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丹东
- 孙秀元:照进心灵的那缕光06/23
- 北井子边境派出所:警民同心筑平安近期,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北井子边境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紧扣“融合警民共筑,同心助安”的理念,持续深耕“炕头警务室”特色服务党建品牌,创新推行“融情、融景、融法、融警”四融工作法,将警务工作深度融入社区生活,通过密切警民联系、普及法治观念,有效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平安格局,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零距离服务真暖心派出所将“炕头警务室”作为服务群众的核心载体。依托辖区中心部位新海村设立站点,配备民警、辅警及村志愿者组成服务团队。民警深入一线,通过“炕头议事会”“警民夜话”等形式,与群众围坐畅谈,倾听民声,收集治安线索和民生需求,并开展“送法进户”活动。例如,在议事会上了解到外来人员增多存在隐患后,迅速协调村委会发动治安巡防队加强巡防预警,保障辖区安全。警务室还打造了“法治宣传角”,巧妙融入反诈、禁毒、民法典等内容。同时,结合传统节日开展“警民一家亲”活动,如共写春联、同包元宵、粽子,组织“警民同乐会”文艺汇演,邀请老党员、治安积极分子参与,讲述互助故事,在温馨氛围中深化情感纽带。今年以来,已举办多场文化活动,惠及数百人。针对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体,社区民警建立“一户一档”,定期走访帮扶。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为困难老人申请补助。例如,民警主动为行动不便的李奶奶代购药品、代缴费用,并协调卫生院定期上门体检,用实际行动践行服务宗旨。“四融”工作法激活共治效能融情于微。民警坚持常态化走访(每日访、每周巡、每月议),建立信任基础。今年以来走访数千户,收集建议百余条,解决户籍办理、证件遗失等民生问题数十件。融景于治。警务工作主动融入乡村振兴等场景。在风力发电、污水处理等项目推进中,民警联合镇村干部组成工作小组,提前介入调解施工纠纷,确保项目顺利,实现“矛盾化解在工地”。融法于行。组建由民警、法律顾问等组成的普法队伍,推出“炕头普法套餐”,针对老年人防诈骗、青少年模拟法庭、商户经营法规宣讲等。专题普法活动有效提升了群众法治意识,辖区电信诈骗发案率显著下降。融警于民。吸纳村干部、小组长等组建“红袖标”平安志愿队,划分联防片区,开展日夜巡逻。志愿队积极协助破案、提供线索,形成“警民携手、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多元调解促和谐为高效化解矛盾,派出所联合镇综治办、司法所、法院等部门建立多元调解机制,推行“情理法+多方共治”模式。针对土地纠纷、邻里矛盾等复杂问题,邀请乡贤、老党员作为“民间调解员”参与。例如,在多起虾圈权属纠纷中,民警联合镇政法委员、法律顾问、村支书组成调解小组,多方取证,最终通过“炕头调解会”促成和解。精准服务助力地方经济优化营商环境。推行“一企一警”服务机制,民警定期走访重点企业,建立“需求清单”提供定制服务,为用工密集企业开设“流动户籍窗口”,为物流企业开通“车辆通行证快速通道”,为科技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宣讲。筑牢安全防线。成立工作专班,对涉企盗窃、破坏生产等案件“快侦快破”。例如,某工厂原材料被盗案,专班民警仅用16小时破案,挽回巨额损失。同时指导企业完善安防,安装智能监控,组织消防及应急演练,提升企业自防能力。深化警企联动。与企业开展“平安共建”,组织职工成立联防队,与派出所巡逻队联勤联防。建立“警企直通车”微信群,实时解答咨询,推送安全提示,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记者:唐羽廷06/23
- 水上安全课温暖特校学子日前,丹东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们迎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生命守护课。丹东海事局青年志愿者们走进校园,为听障、视障学生量身打造了一场“水上安全知识”讲座。抽象的航海知识在这里化为可触摸的具象教具。当老铁山灯塔模型传递到孩子们手中,凹凸的塔身纹路、可旋转的灯室结构,孩子们都可以通过触摸感知。“救生衣是水中的保护铠甲!”志愿者托起橙色救生衣,手语老师同步翻译,细致演示穿戴要点。孩子们纷纷用手语表达“安全”与“谢谢”。据了解,此次活动是丹东海事局“水上安全进校园”系列中的特殊专场。针对特殊教育群体,志愿者们提前数月研发触觉教具、设计手语教学方案,确保知识无障碍抵达。记者:孙坤霖06/23
- 珍珠街道:精细服务暖心惠民今年以来,振安区珍珠街道持续深化“网格化+精细化”基层治理,将社区网格员作为服务群众的“前哨”,通过“主动发现—精准识别—快速响应—闭环服务”工作机制,把暖心服务送到有需要的居民身边,进一步织密民生“保障网”。社区网格员们在日常巡查中动态采集信息,全面摸排辖区行动不便的低保户、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底数,详细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对一”专属服务和“全流程”跟踪帮扶。振山社区低保户荆先生长期独居,因疾病导致行动受限,独自就医成了摆在他面前的难题。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了解到他的情况,第一时间上报到街道。根据荆先生的实际情况,街道制定了周密的帮扶方案。在荆先生就医当天,街道协调送医车辆,安排工作人员全程陪伴,从挂号、问诊、检查到后续康复方案拟定,把服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此外,珍珠街道依托“一户一档”动态管理台账,精准对接每一位居民的个性化需求,帮助解决生活照料、供水管道维修等“关键小事”,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同时,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推出“微心愿认领”“邻里互助圈”等特色服务项目,有效激发社区居民共济互助的内生动力。据了解,今年以来,珍珠街道已走访低保户、独居老人等620人次,帮助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37件。记者:王一淞06/23
- 丹东多部门联合护航中考2025年丹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将于6月21日-23日举行。全市共有13562名九年级考生踏入人生重要考场,另有13517名考生参加地理、生物学考试。为确保考试公平、安全、有序,我市共设置4个考区、12个考点,其中九年级设459个考场,地理、生物学考试设463个考场,并配备32个备用考场应对突发情况。在试卷安全方面,全市启用6个保密室、12个考点保管室,调度20台试卷押运车(其中12台实时GPS定位),72名押运人员全程闭环护航,确保试卷流转“零疏漏”。通过科技赋能考务管理,全市投入智能安检门25个、无线电屏蔽器566个、金属探测器686个,构建“入场安检+信号屏蔽+人工复检”三重防线,从源头上杜绝舞弊行为。考场内,高清监控设备与巡考系统实时联动;考场外,9辆医疗救护车、12辆电力保障车严阵以待,为考生健康与考点运转提供“双保险”。今年,我市关注特殊考生需求,为23名因身体原因需提供便利的考生开设绿色通道,体现“有温度的教育”。此外,各考点提前布置遮阳棚、候考休息区,并安排心理教师驻场,帮助考生舒缓紧张情绪。2200余名考务人员经过多轮培训,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温馨服务”准则。在考点周边,公安、交通、城管、消防多部门联合行动,划定临时交通管制区,倡导市民“静音护考”,共同营造舒心考试环境。记者:李冉霞06/23
- 青蓝结对 携手同行近日,振兴区教育局在六纬路小学举行振兴区教育系统2024年度入职新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启动仪式。振兴区教育局、振兴区教师进修学校、区属各校教学领导、2022至2025年入职新教师和各校师傅代表共计180余人参与此次活动。活动中,宣布了振兴区2024年入职新教师“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名单,为各校师傅代表颁发聘书,新教师上台拜师并签订师徒协议。活动最后,振兴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为师徒结对启动仪式活动做总结发言,希望师徒所在学校能高度重视新教师培训工作,积极搭建平台促进新教师成长,共同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保驾护航。记者:侯春林06/20
- 千余件作品展现少年儿童艺术风采近日,由元宝区文联、区教育局、区文明办联合主办的第五届“祖国好家乡美”之第五届“美的记忆”少儿书画展圆满落幕。本次活动历时一个多月,吸引了全区各中小学学生的广泛参与,共征集作品千余件,通过艺术创作展现了新时代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和艺术才华。记者/于国洪06/20
- 4个考区、12个考点!丹东多部门联合护航中考!2025年丹东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中考)将于6月21日-23日举行。全市共有13562名九年级考生踏入人生重要考场,另有13517名考生参加地理、生物学考试。为确保考试公平、安全、有序,我市共设置4个考区、12个考点,其中九年级设459个考场,地理、生物学考试设463个考场,并配备32个备用考场应对突发情况。在试卷安全方面,全市启用6个保密室、12个考点保管室,调度20台试卷押运车(其中12台实时GPS定位),72名押运人员全程闭环护航,确保试卷流转“零疏漏”。通过科技赋能考务管理,全市投入智能安检门25个、无线电屏蔽器566个、金属探测器686个,构建“入场安检+信号屏蔽+人工复检”三重防线,从源头上杜绝舞弊行为。考场内,高清监控设备与巡考系统实时联动;考场外,9辆医疗救护车、12辆电力保障车严阵以待,为考生健康与考点运转提供“双保险”。今年,我市关注特殊考生需求,为23名因身体原因需提供便利的考生开设绿色通道,体现“有温度的教育”。此外,各考点提前布置遮阳棚、候考休息区,并安排心理教师驻场,帮助考生舒缓紧张情绪。2200余名考务人员经过多轮培训,严格遵循“规范操作、温馨服务”准则。在考点周边,公安、交通、城管、消防多部门联合行动,划定临时交通管制区,倡导市民“静音护考”,共同营造舒心考试环境。记者/李冉霞编辑/邹润06/20
- 助力残疾人拓宽致富路6月17日,振安区残联组织开展蓝莓种植技术培训活动。84名残疾人学员参与培训。振安区残联邀请专家,通过“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围绕蓝莓的养护特点、病虫害防控、修剪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参训学员纷纷表示:“专家讲得清楚明白,能在大棚里跟着学,心里有底!”据了解,振安区残联为全区有种植意愿、种植条件的45名残疾人免费发放1600棵蓝莓树苗。下一步,区残联将持续跟进残疾人种植户的需求,不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回访指导,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积极挖掘更多适合残疾人的特色产业项目,开展针对性技能培训,为残疾人搭建更多就业创业平台。记者:李冉霞06/20
- 一碗粥温暖老人心近日,在振兴区永昌街道英华社区,一家普通早餐店成了传递温暖的驿站。“85后”店主于辉用一份份免费早餐,温暖了身边的独居老人。凌晨5点,城市还沉浸在静谧中,于辉的早餐店后厨已亮起灯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揉面时,他手法娴熟,力道均匀;调馅时,精心搭配每一种食材。不一会儿,稀粥、包子、烧饼等十余种香气四溢的健康早点新鲜出炉。诱人的香味吸引了周边居民纷纷前来购买。中午闭店后,于辉仍闲不下来。他仔细将未售完的早点分类打包,交由社区志愿者,将这些承载着温度的食物送到周边独居老人手中。86岁的独居老人孙女士感动地说:“这孩子太贴心了,每天都给我们送吃的,真的特别感谢他。”这些免费早点,不仅填饱了老人们的肚子,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满满的关爱与温暖。面对大家的夸赞,于辉有些腼腆。他朴实地说:“周边独居老人儿女不在身边,生活上多有不便,能把这些早点送给他们,既避免了食物浪费,又能传递温暖,这是双赢的好事。只要店开着,爱心早餐就会一直送下去。”一份小小的早餐,凝聚着善意,传递着温暖,照亮了他人的生活,也为社会增添了一份美好。记者:王一淞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