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向绿而行 擦亮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辽阳市推进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建设系列报道之三
    “双碳”目标已成共识,绿色发展大势所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今年以来,辽阳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开展传统产业集群绿色低碳化改造,大力推进绿色制造,积极构建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高效益的现代化制造模式,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绿色低碳发展新蓝图加速展开,产业发展“向绿而行”动能十足。在辽阳石化污水处理装置区,记者见到这样一幅场景:污水处理系统沙滤池旁的养鱼池内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成百上千条锦鲤惬意地在净化后的水中畅游,一条比一条肥硕。“这是我们严格履行环保责任,主动投身‘绿色革命’最直观的体现。”辽阳石化公用工程部负责人介绍,“由9套污水处理装置、3套异味处理装置构成的污水处理系统,使每年1500万吨工业废水得到有效净化、妥善处理,并全部优于国家标准达标排放。”“把火炬气、高温烟气收集起来,把装置多余的热量回收利用起来,既节约能源又能变废为宝创造效益,全年可实现低温余热发电一千万度左右。”辽阳石化将“超标就是事故、超排就是违法”这一理念贯穿生产工作始终,通过源头预防、过程管控、末端治理全流程“绿”变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优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只有依靠高水平保护才能实现。加快向绿色低碳转型,打造绿色标杆企业,辽阳石化在示范引领的同时,也展现出了国企担当。在人们的印象中,水泥厂应该是“粉尘漫天飞舞,噪声随处可闻”的地方。但走进辽阳的几家水泥厂见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进入厂区你闻不到异味,靠近厂房你听不到“轰鸣”,仰望烟囱你看不见浓烟。尽管路边的树木已满是秃枝,但想象得到,每年夏天,这里一定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目前,天瑞水泥、冀东水泥、千山水泥和台泥(辽宁)水泥4家水泥厂全部跻身国家级绿色工厂。这4家企业致力于节能降耗、低碳发展,打造“花园式”工厂,一改过去“灰突突”的形象,厂区面貌焕然一新。同时,实现了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这4家企业每年都有新的环保技改项目上马运行,通过技改,企业各项能耗明显下降,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在技改、管理创新等多重抓手下,企业产值、效益同步提升。其中,天瑞水泥成功入选工信部2023年智能示范工厂。产业增“绿”,发展添“金”。绿色生产能降本、减排,也能增效。辽阳以重点工程和项目为牵引,以绿色工厂、绿色产业链和绿色工业园区建设为纽带,持续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引领新兴产业绿色低碳高起点发展的同时,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工艺革新和绿色化转型,促使企业以新工艺实现过程降碳、“焕新”发展。截至目前,辽阳绿色制造体系名单中共有绿色工厂43家,其中,国家级8家,省级35家。走进胜达集团的数字化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形状各异的废弃饮料瓶,五颜六色的瓶盖、瓶圈、商标纸穿过智能分选机后,便自动站队分别进入各自的流水线,而且很快就完成“蜕变”,被加工成颗粒状的再生塑料专用料。作为辽阳首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胜达集团在充分利用废塑料的同时,还将绿色产业拓展到工业固体废弃物的高效利用和矿山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转化上,通过“互联网+”回收,企业“点废成金”,生产出可以替代原生塑料的多品类再生产品,打造出变废为宝的新产业链,走出绿色发展之路。目前,胜达集团年回收利用废塑料15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10万吨、矿山固体废弃物800万吨,每年可减少碳排放96万吨。以“双碳”目标为导向,辽阳努力在扩绿、兴绿、护绿上下功夫,不断增厚“绿色家底”。今年,华燚储能年处理10万吨锂电池梯次再利用项目顺利开工,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达30亿元;华电光大脱硝新材料环保装置制造项目正式投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燃煤发电、钢铁烧结、固废焚烧等烟气脱硝治理工程。冲刺四季度,辽阳编制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持续推进节能降碳,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推荐5户企业申报国家级绿色工厂,6户企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推进尾矿、废钢、废塑料等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谋划实施15个固废综合利用项目。“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化为广大企业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辽阳将“绿色”强势嵌入产业核心逻辑,成为产业集群焕发生机、重塑竞争力的关键密码。如今,绿色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正在展现勃勃生机。绿色发展,前景广阔。围绕五大重点产业集群,辽阳不断完善政策措施,构建绿色发展长效机制,以产业“含绿量”提升发展“含金量”,持续擦亮高质量发展最美底色,推动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向绿、向好、向未来。记者:范广宇张昕梁爽
    01/03
  • 沈阳市冰雪和温泉文化节启动
    图为游客在沈阳清河半岛冰雪大世界体验“雪滑梯”带来的乐趣。(赵敬东摄)12月30日,沈阳市第二届冰雪和温泉文化节启动。此次活动围绕沈阳冰雪和温泉资源,集合吃住行游购娱多场景,推出丰富多彩的文体旅活动,为市民、游客呈现一场“冰火两重天”的文旅盛宴,打造“冰雪+温泉”文体旅品牌。本届文化节延续了“既能戏冰玩雪,又能泡温泉”的一站式游玩体验。同时,各景区景点还推出雪人方阵、快乐雪圈、高速雪滑梯等新项目,举办东北民俗文化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全方位展现民俗风情和文化魅力。记者:陶阳
    01/02
  • 总台央视直播团队抵达锦州进行跨年直播报道
    2024年即将与我们挥手告别,迎来崭新的2025年。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总台央视团队来到锦州市,在锦州古塔公园为大家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年直播报道。此次央视直播意义非凡,不仅展现锦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更传递出浓浓的节日氛围和新年的美好祝福。在12月31日晚上8点30分,央视新闻客户端、微信号、微博、抖音、快手、百度号以及优酷、腾讯等平台上的央视新闻账号,将率先开启15分钟左右的直播,介绍现场活动情况,让观众提前领略活动全貌。零点时刻,央视新闻频道(CCTV13)将直播古塔公园新年撞钟祈福,央视新闻新媒体平台也将同步直播。在2025年1月1日0点10分,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将聚焦古塔公园跨年活动,总台央视记者将向全球华人介绍锦州跨年现场热烈氛围。此次直播央视团队全力筹备,包括导播、摄像、信号车、司机等在内的团队成员已就位,力求全方位、多角度地为全国观众呈现锦州跨年的独特魅力,共同迎接新年的到来。记者:魏峰靳伟
    01/02
  • 【2024年度“最辽宁”系列榜单】辽宁十品
    12/31
  • 【2024年度“最辽宁”系列榜单】辽宁十人
    12/31
  • 【2024年度“最辽宁”系列榜单】辽宁十宝
    12/31
  • 【2024年度“最辽宁”系列榜单】辽宁十景
    12/31
  • 壮观“鸟海”汇成一道生态美景
    摄影:白铁军日前,朝阳市城区大凌河诸多鸟儿集群栖息飞舞,成为北方冬天都市里一道生态风景。当日,数以万计的赤麻鸭、绿头鸭等雁鸭类水鸟组成“鸟儿军团”,活跃在朝阳城区大凌河,时而高空盘旋,时而一飞冲天,大群起舞场面格外壮观,鸣叫声响彻凌河两岸,远远望去,诗意无限。近年来,朝阳市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区大凌河呈现山清水秀的美丽画卷,良好的环境吸引了诸多鸟类栖息繁衍。
    12/30
  • 花式过冬 就来辽宁
    近日,“花式过冬嗨游辽宁”2024冬游辽宁系列活动暨沈阳市“冬日雪暖阳”系列活动发布会与启动仪式在东北亚国际滑雪场举行。
    12/30
  • 野生丹顶鹤“呼朋引伴”来盘锦
    在辽宁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冬日的夕阳晕染出一幅宁静而壮美的画卷。近日,这片湿地陆续迎来了一群灵动的仙子——野生丹顶鹤。它们于田野间悠然休憩、觅食,金黄色的芦苇荡成了它们天然的舞台背景,悠扬的鹤鸣声不时从中传出,仿佛是大自然奏响的空灵乐章。时而鹤群翩跹于辽河口上空,舞动的身姿在澄澈的蓝天划过优美的弧线,宛如流动的诗行,勾勒出冬季辽河口独有的景致。今冬,辽河口湿地迎来了200多只野生丹顶鹤,这一数字比去年冬天增加100多只。这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生命对这片土地信任的加深。野生丹顶鹤长途跋涉而来,它们在天空中盘旋,用敏锐的双眼审视着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最终选择在此驻足。它们优雅的举止、从容的神态,仿佛在表达对这个越冬之所的满意。除了丹顶鹤,白头鹤、灰鹤、白鹤、豆雁等越冬候鸟也纷纷现身,它们的种群数量较往年均有增加。这里像是一场盛大的聚会,共同见证着辽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丹顶鹤在辽河口湿地惬意地生活。谢刚摄这片湿地成为野生鸟类栖息的温馨家园,得益于盘锦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湿地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使辽河口湿地的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为丹顶鹤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盘锦市林湿局和市林湿服务中心在保护区内划定投食区域,确保丹顶鹤食物充足;对保护区实行全封闭管理,避免丹顶鹤的越冬生活受到人为干扰;加大湿地内部和周边村庄、田地的巡护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对丹顶鹤造成威胁的因素;构建“鸟类救助绿色通道”,保证在发现伤病丹顶鹤时能够及时进行救助;对包括丹顶鹤在内的来盘越冬鸟类种群开展实时监测,根据种群栖息状态和气候变化,灵活调整“越冬保障服务”。辽河口这片湿地,承载着无数鸟儿的梦想与希望,也铭刻着盘锦人对生态家园的深情眷恋。这片被岁月温柔以待的湿地,在保护与坚守中绽放出熠熠光彩。记者:陈春梅李博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