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丹东“项目管家”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
    丹东“项目管家”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目前已累计服务全市百余个重点项目  “我到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大厅咨询如何办理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手续,丹东市营商局的有关领导、项目代办部门的人主动找到我,帮助联系、协商相关部门,企业名称核准很快就下来了。”12月23日,上海电气集团公司项目开发东北区总经理阮安强告诉记者,他也没想到公司工商注册手续会办得这么顺利,幸亏有了“项目管家”的周到服务。  丹东市垃圾处理场改造建设项目是上海电气集团公司在丹东投资的一个项目,总投资将达5.8亿元。今年4月初,阮安强携带相关资料来到丹东市政务服务大厅咨询办理审批手续问题,丹东市营商局项目办作为工程建设审批专区牵头部门为项目单位提供了咨询解答服务。  丹东市营商局项目办在详细了解项目基本情况后,与企业共同拟订代办服务计划,组织丹东市发展改革、住建等部门的同志为项目单位进行联合辅导,使其很快就清楚了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准备哪些材料和办理审批的大致流程,并安排“项目管家”专门负责项目的代办工作,帮助项目单位准备申报材料,陪同其办理各项手续。在“项目管家”的帮助下,项目很快就完善了相关材料,顺利完成企业注册登记,节约了大量时间。  投资企业特别是外地投资的项目单位有可能一时找不准办事的路数,营商部门提供的全程代办服务可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此,丹东市出台了政务服务事项代办制实施方案,为每个项目配备“项目管家”,实施专人负责制,从项目立项开始实施全流程跟踪服务,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审批服务工作,并且利用营商局各部门审批办公室集中办公的优势,组织各部门审批办对投资项目进行并联审批,促进项目快速落地。  今年年初,丹东市营商局认真梳理全市重点项目,将其中27个即将开复工的项目列为重点代办项目,指定专人与项目单位逐一取得联系,提前介入跟踪,引导企业做好手续办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做好项目审批服务,确保项目手续办理各个环节无缝对接。为了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丹东市营商局与市发展改革委、市招商局建立联系机制,及时介入重点项目审批服务,帮助各重点项目的“项目管家”精准协调,有效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截至11月底,丹东市营商局项目代办部门已累计为百余个落户本市的重点项目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丹东市营商部门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为重点,以“政府服务事项代办制”为载体,为企业提供周到的服务,使企业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投资者的关怀,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在这里得到有效落实。(记者王卢莎)
    12/25
  • 辽宁公布“优中选优”项目,丹东这五家企业上榜
    今天,我省发布2020版《辽宁省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手册》,108个优质项目入选,这些企业将享受各地的资金、信贷、采购、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其中,辽宁思凯科技股份公司、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丹东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丹东天皓净化材料有限公司、辽宁汉德科技有限公司这五家企业入选优质项目手册中。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我省首次对工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进行梳理和筛选,旨在让更多的优质项目被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所熟知,并令其能享受更多优惠政策,畅通融资渠道。同时,助力企业解决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引领全省企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和绿色化”方向迈进。本次入选的项目可谓是优中选优。从《手册》规划伊始,全省工信系统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仔细梳理、深入调研,并按照“高端化、智能化、特色化、绿色化”标准,最终从各市推荐的1400多项工业项目中选定首批108项重点项目。本次入选项目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重大成套装备、生物制药等我省大力推进、高度重视的重点领域。通过《手册》,引领全省工业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基础能力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优质项目代表了目前辽宁工业发展的较高水平和未来方向,可以说是我省崭新的工业名片。但名单并非固定,而是定期滚动更新。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将继续严格筛选,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确保《手册》中重点项目的含金量。
    12/20
  • 559家企业被纳入“成长扶持计划”
    12月17日,记者从工行丹东分行了解到,我市有559家企业被纳入到“成长扶持计划”。入选企业可优先享受无抵押纯信用方式的“税务贷”品种。同时,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根据自身的生产周期、还款期限,一次性核定授信额度,采用线上自主提款、自主还款的方式,办理“网贷通”业务。授信到期后,还可以采用网络循环贷款“1+1”模式,随借随还。为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工行丹东分行采取减免网络循环贷款服务费、承担企业抵押登记费用、降低企业贷款利率等减费让利方式,最大程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12/19
  • 首届辽宁出口商品展览会 丹东企业迎开门红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12月12日,记者从市商务局了解到,在刚刚闭幕的第一届辽宁出口商品展览会上,我市共有11家企业参展,展出了水产品、食用菌、针织服装、纳豆粉、药品、家居用品、空气净化器、精密件、耐火材料等产品,成交额(含意向)达6000万元。据了解,首届辽宁出口商品(日本大阪)展览会于本月2日至5日在日本大阪MYDOME展馆举办。展会由辽宁省商务厅主办,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日中经贸中心等共同协办。大阪自办展是我省首个在境外自主举办的展会,也是目前在境外主办的规模最大的展会。本届展会我市参展企业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包括展品、宣传册、展板等,并提前制作了日文企业宣传片,在现场进行滚动播放。展会期间,我市共接待日本伊藤忠商事株式会社、明治药业株式会社、富士汉制药株式会社等日方采购商100余人次。丹东亿通宝纳豆科技有限公司和富士汉制药株式会社签署了入驻1500家超市的战略协议。丹东药业集团与日本明治药业株式会社洽谈合作人参提取物出口日本,已达成长期合作共识,每年意向额将达到500万元以上。辽宁峪程菌业此次展会也接触到多位客商,其中和日本千叶泉产业株式会社签订一年100万香菇菌棒的订单,意向金额1000万元。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截至今年10月,我市对日进出口总额25.9亿元,占全市进出口的20%,日本已经成为我市第二出口目的国和第三进口目的国,是我市重要的贸易合作国。
    12/13
  • 订单纷至沓来 丹东服装企业迎来丰收年
    12月10日,位于高新区的大田服装已经接待了两拨前来洽谈服装加工业务的南方客商,企业负责人介绍,该企业今年已经满负荷开工。据了解,今年我市大小近千家服装加工企业都是订单众多,服装企业迎来了难得的丰收年。12月9日、10日两天,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一行4人来到丹东,对我市纺织服装协会和多家服装加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丹东我已经来过几次,这里具有一直延续的纺织服装产业集群,还有众多规模较大的服装加工企业,而且设备先进、加工水平较高,劳动成本却相对较低,这都是吸引常熟服装企业前来合作的主要原因。”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常熟服装城商会常务副会长夏迪虎告诉记者,常熟是中国著名的服装城,拥有各类服装服饰企业一千多家,年产值超过千亿元,其中以波司登为代表的众多知名服装品牌享誉中国。但是,随着这些年来国内服装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南方劳动力成本越来越高,常熟服装行业也开始发生变化,很多企业只将设计、销售业务留在常熟本地,生产加工逐渐开始向外转移。其中,丹东就是一个重要的承接订单方向。据不完全统计,这几年已经有多名常熟企业家来丹东建厂,在建的服装加工厂还有好几家。“虽然丹东在服装加工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但是也能看出一些不足的地方,比如运输成本偏高、劳动生产效率比南方还有差距,再就是没有知名的服装品牌,这些也都是丹东服装企业亟待提高的地方。”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副会长、童羽坊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庆房说。“如今阿迪达斯、始祖鸟、北脸、阿玛尼、斯凯奇、菲乐、波司登、李宁、安踏、探路者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都在丹东签下大笔生产加工订单,但是丹东还没有一个叫得响的自主品牌,也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服装交易平台。”丹东市纺织服装协会秘书长杜波说。此次常熟市纺织服装协会一行的另一个目的是想通过两市纺织服装协会的交流合作,将常熟众多服装企业引到丹东,在丹东打造对外展示、销售的一个综合平台,作为辐射东北三省的一个集产、供、销为一体的新型服装生产销售基地,下一步还要和国外知名服装品牌企业合作,争取为丹东引进一个规模较大的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店。记者乔戍宇
    12/12
  • 丹东精准发力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12月6日,市民刘先生在丹东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咨询项目备案事项,工作人员耐心指导他如何准备申报材料。“今天来咨询才知道,如果在网上申报,当天就可以办结,只需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就可以办理。工作人员的服务既热情又到位,我们丹东的营商环境真是越来越好了。”刘先生由衷地说。  实施营商环境建设“十大工程”,深化“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实现100个高频事项“最多跑一次”,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将审批时间压缩至90个工作日以内……今年以来,丹东市密集出台政策,打出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组合拳”,推进营商环境改革持续提速,百姓口碑、改革成效“越来越优”。  致力于打造省内一流营商环境,在先后进行多轮简政放权改革的基础上,丹东市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开启新一轮清理行政职权工作,重点改革涉及企业生产经营重大事项的审批程序,取消了生产建设项目相关设施验收审批事项,将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变为事中、事后监管,企业可按照有关要求自主验收,减少了审批环节,压缩了寻租空间,更大限度地让利企业。  与此同时,丹东市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全力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解决“痛点、难点、堵点”问题,2019年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85个“痛难堵”问题已解决67个,其余18个问题正在按时序进度扎实推进解决。  为全面提升利企便民水平,丹东市实施精准服务,为全市720个重点项目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配备“项目管家”,实现“项目管家”全覆盖;制定出台《丹东市政务服务事项代办制实施方案》,全力做好服务,妥善解决了一批项目推进中的问题。  畅通投诉渠道,保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丹东市还整合全市93条热线,“一个号码管服务”。截至目前,8890政务服务平台共办理群众诉求59715件,办结59449件,办结率达99.6%,群众满意率为89.59%。(记者黄宝锋王卢莎)
    12/11
  • 电商扶贫网越织越密
     12月2日,看着手机直播中自家蜂蜜被网友疯狂关注、抢购,袁春林的心里比蜜甜。仅用数月,几百斤蜂蜜便销售一空,几万元收入到账。他怎能不高兴?  袁春林是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川沟村村民,40多岁,患股骨头坏死。其兄、妹、外甥均因病丧失劳动能力。袁春林虽然行动不便,但仍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支柱。  靠山吃山,住在山脚下的老袁一直以养蜂为生。采用传统手法放养,品质好,但销路难。乡里的峡谷风景区,是他唯一的“市场”。  “过去卖蜜靠‘运’。”老袁指着院子里的三轮摩托车说,以往就骑着它到20多公里外的“大峡谷”出摊。好时每天能卖几十斤,不好时可能分文不进,且受季节影响较大,一年只有半年能卖。“有时候挣的钱还不够全家买药,生活总是靠周济。”老袁说。  2018年7月,老袁的哥哥犯病,急需用钱,此事被下露河乡副乡长王清涛知晓。看着老袁房后存着的十几桶蜂蜜,他拨通了宽甸电商平台“满乡印象”负责人蒋玉涵的电话。  “那是周末早上,我还没起床,听完这事就直奔下露河并拿回了几罐样本送检。”蒋玉涵说。一周后,打开“满乡印象”各大平台网店首页,老袁拿着蜂蜜的图片首先映入眼帘。  每批货卖完,蒋玉涵总是第一时间给老袁结账,除了运费不收他一分钱。几个月后,老袁的存货见了底,腰包鼓了,走路都比以前有劲头。  网上销售,可不单靠品质好,背后的门道也不少。  “满乡印象”团队针对市场需求围绕“绿”字为老袁量身定做了视频短片,再配以真实感人的文案,下单量不断飙升。现在,常常出镜的老袁已是拥有不少粉丝的“网红”。  “小蒋不仅帮我卖,还手把手教我。”现在老袁已能自己拍些视频和照片了。  入冬了,除发货外,老袁将主要精力用来拾掇屋后那片小坡。他琢磨着明年开春再多上20个蜂箱,到时产量能多一倍。  其实,对这事上瘾的不止老袁一人。在“满乡印象”的推动下,电商已经成为宽甸扶贫的一面旗帜,许多贫困户通过电商平台脱贫致富。如今,为方便贫困户发货,步达远镇等多个乡镇还成立了电商服务站。站里有统一的包装袋和货仓,既能分包也方便快递公司集中取件。不少乡镇还在蒋玉涵的帮助下注册了品牌。  无形的互联网下,一张有形的电商扶贫网正越织越密。  记者感言  凭借电商为贫困户、贫困地区的农产品搭建直通消费终端的“高速路”,已成为脱贫攻坚战役中的“新式武器”。但电商扶贫也并非一张万能牌,仍需精准施策方能事半功倍。首先,产品不是放到网上就有人买,还需像“满乡印象”一样,针对特点对其进行包装,才能吸引受众并脱颖而出。同时,品质才是长久销售的关键所在,只打“同情”牌终将难以为继。此外,还可集乡、村之力进行品牌建设,形成产业化,引导贫困户集中生产,形成规模,持续供应。最后,应由政府引导建立覆盖城乡的农村物流网络,助力电商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
    12/10
  • 鸭绿江畔稻谷香——探索了东港大米的发展之路
    12月6日晚,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生财有道》栏目聚焦东港大米,以“鸭绿江畔稻谷香”为主题,从东港大米的种子繁育到有机水稻的种植模式,从水稻的机械化加工生产到“东港大米”品牌打造……用23分钟的时长探索了东港大米的发展之路。丹东,这座被誉为英雄的城市,不仅是一座边境口岸城市,而且也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好地方,是优质稻米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丹东东港不但有种植水稻的悠久历史,而且它也是优质稻米种植最集中的地方,面积近70万亩,占丹东水田面积的90%左右,年产稻米3亿公斤,产值达13亿元。长达180天左右的超长无霜生长期稻米,颗粒饱满、晶莹剔透、蛋白质含量高,成为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能有今天这样的业绩,与共和国同龄的东港示范繁殖农场功不可没,在这里,水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创业到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他们先后选育推广常规稻和杂交稻品种50余个,为多地的水稻种植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多年努力,在有关专家的支持下,一批批水稻新品种研发成功并大面积推广,东港也成为了辽宁省最大的水稻育种基地,但由于长年不变的播种模式,造成了品种退化等不良因素,这就给东港示范繁殖农场的场长房圣瑞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种子的兴衰与农场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老房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加强科研机构的建设,对院士、专家工作站这个育种研究机构增加队伍力量和资金投入力度,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采取了良种繁育和提高粮食产量并举的措施,向粮食的有机化发展。高科技手段的注入可以说让老房如虎添翼,培育出的稻米不仅具有产量高、适口性好、胶质含量少、饭味香的特点,而且优质米的12项指标基本上都能达标,这让一些国内知名企业也嗅到了高科技农业今后的发展前景,都纷纷参与到这个行列。知名企业的加入,可以说进一步提升了高科技农业的技术水准,并且很多水稻品种都获得了国家级和省级奖项。在有关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下,利用生物和物理等防虫技术和有机肥的应用,可以说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也让东港水稻种植品牌打造和品质提升又迈向了一个新阶段。为了提升东港稻米的影响力,东港市坚持品牌打造与富民强企相结合的原则。鼓励企业联合,统一标准、包装、标识,共同打造“东港大米”品牌,这使得种植者与加工产业形成了有机结合的双赢效果。有了专业营销团队的介入,把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融入东港地域文化元素,充分展示东港大米的地域性、稀缺性、独特性等文化属性,使东港大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有了大幅提升。
    12/09
  • “飞地经济”为东北振兴聚能蓄势
     辽宁在“飞进”“飞出”间激活县域经济  “飞地经济”为东北振兴聚能蓄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张允强  辽宁在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过程中,鼓励各市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区域协作共赢。“飞出方”要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飞入方”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  日前,辽宁丹东宽甸县大川头镇的“飞地经济”项目落户县青椅山工业园区。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500万元,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特种钢球年产量3万吨,产值2亿元,利税2000万元。二期工程计划2020年启动,产量预计提升至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亿元,利税7000万元。如今,像大川头镇这样的“飞地”项目在辽宁已是遍地开花。短短一年多时间,辽宁14个市共签约“飞地”项目超过1000个,总投资额近1900亿元。  “飞地”破解县域发展难题  长期以来,县域经济一直是制约辽宁发展的短板。“飞地经济”被辽宁看作破解县域发展难题的有效手段并大力推广。  “飞地经济”是指两个相互独立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创新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成等机制,促使项目“飞出地”和“飞入地”紧密合作的发展方式。  辽宁省围绕破解乡镇“有资源无产业、有项目无土地”的问题,在北票、喀左等县区规划建设“飞地经济”产业园,同时实施县乡财政“分灶吃饭”,赋予基层一定自主权。2018年9月份,辽宁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召开“飞地经济”现场会,发出了全省发展“飞地经济”动员令。今年年初,辽宁省政府将发展“飞地经济”列入“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重点工作任务,作为兴乡强县的重要抓手,组织全省各地合力推进。9月25日,又在葫芦岛市召开第二次“飞地经济”现场会,总结工作,分析问题,推广经验。  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唐一军说,要把“飞地经济”作为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作为主动融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作共赢发展的重要载体。  辽宁省于2018年底出台了《辽宁省支持“飞地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围绕要素保障,在资金、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提出13项具体政策措施,明确了合作与分享机制、考评奖励办法。  为调动各方积极性,辽宁省还建立了分享机制,“飞地”项目形成的税收等利益,原则上按5:5比例,由项目“飞出地”与“飞入地”分享;对于跨省合作的重大项目,可由双方协商确定分享比例。  从今年起,辽宁设立“飞地经济”产业发展资金,每年安排资金3亿元。各市也都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飞地经济”发展。  新政策为项目落地创造条件,有效促进了各地区和各级政府部门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受到基层县乡和投资企业的认可。尤其充分调动了广大基层乡镇的积极性,推动“飞地经济”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朝阳市委书记蹇彪告诉记者,“飞地经济”将产业优势集聚,让企业在乡镇能有效落地,改变乡镇财政靠县供养的现状,逐步实现自给自足,为县域发展提供重要经济支撑。通过发展“飞地经济”,朝阳吸引了更多的优质企业落户产业园区,经济总量得以不断壮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据朝阳市统计,今年以来朝阳市176个乡镇、街道共有300余个招商引资项目落户“飞地园区”,总投资额312亿元。“据初步测算,这些项目投产后,可为这些乡镇、街道每年增加税收收入22亿元。”  立足资源优势突出特色  辽宁省各市积极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飞地经济”园区,引导项目向园区集中。省政府确立了第一批72个省级“飞地经济”园区,纳入省级政策支持和考评范围。从今年起,省本级基本建设投资辽西北专项每年安排不少于50%资金用于辽西北各市“飞地经济”园区“七通一平”、园区所属标准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辽宁各地立足区位条件优势发挥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探索“飞地经济”。  葫芦岛市为帮助建昌县尽快摘掉“贫困县”帽子,在葫芦岛经济开发区专门拿出1500亩工业用地,建立“建昌脱贫攻坚飞地产业园”。目前,已有7个项目落户产业园,总投资7.42亿元。  铁岭市抓住对口合作机遇,主动与江苏省淮安市对接洽谈,建设“淮安—铁岭”工业园,承接南方产业梯度转移。园区采用江苏省的先进运营管理机制,由铁岭、淮安两地共同招商、分享税收,为全市的“飞地经济”发展提供平台和载体。  目前,丹东市已完成“飞地经济”设计及规划、利益分配、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明确从今年起,县域全部建立“飞地园区”,80%的乡镇年内有“飞地项目”落地。同时,以更开阔的视野探索发展省际“飞地经济”,依托东北东部出海大通道优势,深度挖掘腹地资源,主动承接京津冀、苏浙沪等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随着“飞地经济”兴起,扶贫产业资金有了新渠道,为脱贫攻坚战引来了活水,确保了贫困户的稳定收益。  2019年,丹东凤城市通远堡镇、大兴镇与隶属于辽宁辽丰禽业有限公司的凤城市锦江山牧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飞地扶贫项目”,除了吸纳企业所在地通远堡镇扶贫产业资金外,还吸纳了来自凤城东部山区大兴镇的扶贫产业资金。两个乡镇投入资金50万元,带动贫困户887人,年收益不低于10%。  “高富美”为高质量发展赋能  “飞地经济”,在“飞进”“飞出”间激活了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丹东市县两级发改部门优化顶层设计,明确了“飞地园区”“高富美”的发展定位:要“向高的层次飞”,即“飞出方”要多输出高端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产品,积极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要“向富的目标飞”,就是说“飞入方”要重点引进投资规模大、发展前景好的项目,杜绝“皮包公司”“跑马圈地”等乱象;要“向美的方向飞”,坚持绿色招商,严格环境准入,大力发展低能耗、无污染产业,打造美丽园区、品质园区。  丹东市各乡镇(街道)、县(市)区引入的项目与“飞入地”园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资源条件相结合,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新动能培育项目,严格限制产能过剩行业以及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落地,确保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加快清理盘活“三闲一烂”,即加快清理盘活闲置土地、闲置厂房、闲置楼宇和烂尾楼,以此拓展项目落地新空间,使之成为“飞地项目”的重要载体。在辽宁兴城经济开发区,通过对僵尸企业依法解除协议,园区已收回、盘活闲置土地860亩,落户了奇力生物肽等6个项目。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对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通报表扬,辽宁积极发展“飞地经济”打造发展新引擎位列其中。
    12/06
  • 丹东市十家企业入选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11月27日,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确定了2019年度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评审和复核结果,全省有81家企业获评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丹东市有10家企业榜上有名。至此,我市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总量达到30家。10家获得殊荣的企业分别是:1丹东科亮电子有限公司2丹东天楾电气有限公司3丹东欣时代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4丹东意邦计量仪器仪表有限公司5丹东思凯科技有限公司6丹东红升包装材料有限公司7辽宁实发洁净科技有限公司8丹东华通测控有限公司9丹东蓝天环保锅炉制造有限公司10辽宁东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下一步,我市将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运用,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骨干企业,助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和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