/06
  • 丹东市十家企业入选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1月27日,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了2019年度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审和复核结果,全省有81家企业获评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丹东市有10家企业榜上有名。至此,我市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量达到30家。10家获得殊荣的企业分别是:1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2丹东天楾电气有限公司3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丹东意邦计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5丹东思凯科技有限公司6丹东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7辽宁实发洁净科技有限公司8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9丹东蓝天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10辽宁东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助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12/04
  • 全省唯一!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落户东港
    近日东港草莓产业再传佳讯东港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央财政将提供奖补资金用于支撑东港草莓产业发展今年,全国共有45个园区入选,东港成为我省唯一获批的县(市、区)。东港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发展室工作人员修先明:园区通过建设仓储、深加工等项目,将对东港草莓延伸产业链发展起到完善和稳固作用。东港市已规划前阳、长山、椅圈、十字街、马家店5个乡镇及新城街道作为产业园发展区域。在产业园项目规划中,将重点建设草莓分选工厂、交易市场、深加工工厂、配肥工厂、育苗工厂及发展草莓科技项目。产业园建设将有力推动东港草莓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草莓产业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提升东港草莓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作为“中国草莓第一县”,目前“东港草莓”的品牌价值已达77.5亿元,“东港草莓”已在全国乃至国际声名远播。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东港草莓”成功入围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为全国3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之一。从三五人到9万户,从一块地到东港全市,从简易土棚到温室大棚……东港草莓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东港草莓”连续多年被评估为全国最具影响力和最具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依托草莓产业,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路。11月下旬,记者在前阳镇柳林村一栋温室大棚里看到,几名工人正在采摘成熟的草莓,满目绿色中夹杂着点点红。种植户徐靖鉴:现在草莓大棚发展都很好,去年在村里帮助下,我家贷款建了两栋大棚,当年就还清了贷款。徐靖鉴家的两栋大棚位于前阳镇柳林村集中建设的草莓大棚园区内。该园区的建立,不仅增加村民收益,更促进地区草莓产业规模化发展,使种植户实现抱团取暖。这也是当前东港草莓产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东港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对草莓产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建设逐步由零星分散向集中连片发展,种植结构由过去一家一户种植为主向专业化、特色化、集约化转变。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单位,东港草莓生产实行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监测、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策略,基本构建起“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户+基地”“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的生产模式。目前,东港市拥有草莓专业合作社324家、家庭农场49家,草莓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科学化发展格局已经形成。
    12/03
  • 2019世界5G大会,丹东惊艳亮相
      拥有5G的未来生活会怎样?  当5G与税务“亲密接触”,又会带来哪些新体验、新变革?11月20日~23日,以“5G改变世界、5G创造未来”为主题的2019世界5G大会在北京举办。走进会场,无人驾驶、远程人体手术、智能机器人等众多5G领域的“黑科技”纷纷亮相,其中,由国家税务总局辽宁省税务局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打造的“5G+税务”展台,受到观众和媒体的重点关注。全国首个5G智慧办税服务厅已于今年5月在辽宁省丹东市投入使用,这次也在5G大会上惊艳亮相。如今,5G智能税务终端已经走进丹东的银行、CBD商业区、大企业、办税服务厅等办税需求相对较多的场所,税务部门还尝试设立移动车载智能办税终端。如今,丹东当地纳税人在购物或做其他工作时,顺带就能办理税收业务,实现办税“一次不用跑”。“为5G办税打call!”  “5G+税务”展台位于大会的A05展区,这里吸引了众多财税领域观众和科技爱好者的目光,前来咨询与体验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大咖”级嘉宾。  “您好,欢迎参观5G智慧税务。”走近“5G+税务”展台,一台名叫“小豹”的方脸机器人立刻迎上前来,在它的引导下,参观者来到5G智能税务终端旁,体验了一把“5G办税”。只见参观者按照屏幕提示刷身份证,点击“5G远程业务办理”模块,借助5G网络的大带宽、高速率、低时延技术优势,不出5秒屏幕上就出现了清晰连贯的视频连线画面。  “您好,这里是税务5G集约服务中心,请问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画面那头,一名税务人员正微笑着问好,此时的参观者仿佛已置身于办税服务窗口前。  “我想打印契税完税证明。”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参观者通过视频连线提出了办税需求,从扫描上传纸质资料,到开展远程审核,再到打印出完税证明,整个流程用时不到2分钟。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纳税人目前已能够通过5G智能税务终端办理95%以上的税费业务,针对增值税发票领用、车购税缴纳、社保费缴纳等高频税费业务,实现2分钟快速办结。“懂你”的5G智能机器人  “发票领用业务已受理,请前往取票区02座位等待机器人送票。”在距离5G智能税务终端不远处,不少参观者将一台正在演示的圆脸机器人团团围住。  “5G+AI”将使机器人成为办税服务厅的“标配”,原本需要人来完成的很多工作将交由机器人完成。图为观众在展会现场了解5G智能税务机器人的功能。  “这是5G智能税务接待机器人‘炬宝’,大家可以向它发出办税指令。”工作人员介绍,“炬宝”核实纳税人身份后会将指令反馈给综合处理机器人,并提示纳税人到指定区域等待,处理机器人会把打印出的票据直接交给运输机器人,由运输机器人自动送到纳税人面前。  顺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方向,参观者看到一台矮矮的小卡车一样的运输机器人正在来回跑动。大家纷纷感慨,过去一些想象中的5G与智能应用场景,在税收领域原来已经变为现实。  “不过,机器人怎么识别纳税人身份真假?”“以后,我们是不是只需要坐一会儿、喝口水,业务就由机器人自动办完了?”  丹东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回答了记者和现场观众的提问。据他介绍,在国家税务总局和辽宁省税务局的支持下,丹东市税务局将5G与人工智能(AI)技术深度融合,正在升级建设“5G+AI智能办税服务厅”,投入使用后,完成身份登记的纳税人只要进入办税服务厅,摄像头便可识别其身份,根据纳税人办税习惯、常办业务和税务风险,相应类型的智能税务机器人就会主动走上前来,为纳税人办理相关税费业务。届时,“纳税人围着税务窗口转”将变为“税务资源围着纳税人转”,纳税人完全能够享受“坐下来喝口水,机器人和你一起办”的办税体验。
    11/27
  •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飞地经济”遍地开花
    重点项目加速推进“飞地经济”遍地开花创新驱动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我市众多项目同时吹响开复工的号角,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建设热潮让人振奋。11月21日,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我市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较为顺利,目前项目开复工率达到93.3%,预计全年可达到100%,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奉献上了累累硕果和丰收的喜悦。创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继续实行市领导包扶重大项目制度,筛选100个重大项目由市领导包扶推进。”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年纳入重点调度项目270个,调度项目数量比去年增加1倍。市发展改革委积极申报6个项目,参与省“双百攻坚”工程,进一步健全了重点项目问题清单制度,及时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提交市领导和转有关部门协调解决。同时加大项目调度频次,对重大项目至少半个月调度一次,有的项目实行周调度。“今年4月份,筹划组织了全市重点项目拉练观摩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0月31日,270个计划开复工项目已经实现开复工252个,开复工率达到93.3%。100个市级领导包扶的重点项目,已实现开复工51个,开复工率66.2%。列入省“双百攻坚”重点项目6个,已全部实现开复工。“飞地经济”实现顺利起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加大项目支撑力度,今年市发展改革委组织召开了全市“飞地经济”工作推进会议和现场会议,并依托全市9个重点园区设立了9个“飞地”园区,其中5个飞地园区列为省级“飞地”经济园区,由此,飞地经济”不仅是产业布局的承载区,更成为招商引资的新平台。今年,我市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全市80%的乡镇街要有“飞地项目”落地的年度工作目标,将全市飞地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制板上墙,挂图作战。截至11月5日,全市落地飞地经济项目83个,总投资104.3亿元。全市90个乡镇(街)中,71个乡镇(街)有签约或开工的飞地项目,占全部乡镇(街)总数的78.9%。重大项目谋划推进取得新进展相关负责人介绍,丹通高铁建设项目已列入《东北东部绿色经济带发展规划》和《国家铁路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省发展改革委已同意将该项目纳入省“十四五”规划,计划于今年年底前完成丹东至通化高铁及引入丹东地区铁路配套工程研究报告,并积极推进丹东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目前,丹东至前阳铁路外移项目、凤凰城至通化铁路(凤凰城至灌水段)电气化扩能改造项目正在开展前期研究。记者邢漫
    11/26
  • 丹东实际利用外资增速全省领跑
    进入11月,丹东市外资外贸工作捷报频传:组织170家企业赴上海亮相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展招商活动;33家丹东企业赴2019年第126届秋季广交会参展,凤城市东宁动力有限公司在展会第一天就成交了120台增压器和100个增压器机芯……一组数字更加令人振奋:今年前三季度,丹东市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累计完成3464万美元,同比增长161.8%,增速排名全省第一。利用外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随着外资的进入,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理念以及更开阔的市场也会随之而来。今年前9个月,丹东市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专项行动为主线,凝心聚力推进内贸流通,综合施策应对外贸风险,深耕日韩开展招商引资,同心协力推动对外开放,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面对纷繁复杂的开放环境,丹东市积极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开创了对外开放事业的新局面。把招商引资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拓展渠道。今年8月,由丹东市主要领导带队的日韩招商团取得了丰硕成果,有效推动了辽宁安德海洋科技农副产品深加工、大孤山唐城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尤其是在韩国首尔举行的不锈钢产业推介会暨项目签约仪式上,吸引了50余家企业前来参会,成功签约韩国新进集团“汽车排气管”生产项目、杰华德箱包公司“不锈钢箱包拉杆”生产项目、韩国绿色自行车协会组织的跨境骑行旅游项目等5个项目。年初以来,丹东市共组织30家企业参加了15个重点国际展会,远赴波兰、德国等国家开拓新领域,积极融入俄罗斯、斯里兰卡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对外开放迈出新的步伐。凤城市申科实业有限公司每年都提前规划并按时完成新的研发项目,对国际市场的行业流行趋势进行精准把握,满足客户的最新需求。目前,该公司市场前景广阔,客户群体由欧美逐步扩大到东南亚。借助申科实业这样有发展潜能的企业,丹东市不断充实包括包装项目、签约项目、海外企业等在内的各类项目近300个,推动了SK中韩产业园项目、黄海电动汽车中韩合作项目等重点项目近30个。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