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丹东大洋河发现鸭绿沙塘鳢等珍稀鱼类
    近日,由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组织开展的2021年至2023年大洋河渔业资源调查工作通过专家组验收。经过两年的实地调查,工作人员发现大洋河现存各种鱼类38种,其中包括松江鲈和七鳃鳗、香鱼、鸭绿沙塘鳢等珍稀鱼类。为摸清大洋河水域渔业资源本底现状,为渔业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于2021年确立了大洋河调查项目。本次调查从水体的理化性质、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水体微生物、鱼类资源调查等方面,对大洋河渔业资源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截至目前,共发现各种鱼类38种,其中底层鱼类16种,中下层与中上层鱼类,均为11种,其中包括松江鲈和七鳃鳗、香鱼、鸭绿沙塘鳢等濒危、易危种类。“这些珍稀名贵鱼类对水质要求比较高,它们的出现表明大洋河上中游水质较好。同时,也说明这些珍稀鱼类种质资源急需保护。”项目负责人、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孙述好介绍说。近年来,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开展了香鱼人工繁育、香鱼反季繁育、香鱼养成技术等方面研究,香鱼人工育苗技术取得突破,先后在鸭绿江开展5次增殖放流,累计放流香鱼苗30余万尾(粒)。此次调查发现的鱼类包括定居型鱼类26种,洄游型鱼类12种,说明大洋河作为洄游型鱼类产卵场、繁殖场、越冬场以及洄游通道的重要作用。调查资料显示,大洋河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种类也特别丰富,并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为洄游型鱼类的迁徙和觅食提供了丰富的饵料供应。在对水体理化性质的测定中发现,大洋河上游的哨子河和亮子河水质均符合Ⅰ类水质标准,为鱼类生存提供良好的场所。据悉,丹东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将继续推进大洋河渔业资源调查工作,并针对此次验收汇报中专家组提出的问题,及时完善调查细节与操作流程,集中整理和分析已获得的调查数据,为科学合理利用大洋河渔业资源,推动本地区渔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据支撑。记者蔡晓华
    12/21
  • 丹东市3站点获评“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近日,全国总工会发布2023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名单,丹东市共有3个爱心驿站获此殊荣,分别是中国电信丹东分公司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凤城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东港市前阳镇企业服务中心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近年来,丹东市总工会大力推进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建设,坚持“工会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务实高效”的工作思路,聚焦包括新业态劳动者在内的户外劳动者群体,努力打造市区“15分钟可达”综合服务矩阵,解决户外劳动者“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等现实问题。截至目前,已建成站点329个,覆盖了金融、通信、商超、环卫、公交、政务大厅等行业、单位。下一步,丹东市总工会将坚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不断强化工会驿站建设工作,以更实举措履行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基本职责。记者:包芙蓉
    12/20
  • 辽宁省第36届“科普之冬”联合行动丹东市分场活动举行
    12月18日,主题为“提升科学素质,助力乡村振兴”的辽宁省第36届“科普之冬”联合行动丹东市分场活动,在丹东北国之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举行。活动现场,丹东市科协推介了“丹东科普大讲堂”点单小程序。为构建“丹东科普大讲堂”线下服务网络,让科普服务更加精准、更有效率,近日,丹东市科协命名第一批“丹东科普大讲堂”服务基层站点,活动为丹东农业科学院、辽东学院农学院、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等13家新命名的“丹东科普大讲堂”服务基层站点授牌。此外,丹东市科协邀请辽宁省畜牧兽医学会、辽宁省农机学会、辽宁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辽宁省园艺学会4个省级重点学会的9位专家来丹开展科技服务,与丹东市10个单位签约合作,建立11个省级学会服务站,并在此次活动上为这些省级学会服务站授牌。记者:栾柏醇
    12/20
  • 水生外来物种普查工作通过验收
    日前,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召开现场验收汇报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材料齐全、管理规范、数据可靠,顺利通过验收。今年4月,辽宁省农业农村厅下发《辽宁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方案》,丹东市渔业中心承担了丹东地区水生外来物种普查工作,与各县区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连海洋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前期普查工作已于8月底圆满完成,并得到了辽宁省农业外来入侵物种普查专家组的认可。丹东地区外来水生物种普查工作围绕丹东地区主要河流展开调查,在丹东市范围内设置了32个踏查点位,先后完成了资料收集、现场踏查、样地调查、标本鉴定与制作、图像拍摄、数据整理、数据上报等任务。为了配合此项工作,市渔业中心加大宣传力度,呼吁大家保护生态环境,提高防范外来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意识。外来物种入侵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水生外来物种普查工作不仅摸清了我市水生外来物种现状,为做好科学防控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也为提升本地区水生物种多样性、保护生态环境、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依据。记者:邢漫
    12/20
  • 积极开展文明城创建工作
    连日来,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变电村积极开展文明城创建工作,增设内容丰富的公益广告,营造浓厚的文明和谐氛围,增强群众对创建全国文明城的认识,提升群众的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图为工作人员在安装公益广告。记者:宋永昆
    12/20
  • 顶风冒雪 保障邮路畅通
    日前,丹东市迎来强雨雪寒潮天气,市邮政管理局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发布通知,指导各寄递企业动态开展作业,依据实况安排快件投送频次,调拨各线路寄递车辆和人员。据统计,11月1日至12月13日,丹东地区邮政投递包裹快递达294.36万件,同比增长99.44万件;峰值日投递量达8.8万件,同比增长69%。全市2000余名快递从业人员坚守岗位,保障全市快递畅通运行。“我以为这几天都收不到邮件了呢,结果你们就送来了,真是辛苦你们啦!”12月14日,一位市民在接到投递员送来的快件时兴奋地说道。一位快递员对记者说:“大风大雪,有时候连眼睛都睁不开,不过好在我们有装备。”说着,他掏出来“邮件的保暖衣”——邮包和塑料布。每次出发前,快递员都会为邮件套上“保暖衣”,避免邮件被雨雪淋湿。针对天冷路滑,丹东市邮政管理局提醒各寄递企业重视安全保障工作,既要确保邮件快件安全、准确、及时地转运和派送,也要注重快递员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驾驶员要安全驾驶,及时清理场地及车辆积雪,检查快递车辆安全状况,遇到各类紧急情况及时汇报,保障邮路畅通。丹东市内多家快递公司通过走访慰问、发放物资补给等方式,开展快递员身心关爱活动。记者:刘响
    12/20
  • 1月至11月丹东空气质量全省第一
    近日,辽宁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发布2023年1月至11月,全省15个地级市(示范区)空气质量情况。我市1月至11月,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例为95.5%,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微克,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12月14日,丹东市生态环境局通报11月丹东市各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情况。11月,丹东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0天,优良天数30天,其中优22天,良8天;优良天数比例100%,同比持平;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4.4微克,同比下降24.5%。11月环境空气质量按空气质量指数排名,全市7个县(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由好到差依次为:元宝区、振兴区、振安区、东港市、合作区、宽甸满族自治县、凤城市。PM2.5浓度超过全市平均值的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合作区、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1月至11月,丹东市环境空气有效监测天数334天,优良天数314天,其中优148天,良166天;超标天数20天,其中轻度污染19天,中度污染1天;优良天数比例94.0%,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5.0微克,同比上升10.1%。1月至11月,环境空气质量按空气质量指数排名,由好到差依次为:振安区、元宝区、振兴区、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合作区、凤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全市优良天数比例的区县从低到高依次为:合作区、东港市、振安区。PM2.5浓度超过全市平均值的区县从高到低依次为合作区、东港市、凤城市。年初至今,丹东市生态环境局会同各县(市)区政府、经济区管委会、各相关部门,多措并举保障我市环境空气质量,重点关注热点高值区周边污染严重区域,加大管理力度,加大重点排污企业、面源污染、扬尘污染的管控,积极做好环境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加强秸秆禁烧管控工作,加大对不文明祭祀的管控力度,积极做好各部门联动,落实属地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分工,确保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取得成效,加强燃煤锅炉环境监管工作,做好工业企业冬季供热燃煤锅炉污染物排放管控工作,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手段加大企业燃煤锅炉达标排放管控力度,积极推动65蒸吨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记者:戚文
    12/20
  • 保障供水安全顺畅
    近日,丹东市住建局组织供水企业采取措施,保障供水安全、顺畅。水质中心对鸭绿江和爱河上游源水提前做好跟踪检测,严密监测水质情况,确保水质达标;管修公司严格落实维修及时率,加强施工现场的作业管理,抢修工程结束后及时清运残土稀泥,按要求回填,维修质量达到100%,杜绝重复维修,适度做好冬季期间维修材料储备;管网处加大对市区管网、过河管及供水设施的巡查力度,发现隐患及时处理,杜绝社会伤害事故和供水设施事故的发生;物资处做好物资储备工作。市住建局督促各单位对物资储备情况进行自查,储备一定数量的净水药剂、管道阀门、堵漏器等各类物资,保障生产和维修需要,备齐抢修车辆和机具,随时投入到应急抢修一线。与此同时,丹东市住建局强化寒冬冰雪天气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各相关企业、部门人员外出、车辆、维修、施工期间安全防范管理,强化施工现场、生产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要求供水企业客服热线全天候24小时接听用户诉求电话,及时通报用水情况,组织各服务窗口单位做好服务维修工作,保证维修时限。记者:戚文
    12/19
  • 丹东市公交集团努力保障市民出行
    面对寒潮和降雪天气,市公交集团明确责任,落实运营、安全、技术保障,做好应对预案,努力保障市民出行需求。多渠道发布路况信息和公交车运营消息,让公众在第一时间准确全面掌握公交车运营情况。运营服务部及时调整班次,灵活调度车辆,及时汇总各线路运营情况。面对路面积雪、公交车行驶困难的情况,要求各驾驶员谨记“减速、控距、亮尾”,做到“缓加油、轻减速、慢转弯”安全驾驶,不抢行超速行驶,确保行车安全。安全保卫部派出工作人员到各分公司督导检查,到重点结冰道路上巡查线路;各分公司严格执行“三检制”,派出人员查看所属线路积雪情况,要求各线路如遇险情及时报告。为保证市民出行安全,市公交集团东部运营公司对始发站的车场门口和公交站积雪进行清扫。为保证首班车按时正点发出,城郊运营公司职工顶风冒雪提前到岗,做好发车安排。新区运营公司联系铲车清扫积雪,保证电动车辆安全可靠和能源充足。维修保养公司的维修工人不畏严寒,抢修车辆,保证车辆良好。综合服务公司保洁人员对进场车辆前后门踏步积雪以及车内雪水进行清理,保证乘客乘车安全。信息数据公司工作人员时刻待命,及时处理车辆路牌和车载电子设备故障。记者:姜慕馨
    12/19
  • 丹东市城区40条主干道雪中路通
    12月14日至15日,丹东市城区迎来3天内第2场大规模降雪,本场降雪集中降雪时间长且与交通早晚高峰重叠,降雪密度大,给除雪工作带来极大考验。丹东市城环中心的干部职工发扬连续作战精神,24小时不间断作业,出动40台撒布车、推雪板车等机械设备,80余名环卫工人全员上岗,全力保障城区40条主要干道、站前广场除雪进度。14日上午降雪伊始,早已集结待命的城市环境服务中心特种作业服务站工作人员,按照既定作业计划,对城区40条主要干道进行绿色除雪作业。随着雪量不断增加,15日0点,除雪队伍加大作业力度,歇人不歇车,继续保持除雪效率。到15日6点,城区40条主要干道实现雪中路通。同时,城环中心环卫部调整作业班次,全员上岗,克服路面湿滑、严寒等困难,安排巡查人员提前巡查清运路线,及时进行除雪作业,保障大型垃圾清运车辆通行。另外,丹东市振兴区、元宝区、振安区、合作区环卫针对此次降雪,集结近1500人的除雪队伍,连夜清理,出动撒布车、雪刷车、推雪板车等除雪、运雪设备车辆,全力进行除雪、运雪作业,保障市民安全出行。记者:戚文
    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