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大连金普新区:山海关不住 “氢”风拂面来六月的大连金普新区,“氢”风拂面,“绿”意正劲。走进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天蓝色车体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区内的道路上往来穿梭,加速“跑”进人们的生活,真正实现零碳排放、零污染。这是金普新区氢能产业应用场景的一个缩影。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区内的道路上往来穿梭。作为清洁高效的可再生能源,氢能被视作新能源的“尽头”,是可以改变我们未来的“终极能源”。近年来,金普新区作为大连向“新”而行、以“质”致远、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先手棋”的重要区域,坚持以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研发制造技术为核心,开拓落实应用场景,支撑技术验证迭代;以培育壮大氢能重点企业为牵引,聚焦“制、储、运、加、用”以及“研”各环节,着力推动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经过不断发展,金普新区竞速“氢”赛道、“燃”新质生产力效果显著,初步构建了“制、储、运、加、用”+“研”的氢能产业体系。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金普新区积极落实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部署要求,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落地氢能应用场景,支持企业加速迭代升级。目前,金普新区已从整体上打造氢能全产业链的基础上,不断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利用示范工程建设,引领推动“氢”启未来。记者:徐菁张庆盛杜高军朴峰06/12
- 辽宁:“购物车”拉动消费“加速跑”在辽宁省沈阳市,伴随2026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中国男足对泰国队比赛的热度,当地顺势推出“跟着赛事游沈阳”,球迷可凭观赛票在热门景点、指定酒店享受优惠价格,让更多消费者来沈感受东北的烟火气、民俗味、国际范;在辽宁省大连市,5月底至6月底,当地发放总额2000万元的汽车消费券和1000万元的家电“以旧换新”消费券,持续发挥大宗消费的引领作用,全面激发消费市场活力。进入6月,辽宁省各地紧跟消费热点,真金白银让利消费者,推动“政策+活动”双轮驱动,以诚意吸引客流,映照出辽宁消费的活力与潜力。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大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幸福生活。今年以来,辽宁省上下全力以赴扩内需、促消费,一系列促消费政策落地见效,消费场景不断拓展、消费预期持续改善,一辆辆“购物车”正奋力拉动辽宁省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向好。今年1月至4月,辽宁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265.5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实现1331.9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国4.1个百分点。在多品类促销活动的带动下,辽宁省消费火热的熟悉景象正在回归。今年以来,辽宁省累计组织各类促消费活动超千场,发放消费券及补贴近1.8亿元。辽宁省创新举办首届俄罗斯食品文化节,达成意向合作金额超10亿元;3月是传统的消费淡季,辽宁省逆势而上,打造“辽宁3折消费月”活动,坚持商家自愿主动参与原则,集中推出60余万种“3折”优质产品、商品,深挖消费潜能;开展“惠民购车、快乐起航”等13场汽车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1.7亿元。不断丰富的消费场景,也激发出消费热情。今年以来,辽宁省成功举办辽宁省第四届电商直播节,活动期间辽宁省网络零售额达40.3亿元,同比增速达53.8%。丰富便民消费内容,开展“百城千圈联动便利美好生活购物节”等活动427项,参与企业3.6万家,政府及企业发放惠民券1.3亿元,拉动销售23.1亿元。今年以来亮点纷呈、稳中向好的消费市场表现,为打好打赢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也给了辽宁省上下乘势而上、再创佳绩的底气和信心。随着端午节、暑期等重要节点到来,居民节假日休闲购物、出行旅游等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二季度正是促进消费的“黄金期”,更是决胜全年目标任务的“关键季”,这也激励辽宁省各地抓住消费新机遇,在强化大宗消费支撑、优化服务消费供给、培育新消费增长点、优化城乡消费环境等方面不断“上新”,让消费“热度”持续攀升。辽宁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辽宁省商务系统将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准确把握供需关系变化方向,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更丰富消费场景,形成多重增长动力,持续繁荣消费市场。“主题活动”激发消费热情。今年以来,一系列主题多样的促消费活动为消费稳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需要进一步在此方面发力,巩固良好势头。辽宁省将接续开展“乐购辽宁惠享美好”活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稳定和扩大成品油、家具、家电、家装、家纺等重要商品消费,培育壮大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放大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热点消费。开展商旅文体卫融合促消费活动,联合金融机构、国有银行、互联网平台等,动员商贸企业及行业协会广泛参与、让利于民,继续打好“物美价廉”这张牌。“多业融合”创新消费场景。进一步促消费,需要从供给侧创新,不断以新场景、新产品、新服务回应市场的期待、大众的呼唤。对此,辽宁省将指导各地深挖当地资源,丰富夜经济消费场景,努力打造一批具有鲜明文化主题和地域特色的夜经济地标;改造建设高标准连锁便利店,推动绿色商场常态化创建。顺应消费新趋势,把握市场新动向,在多领域推出政策,兴办活动,创新场景,辽宁省各地正协力拉动整个消费链条“旺起来”,让消费这辆“马车”加速驰骋。记者:董翰博06/12
- 2024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启动6月7日晚,首届中国(沈阳)喜剧电影周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启动。本届喜剧电影周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电影局、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沈阳市政府联合主办,沈阳市委宣传部、1905电影网、电影频道融媒体中心、北方联合影视集团联合承办。据了解,本次活动将持续到6月11日,活动期间,将举办喜剧电影展映、知名喜剧电影人沈阳采风等活动,充分满足广大影迷的多层次观影需求,深入挖掘沈阳文旅创作题材、汲取创作灵感,促进电影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展现沈阳振兴发展的新面貌、新亮点、新趋势。沈报全媒体记者李浩摄06/11
- 传承文明 博物致知——记辽宁省级文明单位辽阳博物馆辽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北地区最早出现的城市。辽阳博物馆以藏品为基、文化为魂、体验为核,成为全面展示辽阳悠久历史文化的主阵地。辽阳博物馆,包括主馆、民俗博物馆、汉魏壁画馆、曹雪芹纪念馆、王尔烈纪念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馆藏文物达6000多套件,其中,国家3级以上文物1000多套件,具有较高的史料和艺术价值,展品具有地方特色,享誉海内外。辽阳博物馆先后被授予“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辽宁省文明示范窗口”等称号。辽阳博物馆深入挖掘资源优势,进一步丰富陈列布展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智慧化建设,实现宽带网络与移动信号全覆盖景区,新媒体平台内容丰富,功能完善;加强安全管理,强化资源保护,合理设定游客容量,实施限量、预约、错峰管理。志愿者服务站常年提供志愿服务,无障碍通道、残疾人停车位、无障碍卫生间、轮椅、拐杖、童车等设施齐备。文创商品种类丰富。免费提供定时讲解和语音导览服务。辽阳博物馆以汉文化、辽金文化和明清文化等为主题,通过景观、实物、图片、活动或数字化现代技术手段等,以“5·18”国际博物馆日、“5·19”中国旅游日、非物质文化遗产日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传统戏曲演出、考古总动员—博物馆寻宝之旅等提高游客的参与度,深度宣传展示辽阳历史人文,让历史文化可知、可感,文化和旅游高度融合。辽阳博物馆积极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组织社教部志愿服务队开展下基层“送展下乡”活动。“送展下乡”是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延伸,通过展板的形式送展到乡镇和社区,拉近乡村群众与博物馆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向更多远离城市的市民普及辽阳历史和文化知识。为了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社会教育功能,丰富未成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将博物馆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未成年人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辽阳博物馆通过招募小志愿者、与高校合作设立“第二课堂”、开展社教活动等,通过参观、研究、制作、展示等方式,让他们了解博物馆、亲近博物馆,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长见识,了解辽阳历史。文明单位创建,重在建设,贵在坚持。辽阳博物馆将继续巩固深化文明创建成果,继续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公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让文明之花开得更加姹紫嫣红、馥郁芬芳。记者:苗利莉06/11
- 黄沙止步绿意浓——辽宁阜新市一年来高质量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纪实夏季的阜新,满目皆是青翠葱郁的绿色,绿荫遍野,万物并秀,如诗如画般的美景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曾经这里是风沙肆虐的战场,如今,一场声势浩大的绿色革命悄然上演,漫天黄沙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绿洲。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全力打好科尔沁、浑善达克两大沙地歼灭战,科学部署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集中力量打歼灭战。阜新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沙治沙的重要讲话精神,迅速打响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年来,全市共营造林37万亩,退化草原修复13万亩,村屯绿化项目3.1万亩;推进沙化耕地治理34万亩;高质量完成5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完成稻田湿地改造0.63万亩;培肥改良示范区7000亩;调减花生面积2万亩;完成保护性耕作5万亩,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硕果累累。科学谋划因地施策6月4日,在地处辽蒙边界的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新邱村,新栽植的小树已吐出嫩芽,迎风舒展,为沙地增添了一抹清新的绿意。不只新邱村,从彰武县四合城镇至阜新县化石戈镇,全长400公里、东西贯通的锁边林带上,处处可见刚刚在此扎根的“新绿”。这里是保护沈阳中部城市群的绿色生态屏障。为了让这个“绿色屏障”更加坚固,阜新市在今春奏响了植树造林的冲锋号,全市上下迅速行动堵住风口、筑牢屏障。这是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带三区”攻坚格局中的“一带”。绿进沙退,城市颜值不断提升,图为阜新市玉龙湖公园。(摄影:刘杰印)阜新市现有沙化土地面积300.42万亩,占全省沙化土地的44.7%,被称为辽宁的“风口”和“沙窝子”,这里是遏制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生态壁垒。阜新立足当前全市土地沙化现状,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定《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行动方案(2023—2030年)》,明确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行动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歼灭战并非简单的防御战,不能简单地以自然修复为主,而是要主动出击,科学加大人为干预力度。曾经,“阜新三沟经验”“章古台模式”,高效精准地破解了风沙灾害带来的困局,也为制胜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了防沙治沙的思路和方法。当下,阜新市在总结运用多年防沙治沙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创新技术,不断提升治理质效。明确战役布局,科学布设项目。阜新市结合全省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总体布局,坚持与沈阳市、朝阳市及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建立跨区域联合作战,选取阜新四个代表性区域作为攻坚先导区,确立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一带三区”攻坚格局,统一规划布设林草、水利等治理项目,系统规划涵盖森林、草原、湿地、农田、河湖、矿山的六大工程,全面启动确保打好打赢富有特色、绩效显著的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打一场县区有战区,乡镇有战场,村屯有阵地的人民战争,集中力量快速突进,争取在2025年底前建成创新实践的示范区,实现山河重整、空间重构、乡村重生。“一带三区”指科尔沁沙地南缘锁边林带、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绕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以及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打造科尔沁沙地南缘锁边林带,采取乔灌草结合的方式,实施“以树挡沙”工程,在现有辽蒙边界防护林的基础上,加强防风固沙林草带和农田防护林建设,见缝插绿,织密屏障,用3年时间打造一条宽2至3公里,跨区域的科尔沁沙地锁边林带;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以彰武草原示范区提质增效为基础,在草原、湿地修复、农田防护林建设、沙化耕地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沙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绕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围绕绕阳河水系、流域,依托科技创新,采取源头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措施,加快河流源头治理向全流域治理推进、加快小流域治理向水系治理推进、加快具有明显沙化趋势低产耕地向全域高标准农田推进。开展以锦绣海棠、岳阳红苹果、山枣等经济树种为主的村屯绿化,实施农田防护林网建设,实施保护性耕作、耕地轮作、玉米单产提升等农艺措施项目;打造柳河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围绕柳河水系、流域,实施“以水含沙”工程,采取水系联通、生态灌区建设等工程措施,加快小型节水项目向大型节水灌区推进、加快沙化低产耕地向全域高标准农田推进。把柳河流域打造成阜新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引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系统观念统筹治理6月2日,在阜新县于寺镇官营子村,伴随着阵阵蛙鸣,农户们娴熟地操纵着水稻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作业,一株株嫩绿的秧苗被均匀地插入田中,一块块水田转眼间披上了“绿衣”。官营子村耕地面积2.31万亩,其中沙化土地面积1.3万亩,要发展农业生产,首先就要改善生态环境。以水治沙,无疑是开启丰收之门的“金钥匙”。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中,官营子村秉持系统观念,发挥生态综合治理的示范作用,坚持水网先行、林网跟进、路网联通的原则。充分利用官营子河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实施灌区工程。通过河流截潜、水源井、方塘等,新增灌溉面积1.3万亩。放眼阜新全市,各地以水定绿、以水治沙的新做法不断涌现。地处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的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获评全国5C级营地。(摄影:刘大辉)防沙治沙是一项系统工程,阜新市将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与“全域海绵化·水润阜新”攻坚战、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工作相结合,加强治沙、治水、治山全要素协调和管理,通过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推动生态环境的整体改善,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以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有效保护为目标,统筹生活、生态、生产用水需求,保障重点河流的基本生态流量,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来到阜新县阜新镇平安地村东骆驼山,沿着平坦的水泥路一路向前,远远就能望见一块写有“细河源”字样的巨石。四周的草木茂盛,花团锦簇,不远处的水平梯田层峦叠翠,预示着新一年的丰收。主题为“锦绣山河”的山地灌木园于去年建成,这是阜新围绕细河、绕阳河、养息牧河源头实施的“三河源”保护工程,推动治水从治标向治本、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将三河源头建设成为科普教育基地、观光打卡园林,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的绿色也在不断更新,今年4月,阜新市“全域苗圃化”绿化建设工作早早启动,利用城市地块培育治沙苗木和城市景观绿化苗木。阜新市还提升城市大外环防护林的功能,构建城区防风固沙的绿色屏障;在城区道路实施“见缝插绿”,补植常绿树木,编织出四季有景的城区绿网;提升城市出入口路两侧的绿化带品质,增加人文历史元素,持续美化“城市窗口”;新建和改造口袋公园,提高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通过不断扩大城市的绿色生态空间,提升城镇的生态涵养容量和绿色生态品质,绿满阜新的愿景正在成为现实。坚持系统治理,还需不断发动群众参与到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全过程中来。2001年,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只身一人扛着铁锹走进荒山,搭起窝棚,开始了长达23年的植树造林。绿进沙退的背后,他矢志不渝战黄沙的精神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治沙人”的行列。为了让侯贵在山里也能用上电,国网阜新供电分公司四合城供电所工作人员张国成全流程协助办理。在施工机械、车辆无法进入荒漠施工现场的情况下,张国成带着施工人员手拉、肩扛、拖拽,每天作业十多个小时,终于成功为山里通了电。张国成说:“为植树造林,防风治沙做点儿贡献是应当的。”这种人人参与、勠力同心、聚沙成塔的精神,是推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在阜新市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坚实基石。产业兴旺绿富同行持续向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更多珍贵的“远方来客”来到阜新。前不久,在阜新市玉龙湖面上,被称为鸟中“大熊猫”的青头潜鸭悠然栖息。物种的回归和丰富是生态环境改善的“晴雨表”,珍稀鸟类的频繁“造访”,不仅佐证了阜新市生态治理的成效,也为阜新市文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今年“五一”假期,阜新市推出了赏花观鸟闲适之旅,邀请全国游客前来欣赏候鸟嬉戏的美景,感受自然生态之美。通过稻田改造新增灌溉面积以水定绿,阜新县于寺镇官营子村村民进行水稻插秧作业。(摄影:吴健)阜新市积极利用丰富的绿色资源,让文旅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约集聚、传统产业创新创优,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逐步形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阜新之绿”正不断为当地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赋能。仲夏之季,正是漠上草原景色最美的时节,彰武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迎来了熙熙攘攘的游客潮。德力格尔草原位于彰武县大德镇,曾经是连绵起伏的沙坨子,风蚀点密布,甚至还有多座难以战胜的流动沙丘。随着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建设的正式启动,以“一年初绿、二年满绿、三年见成效”为目标,彰武县北部4个乡镇14个行政村形成了54万亩疏林草原,欧李山、德力格尔、半拉山等旅游观光带累计接待游客30万余人次。夏季沿着草原路漫步,沿途可领略京桃林的繁花似锦、油菜花海的金黄灿烂、万亩草原的广袤无际。前不久,又有喜讯传来,德力格尔自驾车旅居车营地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评定为全国5C级营地,是我省首家全国5C级营地。治沙并不意味着沙地的彻底消失,而是旨在将沙地转化为宝贵的资源,化害为利,实现生态文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和谐统一,让人与沙地共融共生。眼下,“点沙成金”已成为阜新产业发展的新路径。聚焦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阜新沙地产业声名远扬,新兴业态层出不穷。沙地甘薯、沙地西瓜、沙地香瓜等特色农产品串联起了乡村产业的振兴图景。光伏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板间种植的治沙模式不断复制推广。彰武县是我国三大天然硅砂主产地之一,彰武硅砂素有砂中“细粮”美誉,是铸造、化工、航空航天等行业不可多得的原材料。从“防沙治沙”到“用砂”,彰武县已形成硅砂深加工、装备制造及配套、高端建材等三大主导产业链集群效应,“砂都”之称愈发响亮。又是一年绿染大地,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的号角高亢有力。阜新市坚持在我省科尔沁片区歼灭战中当先锋、打头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坚决打好打赢科尔沁沙地歼灭战,让辽宁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书写防沙治沙精彩华章。记者:田甜06/07
- 辽宁阜新:明确攻坚方向 绘就“绿进沙退”生态画卷近日,记者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示范区看到,原本裸露的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已全部固定,与周边的林带、湖泊相融合,形成54万亩疏林草原,满眼青绿让人心旷神怡。这正是阜新市全力推动科尔沁沙地歼灭战取得成效的缩影。阜新市地处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南缘,是辽宁中部城市群及京津冀地区的重要风沙通道。阜新沙化土地治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阜新市的生态环境,更关系到沈阳现代化都市圈和京津冀地区的生态安全。2023年6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把“三北”工程建设成为功能完备、牢不可破的北疆绿色长城、生态安全屏障。这为阜新市防沙治沙工作进一步明确了攻坚方向。一年来,阜新市锚定目标,创新举措,强化精准防治,提升植被综合盖度。按照“堵住风口、织密屏障、系统治理”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分区施策,通过退化林修复、人工造林、森林抚育、草原生态修复等措施,积极营造辽宁省科尔沁沙地南缘系统治理示范带,修复辽蒙边界林,优化防风固沙林和水土保持林林分结构,提高草地植被盖度,让“沙海变林海”“沙原变草原”。强化统筹施策,促进沙化耕地治理。开展农田防护林和水利系统建设,统筹实施农田防护林网、高效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耕地轮作等项目,让“沙区变粮区”“沙丘变仓丘”。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提升水土保持功能,建立“留住水、含住沙、改湿地、护生态”的模式,让“沙田变良田”“沙地变湿地”。目前,阜新市打造了以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福兴地镇新邱村为代表的千亩锁边林带示范区,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紫都台镇、七家子镇、王府镇为代表的千亩石质山造林绿化精品示范区,以彰武县平安镇、大德镇、大冷镇千亩方农田林网精品示范区为代表的一批精品示范工程,阜新市科尔沁沙地歼灭战亮点纷呈。记者:李越06/07
- 在沈阳椅子也是风景!网友排队打卡 “一坐下瞬间爱上一座城”从沈阳浑南市民公园东门沿河向东走,沿路绿道蜿蜒、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的浑河与对岸建筑映入眼帘,美不胜收。过了浑河大桥能看到一把“孤独”的长椅,它几乎是正对着“大钻石”。这个曾经无人问津的城市角落,如今变成了令人流连忘返的网红打卡点。这把被网友们称为“孤独”的长椅其实一点也不孤独,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特意来这儿坐一坐,拍张照,打个卡。大家都说,这把长椅有“魔力”,一坐下,便能瞬间爱上这座城。(摄影:常晟罡)“孤独”长椅不孤独市民游客排队来打卡阳光微荡、草木勃发,浑河不仅以滔滔之水滋养着城市,更给予了波光水影的秀美风光,坐下来细赏岸边景色,这把“合眼缘”的长椅就成了最佳取景地。“从这个点位打卡习以为常的城市景观,每一张照片都绝美!这把坐椅就像这片土地的温暖注脚,陪我们看风景,还能给我们讲讲城市的故事……”赵女士家住长白,热爱骑行的她几乎每天都会路过这把坐椅,用她的话说,当你累了,长椅总会在恰当的地方出现,但浑河大桥下的这一把,绝对是宝藏长椅,它每一天都会陪着很多人见证日落与日出。6月3日下午,记者来到网红长椅打卡处,看到这把长椅不但不“孤独”,还很“忙碌”,很多市民和外地游客特意来此拍照。“我在小红书上刷到了这把长椅,今天特意来拍照,本来自己带了自拍架,没想到遇到了这么多‘长枪短炮’的专业摄影师,你看,他们帮我拍的多美!”索雪宁表示,坐在长椅上刚好能拍到浑南桥、“大钻石”和远处的高楼大厦,拍背影拍侧脸都很有感觉。能让人坐下来看风景的椅子本身就是风景记者采访时看到,无论是悠闲漫步、享受闲适的人,还是正在为生活打拼而匆匆路过的人,都会或长或短地在这把坐椅处停下脚步,摁下手机快门,让坐椅陪自己看一看这座城市的美景。在网红坐椅的后侧和旁侧,分别有一个石墩坐椅和一个供市民休息的超长坐椅,据周围市民介绍,这把网红坐椅本不在这里,不知是谁在什么时候挪了过来,没想到就火了。大家认为,那位挪坐椅的人一定很懂生活,很懂美,也更爱这座城市。沈阳“小外滩”最佳取景地,“一米高度”看城市的绝佳机位,日落“大钻石”最佳拍摄地……在互联网上,网友给这把网红坐椅冠了很多名头,也因此吸引了全网的关注。采访当日,在排队打卡的人群中,有两名女士坐了40分钟地铁专门赶来拍照,“惬意的环境,舒适的氛围,坐在长椅上沉浸其中,专治各种焦虑与摆烂,这真是把神奇的坐椅,这一趟来得很值。”还有的游客专程从苏州来沈阳游玩,在小红书刷到这把坐椅赶来打卡。“坐在椅子上看向城市的景观确实不一样,拍摄的照片有线条感和现代感。”拍出美美照片的同时,大家也一致认为,能让人愿意坐下来看风景的椅子,本身就是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摄影:常晟罡)浑南文旅喊话网友请为“孤独”长椅写走心文案“坐椅下面全是土,能不能种点草,或者铺上地砖。”“这么火的打卡点应该加点小装饰。”“这把椅子网感十足,但旁边一个‘雨水排放口’的蓝色牌子有点碍事儿……”坐椅火了,网友们的关注和建议也随之而来。记者采访时正巧遇到了浑南区文旅局和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正在召开现场会,研究坐椅周围环境提升工作。浑南区文旅局局长刘海凌说:“小小坐椅,看似微不足道,却成了利用率极高的城市家具,在满足市民游客休憩之需的同时,也让大家‘坐享’了幸福。非常感谢全网对于坐椅的关注,对于网友们的建议,浑南文旅、公园管理等部门一起认真研究,决定将坐椅下面的土地立即提升改造,铺设地砖。其次,在它的附近再设置几把长椅,让它不再‘孤独’,也满足更多人的打卡需求。关于旁边的蓝色牌子,我们可以将‘雨水排放口’的字转向浑河,同时也向广大网友征集‘走心文案’写在正面。”刘海凌表示,广大网友的想法就是他们要做的工作,通过快速的提升改造后,在端午节之前,网红长椅打卡点将有新的变化,为大家营造出更好的打卡场景。记者:吕佳06/06
- 辽宁: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图为林木葱郁的抚顺市新抚区大岭台地区,经过多年的造林保护,当地森林覆盖率已达90%以上。6月5日是我国第十个环境日,今年的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近年来,辽宁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高度重视造林绿化、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全省植被生态质量总体改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加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辽宁加快建设。记者:杨靖岫06/06
-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20余年“一台戏” 唱进百姓心坎里一边是精心编排的歌伴舞《中华全家福》,一边是居民自发组织的广场舞,广场四周长凳上早已坐满了观众……近日,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文化广场系列演出活动正式启动,苏家屯区文化馆公益培训课程推广展示活动同时举行,辽绣、剪纸、葫芦丝、绘本阅读等公益课程亮相广场,鼓励居民免费参与。雪松文化广场活动的启动,也意味着到9月底前,几乎每周五晚,都会有一场精彩节目在这里上演。据了解,苏家屯区这场送给群众的“大戏”,已经免费“唱”了20多年。这期间,舞台硬件设施、演出人员、表演方式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一不变的是每年夏天,文化广场都会上演属于百姓自己的文艺节目。从1998年起,沈阳市苏家屯区雪松文化广场每年5月至9月的星期五,都举办文艺演出,已经持续20余年。(摄影:刘海搏)今年首场演出当天,现场还进行了辽绣、剪纸、葫芦丝、绘本阅读等公益课程推广展示活动。(摄影:刘海搏)“雪松文化广场演出活动是从1998年开始的,每年5月到9月的星期五晚上都会组织。除去特殊情况暂停外,其余时间从未间断,到今年已经举办20多届了。”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馆相关负责人王丹几乎见证了雪松文化广场演出的整个发展历程,她告诉记者,20多年来,活动舞台从脚手架、木质舞台的露天场所,到现在的150平方米大舞台;舞台背景从普通的喷绘幕布,到现在的LED屏;演出人员从机关单位、文化馆业务骨干,到现在的街道、社区和村屯百姓普遍参与……点点滴滴的变化,体现的是群众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也正是这近千场演出,为周围居民送来欢乐,温暖着他们的心。1998年,雪松文化广场第一年演出时,年仅25岁的屈凯就负责舞台灯光、音响等设备的调试工作。20多年过去了,居民口中的“小屈”变成“老屈”,对于这台“群众大戏”,他深有感触:“硬件设施的提升自不必说,百姓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变化也非常明显。最开始只要排练一场演出,居民就很喜欢,现在,大家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对节目的期待和要求也更高了。”屈凯告诉记者,由于他常常出现在演出现场,附近居民都认识他,偶尔在菜市场遇到就会问“什么时候有演出”,活动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吃过晚饭,林校社区居民陈纯富来到文化广场遛弯儿,便坐在台下津津有味地看起节目来。“广场常常有演出,有时是街道社区演的,有时是区里合唱团来演,有时是一些机关单位送来的。天气暖和了,傍晚出来走走就能顺便看场演出,这样的晚年生活真是太幸福了。”今年79岁的陈纯富对记者说。5月31日20时许,居民赵先生来到文化广场时,演出已经落幕。听到工作人员说每周都有演出时,他满脸期待地表示“还会再来”。记者在“2024年雪松文化广场演出时间计划表”上看到,演出单位除区文旅体中心外,还包括区纪委监委、区教育局、区卫健局以及街道、社区等单位。苏家屯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文化工作负责人张敏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沉淀,目前区内各部门、各单位都积极参与到文化广场演出队伍中来,很多村屯在自己的文化广场开展活动后,会把好的节目挑选出来,自行组织一场演出,到雪松文化广场展示给更多观众。“对于居住在周边的百姓来说,雪松文化广场是一个符号。这20多年里,我们体会最深的是广场文化给社会带来的满满活力,看到最多的是居民多彩缤纷的文化生活。”沈阳市苏家屯区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李海洋说,全区目前建有文化广场162个,总面积近17万平方米,群众文化活动已经推进到全区各个层面,今后要把活动办得更有特色,让群众体会到文化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和满足感。记者:刘海搏06/05
- 大连汽车码头自主品牌商品车出口同比增超90%图为大连汽车码头。(摄影:赵光辉)日前,一批一汽红旗商品车在大连汽车码头顺利装船,搭载“中远腾飞”轮出口至中东地区,这是继一汽解放商品车成功出口印度尼西亚后,大连汽车码头再次助力自主品牌汽车走出国门。今年前5个月,大连汽车码头自主品牌商品车出口同比增长超90%。辽港集团以其专业化的滚装码头设施和高效的作业能力,通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作业方案、积极拓展航线网络等举措,持续助力自主品牌汽车扬帆出海。记者:王荣琦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