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五转变”推动双拥工作迈上新台阶
  • 发布日期:2022-4-15 10:02:20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近年来,丹东市大力弘扬抗美援朝精神,传承“英雄城市”红色基因,适应新时代要求,突出“五转变”,积极推进全市双拥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向更新的领域拓展。

“阶段性”向“常态化”转变

丹东市落实党委议军会议、军地联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制度,落实军地合署办公制度,不断推进全市双拥工作常态化发展。每逢元旦、春节、八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全市各级党政领导带头开展对驻军和武警各部队走访慰问;开展“9·30”烈士纪念日活动,各级主要领导及军烈属、老战士、机关干部、驻军官兵和学生等各界代表参加,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丰功伟绩。

每年新兵入伍、老兵退役期间,军地有关单位隆重举行仪式,向应征入伍青年表示祝贺,向退伍老兵表示敬意和祝福。2021年,向辖区立功受奖人员送喜报总计370人次,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关爱功臣模范的浓厚氛围,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让立功受奖的军人家庭感受光荣。

“物资型”向“项目型”转变

对于服务保障军事斗争、帮助部队解决练兵备战实际问题,丹东从不含糊,建立军地互办实事“双清单”责任机制,推动双拥工作落实。近年来,在全市广泛开展“情系边海防官兵”拥军优属活动,扎实开展赠送爱心“医疗包”、专场招聘会、军地鹊桥会、保障军人合法权益等活动,真心实意为边海防官兵家庭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驻丹部队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在扶贫帮困工作中,驻丹各部队官兵积极开展帮扶活动,驻丹部队官兵和民兵出动2万余人次、车辆300余台次参建支建、抢险救灾,处置火情、灾情60余起,各部队帮扶贫困户401户1071人脱贫摘帽。

新冠疫情给军地双方交往带来诸多困难,为确保部队战备训练。全市各级全力筹措防疫物资,累计为驻丹部队送去红外线体温枪50把、医用口罩6000个、医用酒精3000公斤、84消毒液2000公斤,总价值10万元。

“碎片化”向“制度化”转变

丹东市先后出台《丹东市拥军优属实施细则》《丹东市2020—2023年双拥工作规划》《关于推进驻丹部队精准脱贫工作落实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利用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新时代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等,使双拥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轨道,让依情双拥与依法双拥得到有机结合和统一。

部队官兵面临的“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新问题。丹东市按照“安置有岗位、就业有保障、入学有优待”标准,让“三后”变“三先”,实现了部队、接收单位和退役军人“三满意”。巩固官兵“后院”,开展“助力军嫂再就业”工程,印发《丹东市“助力随军家属就业工程”实施方案》,年均为433名待就业军嫂发放生活补贴115万元,对口安置随军随调家属37名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对无工作的军属推荐就业并由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实现了需求多少就安置多少的工作目标。

在关心官兵“后代”问题上,出台《丹东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实施细则》,按照军人意愿优先选择公办幼儿园,并在学费上给予适当照顾;军人子女报考普通高级中学,同等条件优先录取;军人子女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可以在全市范围内任选学校。

“优先型”向“优待型”转变

丹东市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国防和军队改革相衔接、与服务对象贡献相匹配的优抚安置工作新格局,顺应广大优抚对象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积极营造爱国拥军、尊重优抚对象浓厚社会氛围。

丹东市社会各界关心军队建设、关怀军人、关爱军人家庭和优抚对象,推出涉及后勤保障、法律援助、褒扬激励、优先优惠、退役安置、配偶安置、子女就学、教育培训等一系列优待项目,进一步增强退役军人和优抚对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政府主导”向“社会联动”转变

丹东是一座英雄的城市、红色的热土,拥有良好的拥军优属光荣传统和双拥工作基础。在市委、市政府主导下,丹东市不断巩固和扩大双拥工作的社会基础和覆盖面,逐步形成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牵头、各部门广泛参与、组织发动社会力量开展群众性双拥活动的工作新格局,全市共建立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958个,其中,市级服务中心1个、县级服务中心6个、乡镇(街道)服务站90个、村(社区)服务站861个,为广大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更多更好服务。

社会各界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政策拥军、节日拥军等系列活动,涌现出许多双拥学校、双拥出租车队、双拥体检中心、双拥企业、双拥合唱团和双拥银行等品牌,不断推动双拥事业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