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省铁岭市举办重阳节非遗展演活动10月8日,以“重阳敬老赓续文脉”为主题的2024重阳节非遗展演活动在铁岭市银冈社区广场举行。在重阳佳节来临之际,市老龄办、市教育局、外研老年大学、银冈社区联合举办非遗展示展演活动,活动以敬老慰老为主旨,汇报展示“非遗夜校”项目阶段性教学成果。展演在铁岭大秧歌中欢乐开场。重阳节是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节日。同时,非遗文化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中华民族历史的记忆和智慧。非遗展演活动将两者完美结合,大力宣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并在重阳节前夕为铁岭百姓带来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娱盛宴。记者:金汝晖10/15
- 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绘就金秋好“丰”景持续提升冷链物流等特色专项服务水平,货物吞吐量实现新突破。近日,在大连港集装箱码头作业现场,各类集装箱船舶有序靠泊,集装箱拖车往来穿梭,勾勒出一幅实干争先的奋进图景。今年以来,大连集装箱码头公司充分发挥新航线货源集聚效能,深挖国际中转、空箱调运、换船服务等新增长点潜力,持续提升冷链物流等特色专项服务水平,货物吞吐量实现新突破。今年前9个月,该公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超11%,其中外贸集装箱增幅近10%。记者:朴峰成苏炜胡子瑜10/15
- 一路带“枫”,辽宁“红”了!十月的辽宁层林尽染秋意浓一处处赏枫胜地绘就一幅幅醉人的秋意山水图别有一番“枫”味01沈阳红叶“枫情”金秋时节,沈阳东陵公园色彩斑斓,“红枫林”是绝佳的赏枫地,这里栽植了近百株美国红枫,大家可以尽情领略红叶的“枫”情万种。秋韵情意浓,沈阳别样红。快来东陵公园“红枫林”打卡拍照吧!02本溪层林尽染本溪老边沟风景区的枫叶已经进入快速变色期,红黄橙绿色彩相间,共同绘制出一幅秋日唯美画卷,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欣赏这醉人美景。本溪关门山以枫叶品位高、规模大、品种多而闻名遐迩,以枫树资源丰富而享誉国内,是全国著名的赏枫胜地。关门山的枫叶有五角枫、七角枫、九角枫和十一角枫,还有罕见的十三角枫,被誉为枫叶中的极品。本溪桓仁枫林谷大面积分布原始森林和原始次生林,70%的区域均分布着枫树。由于气候和日照等原因,不同成熟度和品种的枫树将高低起伏的群山晕染得五彩缤纷。03抚顺漫山红叶辽宁天女山森林公园植被覆盖率高达98%以上,以夏赏天女木兰花、秋赏红叶而闻名。辽宁天女山森林公园负责人刘亚娟说:“今年能有这么多游客,是我们没想到的,天女山最佳赏枫期在五号、六号以后,将会持续半个月到二十天。”04丹东“枫”景如画丹东天桥沟景区也是著名的赏枫打卡地。游人穿梭于山水之间,置身于枫叶火红的自然画卷中,流连忘返。从景区的枫叶大道到晓月峰的观景台,游客们或驻足观望,或持机拍摄,将一幅幅美景记录下来。辽宁各地景区还特别开设了线上购票与快速入园通道,减少排队时间,同时增设临时停车场,确保车流有序。公安机关也安排警力全天候执勤,为游客提供服务,努力营造舒适、温馨的游览环境。又是一年枫红时这里“枫”景独好辽宁藏不住的秋色期待与您相遇10/14
- 辽宁:稻谷飘香迎丰收秋意浓,稻香飘。近日,辽宁省各地水稻陆续进入收割季,忙碌的收割机行驶在金色的稻田中,构成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图为营口鹏昊米业六万亩有机水稻正在收割。这里土地肥沃、水源丰富、阳光充足,是我国的优质水稻商品粮基地之一。记者:傅义增包爱霞10/14
- 辽宁省群众舞蹈展演越舞越火秧歌扭起来、手绢转起来,青年舞蹈家刘福洋带领千人共跳,每个人脸上都溢满幸福。孙海涛 摄第四届“绿叶对根的情意”辽宁省群众舞蹈展演日前在抚顺月牙岛精彩落幕。从2021年至今,该展演已连续举办4届,创作了百余部优秀舞蹈作品在全省推广、普及,近4万名群众参与演出,成为我省重要品牌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也颇具影响力。今年展演更是吸引了兄弟省的群众舞蹈队伍进行联动,“升级”为东北三省群众舞蹈展演。为什么要持续打造“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以群众舞蹈为核心的文化IP?它缘何如此受大众喜爱,成为我省覆盖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舞蹈活动?新时代的群众舞蹈呈现哪些新趋势,有哪些新需求?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近日进行了采访。年年推“冒热气”新作“跳咱辽宁人自己的舞,来劲儿!”霏霏细雨中,抚顺月牙岛生态公园中心广场被氤氲的水汽和欢腾的热气笼罩。尽管天色阴沉,雨点噼里啪啦地打在人们脸上,但参加展演活动的千余人个个摩拳擦掌。他们是普通百姓,但在这个大舞台上,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田姐,你行吗?”“放心,雨水浇不灭我跳舞的激情。”上场前,面对指导老师关切的询问,前一天刚崴了脚的抚顺市民田丽娟大声表态。舞蹈《辽宁是我家》的激昂旋律响起,辽宁籍青年舞蹈家、浙江省舞协副主席刘福洋跃入人群,带领辽宁千人舞蹈队和沈阳音乐学院附属中等舞蹈学校的38名孩子欢快起舞。这是他专为本届展演新创作的作品。“这首歌唱出了辽宁人对家乡的热爱。我在舞蹈中融入了东北秧歌的元素,也跳出了咱辽宁人的精气神。”刘福洋介绍。在雷锋之城,雷锋精神已融入城市的血脉。抚顺市顺城区第二实验小学的百名少先队员跟随辽宁省舞协主席吕萌的步伐,共跳《学习雷锋好榜样》。他们目光炯炯,每一次昂首摆臂,都在表达对雷锋的深深敬仰。《辽宁是我家》《学习雷锋好榜样》《跳起满乡幸福舞》等原创舞蹈都是近两年为“绿叶对根的情意”群众舞蹈展演活动而创作、推广的作品,深受群众喜爱。从2021年以来,省舞协带领编导团队顺应群众舞蹈活动的新趋势、新特点,每年都推新作,作品涵盖群众喜闻乐见的多个舞种,把时代风貌、地域特色融入其中,体现了对主题表达与观赏性、传播性的创新探索。今年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全力打造辽宁新时代“六地”等重大主题,省舞协组织骨干力量新创作了20多个作品用于全省普及推广。这些作品主题意涵丰富,编导手法创新,带有鲜明的辽宁印记,难易适中,便于掌握,兼具时代性、地域性和艺术性。“跳咱辽宁人自己的舞,就是来劲儿!我最喜欢跳《学习雷锋好榜样》,跳的不仅是舞,更是作为雷锋精神传承者的荣光和自豪。”参加展演的演员张德福说。他白天跟着指导老师排练,晚上就到社区和广场教别人练,劲头十足。舞蹈沾露珠、接地气、冒热气,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一品牌活动越办越火的秘诀之一。“正所谓‘根’之深,情意才浓;‘叶’之茂,花丛更艳。”省舞协副主席刘思展说。届届有契合大众审美内容“上难度加挑战,我们更欢迎!”本届展演由省文联、抚顺市委宣传部、省舞协、抚顺市文联主办,以“深扎沃土,群星绽放”为主题,旨在通过舞蹈艺术抒写中国式现代化辽宁篇章,展现辽宁人民的精神风貌。舞蹈名家与千名群众共舞,以奔腾之姿、奋进之意礼赞新时代。“满乡的人呀勤劳质朴,心中装着满满的幸福。”这支《跳起满乡幸福舞》是抚顺原创作品,粉色的格格装映衬着舞者们的笑脸,展现了满乡文化的动人情韵。抚顺市舞协副主席金晓玲告诉记者,抚顺有上千个群众舞蹈队伍,年龄覆盖老中青各年龄段。这次参加展演的舞蹈爱好者中年龄最大的75岁,他们在舞蹈中尽情挥洒、忘情投入,既锻炼了身体,也获得了身心的享受。寇月华和十几位一起坐84路公交的姐妹,给自己的舞蹈小分队起了个名字,就叫“84路”。大家在车上也兴致勃勃地讨论舞蹈动作细节,“群众舞蹈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化磁场,将我们吸在了一起。”寇月华说。由抚顺市老年大学、市妇女大学、市老干部大学学员组成的袁莹舞蹈团为展演辛苦排练了一个多月,袁莹和团里骨干组成小分队,每天“四班倒”,奔赴不同地点指导。“累并快乐着,谁让我们打心底里热爱舞蹈呢!”袁莹说。这个“十一”假期,袁莹又被学员李军霞等请到了沈抚示范区胡家沟文化村现场教授舞蹈《起舞》。“上难度,我们更喜欢!”李军霞说。练了大半天,她们意犹未尽,拎起萝卜、大葱在田垄间扭了起来,拍成短视频发在抖音上。有新意的编舞,正能量的主题,具有较强时代感的配乐,与时代精神、大众审美同频共振的内容,适于新媒体传播的方式,都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所推舞蹈作品迅速传播的原因。压轴节目《山花闹》中,铿锵的鼓声响起,舞蹈名家和省市舞协文艺志愿者们被欢腾的气氛感染,冲入雨中,与抚顺市地秧歌民间艺术团成员一起跳起来。这一刻,“应时代而动,为人民而舞”有了具象化的表达。记者:吴丹10/12
- 辽宁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100%和71.5%岁岁重阳,今又重阳。重阳节在我国已被确定为法定的老年节,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尊老、助老、养老等一直是热门话题,其中养老不仅是热点问题,更是一项涉及民生福祉的大课题。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旅居养老、异地养老……哪种模式是老人的最优选?各地都在打造的“一刻钟”养老服务圈聚合了哪些资源,开展的项目是否实现了精准性、便捷性、可及性?重阳节前夕,记者深入省内各市城乡探访,实地了解“家门口”的养老情况。大连市沙河口区南沙老年之家护理人员正在对老人进行日常认知康复训练。(摄影:代煜)多样方式养老“夕阳时光”都挺好10月8日,88岁的老人赵岩结束国庆假期与儿孙的团聚,在大连市沙河口区南沙老年之家又开启了自得其乐的养老生活:一早在小花园里晨练到微微出汗,回到房间稍事休息后到食堂吃上一碗可口的热汤面,然后在宽敞明亮的文化室里抄写宋词,独享自己的阅读时光。听到工作人员“剪纸课开始了”的召唤,她又和一群老姐妹走进活动室,大家一边动手剪纸,一边互相说笑。大连市沙河口区南沙老年之家是我省首批五级养老机构之一,目前入住率接近95%。“我很享受这种既可以自己独处,又有群居生活的状态。”赵岩告诉记者,她的儿孙都在大连市内,正是忙事业或忙学业的时候。自己不想做让儿孙担心的空巢老人,所以7年前她主动要求入住养老机构,把日常照护托付给专业人员。在赵岩居住的双人间,40平方米的空间整洁有序,窗台上摆满花花草草,桌上、墙上一件件精致的小装饰、小摆件透露出主人的生活情趣。“节假日团聚,平日里和孩子们各得其所、各有所忙,亲情不但淡不了,大家的状态还都好,这是多明智的选择啊!”赵岩说,她在南沙老年之家里住得非常安心和舒心,很多老人和她一样,不但把这里布置成了家的模样,也真当成了自己的家。和大连的赵岩不同,营口市民王丽的父母坚持要居家养老,熟悉的环境、习惯的日常起居都不想改变。“我支持他们的决定,因为遇到事儿了,我不在身边也不怕,打个电话就能解决。”营口市在我省建设了首家融合6501234服务热线电话、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于一体的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提供家政、维修、医药、商品代购等服务。王丽说她父母对这个平台的使用得心应手,今年国庆假期她在外地,母亲自己打电话找人修好了水龙头,都没告诉她。家住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的王大爷,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找到了和老伴儿最适合的养老方式。王大爷今年83岁,老伴儿做过心脏手术。每天早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上门,帮王大爷照看老伴儿3小时,王大爷腾出时间到社区康复理疗室做中医理疗项目。“日间照料服务让老伴儿在家享受健康锻炼,也让我缓口气。”王大爷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距离近、提供的项目全,价格也优惠,还有补贴政策,8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有3小时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给予每人每小时30元补贴。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情况又怎样呢?10月9日,在抚顺市抚顺县后安镇敬老院庭院里,66岁的张德权和养员白常喜惬意地坐在长椅上聊天、晒太阳,周围花树掩映,环境优美。张德权是特困供养人员,入住敬老院快3年了,“这里环境好,吃得好,有人照料,找到乐享晚年的好地方了!”张德权说。从2020年开始,抚顺市对偏、远、小的乡镇敬老院资源整合,建立以照护功能为主的县级困难家庭失能老年人供养服务设施。目前已在3个县建设5家农村居家和社区养老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126家,为农村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居家为基础、社区可依托、机构作补充,兜底有保障、普惠有供给、高端有市场,在我省城乡,多样化养老服务托举起幸福“夕阳红”。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惠民食堂,方便老年居民日常就餐。沈阳市皇姑区委宣传部供图“一刻钟”服务圈优质资源聚集老人身边“一刻钟”养老服务圈,即在走路一刻钟的时间范围内,要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社交等养老需求。各地建设情况怎么样,老年人的体验又如何?10月9日,临近中午时分,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食堂热闹起来,黄焖鸡、酥炸刀鱼、白菜炖豆腐、芹菜土豆丝、红豆饭、馒头、五香花卷和蛋花汤热气腾腾地一字排开。社区居民张云秀和老伴儿按照给老人的优惠价,一共花18元吃了一顿可口的午饭,然后步行到附近的社区康复中心作理疗,“如果不爱出门,社区食堂还能上门送餐,都是几步路、几分钟的事儿,真方便。”张云秀说。在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玫瑰城社区居民武丰源发现常吃的药没有了,通过社区研发的“智慧玫瑰”公众号的“一键呼叫”功能,15分钟后药品就送到家门口了,“比快递小哥速度快还没有跑腿费,多惠民。”武丰源称赞道。截至目前,玫瑰城社区公众号数字化网格平台已为辖区老人提供了500余次的服务体验。“老人动嘴、社区跑腿,这样的服务很贴心!”国庆假期,营口市站前区建丰街道丰收社区居民郑继贤,在社区的微信群里求助送餐和家政服务,社区工作人员立即联系辖区爱心餐饮企业提供送餐服务,找家政公司修好了下水道。综合老人们提出的多样化生活需求,站前区各社区还设立心理咨询室、卫生服务站、健康加油站,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组建老年评剧团、舞蹈队、合唱团、模特队等兴趣团队,开展各类文艺活动、举办邻里节等,为老年人提供展示的舞台,满足他们的文化需求。近年来,我省各市积极将各项优质服务资源向老年人的身边、家边和周边聚集,打造并完善让老年人居家养老更舒适、社区养老更便利的养老服务圈。目前,沈阳市已建成263个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67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33个老年助餐点,“一刻钟”社区养老服务圈初步形成。今年还将培育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200个,提供长期托养、日间照料、康复训练、健康管理、文体娱乐、心理慰藉、助餐助浴等综合服务,满足老年人“家门口”“一站式”养老服务需求。抚顺市建设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具备呼叫中心话务平台、智慧健康养老服务门户网站、养老服务管理系统、智慧健康养老移动端应用、老年人身体状况服务需求评估系统等13项功能,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响应养老服务需求、调配服务资源,进行服务调度及监管,工作人员24小时在线,全天候服务,抚顺市民可随时登录平台寻求帮助。营口市将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监管、养老机构互联网视频监控、服务商管理、志愿者管理统一纳入管理范围,依托智慧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启用6501234服务热线,为全市有需求老人打造了“居家线上一键通服务”,实现老年人及家属“点菜式”智能助老服务。大连市大力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多元供给、多样发展、多业融合,打造出“床边有照护”“桌边有‘食惠’”“手边有响应”“身边有帮扶”“周边有布点”的“五边形”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年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辽宁日报)关玲玲整理记者:吕丽刘桐崔振波佟利德10/12
- 辽宁沈阳北陵公园:金色花海 热情绽放10月9日,沈阳北陵公园内的向日葵花海花开正艳,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向日葵花海如金色的海洋,游客们畅游其中,拍照打卡,尽情享受着秋日的美景与自然的馈赠。(摄影:赵敬东)10/11
- 辽宁: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图为本溪高新区辽宁长生生物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现场。眼下正值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全省各地重点项目的建设者争分夺秒、马力全开,持续掀起大干热潮,助力在建项目跑出“加速度”。近年来,本溪高新区滚动式推进项目建设,规划建设绿色原料药产业园等专业化园区,搭建“一区多园”发展格局,今年已有10个产业类项目投产运营。记者:尤勇杨忠军10/11
- 发挥比较优势 壮大县域经济——辽宁省铁岭市2024年重点项目现场观摩活动见闻铁岭市的3县2市(昌图县、铁岭县、西丰县,开原市、调兵山市)承载着全市95%的土地、85%的人口及7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提供着全市95%的粮食产能、接近8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直接反映铁岭经济发展现状的窗口,也是推动铁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对于铁岭,县域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市实现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大局。“十一”前夕,记者跟随铁岭市重点项目观摩团,深入7个县(市)区和铁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对11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进行了现场观摩,近距离感受各县(市)区在抓招商上项目、培育产业集群、培优园区平台、优化营商环境上的工作亮点和创新做法,观察并记录铁岭市在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上的理念和方法。尼尔科达年产60万立方米刨花板生产线进入试生产阶段。(摄影:李波)一场瞄准新质生产力的“双向奔赴”智能门禁系统、施工现场平面图、维权信息告示牌、正在建设中的办公楼和研发中心都罩着绿色防尘网……走进昌图融科科技有限公司储能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现场,让人不由产生规范有序、值得信赖的好印象。“这是一个典型的新质生产力项目,涵盖高性能电池制造、标准化电池系统集成、关键配件生产,以及高效电池管理控制系统和储能综合能量管理系统的研发。投产后年可生产全钒液流电池2吉瓦,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00个。”昌图县委书记范磊在介绍项目时,言语间透出满满的期待。在回答项目何时能投产时,昌图融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郭飞鸿的回答则是科技感十足:“我们这个项目是工业4.0设计,招标选定了沈阳新松,目前,整个工艺设计方案已经完成。由于是非标生产线,交付也需要时间,如果明年5月能进厂安装调试,我们争取8月底就投产。”这个总投资20.26亿元的新能源项目能够落户昌图县,就像一场瞄准新质生产力目标的“双向奔赴”。昌图县位于我省最北端,紧邻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著名的农业大县,也是我省的风电资源大县。在项目建设中,昌图县依托农业、能源、区位优势,实行精准招商,全力引进相关企业。而富集的风电资源和作为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区位优势,恰恰是储能企业在布局东北市场时所看重的两个关键要素。融科储能项目落户昌图后快速推进,今年6月份开工时,办公楼、综合楼、研发中心和三栋厂房同时施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整个工程量的65%。同样是“双向奔赴”,清河区培育的辽宁移动东北绿电智能算力中心项目,则把科技感隐藏在旧厂房里。在位于辽宁清河发电10/10
- 山海有约 品牌响亮——国庆期间辽宁省文旅市场实现全线飘红透视刚刚结束的国庆长假,辽宁文旅市场全线飘红。7天时间,全省共接待游客5597.6万人次,同比增长16.3%;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5.5亿元,同比增长18.1%。数字的背后,是热门景点一票难求、高端温泉民宿连续满房、特色餐厅排起等位“长龙”的热辣景象。锚定“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目标定位,聚焦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文旅攻坚之战,全力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假日生活需要,国庆节假期,全省文旅战线整合优质资源、优化文旅服务,抢抓“消费季”、奋战“黄金周”,实现了辽宁文旅市场人气热度的持续攀升。图为游客在国庆假期游览沈阳故宫。(摄影:查金辉)加速融合丰富特色产品供给十月的辽宁,秋游正当时。围绕“畅游山海欢庆华诞”主题,以“文化惠民生旅游促消费”为主线,我省全力丰富文体旅产品供给,积极打造富有辽宁独特味道的文旅新业态、新场景,让广大游客在辽宁畅游山海,快意金秋。国庆节期间,我省推出文化惠民生、旅游促消费和文体旅融合三大类系列活动。其中,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出2024中国(北方)自驾游产业大会暨自驾辽宁消费季主场活动、2024辽宁省金秋国庆文化和旅游消费季主场活动等系列促消费活动160余项,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五周年——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活动”。全省各地举办文化艺术、群众文化、非遗、文博等各类活动600余场。为不断叫响“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各地举办文体旅融合活动200余场,促进文化、体育、旅游产业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融合发展。大连金石滩桨板挑战赛、锦州闾山登山赛、朝阳全国群众登山徒步健身大会等让市民游客在运动中畅享美景。以食兴夜、以游兴夜、以购兴夜、以娱兴夜,各地假日夜经济精彩纷呈,“锦州夜市”国庆期间单日最高客流量达1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丰富的文体旅产品供给,带来跟团游、入境游、自驾游、乡村游、县域游、红色游、周边游等多点开花。国庆节前推出的“辽宁魅力辽东·山海有情生态旅游线路”吸引众多游客尽享辽宁壮观山海、品味辽满风情。沈阳中街、老北市景区作为央视秋晚取景地,吸引数十万游客前来打卡。众多游人在辽宁追“枫”赏秋,独特“枫”景叠加金秋泡汤住宿,让秋凉的本溪热度一路走高。做优服务让“流量”成“留量”实现一个地区文旅业的四季长红,提升服务品质永远是不二选择。服务有黏性,体验能加分。为了让游客发现辽宁之美、感受辽宁之好,我省从“吃、住、行、游、玩”各方面发力,在“亲客、利客、便客”上狠下功夫。为方便游人在辽自驾旅行,我省策划推出多条秋季自驾游线路,在规划线路的同时,还为线路配套提供游览、美食、娱乐、购物、住宿等一站式推荐,游客可根据个人喜好自由组合,开启属于自己的秋游辽宁之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省红十字基金会等单位推出全省旅游联票,刷码入园“一票畅通”,任选景区、不限次数;联合省交通运输厅,推出旅游大巴车辆全时段差异化收费政策。相关部门对全省交通、住宿、餐饮等各环节有序协调,及时发布安全提醒、出行攻略等相关信息,营造安全舒适的假日出行环境。着力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水平,在重点旅游景区布设外卡POS机和外币兑换点,为144小时过境免签入境游客提供定制化旅行服务。针对国庆节假日文旅消费特点,各地推出惠民举措,发放消费券等消费补贴3756.6万元。沈阳开通国庆节9条免费直通车,为市民游客提供便捷暖心的出游服务。大连、辽阳、葫芦岛等地推出景区延时服务和门票优惠活动。丹东发布假期全城美食地图,引导游客开启美食之旅。各文博场馆通过推出乐器演奏、舞台演出、国风走秀、文创市集等活动,让历史的韵味与现代的气息交织相融,让广大游客沉浸式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省科技馆在延长开馆时间的同时,开放内部停车场、提供婴儿推车、增设自动讲解器,让服务更加有温度。“山海有情天辽地宁”。从沈阳小河沿早市设立的行李寄存处,到大连途经港东五街邮轮的减速鸣笛,再到文旅服务热线的即时解答、接诉即办,辽宁文旅用行胜于言的方式,把“游客事”当成“心上事”,让大家感受到辽宁的真诚和热情,“来了还想再来”。推广推介叫响文旅品牌若说辽宁是文旅资源“富矿”,名副其实——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红色血脉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别具一格。即便是互联网时代,酒香也怕巷子深。为把辽宁独具特色的文旅资源宣传出去,让“山海有情天辽地宁”品牌进一步树起来,使更多文旅“宝藏”从“藏在深闺人未识”变成“天下谁人不识君”,再进一步实现“车如流水马如龙”,我省全方位加强文旅宣传推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受众,我省量身定做宣传推介,让辽品、辽味、辽游径,辽风、辽宿、辽场景更加深入人心、常驻人心。国庆节前,我省先后组团参展2024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2024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展2024辽宁秋季旅游主题推介,欢迎广大游客走进辽宁,赏秋色绚丽、享秋风和畅、品秋味鲜美。各市文旅局长化身文旅推介官,带着各地的好景好物好资源,奔赴各地进行文旅招商推介,盛情邀约远方的客人来辽宁共赏秋色。创新秋游辽宁体验,我省以“赏枫观红采绿摘黄博学揽胜”为主题,制作《赏秋色来辽宁》专题宣传片,编制《秋游辽宁宝典》,诚邀海内外游客走进辽宁,感受辽宁。全省文化旅游系统新媒体矩阵上下联动,策划“一路‘枫’彩自驾游”“红色旅游看辽宁”等系列内容;创建话题“辽辽喊你回家过节”,累计播放量已超2000万,全方位展现了辽宁独特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同时,加强入境旅游宣传推广,组团赴法国、日本参加国际旅游展,推介辽宁旅游产品、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随着央视秋晚将沈阳丁香湖畔作为主舞台、大型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辽宁篇在央视播出,“辽宁文旅”的知名度达到全新高度,也掀起了游辽宁的新高潮。据平台大数据显示,今年国庆节期间,我省酒店商家预订率领跑全国,景点门票、入境订单量同比增长22%和64%,沈阳成为全国旅游订单增速最快的十大目的地之一。辽宁文旅,品牌越来越响亮!记者:王笑梅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