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实现“双过半”让决胜首战底气更足——本溪市上半年经济运行盘点
    本钢浦项冷轧薄板有限公司通过优化管理和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与量。(摄影:林林)本溪市南芬区智慧旅游大数据中心。(摄影:林林)辽宁华岳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林林)核心提示7月27日,本溪市三年行动指挥部召开第五次会议,传达贯彻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推进会议精神和省指挥部第三次会议精神;7月28日,市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扩大)会议暨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议,总结盘点上半年工作成效,分析研判当前形势,研究部署下半年工作,铆足干劲冲刺“下半程”,奋力拼搏夺取“全年胜”。今年以来,本溪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三年行动的各项部署,以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为重要抓手,各专项推进组突破自我、顶住压力,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定向好,实现“双过半”目标,经济发展画出一条美丽的上扬曲线。值得一提的是,在全省已通报的17项指标中,本溪市8项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项指标排在全省前4位。数据飘红态势向好“延续一季度以来全面企稳回升发展态势”,这是本溪市在盘点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情况时给予自己的评价,一组飘红的数据也对此进行印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较一季度提升0.4个百分点,与全国持平,列全省第6位;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8%。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10%,各县区、高新区增速全部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有比较才知进退,对比后的数据意义更加重大。因为它们证明,经过半年拼搏努力,本溪市的经济发展活力、动力持续提升,为完成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生产持续向好。全市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5.25万亩,种植业产量增长23.6%;本溪满族自治县、桓仁满族自治县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61.8%、13.8%。工业经济承压运行,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3%。其中,高新区增速超过20%,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平山区、桓仁县增速超过10%,全部高于全国、全省、全市水平;装备、医药、轻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12.1%、56.8%和167.8%;建筑业产值增长30.9%,增加值增长25.2%。服务业快速回升,拉动作用增强。批发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8.4%、4.9%,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104.1%、26.1%;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分别增长28.2%、36.9%;24家重点监测文旅企业接待游客、旅游收入较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27.9%、31.4%。投资方面的稳定增长,同样带给了本溪市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首战的底气和信心。上半年,本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7%,列全省第4位;重点领域投资加快释放,制造业投资增长3.2%,房地产投资增长14.8%,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6.9%;重点项目投资拉动明显,本钢完成投资增长14.5%,本桓高速公路释放投资23.7亿元,思山岭铁矿一期工程完成投资4.7亿元。经济活力的持续增强和市场预期的持续改善,得益于财税运行稳健。上半年,本溪市各县区完成税收增长32.3%,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更是超过80%。由此而来的必然成果是,本溪市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完成年度目标56%,失业人员再就业完成年度目标87.5%,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了4.6%、6.9%。凝聚合力真抓实干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是本溪市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牵引,有力帮助本溪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汇聚起打好打赢新时代“辽沈战役”的强大合力。持续深入开展“六个年”活动是推动本溪市高质量发展的载体和抓手,与打赢三年行动首战的目标高度契合、有效衔接,需要坚定不移持续开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在本溪市的三年行动领导小组第二次(扩大)会议暨全市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会上,各县区、各相关单位和各专项推进组、“六个年”活动牵头单位同台竞技,各展风采,从不同层级、不同角度展现了今年以来全市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开展“六个年”活动取得的新成绩、新变化、新亮点,并客观分析、深入剖析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展现出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的信心和决心。为扩大有效需求,持续巩固经济增长基础,本溪市全力开展“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滚动推进591个重点项目建设,严格落实要素攻坚、“亮赛”评比等推进机制,帮助259个项目协调解决要件办理问题614项,推动项目开工实现提速。7月12日晚举行的“三年行动亮赛台”首期亮赛活动在本溪市人民文化宫举行。活动将全市各县区、各单位划分为7个类别,有计划、分领域组织德才素质优秀、工作业绩突出的领导干部登台述职述责述绩,通过亮业绩、比成果、赛作为、展风采,推动担当有为者更加有为、业绩突出者更加出彩、实干奋进者更加荣光。这一贯穿本溪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全过程的“亮赛”活动,以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干事创业,将在全市上下持续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争先进位的良好氛围。在“实体经济服务年”活动中,本溪市为296户重点企业配备的“服务秘书”,共计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要素问题201个,解决率达97.1%;通过强化“双本”融合,地方企业向本钢供应废钢50.3万吨,增长92%,本钢采购208户地方企业备件、辅料等大宗产品40.1亿元,增长9.3%。“人才兴市推进年”活动帮助本溪市的教育、卫生系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105人;持续培育“山城英才”,认定首批高层次人才1463人。本溪市政务服务中心新址正式运行是该市开展“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一大亮点。中心建设有7类特色服务场景,实行容缺办理事项1755项,13类191个事项可免于提交材料。信用体系建设是本溪市的一张新名片,在地级城市信用排名中,本溪市已攀升至全国第68位、全省第1位。为响应省委关于“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的要求,本溪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深入本钢国贸等27户重点外贸企业开展服务,组织15户外贸企业参加第133届广交会和第13届加博会,进出口总值完成100.7亿元,排在全省第5位。全面落实“招商引资竞赛年”活动各项措施,上半年共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1522次,引进国内到位资金308.7亿元,同比增长42.8%,总量和增速分别排名全省第3位和第4位,实际利用外资完成718万美元,增速排在全省第4位。奋力冲刺以质取胜“慢进亦退”是必须认清的发展局势,要把每一项任务和要求都当作是实现全年目标,确保首战告捷的重要拼图和支撑,找准突破口,把提高工作执行力作为确保任务落实落地的“强保障”,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坚持以质取胜。对于做好下半年的工作,本溪市上下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是省委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全省各级党员干部必须承担的历史重任和必须完成好的政治任务,一定要咬定目标、乘势而上、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全力以赴稳增长、保位次。狠抓经济调度,打开数据研究支撑指标,找准问题症结,细化落实举措,切实帮助企业解决难点、打通堵点。狠抓实体经济,当好企业“服务秘书”,着力抓好工业经济运行,大力推动文旅产业提质,全力促进消费市场复苏。狠抓项目和招商,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全力开展招商引资,不断加强对外开放,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夯实经济稳增长基础。狠抓营商环境,坚持把市场评价作为第一评价、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强化统筹调度,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狠抓改革创新,做深做实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后半篇文章”,加快推进环卫、医保、教育领域改革,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持续推动“揭榜挂帅”“带土移植”。狠抓民生改善,强化兜底保障,统筹做好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工作,高质量完成2023年十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振兴发展成果。安全稳定是“保底工程”。没有安全稳定的环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特别是在经济发展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更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为了避免顾此失彼、挂一漏万,本溪市着重从狠抓安全生产、确保安全度汛、抓实信访工作、强化基层治理、严防各类风险等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压紧压实各级安全责任,全面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扎实提升安全水平。越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各类风险挑战,越要加强党对经济和各项工作的领导,以更严要求、更高标准、更实举措,引领和保障高质量发展。本溪市将在下半年进一步强化作风建设,切实增强各级党员干部抓好经济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把“超常规”作为一种“新常态”,奋战三季度、决胜下半年,坚决夺取首战之年的全面胜利。记者:王铁军
    08/02
  • 辽宁省大连市:杂技表演下基层
    近日,大连杂技团来到瓦房店市太阳街道,为10个村的村民献上了“奋进新时代,振兴新突破”公益惠民演出,村民们在炎炎夏日享受到文化的盛宴。杂技表演。(来源:受访者提供)表演在节目《空竹》中拉开了帷幕。《晃圈》《五人技巧》《顶花坛》《肩上芭蕾》《蹬鼓》等精彩节目接连上演。一组组扣人心弦的高难度动作,震撼的音乐,热闹的场面,瞬间将现场的氛围点燃,演员们精湛的演技、娴熟的技巧和丰富的表演令观众深感震撼,博得了阵阵掌声。记者:徐婷
    08/01
  • 辽宁省朝阳市:听,七八千年前远古乐器的美妙声音
    距今一万多年前的陶鼓,低沉、轰鸣,铿锵有力。距今七八千年前兴隆洼文化的石埙,婉转、低回,一曲悠长。距今三四千年、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的石磬,清脆、悦耳,跳跃出不同音符;同样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骨簧,发出的声响玄幻、迷离,构成了一幅神秘画卷……(摄影:朱忠鹤)7月30日,国内考古、音乐方面的学者齐聚我省朝阳市,就中国史前礼乐之器进行学术交流。交流现场,来自上海师范大学、南京民族乐团、沈阳音乐学院的演奏者,共同演绎了古辽西史前时期远古先民通过不同乐器祈福、欢庆的美好场景。据介绍,这是国内首次将不同时期的古辽西远古乐器集合在一起共同合奏。此次演奏共集合了7件远古乐器。除陶鼓、石埙、石磬、骨簧,还有距今9000多年的骨龠(yuè)、来自夏家店下层文化的陶铃等。这些远古乐器,大多出土于古辽西地区,均为文物的仿制品或复制品。作为主角,骨龠是全场瞩目的焦点。来自上海师范大学的刘正国既是龠的演奏者,也是为龠正名的研究者。1987年前后,在河南省贾湖遗址出土了一批距今八九千年的骨龠。因其外形似笛,考古人员将其命名为“古笛”。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刘正国认为,它应该是历史文献中记载的远古乐器“龠”,由丹顶鹤的尺骨制作而成。与贾湖遗址同期、位于西辽河流域的兴隆洼遗址也陆续发现了龠。刘正国说,与贾湖遗址不同,兴隆洼文化时期的龠由鹰的尺骨制作。演奏会现场,南京民族乐团吹管乐演奏家于东波先是吹响了贾湖遗址出土的龠,随后,又吹响了兴隆洼文化时期的龠。高亢、辽远,来自一南一北两个地区的远古龠音,让听者沉醉其中,仿佛回到了远古时期。于东波告诉记者,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中华传统文化,对包括龠在内的远古乐器产生了浓厚兴趣。此次除了在朝阳市演出外,他还将在朝阳市举办小型公益培训,让辽宁地区喜欢远古乐器的爱好者爱上龠、吹响龠。种种证据表明,史前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懂得并使用音乐了。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名誉院长郭大顺说,在连续40多年的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相继发现了红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和遗物,研究证明,红山先民在祭天和祭祖方面使用的器物有所不同,所使用的乐器和曲调也应该有所不同。专注中国音乐史研究的沈阳音乐学院教授陈秉义说,中国是世界上音乐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中华民族的祖先在繁衍生息、生活劳作中创造了音乐。新石器时代后期,一些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逐渐演变成人们进行祭祀和娱乐的乐器,音乐也随之产生。中国古代音乐在自身发展中形成了中华民族音乐独特的知识谱系和话语谱系,在结构原则、构成法则、表现体系等方面与西方音乐大相径庭,具有鲜明的特色。活动主办方之一、朝阳市德辅博物馆馆长王冬力表示,辽西是中华文明曙光初现的地方,让更多的辽宁人切身感受到远古音乐的独特魅力,这既是文物的活化利用,也是为文化传承贡献一分力量。记者:朱忠鹤
    08/01
  • “中国天然氧吧”助力辽宁鞍山加速绿色转型
    “‘中国天然氧吧’的申报条件是负氧离子含量较高,年平均浓度不低于1000个/立方厘米,你看千山这里的负氧离子监测数据,超过了2000个/立方厘米。”在辽宁省鞍山市千山风景区,当地气象部门专家介绍。7月15日下午,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组织的“中央媒体走基层看气象——寻访最美气象台站”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辽宁鞍山。记者在千山风景区的负氧离子监测点了解到,这里不仅负氧离子含量较高,空气质量好,生态环境优越,生态保护措施也得当,旅游配套齐全,服务管理规范,从山脚下乘坐电瓶车和缆车到山顶千山大佛处,全程不到一个小时。下山时恰逢小雨,山间雾气环绕,记者走在千山内,仿佛置身江南烟雨中。在路上,记者看到众多游客在绿树环绕的生态园林中游览;在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取景拍摄地飞龙桥,不少游客留影打卡纪念。据介绍,今年入夏以来,北方很多地区持续高温天气,许多游客选择走进“中国天然氧吧”千山避暑,乐享“清凉一夏”,极大带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也助力“钢都”鞍山加快经济转型绿色发展。记者采访了解到,鞍山近年来还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发展工作中,积极保持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花费数十亿元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修复了齐大山、眼前山、大孤山、东鞍山、西鞍山五大矿区的大部分损毁山体,多处矿山通过生态治理重获新生,变身绿色旅游景点,生态与经济效益获得双丰收,绿色正成为鞍山市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据了解,“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由中国气象局指导、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承办,每年度由地区自愿申报,经过规范程序,对地区的气候、空气质量、大气负氧离子水平等生态环境质量、生态及旅游发展规划、旅游配套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作为气象部门首批写入国务院文件的生态旅游服务品牌之一,“中国天然氧吧”是气象部门助力各地旅游、康养产业等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记者:袁于飞
    07/31
  •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祭英烈活动
      7月27日拍摄的祭英烈活动现场。  当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祭英烈活动。社会各界人士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缅怀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烈士。  新华社记者潘昱龙摄  7月27日,来自中国少年先锋队沈阳雷锋朗诵团的孩子们在纪念碑前朗诵《谁是最可爱的人》(节选)。  7月27日,少先队员向烈士墓献花。  7月27日拍摄的祭英烈活动现场。
    07/31
  • 辽宁省锦州市:培训辽西木偶戏表演人才
    近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辽西木偶戏表演人才培训在锦州市木偶剧团开展了调研采风和专项表演训练。辽西木偶戏是锦州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遗”项目。其注重造型、表演、舞美、结构装置,将各类舞台表演艺术与木偶操纵表演有机结合,深受东北地区观众喜爱。记者:崔治
    07/28
  • 辽宁:首届大连小学生海洋绘画大赛颁奖
    7月23日下午,儿童爱大海·首届大连小学生海洋绘画大赛“壹品杯”主题颁奖典礼在大连百年老建筑大连美术馆前的小广场前举行。在海洋绘画大赛中脱颖而出的30多名儿童分享了“乘风破浪奖”“海洋开发奖”等8个奖项。颁奖典礼现场。(来源:受访者提供)儿童爱大海·首届大连小学生海洋绘画大赛由大连海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大连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指导,由周文书院主办,航海剧社、融金坊承办,榴莲青年、辽宁壹品律师事务所协办,旨在教育引导儿童从小关心海洋、关注海洋、保护海洋,让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心中的海洋梦。活动启动以来,全市小朋友踊跃参加,用画笔描绘出了多姿多彩、斑斓瑰丽的海洋梦。颁奖典礼上,周文书院轮值院长姬凌微及大连海洋文化节发起人刘成波共同启动了象征巨轮启航的三声号角,大连市青少年海洋教育联盟秘书长王光晓、国家一级导演杨道立、大连海军舰艇学院航海系前主任陆儒德等20多位热心海洋教育的人士为孩子们颁奖。在大赛中脱颖而出的30多名儿童的30多篇作品分享了“乘风破浪奖”“海洋开发奖”“维护祖国海疆奖”“海洋动物保护奖”“海洋梦幻奖”“海洋眷恋奖”“海洋之美奖”“海洋未来奖”8个奖项。斑海豹保护志愿者向辽宁壹品律师事务所颁发了公益法律顾问证书,斑海豹保护志愿者的小同学们朗诵了《斑海豹保护志愿者宣言》。现场还演出了主题音乐短剧《新生》、散文诗朗诵《海燕》、中阮合奏《大海啊故乡》等文艺节目。记者:张明春
    07/28
  • “引领新风尚 欢跃新时代”广场舞展演亮相锦州
    以歌传情,以舞讴歌。近日,由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3年辽宁省广场舞展演活动在锦州举行。此次展演以“引领新风尚欢跃新时代”为主题,来自省内各市的16支广场舞队伍精彩亮相。充满感染力的舞姿、昂扬振奋的精气神,让台上台下汇成一片动感十足、活力四射的艺术海洋。开场舞《黑土欢歌》将秧歌与广场舞巧妙结合,充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成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受访者供图)此次参演节目全部来自基层百姓的自发集体创作,《黑土欢歌》《中华大地》《东湖谣》《红》《大家跳》等16个广场舞作品主题欢快,充满了生命激情,富有韵律的舞姿展现了我省百姓享受社会与自然和谐美好的愉悦感受。开场舞《黑土欢歌》是省文化馆团队表演的,它将秧歌与广场舞巧妙结合,既贴近现实适于大众,又独有风情,充溢着浓郁的地方特色,让观众领略到别样风采,成为本次展演的一大亮点。沈阳市群众艺术馆青年舞蹈团是一支充满青春气息的团队,26名青年舞动着《中华大地》,展现了青年人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现场的掌声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台上的快乐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不仅是一场关乎舞艺的较量,更是一场燃烧激情与梦想、追求快乐与健康的幸福聚会。大连市甘井子区文化馆吾爱舞蹈团登台表演的广场舞《红》,24名舞者英姿飒爽如百花绽放,虽然他们平均年龄60岁,但夕阳正红,舞出了老百姓的精气神。本次广场舞展演活动,以一种更加时尚的面貌呈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官体验。在表现形式上更加丰富,现代舞、流行舞、民族舞等多种元素混合,增强了舞蹈的观赏性和表演性。而最有特色的是在张与弛的身体语言中,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情绪的高亢与平静,时代的激荡与舒缓,还有更多的是地域文化的妩媚风情和民间智慧的精彩闪耀。如《有阳光·有梦想》以广场舞的形式,展现了当代青年勇立时代潮头、投身建设伟大祖国的火热实践,让青春梦想在阳光下、在奋斗中精彩绽放。民间文化滋养了广场舞,而广场舞又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阐释了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参与者在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同时,还能参与自己文化的表达和创建。抚顺市金达莱艺术团表演的圆鼓舞《喜悦》以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表达他们的愉悦心情,边舞边击鼓更能展示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令人赏心悦目。铁岭市群众艺术馆东北阳光舞蹈团参演的广场舞是《鼓舞话太平》。该舞蹈源于北方民间舞蹈太平鼓舞,是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基础改编而成,具有鲜明北方地域特色,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而锦州市群众艺术馆原创歌曲《东湖谣》则以舞讴歌,赞颂东湖的生态之美、人文之美,展现了广大锦州市民共享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与喜悦,传递充满爱恋的家乡情怀。《难忘的那一天》《永远跟党走》《阿西里西》《放歌凌河》《山美水美东北美》《我们的故事美》等,现场一支支活力四射的舞蹈,舞出了文化自信,舞出了团结奋进。虽然是群众广场舞展演,但舞蹈水平却不输专业团队。目前,辽宁共有上万支广场舞团队,活跃在乡村、社区、广场。本次群众广场舞展演不仅为广大观众提供了一个欣赏舞蹈、感受艺术的平台,也展示了我省群众文化事业发展的新成果,更为实施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记者:杨竞
    07/27
  • 辽宁省首届旅游歌曲演唱会鞍山开唱
    把家乡唱出去,请游客走进来。7月24日晚,“家乡美”辽宁·鞍山旅游歌曲演唱会在烈士山公园广场举行,动人旋律唱响美丽鞍山、人文鞍山、幸福鞍山。这也是辽宁省首届旅游歌曲演唱会的首场演出,是文旅部门将歌曲演艺与旅游发展相融合的一次积极探索。接下来,全省各地都将以旅游歌曲演唱会形式打好文旅组合拳,跑出振兴加速度。作为演唱会上“大美千山”篇章的重头歌曲,《五月千山梨花开》起伏的旋律、辽远的意境与千山遍野的梨花花海完美呼应,引发全场观众共鸣。各市至少办一台演唱会入夜,鞍山烈士山脚下灯影婆娑,海城剪纸、牛庄馅饼、小码头干豆腐、吕氏石雕等传统非遗技艺摊位前人头攒动,大屏幕上播放着鞍山旅游宣传片,鞍山旅游歌曲演唱会就在这烟火气十足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这场以“家乡美”为主题的旅游歌曲演唱会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鞍山市文旅局主办,鞍山市演艺集团承办。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赵奎伟表示,该活动旨在围绕“美在人文、美在自然、美在舌尖、美在历史、美在情怀”等深度挖掘家乡美的更多内涵,以艺术的形式,充分发挥旅游歌曲传播途径广、速度快、效果好的优势,宣传展示辽宁丰厚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推动实现“唱一首歌推介一个景区、唱一首歌宣传一座城市、唱一首歌塑造一个品牌”的目标,让更多的旅行者了解辽宁、喜欢辽宁、爱上辽宁。家乡的美景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激情,该活动从今年6月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创作和精选了一批优秀的旅游歌曲及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艺节目。“从报送上来的歌曲看,质量较高,接地气、适合传唱,80%以上都是新近创排的,包括《鞍山你好》《一条江水一支歌》《千里辽河千里梦》《大连等你来》等,当然也有像《沈阳啊沈阳,我的故乡》《木鱼石的传说》这些耳熟能详的经典老歌。”省文旅厅艺术发展处处长高立军介绍,这些歌曲紧紧围绕“辽宁旅游”创作,突出地域特色,展示了我省历史文化、景区景点、特色商品、当地美食等代表性旅游元素。8月底之前,每个市将至少办一台旅游歌曲演唱会,鼓励市、县、区更多举办此类活动。举办地点既有剧场剧院,也有景区、乡村、城市广场等,以演唱反映本地和辽宁人文历史、风光景色的歌曲为主体,并融合舞蹈、曲艺等多种艺术种类,鼓励与科技相结合,创新形式。乐声一响,舞台上的姑娘们有节奏地踏起舞步,热烈地摆动着手臂,灵巧的小垫步配合着双手摆动,演绎出“满乡格格”的热情、俏皮,让人沉醉在幸福和喜悦之中。由鞍山市演艺集团创排的《满乡格格剪纸忙》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有钢都、玉都之誉的鞍山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文化底蕴深厚、文明璀璨,是闻名全国的英模之乡、评书之乡、奥运冠军之城。在鞍山举办的首场演唱会由大美千山、双奥之城、满玉风情、城市公园、古城风韵、钢铁摇篮六个篇章组成,节目涵盖了千山、鞍钢、白云山等著名地标和海城剪纸、岫玉等非遗元素、地域特产,通过独唱、四重唱、舞蹈、快板、鞍山评书、海城喇叭戏等多元艺术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鞍山文旅产业新风貌新形象,唱响钢都人民凝心聚力建设幸福、和谐、美丽鞍山的最强音。把乡愁和热爱写进歌里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批优秀旅游歌曲的创作者中,不乏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家乡,是他们割舍不掉的地方。如今在各平台上传唱度较高的歌曲《你的万水我的千山》的创作者是鞍山籍歌手王琪,是他特意为千山而作的。为家乡写歌是王琪长期创作中萌生的愿望,这是他送给鞍山的一份礼物,歌中也融入了他个人的成长经历。“我的家乡有座山,山连着山,老人们说山里面住着老神仙……”王琪告诉记者,“这首歌的创作满怀着我对家乡的深情,每一句歌词、每一个音符都包含我的乡愁和我对家乡的热爱。”他希望通过这首歌让人们认识千山、认识鞍山,把家乡的美介绍给更多的人。鞍山正以独特的山水和人文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客人。借由《我爱熔炉我爱钢》《五月千山梨花开》《玉石皇赞歌》等歌曲的传唱,“歌与远方”的故事在这里延续,文旅振兴发展的广阔蓝图徐徐展开。在现场观看的鞍山市民王君激动地将拍摄的短视频发给天南海北的朋友们,“看看这唱起来、舞起来多美,家乡的美啊说不完。咱鞍山是个好地方,我备好酒等你们来!”据悉,各市的演出将通过云直播和录播形式传播,并将在“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上展示,扩大传唱影响力。年底前,将遴选精品节目进行展演。全省文旅部门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艺术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记者:吴丹
    07/27
  • 辽宁省辽阳市:把好产品质量关,跑出生产“加速度”
    近日,走进辽阳金鼎低温设备有限公司的厂房,10余台低温液体储罐整齐地排列在厂房中间,远处还有一台储罐准备装车发往外地。辽阳金鼎低温设备有限公司脱胎于压力容器制造行业的老牌国企,是一家专业从事各类低温容器及配套产品研发、制造与应用的公司,主要生产低温液体储罐、气化器等产品。目前,每年可以生产600多台1-200立方米的低温储罐。车间里,“质量就是生命”六个字特别显眼,自2000年辽阳金鼎低温设备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就把质量放在了第一位。近几年公司发展虽然受到诸多因素影响,但始终能保持住自身发展的节奏,究其原因就是企业对产品质量的匠心坚守。为保证产品实现精工细作,公司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因素视为保障产品质量的核心要素,定期对技术研发团队和技术工人队伍进行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水平,力求集众人之力,将产品做到最优。为确保产品达到“真材实料”的品质要求,公司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生产所需要的碳钢、不锈钢等大宗原材料选用国内大型钢厂的产品,对进厂材料入库前进行严格检验,使产品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为营造良好的生产环境,安排专人对现场的噪声干扰、室内净化和现场污染程度等条件进行严格管控,坚决做好现场的整理、整顿和清扫工作。在当前激烈的竞争局势下,辽阳金鼎低温设备有限公司20多年来对于匠心品质的坚守,换来了牢固的行业地位。目前,已取得技术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诸多荣誉称号。“今年上半年,已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公司还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并致力于研发更多新产品。预计可移动式、具有专项功能的小型低温装备投产后,可实现年产值5000万元,为辽阳市的经济发展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公司运营副总经理成艳娥介绍。记者:崔诗健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