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校企融合结硕果 技能大赛展风采日前,由辽宁地矿职教集团、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共同举办的“宏图杯”测绘技能大赛圆满落幕,打造学习共同体、校企深度产教融合联合育人结出丰硕成果。比赛期间,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党委书记乔佩科、院长孙桂芳等领导来到比赛现场观摩指导,为参赛学生加油鼓劲,希望同学们全力发挥,超越自我。经过激烈角逐,大赛决出一等奖1队、二等奖2队、三等奖2队。青年学生在比赛中展现出良好的测绘人职业素养,学院新时期技能强人、思政育人“双线”育人收到扎实成效。06/24
- 辽宁凌海市牟家屯村:振兴路上鲜花怒放凌海市三台子镇牟家屯村是锦州地区最大的百合花种植基地。近年来,这个村不断丰富花卉品种,拓宽订单销售,调整花卉种植结构,勤劳的花农走上了鲜花绽放的乡村振兴路。今年,村民杨宏林在花卉大棚里种植了4万多株订单雏菊,这满棚的雏菊将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入。除了雏菊,他还种植了5万株大棚百合花,这些百合花已经以每支6元的价格销售完毕。大棚内种植的向日葵花、白菊花正值上市期,每天的鲜花按照订单在网上完成交易后,负责配送鲜花的保温车就会开到田间地头。目前,牟家屯村的鲜花种植基地已经由200多亩发展到400多亩,种植品种也由百合花一个品种,增加到扶郎花、雏菊、向日葵等四大类几十个品种,形成了暖棚、冷棚、裸地种植模式。种植的花卉全部通过订单销往沈阳、哈尔滨、京津等地各大花卉市场,花农每亩纯收入达3万到4万元。06/24
- 辽宁营口: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辽宁营口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的起源可追溯到1903年,从天津移民来的唐氏家族在营口开办世兴金店,凭借精巧的工艺、良好的信誉,名噪一时。据1909年编著的《营口实业名录》记载,当时营口世兴金店是营口乃至东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家首饰铺。经过数代人经营,不断发展,传承至今。2020年,营口老世兴银楼被授予“辽宁省老字号”。老世兴店内陈列的银制品。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以黄金、白银及各种珠、宝、钻、翠等为主要材料,善于利用原材料的延展性,在融汇传统技艺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了弹、錾、簪、雕、镂、披、锤、压、镶嵌、砑光、抛光、打磨等工艺流程,较为完整地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金银制作技艺精华,经过繁复精巧的工艺,制作出“薄如蝉翼、细如毫发”的精美作品。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还继承了古代熔炼、錾花以及表面光亮处理等特色技艺,承袭数代,日臻完善。2020年,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入选辽宁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张震宇(左)同工艺师探讨技艺细节。老世兴金银制作技艺参加非遗展示活动。老世兴承袭传统技艺制作银锁。麒麟锁三件组。寿星帽徽。锤坯。錾刻。整形。06/23
- 辽宁开原市三道沟村:飘香玫瑰催生“浪漫产业”眼下,正是玫瑰的盛放期。走进辽宁铁岭开原市金沟子镇三道沟村玫瑰花种植基地,上百亩玫瑰花悠然绽放、花香醉人,游客穿梭在玫瑰花海中,感受着这份芳香美丽。4年前,从三道沟村走出去的农民企业家李迪回到家乡积极发展花卉产业,如今已建起集种植、加工、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玫瑰产业园。这个“浪漫产业”持续引领当地农业增产增效,打开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出路。06/23
- 辽宁北票市东官营镇:绿色菜地带来金色收益初夏时节,菜苗长势喜人。在辽宁省朝阳北票市东官营镇炮手村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里,大葱、辣椒、马铃薯等菜苗正值生长期,刚刚忙完菜苗栽植的农民们期待今年的收入比去年更好。百亩马铃薯长势喜人。“我们家去年栽植辣椒,收入不错。今年,除了继续栽植辣椒外,我又新栽了大葱苗,目前长势都很好。”村民王海富说。2020年,在镇党委、政府鼓励下,他尝试栽植经济作物,尝到了甜头的他今年决定扩大栽植面积。与王海富的菜地仅一条马路之隔的是一片340亩的马铃薯田。去年,该地块种植的是玉米,平均每亩地收入500元,今年,村里通过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实行机械化种植,并采取合作社模式进行集体经营,大大提升了土地附加值。据悉,近年来,东官营镇通过积极引导农民改变传统种植观念、实行机械化作业、邀请市农业农村局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果,夯实乡村振兴坚实基础。06/22
- 辽宁盘山县:一步一景一幅画红房坐落鲜花中,绿树摇曳流水旁。今年,盘锦盘山县以建设园林新村为重要抓手,重点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工程,着力打造乡村绿化园林化、庭院绿化花果化,不断提升农村百姓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盘山县陈家镇朝鲜族村这几天,得胜街道三棵村正抓紧对村屯广场旁的树木进行科学管护。作为得胜街道今年重点打造的园林新村,三棵村在推进初期,就结合自身实际,以景随步移、人景交融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在保留村里原有环境特点的基础上,先后在村屯广场、主街两侧等地栽植了五角枫、紫叶稠李、金叶榆等共计1330棵树木,让村容村貌不断添绿变美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群众的居住生活环境。盘山县园林新村样板村盘山县太平街道新村村时下,走进陈家镇朝鲜族村,放眼望去,干净整洁的道路、错落有致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树木、栩栩如生的墙画,整个村庄宛若一幅田园风光图。为巩固园林新村成果,今年,朝鲜族村在农村房前屋后绿化美化、村屯基础设施维护等方面下大功夫,在村路两侧栽植近1000平方米的花卉带,并重点在居民的房前屋后栽种果树,全力打造院内花果飘香、院外绿树成荫的生态家园。盘山县陈家镇朝鲜族村盘山县得胜街道得胜村水清天蓝让人流连忘返,整洁村貌让人心旷神怡。今年,盘锦盘山县将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继续补齐乡村绿化短板,各镇街也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基础条件好、村屯规划布局合理或具有文化底蕴的村屯,实施园林新村建设,并对村内、屋后、路边、水旁等适宜绿化区域全部绿化、栽严补齐,对村屯道路沿线、公园广场周边、主要街路、庭院、水体周边等重点部位按标准进行绿化建设,有效带动全县乡村绿化提档升级。目前,全县已建成63个园林新村,今年还将继续结合每个村庄实际,量身定制设计方案,着力打造甜水镇甜水村、吴家镇兴安村等12个园林新村,真正建设百姓有情结可安放、有乡愁可寄托的生活家园和精神家园。(作者单位:盘山县融媒体中心)06/22
- 第二届“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启幕李浩摄 6月12日19时,以“品质和平缤纷夏夜”为主题的2021第二届“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在沈阳万象城启幕。以此为起点,东北地区排名第一的“全国幸福百强城区”——和平区,以“文化打底、品质铸魂、特色为要”总体思路设计出来的丰富多彩、文化味道浓郁的夜生活好去处、好活动将好戏连台,为沈阳市民夜生活提供更多有品质的选择,也为沈阳夜经济繁荣注入特色的强大推动力。 包罗万象夜文化国外友人说“nice” 没有文化的夜生活无“根”更无“魂”,和平区打造城区夜经济发展,强调以文铸魂,以文兴业,让市民徜徉在包罗万象的文化生活海洋之中。 太阳刚西落,来自英国的卡尔就带着妻女来到万象城“当夏好市”,卡尔拿上一瓶Tiger啤酒,女儿则在小熊冰激凌前排队买了一杯,再听上一会儿爵士乐和RAP……卡尔说,自己在沈阳生活的一年,越来越喜欢这座城市,更喜欢夜市里的文化氛围,感觉很“nice”。 “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在和平区各个点位迸发出强大的文化张力:在长白万象汇No.199岛上市集,非洲鼓舞表演者曲春光拍着欢快的节奏,围观的“岛民”跟着鼓点激情起舞,欢度良宵;在万怵夜市,樱花长廊里的日本传统美食,给市民一种异域文化的享受;在郎朗钢琴广场的“和平之音”钢琴音乐会上,一曲《沈水之阳》,“拉长”了繁荣夜生活下市民对城市的美好记忆…… 传统现代大融合 文脉延续有特色 今年是和平区举办的第二届“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在去年22个特色活动异彩纷呈、“此起彼不伏”,有效带动经济发展,满足百姓需求的基础上,今年特色要打在哪里?记者走访发现,围绕“夜购、夜食、夜游、夜娱、夜秀、夜读、夜动、夜歌、夜酒、夜赏”等活动主题,和平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流行元素有机结合,让“文脉延续”四个字贯穿夜生活节各项主体活动始终。 记者在长白岛森林公园里的端午国潮复古市集上看到,在保留和传承传统节日民间习俗驱五毒、做香囊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生活的娱乐方式,让市民感受到传统和创新的并存;在老北市景区,非遗博览会吸引了不少年轻人驻足,趁着假期有机会仔细品读身边的宝贵文化遗产;在奉天巷潮玩夜市,民间艺人贾运喜拉着洋片儿,给过往的孩童口述着历史上的趣事。 “从没想过沈阳的夜生活这么丰富多彩,既充满现代摩登气息,又处处透着历史文化的韵味。”6月12日晚,在万象城“当夏好市”现场,来沈阳游玩的山东游客皮先生说。 品质和平 幸福城区缤纷夜经济 作为东北地区排名第一的“全国幸福百强城区”,和平区夜生活文化节在品质上下足了功夫,让参与者充分体会到获得感和幸福感。万象城“当夏好市”的火星照相馆前面,围满了小朋友,“火星是这样的吗?”“火星上有没有植物?” 火星照相馆负责人大周告诉记者,去年照相馆在夜生活节上推出了怀旧系列的拍摄活动,在70后、80后群体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今年主要是针对00后甚至是更小的孩子们推出了火星系列的拍摄活动,打造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景,把夜市活动做出品质来。 沈阳本地高端甜品品牌欧若拉特意“跨区”来参加和平区夜生活文化节活动,负责人钱久颀说,无论是消费群体还是活动定位,和平区能给参与者提供更好的展示舞台,帮助品牌发展壮大。 据悉,今年和平区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将通过“品质和平·夜生活文化节”搭建的消费平台,营造出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氛围,充分释放夜经济活力,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杜一鸣高级记者刘洋06/22
- 万花织秀毯 沈水百媚生6月16日,占地近百平方米、万余盆鲜花编织的巨型花毯亮相浑河南岸奥林匹克公园,从空中俯瞰,蔚为壮观。无人机拍摄(张文魁)06/21
- 辽宁新增六处国家级工业遗产 总数居全国前列近日,第五届中国工业文化高峰论坛举行,辽宁6处工业遗产被授予国家级工业遗产牌匾。截至目前,我省已经有11处工业遗产被授予国家级工业遗产牌匾,总数居全国前列。 辽宁工业历史悠久厚重,保留了大量具有典型性和重要性的工业遗存。目前,有关部门已整理筛查出183个工业遗产项目。借力文化遗产发展工业旅游,我省打造了鞍钢集团、沈阳航空博览园(4A级景区)等一批工业旅游观光产品,开发了沈阳1905文化创意园、大连卡莎慕玻璃小镇、阜新十家子玛瑙产业基地等,全省已经初步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工业旅游景区。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开展工业遗产调查和相关课题研究,制定符合我省实际的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规划和工作方案。加快我省工业遗产抢救、保护及合理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利用老旧厂房、设备等发展建设工业博物馆、文化创意园区等,鼓励利用工业遗产打造工业旅游新模式。06/21
- 沈阳音乐学院推出原创歌曲《信仰的力量》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沈阳音乐学院组织创作并拍摄原创歌曲《信仰的力量》MV。这部MV作品由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策划,戏剧影视学院影视摄影与制作系主任聂鸿涛担任导演,音乐教育学院青年教师宋志奇演唱,作曲系2019届硕士毕业生陈佳豪谱曲。歌曲《信仰的力量》曲风慷慨激昂、气势雄伟,蕴含着对党的无限忠诚与敬仰,洋溢着浓浓的爱党爱国情怀,是新时代沈音人弘扬鲁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体现。作品传递出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决心和信念,激励中华儿女矢志不渝、开拓进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