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龙腾狮跃 载歌载舞由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各县(市)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群众艺术馆协办的2024年正月十五新春秧歌展演活动,于2月24日9:30在滨江中路十纬路路口至十三中门前路段举行。此次活动表演队伍为各县(市)区择优选送的14支秧歌队,即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农乐面具舞秧歌队、东港市新兴秧歌队、东港市大孤山秧歌队、凤城军乐团、凤城市老年大学风采舞蹈队、宽甸满族自治县文化馆民俗艺术团一队、宽甸文化馆民俗艺术团二队、振兴区民俗秧歌代表队、振兴区百人汉服国潮秧歌队、元宝龘龘秧歌方队、元宝秧歌队、振安区老体协舞龙秧歌队、振安区神韵倾城秧歌队、东港市开发区秧歌队。演出内容辅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丹东鼓乐以及朝鲜族农乐舞等,以高跷秧歌、舞龙舞狮、新式秧歌、旱船杂耍等传统民俗展示阵列形式巡街游演。首个出场的队伍是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农乐面具舞秧歌队,秧歌队由30位舞者组成,他们身着色彩斑斓的传统服饰,手持圆鼓、长鼓、大锣和小锣,展现出浓厚的朝鲜族风情。东港新兴秧歌队是一支由机关干部、社区工作人员、返乡大学生、中小学生、辖区居民等130人组成的队伍。第一方阵为46人组成的彩带龙、中国龙鼓方阵。第二方阵为秧歌舞方阵,他们表演的欢快喜庆的东北秧歌手绢舞用浓浓的东北情调,祝愿新的一年人民安居乐业,祖国繁荣富强。凤城军乐团成立于2008年9月,经过多年发展壮大,现有演职人员200余人,是一支拥有管乐军鼓、舞龙舞狮、秧歌花鼓、快板、二人转等表演项目的文艺团体。宽甸文化馆民俗艺术团一队的鼓乐表演《战鼓催征》和二队的秧歌《六甸欢歌》,用清脆的铜锣声表达着新时代农民的美好梦想,有力的鼓槌敲击出开拓进取的时代强音,喜庆的大秧歌展现出新时代山乡人民富裕后的喜悦之情。振兴区百人汉服国潮秧歌队演绎的昭君出塞、唐宫夜宴、丽人行,伴随着优美悠扬的曲调、轻快优雅的舞姿,举手投足间尽展古韵美感,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呈现出满怀热情和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由留学生代表、腰鼓队和杂耍艺人共同组成的元宝秧歌队队员身着特色服饰,展现出多元文化的魅力。这支秧歌队不仅展现了文化的交流,更是友谊的纽带,让世界各地的欢声笑语交织在一起,共庆佳节。振安区神韵倾城秧歌队是一支充满活力与热情的民间艺术团体,成立于2020年,如今队员已发展到40多人。他们的演出风格生动活泼、欢快幽默,深受群众的喜爱。最后出场的东港市开发区秧歌队由160人组成,演出队伍平均年龄30岁,他们巧妙融合了舞蹈、乐器和敦煌飞天、霓裳羽衣等多变的舞姿队形、形式多样的艺术元素,充分展现大唐古韵魅力和丰富多样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现场锣鼓喧天,演员们精神饱满,舞出了喜庆和谐的节日气氛。市民们喜气洋洋,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不时响起掌声、喝彩声,大家纷纷拿出相机、手机拍摄。当天,市文旅局还开通了线上直播,现场和网友们互动,线上线下一片热闹欢腾。记者:刚越刘海东吴琼02/27
- 强化“窗口”监督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去年以来,市纪委监委深入贯彻落实省纪委相关文件精神,持续深化“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活动,坚持一张清单、一督到底,既监督整治各级窗口突出问题,也定期检视获评窗口服务质量,健全评选活动全周期动态管理模式,推动窗口单位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让人民群众和市场主体体验更优质、更高效、更走心的政务服务。落实省纪委办公厅《关于持续推动“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活动深入开展的监督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制定“7+3”监督工作清单,在《意见》明确的责任意识、窗口服务、办事效率、制度执行、规范用权、窗口作风、《指南》推广等7项监督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主体责任落实、政务服务体验员、宣传引领等3项监督内容,细化整治重点。督促各县(市)区纪委监委、各派驻派出机构、窗口主管单位以及营商、市直机关工委等部门对照清单,开展窗口监督整治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组成监督检查组18个,开展明察暗访等监督检查40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5个,下发工作提示单7份,约谈重要岗位工作人员25人次,出台创新举措72项,推动流程再造2项。落实《丹东市“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和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每半年一次对窗口进行监督检查”的总体要求,督促各级营商部门和获评窗口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对照“业务示范、行为模范、场所规范、廉洁典范”的“四范”标准,对2023年获评“清风辽宁政务窗口”的单位进行“回头看”,形成营商牵头、各窗口单位齐抓落实的“1+N”动态检视模式。全市212个获评窗口所在单位党委(党组)均通过查阅考勤记录、开展内部公示、组织实地检查、查看视频监控、听取各方评价、了解投诉举报等方式,对窗口服务质量进行检视。各级营商部门通过查询12345热线记录,跟踪掌握获评窗口有效投诉情况,截至目前,获评窗口均无负面情况发生。持续深化政务服务体验员工作,监督督促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通过亲身办、代理办、陪同办等方式,深入一线体验,查找工作不足。督促各级窗口主管单位和营商部门邀请特约监察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负责人等加入政务服务体验员行列,帮助找问题、提意见,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措施。记者:景媛媛02/27
- 【我们的节日·元宵】猜灯谜 闹元宵2月24日,下午两点,滨江中路鸭绿江公园门前广场成为欢乐的海洋。由丹东市人民政府主办,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承办,市图书馆协办的“我们的节日·元宵2024年‘元宵灯谜话新春’活动”热热闹闹开始了。正月十五闹元宵,灯谜蕴藏大智慧。1000条谜语吸引了众多市民,全家出动、老少齐上阵,只要能任意答对3道以上就可以领取一份元宵节礼品。🏮为了增添节日氛围与观灯的趣味性,古人将一种既能讥谏规戒又诙谐幽默的文艺游戏——谜语,贴在灯上供人评议竞猜,谓之猜灯谜。🏮🏮灯谜往往设置彩头,猜对灯谜赢得彩头,象征着新年吉祥如意的好兆头。如此灯与谜的结合逐渐相习成风,成为元宵习俗之一。这样益智的娱乐活动,包含丰富的知识,代表着美好的期盼。🏮记者/宋永昆刚越02/26
- 【我们的节日·元宵】放海灯 祈平安“祈福渔业风调雨顺、鱼虾满仓!”2月22日晚,在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随着一声祈福呐喊,80余盏海灯被送入大海,带着渔民们的夙愿,祈求新一年鱼虾满仓、四海升平。“今年是大鹿岛村举办的第三届祈海民俗文化活动,它起源于渔耕,演化于生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邃的内涵。”大鹿岛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张宗义告诉记者,大鹿岛村的祈海习俗活动是一辈辈“讨海人”在漫长的耕海牧渔生活中,创造出的一种独具地域特色的渔家精神和民俗文化,被列入丹东市第九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放入大海的海灯均为村民自己制作,有船型、元宝、海豚、海龟及各色海产等多种样式,小小海灯载满渔民的心愿。随着海灯入海,10艘已在海中等候的渔船齐放烟花,岛上居民围在岸边,共襄节日盛景。烟花落,锣鼓起,岛上群众组成多支队伍,舞起龙,耍灯碗。据介绍,耍灯碗是一项在大鹿岛村持续数百年的民俗活动,大家手持、顶戴自制的道具扭起秧歌,欢乐氛围充斥全岛。放海灯、祈平安,不仅是善良纯朴的大鹿岛人对大海的敬畏和感恩,更是对新一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海晏河清、物阜民丰的美好祝愿。记者/张瑞02/26
- “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您好,这里是12345热线,请问有什么可以帮您?”正月初五,丹东市12345话务大厅电话铃声接连不断,话务员们坚守岗位,认真接听市民游客来电,受理各类诉求,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春节假期,丹东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全天候服务,每天24小时不间断接听市民来电、倾听市民心声、解决市民诉求,保障市民游客安心过节、安全出行。交通部门巡视人员与丹东市12345平台联系,反映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金泰线800米处马路中间一个污水井的井盖破碎,给车辆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市12345平台立即协调元宝区属地相关部门,及时进行了维修更换。“我是元宝区丹建佳园小区居民,家里暖气漏水,希望你们尽快派人来查看处理。”2月15日,丹东市12345热线接到市民求助电话后,立即协调市供热办与供热企业,联系到了辖区十七中供热所工作人员赴现场查找漏点,展开抢修,当日维修完毕。有市民拨打12345热线电话,反映在丹东市宽甸满族自治县北市场东侧的某超市花了50元买了一箱啤酒,味道发酸,瓶底有黑色浑浊物,希望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热线话务员第一时间联系宽甸满族自治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经调查,厂家承认产品有质量问题。有关部门对厂家进行严肃处理,责令退还诉求人购买啤酒所花费的50元钱,相关超市停止该啤酒的销售。有市民拨打12345热线电话反映,其丹东亲属过年回河北沧州探亲期间因疾病突发昏迷,需要转院去天津治疗。而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需要本人人脸识别办理,由于患者昏迷无法在网上备案。市12345平台立即电话联系市医保中心,经过多方沟通,诉求人顺利办理了异地就医相关手续。为及时受理、解决节日期间外地来丹游客诉求,丹东市12345热线开通了“9”号键文旅服务专线,与文旅、市场监管、公安、交通运输、卫健、住建等部门结合“政事快办”专席,建立直达快办、应急响应工作机制,实行专家驻场答复有关咨询,协调办理相关诉求问题。为确保热线畅通,高效及时回应解决百姓诉求,丹东市12345热线安排60余名话务员分为8个班次全天候值守,24小时接听企业和群众来电。2月9日至2月15日,共收到群众电话端、网络端诉求2774件,直接回复1468件,其余诉求均已及时形成转办工单发至各相关单位办理。记者:李美臻02/26
- 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获救近日,丹东市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救助了一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白尾海雕。不久前,丹东市振安区同兴镇的一位村民在家附近的后山捡到一只外形奇特的“大鸟”,将其小心包裹,带回家中,投喂水和食物,但“大鸟”无法进食,随后村民将“大鸟”送至同兴镇派出所。派出所联系了市野生动物保护救助站进行救助,经专家鉴定,此“大鸟”为白尾海雕,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国内现存数量极少。该白尾海雕没有明显外伤,但无法正常飞行,救助站根据其生活习性进行科学喂养,将适时野化放归。据了解,白尾海雕体长约85厘米,属于大型猛禽,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白尾海雕的头、颈呈浅黄褐色,上体暗褐色,背具黑褐色点斑;胸、腹褐色,羽缘浅淡;尾羽白色。栖息于近水而开阔的高原草甸、湖泊、沼泽等地,也见于河流附近。记者:刘响02/26
- 做好“五个坚持” 聚财生财并举2月22日,丹东市税务工作会议召开。今年,丹东市税务系统将以聚财生财并举为首要担当,以优服务强监管为有力抓手,以智慧税务建设为有力支撑,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有力保障,锚定省局“15566”发展规划提升年目标任务,做好“五个坚持”:坚持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优化“政策找人”服务,配合做好“免申即享”政策的推广落实。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征管改革,抓好税收征管质量“5C+5R”指标提升,推动税费治理融入社会治理网格。坚持精细管理,提高税费管理水平,提高货劳税、所得税、财行税、社保费管理质效。坚持惠企利民,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拓展升级服务举措,推进纳税服务品牌建设,提高“丹税便民工作室”的认可度;提供“千人千面”的精细化、差异化政策推送服务,拓展“一企一策”辅导范围,探索标签体系由电子化向智能化转变;完善智慧办问服务中心升级工作,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坚持严防严控,强化税务监管,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推进违规招商引资涉税问题治理。记者:刘响02/26
- 低碳环保度新春为营造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春节期间,丹东市振安区太平湾街道组织开展“低碳环保过新春,垃圾分类不打烊”主题活动。活动中,志愿者向群众发放宣传单,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及如何正确分类,同时通过常见且容易分错的垃圾进行举例说明,加深群众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引导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街道工作人员和网格员充分履行环保职责,手持扫把、垃圾夹等清扫工具,对辖区内的卫生死角、积存垃圾逐一清理。活动期间,累计出动车辆20余辆次,志愿者70余人次,清理垃圾260立方米。接下来,太平湾街道将继续以干部职工为“点”,志愿者、网格员为“线”,辖区居民为“面”,“点线面”结合,多措并举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共同营造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记者:戚文02/26
- 就业导师为学生引航在这个即将结束的寒假,辽东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门鑫媛收到了化工与机械学院副教授汪明贺老师的微信,关心着她的就业方向,及时沟通就业信息。辽东学院就业导师参与教学,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就业供需见面会异常火爆。(摄影:王卢莎)汪明贺是辽东学院众多就业导师中的一员,在学院开展的“寒假暖心行动”中,各位就业导师积极做好毕业生就业的咨询、指导和服务,解答求职困惑、指导制作求职简历、进行岗位推介,让“寒假暖心行动”惠及每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带着他们走稳就业路。辽东学院积极探索实施就业导师制度,逐步建成一支以专业教师、辅导员、创业导师、考研导师为主体的就业导师队伍。就业导师全员参与就业工作,全程服务学生需要,使每名学生都能获得个性化就业指导。同时,辽东学院加强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让更多创业项目和创业实体进驻,形成创业带动就业的局面。农学院教授王星成立了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在课堂上传授蜜蜂饲养与疾病防治专业理论知识,到田间地头讲解熊蜂繁育与授粉技术,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创新创业能力。该专业每年有近10%的毕业生自主创业。“学院建立‘学校主推、学院对接、校企合作、校地互动’的就业基地建设模式,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促进毕业生就业。”辽东学院招生与就业处处长卢伟家告诉记者,企业导师参与教学,实现校企资源共享,有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记者:王卢莎02/26
- 丹东开展城市环境清洁行动近日,丹东市住建局环卫部门组织开展城市环境大清洁行动,对城区所有主次干道及城市环卫设施开展全方位大清洗,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工作人员采用水冲、擦洗等方式,对垃圾桶(箱)、公厕等环卫设施进行彻底清洗。环卫部门每日出动压缩车17辆、餐厨垃圾车5辆、流动收集车9辆、车厢可卸式垃圾车10辆、垃圾清运车9辆,增加垃圾清运频次,提高垃圾清运效率,力保城乡生活垃圾不积存、不过夜、日产日清。此外,工作人员加班加点,及时清运鞭炮纸,消除火灾隐患。记者:戚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