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本溪打造“百里生态水长廊”增加市民幸福感
    初秋时节,本溪市城区太子河两岸景色宜人,蓝天白云下碧波荡漾,沿河的绿地和公园空气清新、景色优美,刚修建的蓝红两色慢行步道靓丽整洁。市民依河而聚,放松休闲。今年,本溪市启动“百里生态水长廊”初期建设工程,使这条穿越城市的河流防洪性能更好,生态价值更高,进一步增强市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太子河是本溪的母亲河,上世纪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从2003年开始,本溪市委、市政府对太子河本溪市城区段河道进行了十余年的综合整治,不仅使河道防洪能力达到“百年一遇”以上标准,更实施了系列景观工程,建设了6座拦河坝,在沿河两岸建设一批滨河公园。同时,本溪市在太子河全流域加强环境监管,实施一系列碧水工程,使水质稳定在国家标准以上,让昔日脏乱差的太子河成了城市风光带。为把太子河的生态价值更好地发挥出来,2020年7月,本溪市太子河“百里生态水长廊”项目正式立项。项目规划建设太子河本溪市城区段、农村段和源头段总长130公里,包括生态带、产业带、观光带、富民带建设任务,涉及水利、农业、生态环境、城建等各个部门,预计总投资79.5亿元。截至目前,投资7389万元的太子河城区段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已全部完工。农村段防洪治理工程获批复投资965万元,源头段防洪治理工程获批复投资2744万元,两项工程均计划11月底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任务。太子河城市生态长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子河城区段慢行系统。本溪市规划并建设15米至20米宽沿河绿地公园,在此基础上,沿河修建慢行步道,路段之间实现连通。今年,本溪市在现有人行步道基础上,共完成4个路段总计8公里的慢行系统建设,打通了4处阻隔路段,滨河慢行系统已见雏形。此外,水生态优化、海绵城市、人文景观建设等也正在谋划之中。
    08/31
  • 辽宁通过“双招双引”“揭榜挂帅”吸引高端人才团队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今年以来,我省实施“项目+团队”的“带土移植”工程,通过“招才引智”和“招商引资”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团队和高技术产业化项目来辽落户。截至8月中旬,全省已征集省外“带土移植”项目216项,其中技术攻关类161项,创办企业类55项。据了解,对于这些入库项目,省科技厅后续将通过评审给予立项支持。今年年初,省科技厅面向全国发布了73项科技攻关项目榜单,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带土移植”,目前已有67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吸引集聚100余名省外专家参与我省企业技术攻关。其中,54个榜单签订合同并申报“带土移植”技术攻关团队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额达10.36亿元。我省“带土移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首先源于充分发挥辽宁优势,我省拥有规上工业企业7000余家,其中装备、冶金、石化等优势产业的企业数量较多,为高端人才团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究,推动产业链的强链延链补链,提供了庞大的应用场景,为高端人才团队施展才华提供了平台。其次,着力吸引高端人才团队。以“揭榜挂帅”方式面向全国张榜,吸引省外高端人才团队揭榜攻关,借力省外高端人才团队力量,有效解决企业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今年在上海、北京连续开展3场科技招商活动,吸引省外40余个项目、企业、团队签订合作意向;始终强调移植成果导向。采取“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和刚性引才并重方式开展“带土移植”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际成果作为人才团队的评价标准,充分发挥引进创新团队的科研能力。此外,我省还聚焦初创企业,不断完善政策支持。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加快引育科技型中小企业,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让辽宁创新创业沃土上的“新苗”越来越多,增强发展后劲。目前,全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突破2100家;《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将于10月1日起施行,条例明确了多项引进人才团队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了我省对“带土移植”工作的政策支持。
    08/31
  • 邱少云、黄继光、杨根思……英雄长眠此地
    8月30日,沈阳已入秋,碧空如洗。位于沈阳城北的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松柏苍翠,愈发庄严肃穆。一年前,117位志愿军烈士的遗骸归国,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9月2日上午,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在韩国仁川国际机场举行交接仪式。运送志愿军烈士遗骸的专机抵达沈阳后,9月3日上午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安葬仪式。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人民网邱宇哲摄陵园北侧的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上,环形的烈士英名墙镌刻着17万余名烈士的姓名。广场地下是烈士遗骸安葬地宫,安放着716具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2014年至2020年,陵园共举办了7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烈士陵园负责人肖淑芬说。抗美援朝烈士纪念广场。人民网邱宇哲摄2020年,烈士遗骸安葬地宫安装了专业的除湿设备,每季度对地宫内温度、湿度以及烈士棺椁外观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同时对地宫内进行清理保洁,确保烈士遗骸的有效保存。近几年由于迎回烈士遗骸的数量逐年增加,陵园启动二期扩建工程,新建地宫即将开工。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墓。人民网邱宇哲摄1951年初,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沈阳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并于同年8月正式落成。1951年12月3日,《沈阳市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灵柩安葬暂行规定》颁布。市民在烈士杨根思墓前敬献鲜花。人民网邱宇哲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左、右、后侧,松柏之下,长眠着123位志愿军烈士。每个烈士墓碑前,都有祭扫群众敬献的一束束鲜花。在这里长眠的,有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也不暴露潜伏目标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等28位战斗英雄。烈士邱少云之墓。人民网邱宇哲摄这123位烈士遗体,大多是1951年5月至1955年年底,从朝鲜战场上运回到沈阳的。1951年,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修建之初,便有烈士遗体相继送来安葬。这里安葬的第一位烈士,叫赵兴玉,66军588团团长,1951年1月在朝鲜战场牺牲。烈士黄继光之墓。人民网邱宇哲摄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自建成以来,不仅有烈士家属前来祭扫,沈阳市的各界群众每年都会到这里祭扫先烈。几乎每个沈阳人的童年记忆中,都有过来这里祭扫烈士墓的经历。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烈士英名墙。人民网邱宇哲摄今年3月初至今,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已接待参加党史教育群众达25.1万余人次,社会各界纷纷在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重温先烈事迹、入党誓词的同时,深切缅怀革命先烈。
    08/31
  • 沈阳有了首家开在博物馆里的图书馆
    新乐书房正式对外开放。8月24日,由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沈阳市图书馆联合打造的新乐书房正式对外开放,人们到新乐遗址博物馆参观还可以到书房阅读。新乐书房为更多人提供多样性的公众文化服务记者在新乐书房看到,历史、文学、儿童绘本、幼儿读物等图书应有尽有。沈阳市图书馆馆长赵萍萍表示,沈阳市图书馆结合新乐遗址博物馆的特点,精心挑选了2000本书籍,图书内容实现了全年龄段覆盖。博物馆和图书馆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文化场所,新乐书房建在博物馆里,能够为更多人提供多样性的公众文化服务,吸引人们走进博物馆和图书馆。同时,公众在参观博物馆时遇到不解的问题,也可以到书房内寻找答案。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馆长曾阳说:“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此次新乐书房在博物馆落成,为大众搭建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沈阳市图书馆的文献宝库在博物馆发挥出文化传播的力量。”曾阳说,新乐遗址绿化环境好,人们可以在书房内阅读,也可以在草坪上、树荫下阅读。公众还可以免费借阅新乐书房的图书。通过博物馆的多元化服务吸引公众沈阳市图书馆出于对文物安全等方面的考虑,此前未尝试过与博物馆合作建设分馆。此次新乐遗址博物馆勇于创新,双方在建设城市书房这一想法上高度一致,新乐书房迅速落成,成为沈阳首家开在博物馆里的图书馆。“沈阳市图书馆的分馆多在沈阳南部,现在沈阳北部也有了一个优雅的分馆,为更多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赵萍萍说。当日上午,不少读者在博物馆里的新乐书房享受着读书的愉悦。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未来,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与沈阳市图书馆还将在更多领域展开合作,将数字电子图书引入新乐书房等。
    08/30
  • 辽宁:大连油桃 享誉全国
    夏季,水果市场上除了西瓜,最受欢迎的当数露地桃了。据大连市农科院研究员、桃课题主持人关海春介绍,国内大部分省市都有种植露地桃,大连以种植鲜食油桃和加工类黄桃为主,其中油桃主要栽植品种达到20余个。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连已成为我国油桃最佳栽植区之一,大连油桃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享誉全国,油桃种植面积近30万亩,年产量33万吨,销售网络遍及全国各地,并远销俄罗斯、东南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甜油桃上市。(来源:大连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提供)大连露地油桃从7月初开始陆续成熟上市,一直可持续到9月中旬。从7月初开始,浓甜的中油4号、金霞早油蟠率先上市,到了7月中旬,中油15号、中油金铭、中农金辉、丰光、丹霞等甜油桃陆续上市,7月底至8月初,中油蟠9号、瑞光美玉、沪油018、瑞光28号等油桃陆续成熟,8月中下旬,市民又能品尝到中油7号、中油20号和中油蟠7号、金霞油蟠等或软或硬的甜油桃。
    08/30
  • 大河奔流,生机无限——辽河生态蝶变启示录
      这是8月23日拍摄的辽宁省铁岭市福德店(无人机照片)。辽河干流自此成型,浩荡南流。  新华社记者姚剑锋摄
    08/30
  • 辽宁铁岭伞灯秧歌:兼具满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民间舞蹈
    铁岭伞灯秧歌是流传于铁岭县东南部山区的一种兼具满汉民族文化特点的民间舞蹈,它以一持伞形彩灯者为前导(即“伞头”),指挥秧歌队伍变换队形和展示舞姿,故而得名。铁岭伞灯秧歌历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年间已有了相关文献记载,至清道光年间已十分活跃,清末民初更是风靡一时。铁岭伞灯秧歌角色丰富、人物众多。铁岭伞灯秧歌属地秧歌的一种,其秧歌队伍的人数不固定,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五六十人,角色以“伞”“鼓”“棒”“花”(即“伞头”“挎鼓”“打棒”“拉花”)为基础,还包括“和尚吐”“沙公”“抱鞭”“老头”“老㧟”等人物。在活动时,铁岭伞灯秧歌有相对固定的队列顺序:一般由大锣开道,接着依次为书有“天下太平”等字样的会旗、鼓乐队和秧歌队伍。在行进过程中,秧歌队伍多由反穿皮袄、身挎串铃、手握大鞭子的“和尚吐”负责打场开道,并在“伞头”的指挥下,边扭边行进,最后是两名手持“肃静”牌子的皂白(即“衙役”)和分别代表满族、汉族官员的“二老爷”和“四老爷”收尾。铁岭伞灯秧歌节奏明快、火爆热烈。铁岭伞灯秧歌多在年节时组织活动,其演出程序可分为“拜庙”和“拜门子”两部分。拜庙,即秧歌队伍在活动前到附近庙宇举行的一种拜祭仪式;拜门子,即挨家挨户拜年,秧歌队在拜门子时要先在主人院内走“编蒜辫”“剪子股”“八面风”“四面斗”“卷白菜心”“龙摆尾”等各种花场,然后“圈大场”进行表演,高潮时“沙公”唱“秧歌柳子”,以祈求人寿年丰。铁岭伞灯秧歌的基本步伐为行进步、跟步和十字步,特点是出步有下沉感、摆胯、膝微颤。其舞蹈动作以角色区分,男角动作较为丰富,而女角动作较为简单,节奏明快,火爆热烈。2009年,铁岭伞灯秧歌入选辽宁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铁岭伞灯秧歌队形之“二龙出水”。铁岭伞灯秧歌队形之“卷白菜心”。
    08/27
  • 辽宁朝阳红土泥塑:最早代表作是5000年前的红山女神像
    朝阳红土泥塑历史悠久,从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女神塑像可将其产生的历史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它以朝阳境内黏劲大、含铁量高、坚硬且有韧性的特质红土为材料,同时选用纯天然植物黍米浆和泥,其作品色泽自然、富于表现力,创作题材主要有庙堂文化、民间民俗文化等。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朝阳红土泥塑可分为素塑和彩塑。素塑指不添加任何彩料,保持古朴纯真的本色,多用于塑造古今中外的名人以及历史题材的大型浮雕作品等,也用于塑造各类赏玩饰物及生活用品等。彩塑是依据不同的人物和饰件,以淡彩或浓彩装饰,重点突出或幽暗或艳丽的饰件功能,充分彰显或恬静或张扬的人物个性。朝阳红土泥塑作品古朴典雅、形象鲜活,深受大众喜爱,特别是以民间民俗文化为题材的作品,具有俗中见雅、夸张传神、传情达意、极具情趣的特点和风格。2011年,朝阳红土泥塑入选辽宁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朝阳红土泥塑代表性传承人孙玉恩在家中创作泥塑作品。朝阳红土泥塑积极参加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孙玉恩泥塑作品《朝阳大秧歌给您拜年啦》孙玉恩泥塑作品《齐白石》
    08/27
  • 辽宁沈阳力推营商环境建设再深化再提升再突破
    落实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精神,8月23日,沈阳市召开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进一步提高站位、加大力度、创新举措,出台实施“放管服”改革行动方案及优化营商环境百日攻坚提标行动等五大专项行动方案,全力推动营商环境建设再深化、再提升、再突破。沈阳市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全力推进。在国家上半年发布的营商环境报告中,沈阳市再次获评全国标杆城市,连续两年成为东北地区唯一的全国标杆城市,跻身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行列。以“只提报一次材料”改革为重点,沈阳市持续深化“价值观+一网通办”改革,22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发力,总体审批时限压缩至40个工作日内;政务环境更高效,205项高频便民服务事项“掌上办”,企业开办1环节、零费用、0.5天办结;法治环境更公平公正,市场监管、社会信用等体系日臻完善;企业成本负担持续降低,要素环境竞争力更强。营商环境改善得到市场的积极回应:截至7月底,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同比增长8.3%,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同比增长48.4%。最新出台的一系列改革行动方案涉及“放管服”改革、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服务、营商环境问题专项整治等多方面。沈阳市将协同推进“四个一”改革,深化“一网通办”、推进“一网统管”、抓好“一网协同”、实行“一码通城”,年内即办事项占比提升至75%,网上实办率超过95%,依申请类事项线上100%全程网办;拓展“一件事一次办”范围,年内不少于6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上线运行;深入开展“万人进万企”、实施“一联三帮”,搭建“亲清在线”平台,实现惠企政策在线兑付、企业诉求在线直达,设置“不担当公务人员投诉”窗口。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沈阳市将更加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抓好改革,深化思想解放、注重数字赋能、突出法治建设、优化城市环境,着力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不断提高企业群众获得感。
    08/27
  • 辽宁省档案馆为2054名最美逆行者建档制册
    辽宁援鄂医护人员制作画框为雷神山打开一扇窗。抗击疫情,辽宁省援鄂医护人员感动了无数辽沈人。如何永久珍藏这份感动?在省卫健委的支持下,省档案馆为他们逐一建档并制成名册,永久保存。现在,《最美逆行者——辽宁援鄂医疗队名册》已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在省档案馆,随着抗击疫情专题档案全宗建成,接收和征集到各门类、各载体抗疫资料及实物在此“安家”,以客观真实为核心的资料特别是实物成为抗疫前线最美逆行者最直观的写照。档案全宗讲最美逆行者故事有一件实物是一幅镶嵌画框的武汉东湖风景照,讲述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护士长张迎春和队员们为雷神山医院打开一扇窗的暖心事儿。雷神山医院整齐划一的板房、一条几乎望不到头的走廊,分辨不出哪里是门哪里是窗。全封闭式的负压病房让隔离在此的患者不免会有对疾病的恐惧感和心理上的孤独感。张迎春与队员们商议后,决定为雷神山开一扇希望之窗。她们经多方联系选购到多张武汉的风景照,为这些风景照镶上画框,并逐一配上饱含关爱之情的诗歌,挂在白墙上。“雷神山,我要为你开一扇窗,让久违的蓝天白云还有温暖的阳光,映入你的眼帘……”看到风景,读着诗句,患者们感受到的是生命的力量。还有一件实物是一个绿色的“爱心挎包”,展现了医护人员心灵手巧的另一面。由于医护人员进入病区需要穿上防护服,防护服上没有口袋,打开防护服取用物品又增加感染风险,于是她们就自己动手,废物利用,用破损的防护服缝制了“爱心挎包”,上面还贴着“红医战士”的贴纸,将平时常用的笔、棉签、胶布等小物品统统放进去,背在身上,随时取用。档案全宗2.3万余件文书、音像档案资料及192件实物,诠释了援鄂医护人员的爱心、勇敢与智慧。11批援鄂医疗队全员入名册如果说当初在抗疫前线,要知道每一个忙碌的身影是谁,只能靠防护服上所写的名字,那么现在打开省档案局、省档案馆编辑的《最美逆行者——辽宁援鄂医疗队名册》,他们的面孔都一一清晰地展现在上面。翻开厚达293页的名册,尽管每个人的照片只是一张2寸的标准照,没有激动人心的画面,但我们知道他们负重前行的抗疫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小小的照片,听到他们急促而坚定的脚步声,能看到他们在抗击疫情瞬间的细节,能触摸到他们最真实有力的灵魂。数字记载,2020年1月26日起,辽宁省连续组派11批援鄂医疗队,共计2054名医护人员。在日夜奋战在疫情救治和防控一线的67天里,他们累计救治新冠肺炎患者3070例,治愈出院2323例;累计完成流行病学调查522例,核酸检测21240份。至当年4月1日,他们以“操作无事故、自身零感染”的最佳状态,圆满完成支援任务凯旋。为历史存档,为个体留名。名册收录了援鄂医疗队的全部成员,在每个人的照片旁标注上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作单位、职务、支援时间、支援单位等内容。见微知著,通过这些最基本的资料信息,可以了解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进而可以进一步了解这个奋勇当先、无所畏惧的英雄团队。留住辽宁战疫历史印记精美的名册、翔实的档案全宗为援鄂医护人员写史立传,记录好、留存好他们在抗疫前线逆行的全过程。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些资料和实物保管好、利用好,并传播出去。以档案为依据,通过真实的细节呈现,留住辽宁抗击疫情的历史记忆。现在,省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部正在录制名册上部分人员口述档案,并制成系列微视频在公众号上发布,结合精准的资料用影像的形式将档案从库房推向大众。同时,省档案馆还在依托收集上来的档案资料、实物,筹划举办抗击疫情专题展览,让名册上的最美逆行者与其背后的故事激励更多的人。在省档案馆副馆长欧平看来,为援鄂医护人员建档案、出名册极为必要。首先,援鄂医疗队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如果不及时征集其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资料及实物,这些无名英雄的感人事迹也将随着时间流逝而被遗忘,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有规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收集整理,保存好疫情防控英雄的真实抗疫工作记录。其次,为援鄂医护人员逐一建档制名册是对疫情防控社会记忆的有效补充,留住辽宁战疫的历史印记。再次,为援鄂医护人员建立个人档案,也是对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并优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名册记人、记事、记时代,与档案一样有着存史资政育人的意义,也为我们留下永远的记忆。
    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