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于细微处擦亮城市文明底色
    寒冷的冬季,随着夜幕降临,凤城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的刘学团队又开启了“刷街”模式——逐条街道巡检,一旦发现路灯灯光昏暗、闪烁或熄灭现象,当即进行现场抢修。翻看刘学的年度工作记录,上面记载着:累计维修路灯杆47基、控线63根、灯泡358个、灯具78套、灯笼75个……“有时碰上复杂故障,得连续干好几个小时,直至天色破晓。”如刘学一样,凤城人始终奔忙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路上,用持之以恒的常态化管理,换来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城市管理永无止境、文明创建永不停歇。凤城市做精做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以“绣花”功夫深耕文明创建,于城市精细化管理处彰显惠民初心,在常态化创建中厚植文明底蕴,全力推动城市迈向更加有序、更加文明、更具品质的新高度。常态化精细管理中,乱占公共空间的“顽疾”最让人头疼。凤城市容执法部副部长卢正规为这事连住了3个月办公室,每日凌晨4时许就带队奔赴早市。帮菜农推车理菜早已成为卢正规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地产菜落地前,要引导菜农到便民疏导点售卖,减少菜品的装卸损耗。菜农看在眼里,暖在心头。在创城过程中,凤城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聚焦功能升级、民生改善,补齐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短板,改造老城区与背街小巷,把创城做到群众的心坎里。“以前这附近没广场,跳舞得跑挺远。自打有了这个小公园,每天开窗就见美景,还能跟姐妹们在这里跳舞玩耍,开心极了!”凤鸣小区居民刘美红说的“小公园”,是凤城巧用边角地、闲置地建起的口袋公园。文化墙、休闲廊亭、绿植花卉错落有致,美丽的“小公园”成了居民休闲、路人歇脚的好去处。2024年,凤城新建和改造城市广场、绿地176处,移植景观树5.5万棵,清理毁草种菜面积2万平方米,更新增加绿地面积133万平方米。记者王卢莎
    01/17
  • 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打造普法新品牌
    连日来,丹东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旅游资源优势,立足“三沿”地域特色,打造“丹法强边”普法品牌,创新开展“红色+普法”“民俗+普法”普法新模式,将多种资源与法治文化有机结合、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群众的“见法率”。作为“抗美援朝出征地”,丹东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志愿军公园、毛岸英小学、大梨树毛丰美教育基地、抗美援朝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都有法治文化的身影。为更好地发挥红色法治文化资源优势,丹东市司法局与丹东市元宝区委共同打造了丹东市法治印记展览馆。目前,该展览馆已成为丹东普及法律知识、传播红色法治文化和展现法治成果的重要场所。记者王卢莎
    01/17
  • 春运首日,欢迎回丹东过年!
    1月14日,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今年春运的主题是“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为营造春运的喜庆氛围,丹东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在铁路丹东站出租车乘降点,设置了亮化门拱通道,把丹东的美景、美食、出租车价格表展示在门拱通道内,并组织慈善总会郑树山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门拱通道前设置了“服务台”,为旅客准备了大红福字、对联、开水等,让来丹的旅客能够感受到丹东人的热情好客和回家的感觉。通讯员|吕宝林
    01/16
  • 丹东修缮滨江路亮化设施
    为做好春节亮化工作,连日来,丹东市住建局组织相关单位,重新修缮启用滨江路原有亮化设施,提升夜间亮化效果。据介绍,目前亭廊、桥体、广场等点位的亮化设施均已修缮并启用,路灯杆上的红灯笼和中国结等其他点位的亮化设施正在检修中,预计1月22前完成。2025年春节期间,丹东城区亮化工作本着喜庆、简洁、利旧原则,亮化风格以红、黄色调为主,在主要街路和广场悬挂各式灯笼、彩灯,营造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记者:戚文
    01/16
  • 网聚正能量 助力新发展
    1月10日,市委网信办组织召开全市“网聚正能量助力新发展”网络人士座谈会,深入落实市委“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实践活动部署要求,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挖潜力,更好汇聚属地网络人士力量,讲好丹东故事,展示丹东形象,以实际行动助力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会上,市县两级网信部门交流了工作思路、做法和成效,各网络人士分享了平台账号运营、自媒体创作的经验体会。大家围绕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和“鸭绿江畔丹东真好”城市品牌,就进一步发挥自身传播优势为家乡代言展开深入交流,提出意见建议。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以城市主人翁的担当和自觉,聚焦全市中心工作,厚植家乡情怀,发挥自身优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做好丹东故事的讲述者、网络空间的维护者、网络文明的引导者、丹东振兴的推动者,增加作品“温度”和账号“热度”,推动正能量与大流量“双向奔赴”,用新颖的视角、鲜活的事例、丰富的形式展现“丹东之变”“丹东之美”“丹东之势”。下一步,市委网信办将持续健全完善网络人士互动联系机制,团结和凝聚正能量网络人士,推出更多接地气、聚人气、有情感、有温度的精品佳作,不断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振奋精气神,为丹东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战决胜营造良好网络舆论氛围。记者:刘响
    01/16
  • 北大社会实践团来丹东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1月13日,北京大学“力行计划”研究生寒假社会实践辽宁丹东团一行10人,到丹东开展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中,社会实践团围绕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文体旅产业资源、乡村振兴进程、企业发展态势、教育资源优势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形成《丹东市提升青年发展型人才吸引力策略研究》专项调研报告。当天,社会实践团到安东老街参观了“传承与超越”馆与丹东轻工业文化展览馆等红色历史展览区。成员康佳立说:“独特建筑与民俗风情的相互交融,让我们感受到深厚的历史积淀与人文情怀;传统文化与现代商业的巧妙融合,为我们带来了多元且特别的体验。”此外,他们还将到抗美援朝纪念馆、鸭绿江断桥、安东老街、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有限公司、丹东东方测控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景点和企业参观,举办3场分享会,体验匹克球运动。记者:于国洪
    01/16
  • 非遗备年货 文化贺新春
    为营造浓郁、喜庆、祥和的节日文化氛围,近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非物质遗产研究保护中心和丹东市群众艺术馆承办的“非遗迎新春·文化进万家”——非遗备年货手作周体验课堂圆满收官。活动甄选了朝鲜族特色小吃制作技艺(打糕)、“丹东花饽饽制作技艺”、“凤城满族传统小吃制作技艺”、“凤城满族荷包”、“丹东剪纸”的5个项目传承人,通过非遗历史、传授非遗等多元化方式,深入挖掘非遗的深层次文化价值,让广大市民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据了解,非遗手作周自2019年开班以来,以“传承人讲非遗,市民共参与”为品牌,持续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非遗上下功夫。为满足广大群众对非遗深层次探索的需求与期望,非遗课堂积极扩增调整课时数量,并相应增加报名容量。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宣传和保护力度,加强非遗活化利用,更好地推动非遗保护与传承。记者:刚越
    01/16
  • 翰墨飘香 春联送福
    1月13日,市图书馆里翰墨飘香、喜气洋洋,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市图书馆协办的“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之我们的节日·春节“迎新春纳吉福”送春联活动热热闹闹地开始了。市书法家协会的书法家们走进图书馆,现场挥毫泼墨,为广大读者和市民书写春联和“福”字。人们在浓浓的墨香中将对新春的热切期盼和真情祝福化成一副副喜气祥和的春联,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次现场送春联活动持续到1月14日,市图书馆诚邀广大读者和市民到馆,共同感受春节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一起品味墨香年味儿,把这份祝福带回家。记者:宋永昆
    01/16
  • 2024年丹东粮食生产量稳质优
    1月13日从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得知,2024年,丹东市克服春旱、洪涝等不良天气影响,粮食产量与2023年相比基本稳定。据了解,2024年丹东市粮食播种面积180千公顷,同比下降0.5%。粮食总产量119.6万吨,同比下降0.6%,粮食产量居历史第二位。产量增速在全省排名第4。其中,大豆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12.5%;薯类(折粮)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8%,为实现粮食稳产提供增量支撑。粮食总产量与总面积绝对值均排全省第8位,与去年持平。平均综合亩产443公斤/亩,全省排名第10位,较2023年提升1位。在种植面积缩减及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市粮食实现稳产,单产位次前移,实属不易。丹东市粮食生产根基稳固,主要体现为:播种面积结构优化各县区粮食播种面积中,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有所减少,凤城市、元宝区、振安区有所增加,总体呈现“三增三减”态势。其中凤城市增长最多,增加106.7公顷;元宝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6%。振兴区同比下降0.7%、东港市下降0.8%、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降0.9%。豆类、薯类播种面积明显提升,其中大豆播种面积9400公顷,同比增长2.2%,推广种植取得成效。薯类播种面积4000公顷,同比增长5%,扩产速度加快。综合亩产基础牢固丹东市粮食平均综合亩产443公斤/亩,同比仅下降0.1%。其中凤城市平均综合亩产同比增长2.5%、元宝区同比增长1.6%、振兴区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列前三位。东港市同比下降0.1%、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降2.2%、振安区下降5.5%。粮食单产保持稳定。主要产粮县区中,东港市亩产499.11公斤/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17公斤/亩,为全市粮食生产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凤城市亩产也实现了突破。主要粮食品种中,大豆亩产153.85公斤/亩,同比增长10%;薯类(折粮)亩产251.95公斤/亩,同比增长12.3%,生产能力显著增强。主产县区压舱有力各主产县区克服夏季高温高湿、洪涝等不利因素,筑牢全市粮食稳产丰收根基。主产县区中,凤城市产量31.7万吨,增产0.8万吨,同比增长2.7%,增长量最多,压舱效应显著;东港市产量55.5万吨,产量占全市46.4%,支柱作用明显;宽甸满族自治县因天气影响,仍实现产量25.8万吨,同比下降3.1%。三个主产县区的薯类和大豆产量都实现了增长。其他县区中,元宝区总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4.3%,增幅最大;振兴区(含高新区)总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0.5%;振安区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5.4%。记者:刘响
    01/16
  • 2025年春运开启,全市预计发送旅客85万人次
    上午9时,在丹东站候车大厅内,鲜花、红灯笼装点出浓浓年味儿。春运期间,铁路丹东站预计发送旅客49.6万人,日均1.24万人。按往年客流规律,春节前1月26日、27日(腊月二十七、二十八),受探亲流影响客流将明显增加;节后1月31日(正月初三)客流开始恢复,春运高峰日将集中在2月2日至2月5日(正月初五至初八),高峰日预计在2月4日,当日发送旅客将在2.3万人左右。为满足旅客出行需求,丹东站在常态化开行44对动车组列车、3对普速旅客列车的基础上,在春节期间将及时申请增开北京、哈尔滨、上海等热门方向高铁临客,确保运能运力充足,保障哈尔滨亚冬会及冰雪旅游服务需求。春运期间,丹东站升级加码服务举措,在车站进站口、安检处设置绿色(急客/爱心)通道,张贴服务标志,为临近开车前15分钟的急客,以及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优先验证、优先安检服务。站内还专门为孕妇设置了专属安检通道,为旅客免费提供卫生纸,增设2台手机充电桩,将电茶炉移至候车区域。同时,还在候车室卫生间和无障碍卫生间内的座便器旁增设可按压消毒剂盒。预计2025年春运期间,丹东机场完成运输起降184架次,运送旅客2.18万人次,运送货物和邮件23.4吨。春运首日,丹东机场组织开展了“情满春运路,关爱暖人心”特色服务活动,为过往旅客提供热气腾腾的饮品,并送上暖贴,让旅客感受到温暖。机场候机楼悬挂红灯笼、中国结,张贴福字、窗花,设置蛇年主题景观和打卡点,并对候机楼外部及进场道路、停车场进行美化亮化处理,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春运服务台提供公用电话、问询服务,对特殊旅客给予帮助,持续关注首次乘机者、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提供陪伴、引导、交接及优先登机服务。丹东机场将密切跟踪客流动向,保持与航空公司间的沟通联系,适时协调航司调整航班,满足春运旅客的出行需求。为保障春运平稳有序,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队在站前出租车乘降点维持秩序。春运期间,执法队将加大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力度,切实维护乘客权益,并联合交警开展路面治超执法行动,强化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监管,加强对货车非法改装、非法改装车辆维修企业、货车非法运营的监管查处。蒋旭宁孙昕王思阳刘仁慧记者/戚文姜慕馨周广庆
    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