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属于丹东的盛夏时光,岂能错过!
      前几天的暴雨过后  丹东迎来了明朗的盛夏时光  被称为桑拿天的上个周末  最高气温也只有29℃  每天的晨曦中  鸭绿江畔  薄雾缭绕、清风徐来  中午时分  丹东蓝和朵朵白云  令各地游客心旷神怡  傍晚时分的  暖阳和霞光  更让人觉得  “夕阳有诗情、黄昏有画意”  唱的就是丹东  丹东的景色很丰富  属于丹东的每一寸时光  都值得你拥有  策划/中共丹东市委宣传部  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王立军王恩友孟庆山刘勇屈秀东  张保国高永才记者/刘海东
    07/20
  • 丹东市振兴区:四项新举措助力创城
    今年以来,振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实施了四项新举措助力创城,促进城市综合环境治理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抗美援朝纪念馆是全国知名的“红色教育基地”,随着外地来丹参观人员日益增多,振兴区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抗馆周边街路纳入市容环境卫生模范街路,不断提升管理和保洁标准,细化环境卫生保洁分担区,对街路两侧存在违规广告、店外堆占、流动商贩、私搭乱建等市容乱象进行全面清理整治。截至目前,已清理各类市容乱象74处、整治私搭乱建3处,确保“红色教育基地”周边市容市貌、环境卫生秩序良好。本着“疏堵结合、教罚并举、标本兼治、长效治理”的原则整治露天烧烤,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执法力度和管理力度,全面推进露天烧烤整治工作,实现“彻底取缔”和“规范经营”两个目标,努力把振兴区打造成环境优美、健康向上的文明城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一直是城市管理难点问题。振兴区执法局经过实地调研、统筹规划,在全区范围内划定非机动车停车位260余处。对整治中发现的乱停乱放的非机动车辆,坚持教育和处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一劝”“二学”“三扣”的方式予以整治。累计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1000余人次,拖走违规乱停乱放非机动车5000余辆,在大幅提升市容市貌的同时,缓解了交通拥堵情况。内河环境是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水平的重要体现,振兴区执法局定期对白房河、花园河、五道河沿岸的环境卫生及河道垃圾进行集中清理整治。截至目前,清理沿岸杂草、河道漂浮物70余吨;夏、秋两季,专门开展对河床、沿岸的杂草清除行动;日常派专人对三条内河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每日不间断巡查、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进一步巩固城市内河沿岸环境综合整治成效,建设和谐宜居生态水环境。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存在反复性,为防止乱象反弹,振兴区各执法中队与全区33000余名志愿者紧密配合,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到人,不留管理死角,实现管理精细化;实行错时延时管理,安排专人盯守易反弹、重点区域,实现管理时段最大化;将督导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有机结合,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做到管理常态化。下一步,振兴区将采用集中整治与长效监管相结合的方式,依托网格化管理,继续深耕细作,扎实推进市容市貌监管,实现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切实做好各项创城工作。
    07/19
  • 这种“幸福感”很实在!
    十分钟志愿服务圈振兴区桃铁一社区打造“十分钟志愿服务圈”,依托爱心楼道服务站的党员志愿者开展义务测血压、理发、缝纫、疏通下水等16项便民志愿服务,居民不出社区,10分钟内便可以得到相应服务。为树木喷洒药物连日来,楼房镇组织人员采取拉网式药物喷洒、全方位监控等方式,防控病虫害,维护林业和农业生态、生产安全。图为工作人员向村路两侧的树木喷洒药物。解决群众出行难为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连日来,振安区楼房镇东庙线道路维修改造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作业。健康服务到身边日前,振安区医院康复医学科联合元宝区广济街道解放社区,开展了“健康服务到身边”公益活动,医疗志愿者免费为居民进行身体检查、健康调理,现场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居民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卫生从我做起文明始于足下记者/吴琼宋永昆
    07/16
  • 看,八道沟桥洞里变出“美景”~~
    以前提起桥洞,市民第一个反应就是“脏、乱、差”,到处贴满“野广告”。自创城以来,元宝区开展了一系列桥洞整治行动,利用桥洞进行文明礼仪宣教。7月8日,记者在八道沟桥洞看到,墙面上整齐有序地悬挂着公益广告。据了解,元宝区将陆续把于家路等几处桥洞改造成宣传长廊,为辖区居民营造出一个整洁的出行环境。
    07/09
  • 打造全域旅游新名片
    既要有颜值,又要有气质,定位于“宜居宜业宜游”的宽甸正在经历成长变迁。2016年,宽甸被列入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2017年获得“辽宁省乡村旅游贡献奖”。经过统筹编制规划、升级基础设施、更新旅游产品业态,宽甸旅游已逐步由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旅游和各产业的融合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全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紧抓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这个机遇,宽甸成立了全域旅游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构建由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旅游综合执法办公室、旅游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旅游法庭、旅游公安大队、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分局组成的“1+3+N”旅游综合管理体制,统筹调动各个部门,形成旅游发展合力。为了推动产业融合,催生全域旅游新业态,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振兴发展的强大动能。多年来,宽甸实行了“旅游+”和“+旅游”双融合产业发展模式,打造“满家寨”“八旗山水谣”“下露河朝鲜族歌舞”等一批文化旅游产品和重点项目,使民族文化旅游异彩纷呈;建设黄椅山冰雪大世界、天桥沟滑雪场等冰雪体育旅游项目,填补“全年”旅游产品空白;打造河口万亩观光桃园、溪山圣地生态农庄等农旅融合产品,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跨步发展;发展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参仙源酒厂参观等工业旅游产品,使旅游产品类型愈发丰富;在全市率先启动“旅游后备箱工程”,产品涵盖农副土特产、工业工艺收藏纪念品、文化旅游创意产品3大类9个系列,把地方特色产品化身成旅游商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宽甸始终遵循“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出台系列自然资源保护和修复工作方案,投资950万元,完成全口径植树造林20478亩,建设“常年见绿,四季皆景”的秀美宽甸;统筹推进“千村美丽、万村整洁”行动,完成135个村屯绿化美化,绿化里程超300公里;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在全省率先成立“农家乐”合作社,打造高中低档民宿,推动乡村旅游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除此之外,宽甸还不断完善旅游交通体系,投入4068万元新建旅游集散中心和一批旅游咨询服务点。感恩奋进新时代,风起云涌宽甸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宽甸将以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先机,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奋勇直前的豪迈激情,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构建文旅产业融合带动一二三产业发展的新局面,谱写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记者曲丹凤
    07/01
  • 丹东新区将新增一休闲、娱乐、游玩好去处!
    近日,丹东新区文安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即将收尾,预计将于今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建成后的文安岛将面向市民免费开放,成为新区又一娱乐、休闲、游玩的好去处。文安滩岛基础设施PPP项目总投资1.835亿元,按照百年一遇标准实施围堤护岸、环岛路、景观带及配套设施等建设内容,全面完善文安滩岛0.8平方公里硬件设施。项目主要包括围堤工程、道路工程、给排水管网工程、热力管网工程、电力管网工程、电信管网工程、燃气管网工程、亲水景观工程等建设工程。在施工现场小编了解到,该项目现已完成道路路基基层建设、雨水、污水管网铺设、人行道结构层、路灯基础建设,行道树、西侧护岸树木及道路右侧绿化带种植。水工西岸、东岸、码头主体结构也已全部完成,燃气、热力、电力、电信、水管五大管网已经铺设完毕。目前,施工人员正在对道路地砖及绿化带工程等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完善建设。建成后的沿景观带岛心侧环岛路,全线均为双向四车道,全长约3836米。在道路沿线设置道路照明设施和绿化带。文安岛西侧和东北角共建设两个生态景观公园,总面积约16.5万平方米。
    06/30
  • 丹东:绘制生态图景 书写“绿色答卷”
    2020年,全年350个“蓝天”,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同比改善名列全省前茅,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全市668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100%全覆盖;384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455项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全部按期完成……全省前茅、超额完成、比例100%……这些含金量十足的词语,是对丹东“十三五”期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充分肯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些标签深含底蕴,是对丹东市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过程中交出合格绿色发展新答卷的有力证明。近年来,丹东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牢牢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努力书写好绿色发展新答卷。丹东市委、市政府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了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战役,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守护天空蔚蓝,丹东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3年来,丹东市淘汰燃煤锅炉285台,完成市区内平房区2800台散煤小锅炉改造。截至2020年年底,丹东市总清洁取暖率76%,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3%,完成生产矿山治理面积670亩,治理“散乱污”企业35家,完成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企业18家。呵护碧水清波,治管并行。3年来,丹东市完成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45个污染隐患整治工作,完成鸭绿江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马市岛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完成5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勘界立标工作。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市所有河流均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持续推进河湖“清四乱”及河湖垃圾清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排查出黄海入海排污口840个,溯源、监测、整治排污口26个,完成3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2020年,丹东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达到国家考核要求;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年均值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9%,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建设美丽乡村,丹东市全面开展了农村垃圾治理工程、污水治理工程、农村“厕所革命”和农村畜禽粪污治理等,在全地区所有镇村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截至2020年年底,已完成25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5.5%。蓝天白云是常态,绿水青山展新颜。未来5年,丹东将继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全面展现“最美边境”新画卷,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06/30
  • 央视聚焦!鸭绿江畔这个村儿~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以“油菜花开致富路产业发展促振兴”为题,对丹东宽甸绿江村因油菜花走出了“花儿一样的致富路”进行了报道。
    06/29
  • 350万尾河豚鱼苗放流北黄海
    6月17日,在东港市长山镇海边虾圈附近,丹东港临港集团协同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将350万尾河豚鱼苗增殖放流。本次放流的河豚鱼苗又叫红鳍东方鲀,因含河豚毒素而闻名。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近海(东、黄、渤海),是一种海淡水洄游鱼类,春季亲鱼由海逆河产卵,红鳍东方鲀游动缓慢,受惊吓时会吸入大量空气或水,将鱼体鼓胀成圆球状,同时皮肤上的小刺竖起,借以自卫,以吓退掠食者。红鳍东方鲀曾经是鸭绿江段以下主要捕捞物种之一,近几十年来,随着捕捞量的增加,红鳍东方鲀野生种群规模不断减小、资源不断衰退。“近些年,在鸭绿江口其实已经很少能看见野生的河豚鱼苗了,由于环境的改变,加上海洋中的过度捕捞,海里的河豚鱼数量锐减”,东港市祥顺渔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盖永胜告诉记者,今年祥顺渔业共生产河豚鱼苗400万尾左右,增殖放流的鱼苗要达到5厘米的长度,本次增殖放流350万尾后,剩余鱼苗进行人工养殖。虽然红鳍东方鲀生长的环境特殊,但是每年放流的河豚成活率都能达到99%以上。与其他增殖放流不同的是,本次增殖放流是在虾圈附近进行的,由于红鳍东方鲀的放流体型较大,已经不适合袋装近海放流,经过协商后决定,在虾圈附近的海岸放流,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虾圈可以经过短时间的捕捞上网,通过不锈钢制成的斜坡倾倒入海。“现在虾圈的海水盐度是22.6,海中的海水盐度是22.4,水温也相近,这也是为什么选择在虾圈附近放流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样做既可以避免运输成本,还可以保证河豚鱼苗的成活率,是十分高效简洁的放流方式。”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柴雨告诉记者。丹东临港集团增殖放流苗种投放工作,旨在利用黄海全面禁渔的有利契机,投放虾苗、红鳍东方鲀、梭子蟹苗等渔业资源种群,本年度投放的数量之大、品种之全将有效提高黄海北部海域生物多样性和种群数量,最终达到补充鸭绿江口水域经济水生生物多样性,改善鸭绿江口渔业生物栖息地和渔业资源种群结构的目的,为丹东地区发展海洋经济贡献独特的“生态”力量。
    06/24
  • 擦亮城市“名片” 守护绿水青山
      今年2月  经国家气候中心专家评审,丹东市以宜居气候禀赋优越,气候宜居评价指标优良率高,气候环境符合国家气候标志相关评价标准,被授予“中国气候宜居市”国家气候标志。  今年4月  在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我省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通告中,丹东市达标天数比例、地表水环境质量均排名全省第一。    说起丹东的环境,丹东人总是引以为傲。当然,丹东有骄傲的资本:  ❥2020年,全年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350天,优良比例95.6%。  ❥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和优良天数同比改善位列全省前茅,超额完成省考核指标。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全市669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100%全覆盖。  ❥全市384家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率达到100%。  ❥这一年,455项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全部按期完成。    巩固污染防治成果,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丹东人靠的从来不是“吃老本”。  2018年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把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作为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扎实开展了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防治战役,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污染防治工作,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丹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守护天空蔚蓝,丹东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  三年来,丹东市淘汰燃煤锅炉285台,完成52台20吨及以上燃煤锅炉特别排放限值改造任务,完成市区内平房区2800台散煤小锅炉改造。截至2020年底,丹东市总清洁取暖率76%,全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3%,城市建成区机械化清扫率88.4%,完成生产矿山治理任务面积670亩,治理“散乱污”企业35家、重点行业企业17家、菱镁企业24家;完成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企业18家。    呵护碧水清波,丹东治管并行。  三年来,全市完成4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隐患整治工作,完成鸭绿江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马市岛生活面源污染治理,完成5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勘界立标工作,完成花园河、白房河、五道河、九道河、北部山区截洪沟截污管线与清淤工程。  同时,严格落实“河长制”,全市所有河流均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定期开展巡河行动,积极推进河湖“清四乱”及河湖垃圾清理专项行动。严格落实围填海管控,排查出黄海入海排污口840个,溯源、监测、整治排污口26个,完成3家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施“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综合治理,已完成蓝色海湾修复项目年度目标。  2020年,丹东8个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比例年均值100%,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2.9%,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    丹东市还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列入污染防治攻坚重点,完成两批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12家,完成25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  在此基础上,丹东市积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2019年11月,凤城市大梨树村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020年12月,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被省生态环境厅命名为辽宁省省级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丹东市委市政府在“十四五”规划中确定打造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未来5年,丹东市将继续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践路径,以协同降碳减污为总抓手,围绕“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记者/戚文供图/丹东市摄影家协会
    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