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宁省(宽甸)首届鸭绿江开江鱼节开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曲丹凤3月31日,辽宁省(宽甸)首届鸭绿江开江鱼节启动仪式在宽甸长甸镇河口火车站广场拉开帷幕,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对启动仪式进行了现场直播。宽甸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六大无污染地区之一,境内共有大小河流548条,水域总面积54万亩,可渔水面42.4万亩,人均拥有淡水水面约1亩,是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0倍,被省海洋与渔业厅认定为渔业标准化示范县。宽甸鸭绿江流域淡水养殖已有30多年历史,优良的水质条件加上科学饲养,出产的淡水鱼口感纯正、味道鲜美。本次开江鱼节,旨在通过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培育和壮大农村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激发广大渔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畅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为“宽甸鸭绿江冷水鱼”这张特色名片的推广和宽甸特色农业产业的开发、建设、提速注入新动力,从而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开江鱼节期间,将举办宽甸淡水鱼产业招商洽谈会、宽甸鸭绿江冷水鱼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以及鸭绿江渔业产业发展论坛。
    04/01
  • 春暖候鸟来
    进入3月下旬,鸭绿江口湿地聚集了大批迁徙的鸟类,迎来一年的最佳观鸟期。3月30日8时许,接近满潮,东港市海滨万鸟齐飞,十分壮观。鸻鹬类鸟群停留在水线和堤坝之间的滩涂上,随着潮水上涨,鸟群被潮水驱赶,集群起飞,形成鸟浪。许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拿起手机或相机,记录这美丽的瞬间。记者周广庆摄影报道
    03/31
  • 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宋琳3月29日一早,元宝区崇兴街北麓园小区门前十分热闹。这里正在举行元宝区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开工仪式。作为元宝区今年首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北麓园小区从当天起开始改造,计划于7月31日竣工。老旧小区改造,一头连着城市发展,一头连着民生福祉。近年来,元宝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把它作为重要的民心、民生工程,着力通过老旧小区改造的一小步,实现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的一大步。2021年,元宝区计划改造4个街道(片区)23个老旧小区,共涉及22251户居民、381栋楼,总建筑面积139.25万平方米。这些老旧小区普遍存在脏、杂、乱、房屋老旧渗水,道路破损、配套设备损坏、下水管道淤堵严重、缺乏物业管理、违建较多等问题。闻讯赶来的居民们三五成群,在小区门前讨论起来,脸上洋溢着笑容。“得知我们小区要进行改造,我一直在脑海中勾画着改造后的样子。”居民王慧春打心底感到高兴,“装上电梯,外立面做美化翻新,做保温,小区颜值提升了,环境变美了,我住在这里,心情舒畅。”北麓园小区始建于2000年,共有12栋楼,600户居民。建筑外立面破损、墙体脱落、单元门年久失修、屋顶漏水、下水堵塞、地锁横行等问题困扰居民多年,是比较典型的无绿化、无安防、无物业管理的老旧小区之一。“小区以前受各种因素制约,很多地方常常是小修小补易,提质增效难。道路坑洼不平、排水管道老化、线路老化等问题日益明显,居民生活环境亟须改善。”七道街道崇兴社区党委书记杨翠玉说,老旧小区改造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自从北麓园小区被纳入2021年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名单后,备受居民关注,“改什么、怎么改,今年以来,我们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切实把这一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民之所盼,施政所向。面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复杂性、群众诉求的多样性,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今年将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重点对百姓关注的“冷、漏、堵”和“脏、乱、差”等问题进行综合改造,计划对楼体进行屋面防水、墙体保温、外墙粉刷、楼梯间粉饰、更换楼梯间窗户、加装单元防盗门;楼外进行采暖、自来水、煤气等管道改造,对步道砖路面、水泥路面铺装,护坡墙修复、加固,花坛维修、砌筑,雨水管线铺设,化粪池、检查井、雨水井改造,安装健身器材和石桌石凳。同时,将水、电、气、暖、路、通信以及与小区直接相关的道路等配套工程一并纳入,完善提升绿化、亮化等设施,为加装电梯做好电梯基础、电力增容、楼梯间拆改、基坑占压管线改造,确保把这一“民心工程”建设成“暖心工程”。2020年,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在全省创新开展了党建引领、加装电梯、管线落地、海绵城市、物业管理等五大创新示范专题,泰和花园小区作为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成果和示范工程,成为改造样板。结合智慧城市建设,今年元宝区在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基础上,遵循宜居、协调、绿色、共享、提升、延续发展的理念,将在永安花园小区实施“智能化小区”标杆工程,全面提升小区公共服务管理水平,把原有的亮点凸显出来,把缺失的功能补足,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小区功能和品质的提升。“今天,我们作为元宝区老旧小区改造的首个项目率先启动,相信随着一项项改造的相继完工,小区定会焕发崭新面貌。”北麓园居民高兴地说。
    03/31
  • 省市生态环境保护移动执法系统全面打通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近日,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通过省级移动执法系统向我市下达4项执法任务,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队通过市级移动执法系统向4个属地分局派发执法任务。接到转派任务的各分局执法人员,利用移动执法系统现场上传执法笔录、证据材料和查处结果,实现了省、市移动执法系统全面打通。移动执法系统更新工作是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百日攻坚”行动中一项重要的任务,市执法队积极对接省厅执法局和丹东市移动执法系统研发团队,历时两个月,实现了执法任务省、市、县(市)区、执法人员四级流转,建立起执法任务生成、分发、检查、上报、跟踪的闭环管理流程。
    03/31
  • 2021年春风行动“丹东市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
    3月28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联合举办了2021年春风行动“丹东市退役军人(春季)专场招聘会”。活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47家企业通过丹东市就业人才智慧服务平台注册发布了岗位信息,并参加现场招聘,提供岗位249个,需求人数1591人,24家企业参加线上招聘活动,提供岗位165个,需求人数961人。当天,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
    03/30
  • 薪火相传不忘来时路 汲取力量推动新发展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王俊王洪满连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对党史学习教育进行动员部署。广大党员干部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结合实际、创新方法,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全身心投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中。凤城市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把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强领导,方法上守正创新,作风上求真务实。要学出忠诚的政治品格,进一步强化党的意识、党的领导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学出坚定的理念信念,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认识;要学出科学的历史思维,把握历史机遇,强化历史担当;要学出深厚的为民情怀,树牢执政为民理念,强化使命担当,切实为民纾困;要学出昂扬的斗争精神,坚持底线思维、增强斗争意识,坚持以史为鉴、丰富斗争经验,坚持学以致用、提升斗争本领;要学出先辈的红色初心,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筑牢红色堡垒、激活红色细胞,深挖红色历史、用好红色资源。同时,要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打造“生态名城”重大契机,以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为推动凤城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动员全局上下迅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要求全局党员干部领会精神、强化责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历史定力,主动参与党史学习教育,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自觉,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切实做到组织上加强领导、方法上守正创新、作风上求真务实,突出“三个聚焦”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要以“重温党史不忘来时路”的历史自觉,以“信仰之光照亮前行方向”的政治自觉,加强学习交流,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悟、学有所得,全面推进市场监管各项工作。市林业和草原局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十四五”开好局的强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林草部门的党员干部表示,将立足工作实际,高标准高质量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同时,群策群力破难题、开新局,大力推进林药、林畜、林菌、林菜等林下特色立体复合经营精品化示范园建设,深化林业草原重点改革,巩固和改善国有林场改革成果,推动林业和草原工作高质量发展。市水务局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要求全市水务系统党员干部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党组(党委)理论中心组、支部“三会一课”学习内容,积极聚焦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系统学、联系实际学、带着问题学,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更好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行业“补短板、强监管”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深入推进河长制、水资源管理、水利工程建设等各项工作,真正形成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深厚氛围,为丹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03/30
  • 天华220千伏变电站投入运营
    “天华变:合上1号120兆伏安变压器二次6632刀闸及开关!”“将天华变66千伏1、2号电容器由66千伏南母线送电!”3月26日,一道道远程指令从国网丹东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精准下达至位于宽甸满族自治县灌水镇的天华220千伏变电站现场。作为“十四五”辽宁地区投运的首座220千伏新建变电站,这里将源源不断地为辽宁东部地区发展提供可靠“电动力”。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发布,在“促进边境地区发展工程”专栏中,宽甸满族自治县被列入“重点支持”项。14天后,宽甸境内的天华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天华220千伏变电站投运正当时。一方面,“十三五”时期,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实施边境村寨配网工程,从配电网端大幅提高了宽甸地区的电气化水平,全力满足百姓致富路上对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的电力需求。另一方面,此前辽宁东部山区仅依靠宽甸、桓仁两座220千伏变电站供电,已经不能满足新增用电需求。新建的天华变将本溪电网220千伏桓程线接入天华变电站,实现了丹东——本溪城市间高压电网联络畅通,落实了《规划》中提出的“加大对重点边境地区发展精准支持力度”的要求。天华变投运前,宽甸地区惟一220千伏变电站与其他220千伏电压等级变电站之间几乎没有联络和转带能力。投运后,能够为国网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作出贡献,进一步确保鸭绿江流域多个梯级水电站的清洁能源及时同步并网,助力推动能源电力从高碳向低碳、从以化石能源为主向以清洁能源为主转变,确保地区跨步发展的同时守住百姓的“绿水青山”。新投运的天华220千伏变电站,近期变电容量120兆伏安,将显著提升宽甸地区变电总容量,提升区域电网可靠性。其220千伏出线2回、66千伏出线7回,与本溪桓仁、宽甸、台头、赛马、河东等220千伏系统和66千伏系统均有联络。站内设备采用国内成熟设计方案,自动化程度高,运维方式为无人值守远端监控。“这几年新建的变电站较以前建设速度更快,设备质量更可靠了。”3月8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一班班长武晓明说。提速作业,得益于天华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硬件”过硬,质量过关。“我们瞄准下游产业和终端市场,打算对自身产品进行深加工,生产线所需5台加工炉峰值时预计新增最大电力30兆伏安,可以说,充裕可靠的供电环境让我们有了将新工厂落户‘家门口’的信心。”丹东四兴播磨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姜雪听闻天华变就建在自家工厂附近,马上把耐火材料深加工项目提上了议程。据统计,天华220千伏变电站供电半径覆盖宽甸灌水镇、双山子镇、八河川镇、大川头镇等5个乡镇,惠及人口104200人,其中高压用户302户、低压用户33581户。在辽宁省正在构建的“一圈一带两区”区域发展格局中,天华220千伏变电站将源源不断输送动能。陈薪成记者邢漫
    03/30
  • 丹东振安区:“亮剑”违章建筑和私搭乱建
      近日,振安区珍珠街道联合辖区派出所、区住建局、环卫处等相关部门组成50人专项整治队伍,对东升路5号楼后侧私搭乱建和私建菜地进行拆除。共拆除私搭乱建4处,圈占绿地种菜10处。下一步,珍珠街道将整合各方力量,发动网格员、老党员、热心居民开展日常巡查工作,确保不反弹,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进一步美化环境、全面提升市容环境品质,近日,振安区开展“洗城降尘”专项行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机械化和工人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对辖区主次道、辅道及人行道进行全覆盖冲刷,巡回清洗重点路段,消除路面积存灰尘、污渍,把环境综合整治纳入日常管理的常态化轨道。    为切实改善破损路面道路扬灰问题,方便群众出行,近日,汤山城镇中街路面破损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本次路面恢复工程近两公里,涉及镇内中街、后街、西岗街等。工程预计今年九月完工。  
    03/29
  • 8890000并入12345热线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刘作庆3月26日从市营商局获悉,按上级部门有关要求,即日起丹东市8890综合服务热线更名为“丹东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8890000热线号码并入12345热线。8890综合服务平台负责人介绍,今后市民有表达诉求、政策咨询、提出意见建议等需要,可拨打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此外,原8890000热线将过渡保留3个月时间。
    03/29
  • 在“办不成事”窗口办成事
    新华社沈阳3月25日电记者于力、白涌泉近日,一些到辽宁省丹东市社保中心服务大厅办事的群众发现,在大厅二楼和三楼显眼处,新摆放了标识牌,牌子上写着“办不成事”字样。这让许多群众心中犯了嘀咕,这个窗口到底是干什么的?记者向相关部门询问得知,这个“办不成事”窗口可不简单,它是办事机构针对办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疑难杂症”所开辟的专门渠道。百姓在正常窗口办不成的事,都可以到这个特殊窗口反映。带着好奇,记者24日至25日来到丹东市社保中心服务大厅暗访。在大厅三楼,记者遇到了正在窗口反映问题的刘女士。“身份证上的姓名与系统里不一致,导致我无法在正常窗口办理业务。”了解刘女士的问题后,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名为“信息和社会保障中心咨询服务业务联系函”的表格,将她的信息填写后,告知她这并不是难办的事,只需将相关手续补充后,当天即可办理完结。3月18日,“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立当天,已从事8年劳动监察与社保信访工作的胡晓倩有了新工作,成为首批窗口接待员。她告诉记者,虽然在接待来访群众方面已积累一定经验,但这个新工作仍让她“心里没底”。“这块牌子太大了,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记者在大厅蹲点暗访发现,与正常窗口相比,来到这个特殊窗口反映问题的群众并不是很多。该大厅负责人曲立志说,事实上,在正常窗口无法办理的事项并不多。设置这个特殊窗口就是要将应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特事特办,将应该办但有政策障碍的共性问题创新机制解决。让群众办事不白跑、不扑空、有地儿找、有人帮。丹东市人社部门设置“办不成事”窗口是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辽宁省下大力气整治营商环境,将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振兴辽宁的最重要抓手。2021年,辽宁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还将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力争“一网通办”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