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防震减灾知识走进校园 辽东学院上演“科普盛宴”6月11日下午,“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走进辽东学院”主题活动在辽东学院大礼堂举行,为在校师生献上一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防震减灾知识盛宴。本次活动由辽宁省地震局指导,丹东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主办,辽东学院、丹东市应急管理事务服务中心承办。活动邀请了第九届全国防震减灾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奖的4名辽宁省地震局代表,围绕矿震治理、土石坝抗震原理、断裂带成矿机制、地震勘探技术等内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鲜活的讲解,让专业知识“飞入”校园,帮助师生更系统、更深入地理解地震原理与防范要点。此次活动还融合了文艺展演,辽东学院学生通过歌曲、舞蹈等形式,创新传播防震避险知识,弘扬“地震无情、人间有爱”的抗震救灾精神,营造出浓厚的科普氛围。活动现场还对中国地震局最新发布的《防震减灾基本知识与技能大纲》进行了系统宣讲。辽东学院医学院急救培训服务队的陈丽老师带来了专业的应急救护知识讲解与演示,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应急应变和自救互救能力。“这次活动让我收获特别大!以前只在课本上了解地震知识,今天通过动画演示和真实案例讲解,才意识到掌握应急技能的重要性。”辽东学院学生张文曦表示,“以后遇到突发情况,我不仅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也希望能帮助更多人。”通过本次活动,防震减灾知识在校园中“落地生根”,也为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提升全民防灾意识注入了强大动力。记者/许军杨培强鞠鑫磊张媛编辑/邹润06/12
- 高考完美落幕 丹东景区为2025年应届生提供门票优惠福利亲爱的同学们:最后一门考试的铃声响起,合上笔盖的瞬间,仿佛也为那段名为“高考”的青春岁月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此刻,你的准考证,已然成为一张通往众多风景名胜的“通行证”!为致敬这段拼搏的青春,丹东市众多景区针对2025年应届中、高考生推出门票优惠政策。这份独家福利,千万别错过!这段旅程,是对过往拼搏的犒赏,也是向未来出发的序章。世界很大,风景很美,等着年轻的你去探索、去感受。带上你的准考证,约上家人好友,去领略丹东山川的壮美、湖海的辽阔吧!青春无悔,旅途愉快!温馨提示:出游请提前规划行程,遵守景区规定,文明旅游,安全出行。编辑:邹润06/11
- 丹东高校亮相“一带一路”国际论坛6月7日至8日,“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讲堂之“机器人技术创新与职业教育融合国际论坛”在厦门举行。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获批成为“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国际联盟机器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会上,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受邀作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专题报告,分享了工业机器人专业教学、校企合作及学生竞赛等方面的实践经验。编辑:邹润06/11
- 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启动6月10日,2025年丹东市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活动启动。主办单位市委网信办联合市委党校、市教育局等部门,邀请沈阳市计算机学会和中国联通丹东市分公司专家现场授课,助力全民数字化转型。本次活动将持续一个月,重点围绕数字学习、数字生活、数字工作、数字创新场景打造和数字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全面提升全民数字能力素养,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普及应用,推动全民共建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同时,各地区、各部门将以提升月为契机,进一步优化数字发展环境,完善数字培育体系,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注入强劲数字力量。记者/邢漫李扬编辑/邹润06/11
- 中医药文化“顶流”来袭,速来解锁!烂漫夏夜·共赴雅集当暮色为元宝山公园披上神秘面纱,霓虹与千年岐黄的奇妙邂逅即将上演!6月12日—13日晚,元宝山公园变身“国潮养生不夜城”,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颠覆想象,邀您共赴一场古今交融的中医奇妙之旅!名医天团空降名医天团坐镇现场,设置14个义诊展位。省级中医大咖亲自“把脉问诊”,无需挂号,现场开方,从失眠焦虑到亚健康调理,量身定制专属养生方案,解锁健康“盲盒”惊喜。“躺平”收获健康沉浸式养生体验区内,艾灸氤氲、推拿舒缓,耳穴压豆妙趣横生;两大康复体验区以中医“黑科技”赋能健康,中药足浴、七子美白面膜免费试用,让养生与变美同步进行。国潮文创市集漫步国潮文创市集,山楂丸棒棒糖萌趣可爱,饮片书签古韵悠长,亲手制作古风香囊、绘制雅致漆扇,将千年中医智慧化作随身潮品。养生知识轻松get现场更有八段锦快闪教学、急救技能实景演示、养生灯谜趣味挑战、古法膏方熬制、蜜丸手工制作等互动体验,让全家老小在糖画飘香中,感受中医的独特魅力与烟火气息。这个夏夜,与丹东市中医院相约,共探霓虹灯下的国医奇境!编辑:邹润06/11
- “洁巷行动”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近日,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丹东市港口航道事业发展中心)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大清扫“洁巷行动”,打造“畅安舒美”的路域环境,为群众提供干净整洁、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干线公路养护人员对丹霍线、丹阿线、鹤大线、丹东线等重点干线公路及城乡接合部进行全面治理。通过机械清扫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对中央隔离带进行全面保洁,清洗中央隔离护栏,清扫中央隔离带下积尘,确保路面无垃圾、无积尘。同时,人工清扫挡墙、桥梁防撞墙、路缘石下等易忽视的死角,做到路面保洁不留死角。据统计,此次行动共动用机械设备2台班,人工52工日,清理路段内堆占6处2.2立方米,清理垃圾54立方米,清理边沟2公里,平整路肩3公里,桥面保洁14座,清理违贴广告12处。对路面病害及交安附属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和修复,共修复中央隔离护栏24米、底座11个,处治路面坑槽3处51平方米,维修钢护栏8米,确保管养道路安全畅通。此外,通过修剪路树、修剪绿篱、病虫害防治等措施,强化公路绿化的日常管护,确保公路绿化景观整齐美观。共修剪路树16公里,修剪绿篱4公里,病虫害防治15公里,种花600平方米。市航道服务中心针对西水道维护船舶码头及长约370米的西水道工程斜坡式护岸场区区域,进行“地毯式”排查清理,整治白色垃圾及污染物,确保航道及周边环境的整洁与美观。同时,开展绿化管养卫生整治,特别是低洼路段积水、污泥淤积区域,采取高压水枪定点冲刷、洗扫车梯次推进的立体化作业模式,使工作场区面貌焕然一新。下一步,市交通运输事业发展中心(丹东市港口航道事业发展中心)将结合公路水运养护工作实际,持续巩固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提升工作成果,提升公路服务水平,保障航道安全畅通。记者:侯春林06/11
- 丹东高考圆满落幕|温馨时刻见证青春与梦想6月9日下午,当考生们走出考场,扑面而来的是温馨、温暖与爱意。这一刻,十年寒窗画上圆满句号,人生的征程开启崭新篇章。镜头下的一幕幕,定格了这一特殊节点的“青春时光”和“浪漫画卷”。丹东二中:翘首以盼,欢笑满堂6月9日,在丹东二中考点外,家长们手捧鲜花,焦急而期待地等待着与考生们共度这难忘时刻。随着交卷铃声响起,考生们鱼贯而出,家长们热烈拥抱,送上鲜花,合影留念。这个瞬间,成为青春岁月中最珍贵的记忆。丹东四中:冲出考场,温暖如春6月9日18点15分,丹东四中考点外,家长们手捧鲜花,迎接考生飞奔而出。迎接的瞬间,空气中弥漫着温暖与喜悦,浓浓的爱意化作鲜花与拥抱,触动每一个在场的人。丹东一中:合影留念,笑容绽放6月9日15点45分,在丹东一中考点,考生们步伐轻快,脸上带着如释重负的笑容,陆续走出考场,迎接人生的新篇章。孩子们的身影刚一出现,家长们便快步上前,送上鲜花与祝福。康乃馨、向日葵、百合等五彩斑斓的花束在人群中绽放,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温馨与喜悦。记者/于上茹张怡媛周广庆肖航编辑/邹润06/10
- 端好“中国饭碗”,丹东稻田引来“国家队”前不久,丹东前阳五四农庄4000余亩“越光”水稻刚刚结束插秧,就迎来了中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博士研究员、袁隆平水稻博物馆高级顾问玄松南。作为丹东“越光”大米引进与试种的核心专家,玄松南与前阳五四农庄有着30余年的合作。上世纪90年代末,玄松南学成归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系统性考察,最终被前阳地区独特的自然条件所吸引,将这里确立为“越光”水稻的核心培育基地。玄松南博士介绍,丹东水稻种植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商朝青铜器时期——中国北方水稻在向朝鲜半岛及日本传播过程中,辽东半岛丹东地区是必经之路。丹东东港地区水田多为退海还田盐碱地,土壤中拥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加上这里独有的180天超长无霜生长期,日照充足,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等优势,让东港稻米一直享有盛名。“越光”水稻享有“世界米王”“白雪米”“不用配菜的米饭”的美誉,口味甘甜,香气浓郁,光泽颗粒感强,口感黏性软糯,在世界优质稻米品种中独树一帜。2001年,在玄松南团队的技术支持下,五四农庄首批“越光”水稻试种成功。农庄积极向周边农户推广“越光”水稻种植,带动丹东地区逐步发展成为我国“越光”大米的主产区之一。2003年,农庄3000余亩稻田通过有机认证,出口日本、美国等国际市场,提升了丹东大米的国际竞争力。依托中国农科院“国家队”强力支持,前阳五四农庄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不断优化种植技术,提升稻米品质,种植面积从最初的2806亩扩展至如今的4068亩,从单一的种植基地成长为集科研、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示范企业,其“有机水稻”金字招牌享誉国内外。同时,在玄松南博士指导和支持下,更将水稻耕作作为文化传承,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成功构建起“产学研销”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记者/刁庆峰编辑/邹润06/10
- 匹克球燃动校园6月4日下午,2025年辽东学院首届大学生匹克球团体赛在金山校区落幕。220多名运动员参赛,比赛设有团体赛和群体项目赛。经过4个小时的“厮杀”,理学院、医学院、人文与教育学院喜提团体赛前三;人文与教育学院、管理学院、旅游与文化学院斩获群体项目赛前三。编辑:邹润06/10
- 文体旅“融”动新活力今年以来,我市持续推动文体旅产业深度融合,通过发挥资源集聚效应、深化业态融合、创新消费场景等举措,加快将文体旅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进一步擦亮“鸭绿江畔丹东真好”城市名片。1至4月,全市接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62.1%、15.6%。“五一”期间,累计接待游客406.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06%;实现旅游收入34.01亿元,同比增长22.1%。资源集聚构建产业带我市充分发挥“江河湖海、山泉林岛”俱全的自然资源优势,整合滨海文化、边境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资源,打造鸭绿江边境文体旅产业带。今年以来,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丹东段)等重点项目,全面提升G331国道自驾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夜游鸭绿江游轮项目、鸭绿江断桥至大鹿岛江海游轮项目和虎山长城亮化及夜游项目,持续丰富边境旅游产品供给。业态融合激发新动能坚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双轮驱动,将文艺演出、体育赛事、非遗展览、旅游商品展示等内容有机融合,为产业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提升丹东文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创新推出“鸭绿江畔一拍即合”2025丹东市万人匹克球欢乐赛暨夏季旅游启动仪式。该活动融合匹克球竞赛、红色主题展演、秋歌大赛、文化惠民演出、T台走秀等多元内容,配套特色美食展销和户外装备体验,吸引数万市民游客参与,生动展现文体旅融合发展的独特魅力。品牌引领提质增效安东老街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抗美援朝红色文物主题游径获评国家优秀文物主题游径;大鹿岛入选全国春节“村晚”示范展示点,东汤镇、三道河朝鲜族民俗村入选全国春季和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入选数量全省第一;我市荣获2025海南国际文创周“超旅城市”称号,系东北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东港市、凤城市、振安区入选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丹东文旅之声”抖音账号点赞量居全省文旅系统官媒首位。我市通过推出十大特色餐饮店、十大特色菜品、十大特色小吃,评选5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项目、5个精品农庄、5个文化乡村等举措,构建起“美食+乡村+文化”多业态融合格局。创新场景激活消费围绕“冰雪+温泉”“冰雪+民俗”“冰雪+美食”“冰雪+文创”等主题,创新打造“冰雪+文体旅”消费体验新场景。策划全民上冰雪、发放惠民卡及校园冰雪培训等活动,全面激活冬季文旅市场。以“点亮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为主题,创新举办首届虎山长城新春灯会,吸引游客1.6万人次。将月亮岛夜市打造为“宵夜江湖”,点燃消费热潮。在九纬路省级历史文化街区打造方言墙、复古电话亭、二十四节气灯笼等10处网红打卡点,升级五龙山千米冰瀑夜游、鸭绿江畔生肖花灯等夜游项目。优化服务提升体验制定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企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导游、星级酒店、旅游民俗评价体系。完善各类旅游设施设备,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增设景区便民设施。同时,设置多个志愿者服务站点,为游客提供形式多样的暖心服务。记者:刚越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