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 凤城增压器 行业领跑者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洪满6月28日,从市商务局了解到,今年以来,针对外贸面临的严峻形势,市商务局坚持问题导向,细化实化全省“1+12”强力推进全省外贸稳增长系列专项行动方案,制定丹东市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专项行动方案,成立工作专班,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通过平台强化、产学研用、品牌及海外仓培育、市场开拓“四位一体”建设,推动凤城经济开发区增压器汽车零部件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以下简称凤城增压器基地)创新发展取得新成效。凤城市是全国四大增压器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凤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增压器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建设,将增压器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战略予以优先扶持,先后支持创建了辽宁省汽车增压器产业战略联盟、辽宁凤城增压器产业集群研发检测中心、北京理工大学产学研和人才培训基地、辽宁凤城增压器院士专家工作站、商务部“万户企业国际行”出口信用保险综合服务平台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基地龙头企业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为适应行业集群发展需求,出资2000万元建设研发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免费为凤城增压器产业集群内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设备检测、新产品研发等服务,提高凤城市增压器基地整体产品质量,使凤城增压器成为全国同行业的领跑者。为了扩大产学研用合作,凤城增压器基地以国内外双一流为目标,持续升级改造生产设备和技术,现已拥有先进的光学检测仪、数控加工中心、高精度数控车床和动平衡机等各种世界尖端的生产加工和检测设备。基地集设计、研发、制造、试验、检测、市场开拓为一体,与国内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具备雄厚的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凤城增压器基地拥有自主品牌32个,其中中国驰名商标8项,先后获得特色产品发明专利130项。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时代龙增压器等多家基地内企业通过海外仓库存产品的销售,出口增长10%—15%。截至2020年底,凤城增压器基地入驻企业达13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0多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2.6亿元,同比增长39.2%;完成进出口总额37.2亿元,同比增长32.6%。基地内企业73%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南美、亚洲、非洲等市场,与RCEP众多成员国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部分企业已成为博格华纳、霍尼韦尔、康明斯和石川岛等国际品牌供应商,同时还与湖南天雁、山东康跃、宁波天力等国内企业开展了配套合作。目前,凤城增压器基地已成为省内产业链条较完备、外贸转型升级带动效果突出、公共服务体系较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形成了“南有无锡、北有凤城”的增压器产业格局,对丹东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带动和示范作用,也为丹东外贸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支撑。
    06/29
  • “老栗树”变身“摇钱树”
    时下正是栗花飘香的时节。6月26日,记者来到振兴区汤池镇萌芽村,漫山的板栗花随风摇摆,淡淡的花香弥漫在空气中。“别看板栗花的颜色、颜值都不亮丽,可它是我们的摇钱树,靠它,我们实现了致富。”一位正在给板栗树疏花的村民说。萌芽村的板栗种植有着300多年的历史,适宜的气候,丰饶的土壤,良好的光照条件以及深厚的土层,成就了萌芽村板栗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口感。在村头的山上,一些树龄三百余年的板栗树依然枝叶繁茂,它们是萌芽村生存和发展的见证者和守护者。好山好水是萌芽村先天的生态禀赋,好项目好政策是萌芽村立足资源、实现绿色发展的契机。如今,萌芽村已经建立起“合作社+产业+农户”种植模式,深耕板栗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板栗生产专业村,山村群众的致富梦今朝得圆。板栗树变“摇钱树”,并非一蹴而就的事。“以前我们村种植的板栗都是老品种,村民们都是粗放种养,产量低,质量差,再加上没有销路,忙活一年也赚不了多少钱。”萌芽村党总支书记孙明山说,板栗是萌芽村的支柱产业,必须发展好。基于这个认识,萌芽村开始了以科技为引领,把板栗产业作为发家致富的翻身仗来打。萌芽村村域面积11000亩,板栗种植面积达8000亩,占总面积的80%,全村470户村民家家都有板栗树。怎么才能补足板栗产业发展的短板,让漫山遍野的板栗树成为村民致富的“摇钱树”?舍弃种植多年的板栗树,改换优良品种,需要有壮士断腕的胆魄!2005年,村里决定对老栗树进行品种改良,提升板栗产量及品质。然而,品种改良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把板栗树视为命根子的村民顾虑重重:“改良后质量咋样?减产咋办?”“家底薄,折腾不起,还是走老路,心里踏实。”在村“两委”组织召开的协商会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当众给村“两委”泼了冷水。为打消村民顾虑,时任村党总支书记的陶玉芝与村“两委”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并带领种植户外出学习参观。部分心思活络的种植户开始思变,板栗种植大户梁贵军率先行动,改良板栗品种,为种植户打样。在大户的示范带动下,种植户们纷纷将自家栗园“更新换代”。几年后,因改良品种,还是那座萌芽山,板栗产量是以前的4倍,村民们喜笑颜开。产量提高了,品质提升了,卖个好价钱才能让村民增收致富。对此,萌芽村“两委”又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成立合作社,对村民种植的板栗进行技术指导、统一销售,将一家一户分散种植联合起来形成了规模化效益,抱团闯市场,萌芽村的板栗产业开始驶上“快车道”。现在,村里又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投资建设了占地1000平方米的保鲜库及500平方米的板栗浸泡池,不仅让板栗“身价”翻倍,也让板栗种植户的收入稳定提升。如今,每到板栗收获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漫山的“刺毛球”炸开,家家户户老老少少带上竹筐和竹竿上山采收板栗。商户们将一筐筐板栗称重、装箱,场景很是壮观。“这几年,村民的腰包鼓了,每年板栗种植户收入少则万八千,多则数十万,有的村民不仅盖上了小洋楼,还买上了私家车。”孙明山说,萌芽村凭借着发展板栗产业,蹚出了一条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路子,在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大步向前。富裕起来的村民,对业余文化生活也有了高追求。“现在村里的年轻人白天都忙着上班,剩下我们这些老人就聚在这里跳跳舞、下下棋,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了。”村民张玉琴高兴地说,村庄文化休闲广场建起来了,党群活动中心还有一个图书角,乒乓球桌、篮球架、跑步机……每天都有村民在这些场地健身活动,笑意绽放在脸上。李莉记者唐莉
    06/28
  • 丹东海鲜:从“原字号”到产业集群
      近年来,我市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深度开发“原字号”,推动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要求,在企业规模、精深加工、产业链延伸、产销结合等方面寻求突破,培育了永明即食海鲜、船老大调味品等明星产品,泰丰水产、仁达食品等优势企业迅速崛起。    挑选、清洗、脱壳、检验、计重……东港市天泓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工人们认真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该公司是集杂色蛤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具有30余年杂色蛤生产加工经验,主要产品有冻煮杂色蛤肉、真空杂色蛤等。  “新产品真空杂色蛤食用简单方便,化开就能吃,冷热都好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杂色蛤的品质和口感,从打捞、筛选到塑封包装,整个过程都精益求精,争分夺秒,确保了产品的品质。    目前,我市水产品加工业已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并存的产销体系,水产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产业链上游,依托东港地区丰富的贝类、鱼类、蟹类、头足类资源,以进行冷冻冷藏等初步加工产品为主。  产业链下游,主要以黄蚬子、杂色蛤、牡蛎等优质地理标志产物为原材料,进行精深提取,精确对接日本、韩国等市场需求,获取更大附加值。  同时,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加速培育“互联网+养殖+加工+销售”的现代产业模式。永明食品、仁达食品等知名企业和品牌,迅速攻克方便营养食品、功能食品制造等关键技术。丹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冷藏能力16000吨,年加工能力15000吨,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主导产品杂色蛤的加工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    2013年我市申报省级贝类出口示范区以来,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逐年增加,仅东港市水产品出口基地就有水产品加工厂200多家。如今,我市已有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有7个单位通过无公害产地贝类养殖产地、产品认证。  为了更好发挥鱼类、泥螺、文蛤、海蓬子、紫菜等特色水产资源优势,我市坚持品牌带动和外向牵动,构建养殖、捕捞、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构建东北亚地区水产品加工和商贸中心。大力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经营模式,吸引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    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通过政策导向、政策扶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打响地区品牌,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把“原字号”作成“产业群”。  记者/王洪满
    06/28
  • 念好养殖经 拓宽致富路
    “你看看俺这一圈圈膘肥体壮的大母羊,长得多好,每天看着它们吃草,俺这心里就高兴!”6月24日晌午,牛毛坞村三组村民孙连娣提着一大桶草料给羊喂食。孙连娣说,养羊就是他们一家的饭碗。春季剪绒加上卖羊羔和肉羊,一年的收入达10多万元,日子过得比以前宽裕多了。如今,夫妻俩干起了“电商经销”,还带动村里农户加入。今后,夫妻俩打算扩大规模发展家庭山羊饲养业。绒山羊养殖是当地村民的一条致富路径,羊绒远销省内外。近年来,我市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畜牧业生产能力稳步增加,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畜产品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升,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畜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到2020年末,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55.41万吨,比2016年增长51.8%,年均增长11%;畜牧业产值达到76.6亿元,增长57%,年均增长11.9%。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75亿元,增长108%,年均增长21%。标准化规模养殖快速发展。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加快现代畜牧业生产发展方式转变。5年来,我市共争取国家、省扶持畜禽养殖企业项目资金5067万元,其中东港市畜禽粪污资源化整县推进项目资金2500万元,国家标准化畜禽养殖生态场建设项目资金1920万元,国家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资金310万元,国家种猪场和规模猪场贷款贴息项目资金257万元,国家奶牛场升级改造建设项目资金80万元。积极推进养殖业保险政策落实,全市参保牲畜头数及保额逐年攀升。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高标准兴建一批畜禽规模养殖场,推进全市现代畜牧业发展。其中,新建以丹东耘垦食品有限公司存栏50万只肉鸡养殖场为代表的一批现代大型肉鸡养殖场陆续投产,实现了以自动给水、自动给料、自动清粪和环境自动控制的智能化笼养方式转变,2020年全市肉鸡出栏1.76亿只,全省排名第2位;新建存栏6000头的宽甸中地生态牧场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数字化管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20年全市牛奶产量达到3.97万吨,全省排名第6位;新建以克达禽业发展有限公司存栏25万只蛋鸡养殖场为代表的一批现代蛋鸡规模养殖场,采用传送带传送粪便、鸡舍自动控温控湿、鸡蛋自动分拣的现代饲养手段,是国内先进的集环保节能、科技示范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鸡场,2020年全市禽蛋产量14.51万吨,全省排名第6位。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稳步提升,加快推进畜产品加工企业提质增效,发展畜牧百亿产业集群,全市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为畜牧企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随着禾丰成三、辽宁好食鸡食品有限公司肉鸡屠宰及深加工项目的生产运营,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建成规模畜产品加工企业19家,年加工能力达到76万吨以上,产值达到75亿元以上,畜牧一、二、三产业产值达到百亿元以上。随着龙头企业的蓬勃兴起和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我市以酝垦、禾丰成三肉鸡、双增生猪为代表的畜牧“龙头企业+养殖基地”的全产业链条模式得到了稳固和完善。目前,锦江山、刘家河、成三、食吉丰等肉鸡产品行销全国,丹东享吉鲜蛋远销香港,升泰、派波牛奶省内闻名。在此基础上,我市立足畜牧业发展实际,以完善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和强化散养户粪污综合治理为主要手段,依托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全市生态畜牧业取得重大突破。截至2020年末,全市548家规模养殖场完成了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建设,426家大型养殖场全部完成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建设。全市争取省以上规模养殖场粪便污水治理、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态建设等生态畜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37家规模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建设堆粪发酵场和多级防渗污水沉淀池,治理后的粪便和污水全部还田,实现资源化利用,为生态畜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报记者邢漫
    06/25
  • 发扬干字精神 突出特色产业
    大梨树村集智聚力壮大集体经济近年来,大梨树村坚持抓党建促发展,抓党建惠民生,抓党建兴产业,干出一片新天地,基层组织力显著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村集体经济更加殷实,村民幸福指数逐年攀升。转变思想创新发展铺筑强村富民之路在大梨树村党委班子看来,抓好党建工作就是促进经济发展。村党委通过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委议事规则、党建工作责任制等多项工作制度,提升了党员干部修养和素质,加强了党员对经济发展政策的学习,拓宽了党员干部的视野,转变了一成不变的发展思路。顺应市场,开发新路。从2000年起,大梨树村盯住市场的发展变化,调整种植结构,建设国家级五味子种植业,打入国际市场的计划和策略,调整种植结构,建设国家级五味子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实行科学化管理、规范化种植、无害化生产,获得了中国良好农产品认证和欧盟GAP认证。五味子一个项目每年就能为村集体增加近千万元的收入,很多村民也依靠五味子发家致富。与此同时,大梨树村确定了构建村内苗木村外药,山上花果山下园的农业种植格局。村内建设了千亩红松采种基地,带动村民发展优质苗木2000多亩;村外租地建设五味子标准化示范区;开发山上万亩果园和山下300亩葡萄城,打造“赏花摘果”的休闲旅游品牌,使大梨树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水果采摘基地。生态兴业,科学发展。随着人们追求回归大自然的需求不断升温,大梨树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重点,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发展商贸、旅游等产业,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大梨树七彩田园现代农业展示馆,以科技示范、立体栽培、休闲观光为主要内容,将科技性、创新性、参与性和观赏性相结合,全面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建成旅游区、清明商业街和土特产交易区。开发建设农村新居6万平方米,500多户村民告别旧宅迁入新居。新居依山沿路建成两座欧式风格的别墅和几十栋二层楼的商业街;开通了绕仿古建筑群的景观水系,营造出江南水乡环境,大梨树村也因此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绿色村庄”、“中国农业公园”等称号。依托双万亩果园,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建设生态农业旅游区,精心改造“花果山”、“瑶池”、“龟山东湖”、“龙母湖”、“双龙湖”等形成山水相连的自然景观,投资建设药王谷、养生坛、“干”字文化广场、18公里绿色长廊、生态采摘园、庄稼院等,创办影视城,形成了体验乡土风情的生态休闲旅游。如今的大梨树村生态良好、环境优美,形成生态经济型、生态景观型和生态园林型为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40多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000多万元,被授予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辽宁省旅游专业村。此外,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餐饮、旅店业的连锁发展,呈现了经济发展的强势。以人为本分享红利提升村民幸福指数大梨树村党委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让发展惠泽村民,“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是大梨树村党委的目标。村党委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为村里提供技术服务,请专家讲课,提高村民致富本领;提供销售服务,开辟加工、销售渠道,规避市场风险;提供资金服务,密切村银合作,解决村民生产资金;提供扶贫服务,建立帮扶对子,帮助困难农户摆脱贫困;提供场所服务,建设商业街,为村民经商创造条件。几年来,大梨树引导村民建立水果、中药材、蔬菜、蚕茧、禽畜等生产项目10多个,为150多户村民安排了致富项目,帮助180多户村民解决销售问题,帮助村民解决贷款120多万元,帮助15户无能力致富的村民摆脱贫困。村党委还实施了污染防治工程,加大环保投入,强化污染治理,关停了早期兴建的4户污染企业,恢复旧矿山、厂区植被;实施了生态绿化工程,建成草坪3万平方米,栽植绿化树木6万多株,路边、河边绿化60公里,街巷绿化5公里,单位、居民庭院绿化1万多平方米,宜林荒山绿化率达到90%,公路两侧荒山坡面绿化率达98%,村森林覆盖率80%;实施了基础设施工程。改造供电和给排水设施,铺设供水管网1.5万米、排水管网1.2万米,修建景观河堤花岗岩护栏4000多延长米;把过村省道拓建为21米宽、4600米长的高等级公路,建设村组户户通工程,硬化路面70多公里、停车场10多万平方米,桥梁20多座,18公里旅游环山主干道全部摊铺黑色路面。记者景媛媛
    06/25
  • 丹东市:发展集体经济 促进乡村振兴
    6月16日,宽甸步达远镇步达远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正式揭牌。该办公室隶属于步达远村“两委”,全面负责村集体经营的产业项目的管理、生产、技术服务、销售策划等。据了解,该办公室目前负责管理的产业项目有丹东市远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草莓育苗项目和精品水稻种植项目,丹东市圣野浆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的草莓育苗项目,中国工程院提供的原种精品水稻品种项目,省农科院水稻专家组指导的稻田蟹养殖项目以及即将投入运营的红提产业项目。步达远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办公室的成立打响了步达远镇全面推进集体资产集中经营管理的“发令枪”。接下来,该镇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村集体经济发展管理的新路径、新模式,培养和发现农业产业人才,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各村集体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促进乡村振兴。记者王一淞
    06/24
  • 丹东—金华经贸合作交流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邢漫6月23日,2021丹东—金华经贸合作交流会在丹东国门湾互市贸易区国际会议中心、沈阳浙商大厦互贸汇运营中心两地,以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形式共同进行。此次经贸合作交流会主要有三个主题活动,一是以“边境流通,内贸互动”为主要内容的“丹东—金华双方经贸洽谈会”;二是互市贸易政策推介;三是金华考察团一行先后赴安东老街、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丹东国际商贸城等,对丹东商贸情况进行考察调研。此次丹东—金华经贸合作交流会是丹东市贸促会、丹东市工商联、丹东市边境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和丹东市招商局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介丹东边境互市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通过“请进来”,使来自浙江商协会和企业的代表充分了解丹东的互市贸易政策和投资环境,让国内外更多的客商真正体会到来丹东投资兴业有机遇、有保障、有舞台、有商机。
    06/24
  • 消费扶贫鼓起乡村“钱袋子”
    原生态纯天然野生松茸,有着“民间圣果”之称的桑葚,还有农家饲养的鸡蛋、鸭蛋,宽甸山区特产大榛子、板栗……6月21日,在鲜花竞相绽放的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露河朝鲜族乡花韵谷生态园,丹东土特产琳琅满目。宽甸,“九山半水半分田”,山多地少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大山深处的一些乡镇,交通落后,出产的农产品常常被“贱卖”。2018年12月,国务院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导意见,为宽甸打开了新的发展思路。“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扶贫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砝码’。”采访中,宽甸扶贫办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让山区产品有新的出路,宽甸积极创新扶贫方式,把党建引领、智力支撑、品牌共建、平台推动作为开展消费扶贫工作的主要途径,形成了“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协会引领、品牌带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电商扶贫发展格局,以“满乡印象”“品味宽甸”“牛毛坞电商联盟”等电商企业为牵引,建立2个电商扶贫示范村、15个乡镇电商扶贫服务站,179个行政村、204个服务点的农村电商网格化服务体系,助力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依托电商助农产品打开销路电商,是撬动消费扶贫最有力的武器。宽甸依托互联网和新零售产业,优化整合县域资源,推动县域电商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服务网络建设(仓储、物流、服务点)和品牌建设,围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和宽甸山水文化、满族文化、边境文化,创建“品味宽甸”区域公共扶贫品牌,构建宽甸农产品、工业产品、农业服务等三农服务便捷网络,让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示范,提高脱贫致富质量,推动乡村振兴。“活了大半辈子才知道,山货不用背到集市上也能卖出去,通过一张看不见的网络,就能卖到很远的地方。”牛毛坞镇牛毛坞村村民扈明东高兴地说,他家的蜂蜜通过互联网,不仅卖得快,价格也比集市上可观多了,每年能增加10多万元的收入。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增加群众收入,宽甸立足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建立和完善返贫防控工作机制,突出产业发展和消费扶贫,不断夯实完善电商扶贫服务体系。目前,建设完成全县农产品和工业品实体展示中心300平方米、仓储中心500平方米、电商创业中心50平方米和物流配送中心200平方米;优化整合邮政运输服务,依托宽甸服务中心和各村204个服务点,建成县域内外互联互通的运输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围绕“一县一业”和“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规模化基地(集体产业)和康养庭院经济(贫困户在房前屋后发展养老休闲庭院产业)两种产业模式,先后整合资金5000多万元,建设了蓝莓、不老莓、软枣、草莓等品控基地5000亩,整合资金1000万元,建设了扶贫产业和集体经济产业的品控扶贫基地。网上售卖,为农产品与消费者之间搭建了桥梁,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更多的人通过消费助力脱贫攻坚。据统计,2017—2019年,通过电商扶贫服务体系,宽甸共帮助贫困村民和合作社销售鸡鸭蛋、山野菜、板栗、蓝莓等农产品近500万元,人均增收500—2000元;工业产品下行累计销售额可达1000万余元;“满乡印象”“品味宽甸”与23家农村合作社达成合作,覆盖贫困户1230户,带动3650名贫困户脱贫,实现年销售交易额780余万元。举办系列活动把农产品变商品随着农产品进入丰产期、盛产期,“卖得出、卖得好、卖得快”的压力越来越大。消费扶贫行动能迅速拓宽销售渠道,让扶贫产业对接大市场,推动贫困群众将“产品变商品”,把“收成变收入”。为此,宽甸每年都会以乡镇为单位举办系列消费扶贫活动,扶持壮大扶贫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扶贫产业持续发展。桃花节、枫叶旅游节、油菜花观赏节、冰雪节、河口品桃大会、下露河朝鲜族乡农乐节……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上,农产品得到展示,消费扶贫氛围浓厚。获得有机认证的下露河冷水大米,通过节庆活动,更加得到消费者认可。马架子村7组村民姜忠国介绍说,过去,冷水大米1斤连两元钱都卖不上,现在举办农乐节,很多游客品尝后,都要带走百八十斤大米,米价也卖到每公斤16元,而且很快就销售一空。去年以来,宽甸开展“鸭绿江畔·约惠宽甸”消费嘉年华活动,通过发放惠民消费券、举办车展、宽甸特色产品展等形式,结合商家打折、让利活动,鼓励和刺激消费;宽甸参加辽宁日报、抖音联合举办的《北国助农,“益”起奔小康》电商直播助农活动,推介鸭绿江冷水鲤鱼、蓝莓鲜果、松茸、板栗、泡菜、松子等十余种特色农产品。据不完全统计,宽甸已组织或参加展销24次,组织直播带货15场,签订稳定销售订单135个,有效推动了本地区农产品消费工作,充分发挥了消费扶贫减贫带贫作用。自宽甸电商扶贫平台运营以来,大榛子、板栗、松子、软枣猕猴桃、茧蛹、鸭蛋、香菇、山野菜等特色产品均取得良好收益。通过“满乡印象”品牌,积极对接线下销售渠道,在辽宁农产品展洽会、国家一乡一品博览会等活动中,帮助步达远、古楼子、八河川、灌水等乡镇农户及合作社销售大榛子、咸鸭蛋、鲜香菇、茧蛹等特色农产品,累计销售鲜榛子3吨、咸鸭蛋25000枚、鲜香菇6吨,累计销售额16.3万元。创立品牌让农产品行销全国如今,“品味宽甸”、“满乡印象”,均已成为宽甸电商消费扶贫品牌。自满乡印象正式上线运营,先后入驻京东、淘宝等第三方平台,并搭建了满乡印象商城,共开发自主品牌产品10余种,签约农村合作社16家,策划了“浓情端午、吉礼相送”、“江畔桃园·结义”、“不忘初心助力扶贫——宽甸特产沈阳行”等活动。此外,完成了阮老寿乡蓝莓鲜果、蓝莓酒、蓝莓蜂蜜、蓝莓干、蛙子沟鸭蛋、牛毛坞香菇、台沟草莓、干沟鸡、百家扶贫蛋等20多个扶贫产品开发、品牌设计及市场投放,“宽甸石柱参”“河口燕红桃”“宽甸大软枣”等一批农特产品电商品牌相继涌现,“宽甸鸭绿江冷水鱼”成功纳入京东自营品牌,宽甸本地蜂蜜、食用菌、特色水果、山珍、有机大米、淡水鱼等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走出大山,销往全国各地。实习生栾欣宁记者唐莉
    06/23
  • “精深”水产品加工 推动水产业发展
    挑选、清洗、脱壳、检验、计重……6月19日,东港市天泓水产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一派忙碌,工人们认真地进行着每一道工序。该公司是集杂色蛤养殖、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具有30余年杂色蛤生产加工经验,主要产品有冻煮杂色蛤肉、真空杂色蛤等。“我们企业生产的真空杂色蛤食用简单方便,化开就能吃,冷热都好吃。”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保证杂色蛤的品质和口感,从打捞筛选到塑封包装,整个过程都精益求精,争分夺秒,确保了产品的口感。近年来,为了深度开发“原字号”,我市发挥海洋资源优势,深入开展水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企业化”要求,在企业规模、产业链延伸、产销结合等方面寻求突破,探索水产品精深加工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已培育了永明即食海鲜、船老大调味品等一批明星产品,泰丰水产、仁达食品等一批优势企业迅速崛起。目前,我市水产品加工已形成生产加工、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并存的产销体系。产业链上游依托东港地区丰富的贝类、鱼类、蟹类、头足类资源,以进行冷冻冷藏等初步加工产品为主;产业链下游主要以黄蚬子、杂色蛤、牡蛎等优质地理标志产物为原材料,进行精深提取,精确对接日本、韩国等市场的需求,获取更大附加值。近几年,我市不断升级产业结构,水产加工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品种结构也日趋合理。同时,我市还以龙头企业为引领,营造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模式,加速培育实现“互联网+养殖+加工+销售”的现代产业模式。丹东泰丰食品有限公司冷藏能力16000吨,年加工能力15000吨,拥有自主出口经营权,主导产品杂色蛤的加工出口量位居全国第一。自2013年我市申报省级贝类出口示范区以来,养殖基地和加工企业逐年增加,仅东港市水产品出口基地就有水产品加工厂200多家。如今,我市已有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2家,有7个单位通过无公害产地贝类养殖产地、产品认证。为了更好发挥鱼类、泥螺、文蛤、海蓬子、紫菜等特色水产资源优势,我市坚持品牌带动和外向牵动,构建养殖、捕捞、加工、仓储、物流、营销全产业链。依托永明食品、仁达食品等知名企业和品牌,迅速攻克传统海洋食品产业升级,方便营养食品、功能食品制造等关键技术。同时,我市还在开发新型海洋食品上下功夫,探索水产品加工从冷冻保鲜向即食保健方向转变,并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做大做强龙头企业,规划水产品加工产业基地,提高规模效益,构建东北亚地区水产品加工和商贸中心。大力发展“线上营销、线下成交”“线下体验、线上交易”等经营模式,吸引国内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总部、区域总部、服务中心和营运中心落户。“水产品加工不仅是水产业的推动力量,还是水产业发展的引领和牵引力量,是提升渔业价值链、延长产业链的主要领域,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我市将通过政策导向、政策扶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企业集团,打响品牌,增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让我市水产品加工业的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记者王洪满
    06/23
  • 辽宁丹东九连城镇马市岛:西瓜打通致富路
    “看咱这大西瓜,皮薄汁多,老甜了。”丹东市九连城镇马市岛农户对记者说。梁立合、朱大侠夫妻俩从2000年开始种植西瓜,种植面积约两亩,每亩产量约为5000公斤,每公斤批发价为2.6元左右。通过种植西瓜,他们家的年收入增长了近3万元。记者了解到,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马市岛受鸭绿江和爱河滋养,岛上沙土含水量足、微量元素齐全、营养丰富,是有名的“油沙子”地,生长的农作物独具风味。九连城西瓜更是具备口感甜脆、果汁足、甜度高等优点。九连城镇党委、政府致力打造特色农产品,走精品农业路线,全力提高农民收入,让农民幸福感、满意感显著提升。如今的锦王西瓜,在传承九连城地雷瓜优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重施农家肥,单果平均重5-8公斤。丹东市市面上销售的本地西瓜主要来自于九连城镇,种植区域在马市岛内套里村、下尖村,种植面积约500亩。近几年因“水果萝卜”受广大市民的青睐,“瓜茬萝卜”种植技术在马市岛兴起,种植西瓜的群众也越发多起来。近几年马市岛又兴起的“礼品瓜”,瓤红味甜赛蜂蜜,更得到广大外地群众的好评。目前,九连城西瓜正在全面上市。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