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近年来,我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位于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浑河岸边的西峡谷生态公园,经过当地持续多年生态修复养护,植被茂盛、河清岸绿、景色优美。记者:查金辉
    08/15
  • 辽芭原创舞剧《七夕》首秀 用芭蕾演绎中国式浪漫
    8月10日,辽宁芭蕾舞团大型原创芭蕾舞剧《七夕》首演。在中外艺术家合力打造下,辽宁芭蕾舞团、辽宁交响乐团在辽宁大剧院,为现场观众上演了一场跨越时间与空间维度的中国浪漫爱情故事。极简主义风格的舞台上,中国神话“牛郎织女”在现场交响乐演奏营造的浪漫氛围中,以充满想象力的跳跃、旋转、托举等芭蕾语言,为观众讲述着动人的爱情。8月10日,芭蕾舞剧《七夕》在辽宁大剧院首演。受访者供图8月10日,正值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当晚,辽宁大剧院内座无虚席,辽宁芭蕾舞团新创排的大型原创芭蕾舞剧《七夕》正式首演。伴随着法国指挥家维克多·雅各布和辽宁交响乐团携手呈现的《盘山天光》乐曲,演出大幕缓缓升起,一场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蓝本,以新古典主义芭蕾为展现形式的中国故事呈现在舞台上。白色调的舞台空间中,有一个简约的中式亭子、两根横放的巨大树干,一扇现代主义建筑的矩形窗户成为舞台后方的背景墙。在灯光的配合下,随风摆动的树影影影绰绰呈现在“窗户”上,为人们展示了故事发生的环境。衣襟右掩,腰部收紧,芭蕾舞者开始随着音乐舞动,下摆轻盈的长舞裙在跳跃、旋转中飘动。似中国水墨画一般,舞台的“留白”让观众的目光聚焦于舞者身上。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文化彼此碰撞融合,成为一道风景。“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我们此次以西方观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这也正是《七夕》创排的初衷。”辽宁芭蕾舞团团长、艺术总监曲滋娇表示,作品的舞美设计、服装设计、灯光设计等方面特别邀请了近10位外籍艺术家加入创作。同时,音乐由叶小钢、克劳德·德彪西、莫里斯·拉威尔等知名作曲家的经典作品组成,融入东西方音乐对于浪漫的不同解读,以此更好展现爱情主题。东西方文化的融合,让在七夕节晚上演的《七夕》更具浓郁且与众不同的文化味道。舞台下,年老的夫妇、年轻的情侣、带着孩子的夫妻,随着剧情演进,聚精会神地欣赏演员们的每一个动作。提前抢票、观看首场演出的沈阳市民冯春晴特意带着女儿来看剧。演出结束,冯春晴仍觉意犹未尽。“我之前看过中国传统戏剧演绎的牛郎织女故事,这是第一次走进剧场,近距离欣赏借助芭蕾舞这种西方艺术形式讲述中国民间故事,感觉耳目一新。演员们的舞台张力,以及对动作、表情细节的把握,让我感受到了芭蕾的艺术之美。”冯春晴说。东西方文化充分融合,是《七夕》这部大型原创芭蕾舞剧最大亮点。这部剧开创了辽芭建团40多年来多个“第一次”——第一次邀请法国艺术家担任编剧、编舞;第一次邀请外国艺术家参与创作中国传统题材舞剧;第一次将世界三大著名作曲家作品再度融合创作,并邀请辽宁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现代多媒体舞台技术与故事剧情的完美融合,让《七夕》更具创新性。第二幕,舞台上方巨大的屏幕上,王母娘娘巨幅人物形象展现出角色的威严,她从头上快速取下发簪,一挥动,一条由灯光营造出的银河出现在舞台上,神话以巧妙的方式呈现出来。“清新、清澈、清雅,这三个词是我看完《七夕》之后的整体感受。”中国文化管理协会副主席,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官林这样评价。宋官林作为业内权威专家,一直关注辽芭的成长与变化。宋官林说,大型原创芭蕾舞剧《七夕》的创排,既是辽芭又一个中西合璧艺术成果的展现,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运用新的舞蹈表达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还展现了辽宁文艺工作者在艺术领域不断地创新与突破。《七夕》开场,牛郎与伙伴们的欢快群舞,以及织女与其他仙女在湖中的游水嬉戏给宋官林留下了深刻印象。宋官林说,法国编导熟练把握了中国式审美特征,借助西方舞蹈语言对中国传统民间故事进行了重新演绎,巧妙地对东西方文化进行了融合,为这部剧“走出去”奠定了坚实基础。宋官林见证了辽芭的成长与不断进步。他说,辽芭作为辽宁的一张文化名片,长期以来行稳致远,在坚守中创新。近年来,包括《花木兰》《八女投江》等系列原创舞剧的创排,让辽芭实现了“三级跳”,也让辽芭在中国乃至世界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希望他们能取得更大成绩。”宋官林说。记者:朱忠鹤谭硕
    08/14
  • 辽宁首届“中医药夜市”缘何燃爆沈城
    8月8日至10日,辽宁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岐黄惠沈城健康夜市行”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火爆出圈。从北陵大街33号转场到沈阳奥体中心,群众参与热情高涨,3天里,参与中医药文化体验活动人数累计达15万余人次。这场中医药诊疗与文化、娱乐、消费等深度融合的活动,以接地气的夜市为渠道,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有了生动具象化的展示。文化夜市的燃爆有何内在逻辑和外在动因?“正规军”主动出手探索破圈路径的意义何在?如何乘势而上进一步打通中医药文化传播的“任督二脉”?本报带您一探究竟。人声鼎沸,人流如织,燃起来的中医药文化夜市为沈城夏夜增添别样的杏林清爽。(摄影:查金辉)创新消费场景“夜市让中医药离我们这么近”8月8日晚,华灯初上。写着“导龙入海,引火归元”“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等字样的一盏盏灯牌在枝头晃动,宣示着这个夜市的与众不同。空中盘旋的无人机记录下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主院区此刻的盛况:“白大褂”穿梭,吆喝声四起,烟火气氤氲着草药香,数十个主题摊位和如织的人潮交汇成“中医药盛会”。“你信不?辽宁中医卖起了以自己医院主楼形象为元素的文创雪糕,夜市让中医药离我们这么近。”“这个夏天,打败奶茶店的居然是中医院!”逛夜市的队伍中,不断有人发出这样的感叹,边和小伙伴连线边“炫耀”起自己买到的新鲜货。此刻,由医院停车场改造的文化夜市里,名中医义诊区、中医药产品展示区、中医药传统和特色疗法体验区、针灸推拿体验区、中医知识大讲堂、传统功法互动区、中医药手工制作体验区、青少年中医药文化体验区、大学生中医药文创产品展示区、药膳及功能性食品文化体验区等十大主题“摊位”,化身为一个个冒着热乎气儿的沉浸式消费体验新场景。正因为立足市民健康消费特点,探索创新消费载体场景,引领夜市消费新潮流和新风尚,实现了中医药诊疗、养生与文娱、休闲等多业态融合,才引来沈城“中医最燃夜市”的爆燃。以沉浸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各个体验区,强烈地激发起市民对中医药文化和诊疗技术的“探店”欲望。“以前就听说耳穴压豆能治失眠,不知道是咋回事儿,这次眼见为实,长见识了!”每个摊位前,都有好奇的市民,而变身为一个个摊主的专家教授则努力在环境氛围、产品设计、服务体验等方面下足功夫,以提供给体验者和围观者更高层次、更具新鲜感的消费体验。辽宁大学教授回宝昆认为,文化夜市是基于老百姓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认可而进行的下沉之举,“下沉就是接地气,不同于原本在医院里坐等患者的诊疗过程,而是创造了全新的消费娱乐场景,更体现了保健养生的意义,满足更广泛的社会大众的需求。”回宝昆说。文化夜市上,小朋友体验亲手卷制艾条。(摄影:查金辉)唤醒文化认同“老祖宗的古法妙方真了不起”在浩瀚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传统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文化瑰宝之一。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精准把脉国人对中医药文化认知上的难点痛点,融入情感温度、提升创新高度,以别开生面的夜市形式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不断唤醒一些人“日用而不觉”的中医药文化基因,在推动情感共振、精神共鸣中,实现群众与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双向奔赴”。“下针了,胀不胀?能接受不?”针灸推拿学院院长董宝强轻轻地将一枚两寸毫针扎入于女士的后颈。拔针后,于女士活动几下颈椎,惊喜地说:“轻快了,老祖宗的古法妙方真了不起。”这是针灸推拿体验区的一幕。中医药文化夜市在沈阳的火爆出圈为中医药文化狠狠“刷了一拨存在感”,唤醒国人骨子里的中医药基因,在社会层面引燃了珍视、热爱、发展中医药的浓厚氛围。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人对其都有一种模糊的印象,知道通过中医把脉问诊可以看病,这就决定了我们对中医药文化夜市产生了天然的亲切感和强烈的关注度。中医药文化夜市之所以能走红,就因为它牵动了人们无意识的一个精神状态,链接起人们心底对健康的无限向往和治未病的朴素愿望。人们希望在逛夜市的过程中,对自身以往碎片化模糊化的养生知识作一个全新整合。如今,养生文化已成为很多青年人的“心头好”。枸杞、八段锦、保温杯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相伴相随。正是顺应了这股年轻态国潮养生的趋势,本届中医药文化夜市受到年轻人的热情关注。活动现场,辽宁中医药大学各部门及四家附属医院纷纷端出自家早在网上就火起来的中医药“周边”产品,囊括吃穿用行,包括中草药枕、代茶饮、浴足粉、解郁香薰、助眠花包、精油香皂、驱蚊药膏、消暑饮品和养生汤品等。尤其是各类特色药膳及功能性食品最受年轻人欢迎,茯苓馒头、炭烤药膳实蛋、五行馒头、补中益气富硒面、当归叶黄素牛肉面、中药奶茶等,色香味俱全且价格亲民,几乎是刚出锅就被一抢而空。制作中药丸剂的摊位吸引众人围观。(摄影:查金辉)“正规军”圈粉力强大“我就是奔着这么多名医来的”一站式解锁中医药“潮玩法”的文化夜市展现出澎湃活力——每天200位中医名家免费为群众“一对一”把脉问诊,辨证开方,并现场进行处方转换;传统院内制剂及中医药相关产品琳琅满目,让人看花了眼、挪不动步,专家们在中医知识大讲堂面对面答疑解惑,提供科学养生指导。“请全年开放,我没开玩笑!”“整太好了,我就是奔着这么多名医来的!”无论是在夜市现场还是在各网络平台,这样的点评比比皆是。中医药文化夜市如潮水般涌动的人群体现的是对传统古方和现代名医的信任,更展现了对中医药瑰宝的不息传承。在真切而多元的文化体验中,人们更深刻地体悟中医药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何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辽宁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吕晓东表示,就是要让百姓在业余时间、在家门口,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我们主推的是名中医义诊,以圈粉力强大的‘正规军’阵容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和中医药文化体验。”吕晓东说。沈阳市相关领导认为,此举既满足了年轻人对新鲜感的追求,又为中医药文化传播找到了新载体,让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为市民提供丰富有趣、多元系统的中医药文化特色服务。回宝昆认为,辽宁中医药大学作为“正规军”勇于探索破圈路径,创新夜间文化和消费生态,为市民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沉浸式体验,值得点赞。对医学院校和医院文化IP的打造以及中医药文化的传播普及来说,都开了一个好头,把人们的生活和医院通过文化夜市的媒介形成一个纽带,突出了防大于治、防重于治的意识,这是一个亮点。记者:吴丹
    08/14
  • 辽宁朝阳红山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发布
    8月3日,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博物馆改造修缮后重新开馆仪式上,朝阳市文旅局发布了朝阳红山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游客可根据二日游、三日游、五日游时间,围绕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朝阳览古迹、观山水、赏百合、泡温泉、品美食,开始红山文化寻根之旅。山海有情,天辽地宁。3条红山文化寻根之旅精品线路以牛河梁为中心,西接京畿,北连草原,东向东北,南通滨海,宝藏之城,神秘朝阳,欢迎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朋友。围绕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打造牛河梁二日游线路:第一天上午参观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下午游览建平小平房村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生活,晚上入住中国八大汤泉之一——凌源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第二天上午游览享誉盛名的凌源百合博览园。围绕西三线,打造牛河梁三日游线路:第一天游览全域喀左的凌河第一湾和东山嘴博物馆,晚上夜游如梦如幻利州古城和龙源湖,入住浴龙谷旅游度假区;第二天前往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建平小平房村,晚上入住凌源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第三天上午游览凌源百合博览园。围绕朝阳全域,打造牛河梁五日游线路:第一天上午登凤凰山观云海赏古迹,下午参观朝阳博物馆和北塔博物馆感受朝阳深厚的历史文化,晚上入住凤凰国际酒店;第二天上午游览世界上独一无二古生物化石宝库4A级景区国家鸟化石地质公园,下午体验山水文化喀左凌河第一湾,晚上入住依湾农家感受浓浓的乡土气息和人间烟火;第三天前往喀左浴龙谷温泉旅游度假区,游湿地、泡温泉、感受水世界、欢乐世界的惊险和刺激,感受蒙古族风情园带给你的不一样的民族文化,晚上夜游利州古城和龙源湖;第四天前往核心景区必打卡地牛河梁国家遗址考古公园和建平小平房村,晚上入住热水汤温泉旅游度假区;第五天上午游览中国百合博览园。据介绍,各条线路旅游服务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同时,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也已开通了至牛河梁高铁站和建平高铁站的旅游专线。此外,每条线路周边拥有不同标准住宿宾馆、酒店、农家院;美食种类繁多,慕容宴、蒙古烤全羊、羊杂汤、碗砣、饹馇、年糕等地方名小吃备受游客青睐,朝阳小米、大枣、陈醋、大凌河鸭蛋等地方特产远近闻名;紫砂、辽青瓷、木化石、战国红等纪念品更具地域文化特色。记者:孙志禹
    08/13
  • 辽宁:文旅新场景 发展新风景
    目前正值暑期出游高峰,省内各地旅游景区客流量持续攀升。各地文旅部门纷纷端出特色“文旅大餐”,在打造新业态、搭建新场景、推出新玩法等方面积极谋划、推陈出新,为游客提供更多游玩选择,持续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辽宁日报)在沈阳东北亚云端草原风景区,游客纷纷体验滑草、骑马等游玩项目。(摄影:杨靖岫)在丹东大鹿岛海岛文化旅游节上,游客在欣赏海上烟花秀。(摄影:刘海东周广庆)
    08/13
  • 沈阳市辽河七星湖景区:草长莺飞 鸟语花香
    立秋时节,记者在沈阳市辽河七星湖景区看到,东方白鹳、白鹤、鸬鹚等珍稀鸟类或低空盘旋,或振翅高飞,与波光粼粼的湖面、郁郁葱葱的植被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据了解,七星湖景区内现已记录野生鸟禽种类超过200种。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当地不断加大七星湖生态环境保护力度,通过实施湿地恢复、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有效改善了景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野生鸟禽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08/12
  • 辽宁:暑期文旅市场热度持续攀升
    时值“暑期档”,毕业游、研学游、避暑游等群体叠加,辽宁省各地文旅市场红红火火。图为沈阳故宫景区,来自省内外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看展览、赏古建、选文创,感受多样化的旅游消费体验。(摄影:查金辉)
    08/12
  • 辽宁省本溪市:探寻“宝藏小城”的出圈密码
    小城故事多,充满喜和乐。当下文旅市场正发生着从“名山大川”向“人间烟火”的转变,休闲式、兴趣主导式的中小城市旅游日益受到青睐,游客更偏爱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小吃、风俗等市井烟火。携程平台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三四线城市旅游市场的增速远高于一二线城市,其中本溪市的近期在线旅游人次增速达到304.39%,超过了全国3/4城市。绿色“洗眼游”、红色传承游、银色康养游构筑起本溪市吸附游客的宝藏,“枫叶之都”“温泉之城”“重走抗联路”等特色资源满足了前往本溪的游客需求,本溪市正以宝藏小城的姿态持续出圈。本溪市大冰沟景区的绿色“洗眼游”能让游客放松心情。(摄影:林林)选择本溪作为旅游第一站“有山、有水、有美食,本溪city不city!”这是上海游客刘卓辉在微信朋友圈上的留言,8月6日是他来本溪游玩的第三天,这趟原本一天的行程让他连续收获惊喜。刘卓辉就职于上海一家私企,每天工作紧张忙碌,年假获批后,他打算改变以往的旅游方式去放松,“大城市的文旅设施毫无新鲜感,著名景点里人山人海,让人身心疲惫……”经过一番筛选,本溪市成了此行第一站,“现在流行小城市旅游,能经历不一样的体验。”8月4日抵达位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枫林谷景区后,即将开始的行程让刘卓辉心生期待:绿水和青山交映,耳畔响起的只有一阵阵鸟鸣声和微风吹拂树叶的簌簌声,“工作的繁忙一下子抛到了脑后……”这种亲近自然、放松心灵的旅游也被称作绿色“洗眼游”,大半天的枫林谷之行让刘卓辉“洗眼、洗心、洗肺,感觉周身都清朗了。”事实上,绿色“洗眼游”正是本溪市特色旅游的一个重要内容。作为辽东绿色生态屏障,本溪市的森林覆盖率位于全省前列,今年以来露营类景区、山岳类景区搜索热度同比分别增长16%和35%,本溪生态游在上半年省内度假线路热度排名首位。但这还不是本溪文旅的全部。刘卓辉准备离开枫林谷景区时,偶然听到几名当地人谈论起不远处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馆,“桓仁县原来还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这让我产生了好奇。”随后在纪念馆的参观过程让他倍感震撼。不知不觉中,刘卓辉接受了一段生动的红色教育。“三色游”构建本溪特色文旅刘卓辉了解到,红色传承游也是本溪游的重要特色,它还包括杨靖宇纪念馆、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等,近年来以红色资源为基础的“重走抗联路”让本溪市红色旅游订单增长超两成。晚上回到酒店时,刘卓辉又有了新发现:很多年逾70岁的老年游客正在办理入住,经过询问才得知,本溪早已因温泉、道地药材成为银色康养游的胜地,银发人群的游客数量较2019年增长了近九成。由绿色游、红色游、银色游组成的“三色游”构建起本溪市旅游的独有特色,但作为宝藏小城,本溪市还能给游客带来更多惊喜。8月5日在本溪市区品尝的一道美食又吸引了刘卓辉,“名叫蝲蛄豆腐,味道很鲜美。”从小吃店出来,美食街上凹凸不平的石板路让刘卓辉有一番感慨,“我想起来那首老歌:若是你到小城来,收获特别多。”至此,刘卓辉在出发前预设的生态休闲旅游开始发生变化:他花费一下午时间,接连品尝了山野菜蒸饺、烤豆皮、卤炸串、酸汤子等闻所未闻的当地特色小吃。旅游第三天,刘卓辉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本溪city不city!”留言后,已经没有了再去其他城市游玩的欲望,“我要继续‘挖宝’,好好看看本溪的山水。”打造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让一名外地游客流连忘返,这正是本溪文旅发展变化的缩影。“五一”期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88.1%,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309.4%,本溪市通过新场景、新模式、新业态打造了“春赏百花夏避暑、秋观枫叶冬嬉雪”的优势品牌。携程平台辽宁地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本溪市是目前平台定义的辽宁省唯一一座宝藏小城旅游城市,这个定位是基于本溪市能在有限的人口和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下,提供出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而命名的,辽宁省其他城市也有各自的旅游特点,但并不适用于宝藏小城的定位。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近期也关注到了小城旅游热的现象,她认为,这不仅显示了旅游者消费观念和方式的转变,也是我国近年来县域经济和全域旅游快速发展的体现。张思宁表示,一些并不为人熟知的特色美景、美食、文化通过新兴的传播方式呈现到更多人面前,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中小城市旅游业发展,同时小城旅游也满足了游客对性价比、体验性的需求,使得当下的旅游变得更加多元和宽泛。本溪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溪市还将继续挖掘宝藏小城的文旅潜力,扩大“枫叶之都”“温泉之城”“重走抗联路”品牌影响力,目前全市已经制定了24条举措,将全力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样板城市。记者:许蔚冰
    08/09
  • 辽宁省鞍山市铁西区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近年来,文旅市场的复苏对地方的经济起到了非常显著的提振作用。同时,文旅的复苏背后也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近日,记者了解到,鞍山市铁西区始终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积极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城市文旅品牌形象、提升文化和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文旅的高质量发展。铁西区现有2家3A级景区,分别为荷塘月色和汉唐水世界。荷塘月色景区先后获得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辽宁省5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创建单位”“辽宁省餐饮示范单位”“辽宁省百强信用单位”“3.15辽宁省重质守信维权信誉单位”“辽宁省AAA诚信单位”等称号;铁西区汉唐水世界室内景区是集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型场所,是悠闲娱乐,亲子互动,儿童游玩的不二之选。铁西区还有全国闻名的八家子宠物市场。随着宠物经济发展迅猛,宠物行业在铁西有着良好的产业文化基础,未来将发展宠物相关产业链,提升宠物产业水平,打造八家子宠物市场的品牌。今年以来,铁西区持续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及有地域特色的文旅活动。荷塘月色开展的第三届冰雪嘉年华,加快了铁西区“冰雪+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开展“全季嘉年华”促消费活动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及地域特色文旅活动……数不胜数的文旅活动高质量推动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推动了节日消费,丰富节日消费供给。铁西区始终坚持“强保护、深挖掘、高利用”,不断推进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非遗项目、文旅企业品牌性转化,推动文旅产业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用创新创造激发文旅资源潜质潜能,确保文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铁西区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七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九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现有1间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馆,陈列项目作品百余件。铁西区相关负责人表示,铁西区将持续坚持实施“文化惠民活动”,不断繁荣发展文化艺术,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繁荣文体事业。持续做好非遗文物等工作,深入基层发现和挖掘有价值的非遗线索,推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有效提升铁西区文化软实力。记者:王渝荐
    08/09
  • “睦邻共融·乡韵绽放”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圆满落幕
    热烈的海城高跷、激昂的复州鼓乐、悠扬的蒙古族民歌……8月2日至3日,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沉浸在一片欢腾与文化的海洋之中。“睦邻共融·乡韵绽放”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在这里精彩上演,同时第216届查干哈达村睦邻节也由此开始,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以“睦邻共融·乡韵绽放”为主题,本次活动深度挖掘并精彩呈现了辽宁地区独一无二、绚烂多彩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40项非遗项目、四大核心版块——非遗嘉年华、传统技艺展、传统美食街及文旅融合体验活动,交织成一幅幅生动绚丽的文化画卷,为游客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视听与味觉的双重奢华享受。非遗嘉年华绽放文化魅力在佛寺镇人民政府的广场上,非遗嘉年华的舞台成为绽放文化魅力的焦点。海城高跷以其独特的韵味和灵活的身姿,率先拉开了展演的序幕,每一步跳跃都尽显“木棍上的东方芭蕾”的风姿;复州鼓乐以其激昂的鼓点和激昂的旋律,震撼着每一位观众的心灵,展现了辽宁地域文化的磅礴气势。乌力格尔的深沉吟唱、蒙古勒津安代的欢快舞蹈、寺庙查玛舞的神秘庄严,每一个表演项目都各具特色,交相辉映,共同绘制了一幅多彩的文化画卷。尤为引人注目的是,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的乌兰牧骑,他们带来了精彩的蒙古族歌舞表演,马头琴的悠扬旋律与蒙古族歌曲的豪迈奔放,让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辽阔的草原之上,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风情。传统技艺展与美食街品味文化精髓广场的两侧,传统技艺展与传统美食街同样热闹非凡。传统技艺展区内,阜新玛瑙雕、琥珀雕刻、医巫闾山剪纸、锦州面塑、蒙古勒津刺绣等25个非遗项目集中亮相,成为了观众关注的焦点。传承人们现场技艺展示,用他们的巧手和匠心,将一块块普通的材料变成精美的艺术品,生动展现了传统手艺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观众们在惊叹之余,也纷纷上前体验,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温度。传统美食街上,海城馅饼的鲜香可口,蒙古勒津馅饼的风味独特,锦州小菜的精致美味,三沟白酒的醇厚绵长……每一道美食都承载着辽宁人民对美食的热爱与追求,让游客们在品尝之间,也品味到了辽宁的深厚文化底蕴。少年研学传承文化梦想由辽宁省旅游教育中心打造的“少年文化行艺起游辽宁”研学活动,此次组织了来自沈阳的小学生,他们带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参与了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在海城高跷、锦州面塑、辽西绳结技艺、沈阳李氏糖人制作技艺等多个项目中,孩子们不仅亲眼见证了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独特,还亲自动手体验了其中的乐趣与奥秘。7岁的小姑娘张梓匀,作为研学队伍中的“老手”,这是她第四次参加类似的文化研学活动。作为第一个体验高跷的小姑娘,她展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勇气和自信。尽管初时步伐略显踉跄,但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她逐渐找到了平衡感,高跷在她的脚下似乎也变得听话起来。传承人对她的表现赞不绝口,竖起大拇指夸她有天分,并告诉她:“海城高跷需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新鲜血液来传承。”在锦州面塑的展示台前,她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专注。在传承人的耐心指导下,她成功制作出了一件属于自己的面塑作品,并因此获得了传承人赠送的小兔子面塑作为奖励。这份意外的惊喜让张梓匀的脸上绽放出了灿烂的笑容。活动中还对查干哈达村“好邻居、好婆媳”代表进行表彰,期待村民们将“敬老爱幼、扶生助葬、养老济病、除恶攘灾、排解纠纷”的合谐村风代代传承下去。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还与各合作单位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深入挖掘和调动非遗元素,展现阜新地区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特色,构建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发展。作者:曹洋张晶晶
    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