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力保“菜篮子”秤准量足为加强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实施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杜绝商户计量作弊问题,近日,丹东市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纤维市场监管所约谈了6处集贸市场的主办者,向商户送递了《致辖区集贸市场主办者和经营者履行诚信计量等义务的一封公开信》800余份,力保辖区市民的“菜篮子”秤准量足。去年8月,纤维市场监管所查获丹东某再生资源公司利用遥控器控制电子秤案,振兴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责令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并作出没收计量器具1台,罚款13500元的行政处罚。为杜绝“鬼秤”,纤维市场监管所创新监管与服务理念,转变监管模式,着力开展集市计量事前、事中监管模式,做到早部署、早普法和早规范,通过警示教育,规范集市计量主体责任者和商户的经营行为,避免集市主办者和经营者触碰法律“红线”,全力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营造放心、和谐的集市秩序。记者:李军翰03/27
- 丹东对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开展专项检查连日来,丹东市卫生健康委对丹东市民营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民营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丹东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及市级三级医疗机构派出的专业人士组成检查组,对市本级12家民营医疗机构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组重点检查市本级民营医疗机构名称规范使用、机构设置、人员资质、药械使用管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规范、医疗服务信息发布等方面内容,通过现场检查、查阅病历记录、口头询问等方式,全面深入地掌握医疗机构依法执业方面的责任落实情况。检查中发现,个别医疗机构存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未及时更新离职医护档案信息,悬挂未经允许的“中心”“联盟”标识等三项问题。检查组现场反馈检查结果,存在问题的医疗机构当场整改1项问题,余下问题则被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及时上报整改成效。下一步,丹东市卫生健康监督中心将适时进行“回头看”,确保所有整改措施在医疗机构得到全面实施。记者:栾柏醇03/27
- 丹东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近日,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2024年度辽宁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名单,丹东市成功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旨在支持试点城市规模化推进中小企业“智改数转网联”,推动“小快轻准”产品和服务基本普及,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全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示范经验。近年来,丹东市以创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平台基础逐步夯实,实现常态化评估诊断。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个,建成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个,均位列全省第4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率82.5%,规上企业核心业务上云上平台率达到26.3%,位居全省前列。每年组织参加两化融合水平评估、智能制造成熟度评估企业数量分别突破200户、100户,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2024年参加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评测企业达到616户。场景优势突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快建设。累计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应用场景560个,位列全省第3位。每年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超100个,梯度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41个,获评省级数字化车间13个。试点示范带动融合发展,数字产业化取得新突破。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领域试点示范、典型标杆47个,合作区、高新区先后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先导区试点。以东方测控、华通测控、思凯科技等企业代表的本土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已成为我市乃至全省全国提供数字化服务的重要支撑力量。下一步,丹东市将积极探索形成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方法路径、市场机制和典型模式,围绕试点行业,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商,开发集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和产品。通过示范带动、复制推广,解决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的痛点问题,引导和推动广大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达到“试点一批、带动一片”的效果,全面提升丹东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记者:刘响03/27
- 展现住建风采 绽放匹克活力3月23日上午,由丹东市住建局主办的“先锋住建活力匹克球”比赛火热开赛。本次比赛设置男子双打、女子双打、混合双打三个项目,来自局机关、供热办、各中心的14支队伍近百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暖场啦啦操以热情洋溢的舞蹈点燃了现场氛围,为即将开始的比赛预热。参赛选手斗志昂扬,发球扣杀刚劲有力、吊球回拍巧妙精准、攻防转换灵动多变,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欢呼声。匹克球作为一项新兴的运动项目,融合了网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的特点,具有趣味性强、上手轻松、参与度高等优势。参赛选手纷纷表示,此次比赛既为大家搭建了强身健体的平台,又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记者:宋永昆张怡媛03/26
- 把牢渔船作业“安全关”连日来,丹东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开展清理乱搭乱建、圈占车位、堆占杂物、小广告,规范占道经营、流动商贩以及共享单车整治等多项行动,提升城市颜值。眼下正是春季季风期,海上风大浪高。连日来,丹东市海洋与渔业行政执法队对作业渔船开展了安全检查,全力保障渔民生命财产及渔业生产安全。执法人员重点检查渔船安全通导设备和高频对讲机的使用情况,确保通信畅通;查看船舶证件,核实船员配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排查渔船非法加装问题,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检查中,执法人员向作业人员强调,严禁渔船“带病”出海,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回港避风。截至目前,执法队共出动执法艇6艘次,航行400余海里,查扣涉嫌改变作业类型、私拆屏蔽北斗终端、非法加装等违法违规渔船9艘,发现安全隐患2处并责令整改。记者:邢漫03/26
- 市容整治 提升城市颜值连日来,丹东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开展清理乱搭乱建、圈占车位、堆占杂物、小广告,规范占道经营、流动商贩以及共享单车整治等多项行动,提升城市颜值。行动中,重点对商业街、农贸市场、商超、集市、公园、广场、景区景点、网红打卡地等节日人流密集场所的乱摆卖、乱堆占、坐商外溢等行为进行管理约束,同时建立反馈机制,畅通服务管理信息沟通渠道,维护临街良好市容秩序。振兴区城管局执法人员根据学校高峰时间,采取错时执法,对校园周边发现的流动商贩、占道经营等违法行为采取规劝引导;元宝区城管局执法人员对华美大厦商圈附近沿街流动商贩进行劝导,引导其到指定区域售卖;振安区住建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建筑立面、城市家具上的小广告等乱张贴、乱涂写进行排查清理;合作区执法队采取柔性执法等方式,对沿街商户占道经营行为进行规劝,督促商户将“门前四包”落到实处。行动以来,市区两级城管部门共计清理临街乱搭乱建43处,圈占车位362处,清理堆占锥桶、旧物等杂物727处,清理小广告2989处,规范占道经营及流动商贩1980处,清理破旧、脱落招牌42处,规范停放共享单车793台次。记者:王子宁03/26
- 丹东市大洋河天鹅摄影大赛启幕3月21日,由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凤城市委市政府主办,凤城市委宣传部、凤城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凤城市林业和草原局承办的2025丹东观鸟季暨“凤凰山杯”大洋河天鹅摄影大赛在凤城蓝旗镇大洋河畔启动。活动以观鸟旅游为切入点,着力打造大洋河白天鹅旅游IP,全方位展现凤城的生态魅力,助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此次摄影大赛以“共赴天鹅之约·畅享生态盛宴”为主题,邀请摄影爱好者用镜头记录天鹅之美。启动仪式上,丹东、凤城文旅部门发布了春季观鸟赏花主题精品线路和摄影大赛细则。现场同步举办地方特色商品展销,吸引大批游客选购。摄影爱好者们架起设备,捕捉天鹅蹁跹起舞的瞬间。蓝天碧水映衬下,洁白的天鹅与湿地构成绝美生态画卷,成为丹东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观鸟季期间还将举办科普讲座、摄影展等活动,让游客在赏景中了解鸟类保护知识。丹东是全球知名的鸟类栖息地,每年吸引数百万只候鸟停栖。凤城蓝旗镇大洋河段因独特的生态环境,成为天鹅迁徙的重要驿站。每年2月至4月,数千只天鹅在此聚集,形成“天鹅集群”的壮美景观。作为辽宁省生态旅游示范城市,凤城深度融合自然美景与满乡文化,持续擦亮“山水凤城·养生福地”品牌。自2018年当地村民发现小群天鹅栖息以来,凤城蓝旗镇大洋河段天鹅数量逐年增长,从最初的6只扩展到如今的六七千只,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天鹅迁徙停歇地。2020年起,观鸟和摄影爱好者陆续涌入。2024年春季单日游客量峰值近万人,其中有本地居民,还有省内多地及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外客群,以及国际游客。记者:李琦03/26
- 携手直播电商 赋能民企转型近日,丹东市总工会联合市工商联举办“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直播电商沙龙”,以“携手直播电商,赋能民营企业新发展”为主题,吸引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电商平台及民营企业代表共谋转型路径,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沙龙围绕直播电商发展趋势展开深度交流,多家电商平台负责人分享运营策略与成功案例,制造业、零售业民营企业代表结合实践商讨转型方案。市总工会与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行业部门梳理企业诉求,提供招聘、培训、就业一站式服务,搭建专业技能人才供给平台,帮助企业突破流量获取、供应链优化、品牌推广等瓶颈,提升线上和线下市场竞争力。记者:包芙蓉03/26
- 丹东市前两月经济运行起步平稳从丹东市统计局获悉,1—2月份,全市经济运行起步平稳,发展态势向新向好,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规上工业开局良好,行业增长面超七成。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从工业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2%,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8%。分行业看,全市涉及32个行业大类中,有23个行业增加值实现增长。其中,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同比增长11.2%,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14.9%,纺织服装、服饰业下降1.3%,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2.5%,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8%,汽车制造业增长7.6%,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30.1%,金属制品业增长2.8%,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6.4%。1—2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1.6%,高于全省5.0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稳步推进,技改投资势头强劲。1—2月份,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28.0%,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6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0.9%,三次产业投资占比由去年同期21.0:23.2:55.8转变为16.4:36.4:47.2。从重点行业看,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76.1%,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36.4%。其中,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5倍,占全部工业投资的66.4%。消费活力显著增强,城镇乡村保持同步。1—2月份,全市实现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1.9亿元,同比增长12.4%。按消费区域分,城镇实现限上零售额19.5亿元,增长11.8%,乡村实现限上零售额2.4亿元,增长16.8%。分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18类主要商品“10升8降”。比重前十位的商品种类中,石油及其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0.5%,汽车类商品增长0.1%,粮油食品类商品增长27.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14.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增长10.7%,家电和音响器材类商品增长1.7%,通讯器材类商品增长80.9%,烟酒类商品增长12.4%,金银珠宝类下降0.6%,饮料类增长19.9%。分商品零售渠道看,限额以上批零单位实现网络零售额0.8亿元,同比增长11.1%。财政收入小幅提升,金融市场运行稳定。1—2月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1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税收收入9.5亿元,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2亿元,下降19.2%。1—2月份,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96.7亿元,同比增长6.2%。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44.9亿元,增长2.5%。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1—2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6.5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出口总额21.5亿元,下降1.8%;进口总额5.0亿元,增长40.3%。消费价格同比下降,八大类“两涨五降一持平”。1—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八大类商品和服务“两涨五降一持平”。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同比下降0.9%,衣着类下降2.6%,居住类下降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下降0.9%,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1%,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0.5%,医疗保健类持平,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7.2%。在食品价格中,猪肉上涨7.2%,水产品上涨2.1%,粮食下降0.1%,鲜菜下降1.8%,鲜果下降3.1%。记者:刘响03/26
- “春风行动”惠民促就业今年1—3月,市人社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总工会、市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共同开展2025年春风行动,做好劳动者换岗流动高峰期和企业复工复产关键期就业服务,全力促就业、保民生、助发展。今年春风行动的主题为“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暖民心”,以农村脱贫人员、低收入群体、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和有用人需求的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智慧化市场平台,举办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目前已举办招聘活动48场,提供岗位9000多个。3月1日在万达广场召开丹东市2025年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暨春风行动启动仪式,来自机械制造、服务、建筑、金融等多个领域的65家企业提供岗位230个。县(市)区公共服务机构组织人员进集市,举办“返乡农民工”招聘活动;安排专人主动与用工企业联系,与相关部门沟通,全面掌握农民工群体就业规模,及时采集企业用工信息,分类统计重点群体(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等)求职需求,推进智慧化公共就业服务向乡镇延伸。此外,我市还开展了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需求摸底排查工作,对有就业创业意愿的返乡人员建立台账,做好相关宣传和政策解读等工作。下一步,全市各级公共服务部门将继续广泛征集企业用工信息,根据求职群体需求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基层平台和人力资源智慧市场优势,加强对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宣传解读,及时发布各类招聘活动信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记者:姜慕馨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