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大连:海关助力瓦房店苹果畅销海外
    记者从大连海关获悉,8月10日,大连长兴岛海关关员来到瓦房店一家果业有限公司包装车间,20.8吨瓦房店特色富士苹果经查验合格后,正式启运出口泰国。海关关员正在开展出口苹果监管工作。(摄影:陈瑞朋)据果业负责人介绍,当地苹果深受国外客户青睐。当前受海外疫情影响,海运舱位难订、一柜难求,企业订到舱位后必须尽快办理出口通关手续。为让当地特色农产品顺利通关,抢占国外水果消费市场,大连长兴岛海关对出口水果果园及生产包装企业采取“日常监管+有害生物监测+产品检验检疫”相结合的方式,派遣业务专家指导企业加强源头管控,建立健全全链条追溯制度,帮扶企业开展标准化果园管理建设。通过开辟绿色通道,加快出口果品验放速度,缩短通关时间,帮助企业高效通关。目前,果品已经远销阿联酋、泰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今年1月至7月,大连长兴岛海关累计监管出口瓦房店苹果3125.6吨,货值3352.6万元。
    08/13
  • 辽宁台安县:大棚里的“致富藤”
    盛夏时节,在台安县八角台街道唐家村一处农田里,10栋大棚比肩排列,村民王长发、赵荣文正在棚里采收豇豆,整理打包,虽然天气炎热,汗水已经浸透衣衫,但他们脸上都带着幸福的笑容。“我家这5栋大棚约占地5亩,每年六月种上豇豆,八月初就能上市,产量能达到4000斤,收入可达4万余元。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咱们大棚里的菜都是轮种的,上茬西瓜、下茬豇豆,我打算到秋冬的时候再种点大头菜、白菜等时令蔬菜,准保卖个好价钱。”村民王长发信心十足地说。过去,唐家村的村民夏种玉米、冬种小麦,守着良田,却难以致富。近年来,街道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发展短、平、快产业,引导村民发展豇豆等精品蔬菜种植产业,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正在采收豇豆的赵荣文说:“今年我这几亩豇豆长势很好,许多附近的超市和批发市场的菜商都抢着订我家的菜,有很多人都是开着车来地里收菜的,我们不用自己到处找市场、跑销路,跟以前比省心多了。”精品蔬菜大棚种植模式让村民不会因天气影响产量,不再为市场销路问题犯难,还能带动周边村民共同种植形成规模,而将个体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让村民不再各自为战,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为村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08/13
  • 辽宁盘山县:“中国好粮油”工程为盘山粮食产业着色增香
    盘山是优质盘锦大米的主产区,也是全省商品粮生产大县。近年来,盘锦盘山县全面落实国家、省、市“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部署,持续推进示范县创建工作,促进全县粮食产业提品质、创品牌、助增收,加速驶入发展快车道。初秋时节,在盘锦盘山县粮食加工重点企业——盘锦丰泽园蟹田米业有限公司精米加工车间内,伴随着自动生产线轰隆作响,一袋袋包装精美、质量上乘的盘锦大米产品快速从流水线上下来,被整齐地垛放在一起,即将装车发往全国各地。作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企业,近年来,在县粮食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企业先后投入资金1120余万元,建设包括水稻收购、原粮仓储、烘干、加工等多个“中国好粮油”项目,不断提升产品的品质,先后夺得国内多个农产品展销会金奖,叫响了公司优质蟹田大米品牌。同样,借力于“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盘锦柏氏米业有限公司新近投资建设的精米加工车间,近期也正式投产运营。新引进的水稻低温储存、降水烘干、光电色选机等新装备,全部投入生产运营。时下,企业的发展信心倍增,正全力冲刺全年销售收入3亿元的奋斗目标。自从“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启动以来,盘锦盘山县积极发挥全省首批示范县作用,紧扣实现粮食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有效满足消费者对优质粮油产品需求的这一工作目标,积极打造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模式,促进全县粮油产业转型升级,全力培育出一批市场开拓能力强、消费者认同度高、有产品竞争力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绿色生态知名品牌产品。目前,盘锦盘山县已经建立“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企业8家。益海嘉里、柏氏米业、丰泽园蟹田米业、阳光米业等9家粮食加工企业,11种产品成为“辽宁好粮油企业”和“辽宁好粮油产品”。全县粮食优质品率较比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前提升40%;优质粮油品年加工量43.8万吨,占比全县大米加工总量的75%以上,带动全县种粮户增收幅度超过1亿元。盘山出产的优质盘锦大米产品在全国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更高层次上进一步端牢“中国饭碗”。
    08/12
  • 辽宁鞍山达牛镇:土壤添活力 棚菜质优价又高
    近日,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达牛镇农技人员在进行大棚土壤多元化改良的试验示范项目,通过在大棚内增施有益菌肥改良土壤,对大棚蔬果种植提质增效。达牛镇的设施蔬菜生产历史悠久,现已成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占全镇农业收入的40%以上。但随着设施蔬菜多年连作连茬,土壤活力降低、板结贫瘠,有害物质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造成蔬菜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菜农收入减少。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从2020年开始,台安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和镇的农业技术人员经过检验分析后发现,由于连年连作,加之常年施用无机化肥超标,严重破坏了土壤理化性能,造成土壤板结盐渍化及酸化加重,硝酸根离子吸附在蔬菜作物根部,使作物吸收营养受阻,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农技人员在棚菜生产科技示范户的棚内进行多元化试验,采用增施生物有机肥、腐殖酸堆沤肥加有益菌肥的方式改良土壤,以此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提高作物根系吸收营养的能力。通过对土壤的综合性调理,土壤“复活”了,蔬菜的产量、品质双提升,市场价格也提高了。今年,在8月份新的棚菜生产季开始之前,农技人员扩大了试验示范面积,向生产棚菜的农户推广生态种植法,提高蔬菜作物的产量及品质,确保菜农增产增收。
    08/12
  • 辽宁正式加入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
    人民网沈阳8月10日电(汤龙)8月10日,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第13次全体会议以视频方式在韩国庆尚北道浦项市召开。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越南等6个国家的76个地方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机构共200余名代表线上参会。会议通过辽宁省成为该组织的第79个会员地方政府。人民网汤龙摄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刘宁线上出席会议并发言。刘宁表示,加入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为辽宁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机遇。作为新成员,辽宁愿与联合会各会员地方政府一道,紧紧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带来的重大机遇,积极开展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抗疫合作和经济复苏。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成立于1996年,是由中国、日本、韩国、蒙古、俄罗斯、朝鲜6个国家的79个省级地方政府组成的大型区域性国际合作组织,也是东北亚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政府多边合作机制之一。联合会本着平等互惠原则,旨在为东北亚各国地方政府间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合作,实现共同繁荣。此次辽宁正式加入联合会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重要举措,对辽宁深度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推动实现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08/11
  • 沈阳三地入选 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
    日前,由《小康》杂志评选的客观反映县域夜间经济发展状况的“2021中国夜经济繁荣百佳县市”榜单出炉。东北三省共入选3个地点,均位于沈阳市,分别为铁西区、和平区和沈河区。据悉,榜单评选涵盖了除直辖市所含区与港澳台地区以外的全国2757个县域单位。近年来,沈阳市高度重视夜间经济发展,以扩大消费、服务民生为导向,以满足市民和游客夜间的消费需求为出发点,按照“三核、两带、九片区”的夜经济空间布局,培育打造和升级改造夜经济街区。中街、太原街、老北市、西塔、1905文化创意园等街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在配套措施上,沈阳市放宽沿街摆卖管制,加强夜间交通保障,强化城市的亮化美化建设,做好夜经济配套服务和管理,扩大夜晚商品销售,活跃夜晚餐饮消费,开发夜晚旅游资源。下一步,沈阳市将进一步提升夜间经济活力,点亮缤纷夜生活。
    08/11
  • 辽宁:天蓝水净山青 奏响生态和音
    “环境好才是真小康。”家住沈阳市浑南区的秦阿姨,现在最喜欢的生活就是约上三五好友出门,在浑河边的公园里走一圈,享受蓝天白云、绿草如茵带来的惬意和幸福。而对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河东村村民于克梅来说,“幸福”是和城里人一样用上水冲厕所,还有村容村貌发生的巨大变化——平整的水泥路、修剪整齐的灌木丛、成排的路灯、清澈的河道……“要说啥是小康,咱村这就是小康。”用于克梅的话说,现在住在自己家,就如同住在度假村一样惬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让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治污,务必精准。“十三五”期间,我省完成1427台燃煤锅炉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提标改造;70条城市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整治;5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90%以上的行政村村容村貌变化明显;恢复滨海湿地翅碱蓬3300亩,修复海洋岸线85公里……数据,见证幸福。——空气好了。2020年,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改善26.4%;优良天数306天,比2015年增加32天。——水更清了。我省86个国考断面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74.4%,比2016年改善30.2%。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92.3%,比“十二五”末期提升10.4个百分点,河流水质达到多年来最好水平。——绿色更多了。截至“十三五”期末,全省森林面积达到9193.5万亩,森林蓄积量3.4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41.64%。全省生态屏障格局基本形成。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绿色经济”正不断引领我省广大农民致富增收。对于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回龙山村的90后青年李鹏祥来说,绿水青山是他致富的“本钱”。两年前,他和爱人回乡创业,开办民宿“富氧闲居”,家乡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他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俺们桓仁空气就是招牌,PM2.5每立方米13微克,推开院门就能看到满眼绿,清早可以上山看日出赏云海,喝的是一级水,吃的是绿色菜,城里人都爱来。”李鹏祥笑着说,游客多的时候,他经营的民宿半个月就能收入3万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离回龙山村不远的国家4A级景区枫林谷森林公园,已经完成从“砍树”到“看树”的嬗变,来此体验“夏日氧吧”的游人络绎不绝。公园成为当地发展名副其实的“绿色银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丹东凤城市大梨树村、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盘锦市大洼区、双台子区、盘山县被确定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区)。扎扎实实为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营造环境、积蓄力量,我省正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建设辽河国家公园,协同推进减污降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辽宁“转身向绿”的实践仍在继续。天蓝、地绿、水净、山青。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最美注脚,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最好诠释。
    08/11
  • 【“飞阅”中国】荷花初绽 美在当“夏”
      近期,沈阳仙子湖风景区的荷花盛装绽放,荷香醉人,再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景象。在这炎热的夏季,一起来欣赏美景吧!
    08/10
  • 大连湾海底隧道E7管节安装成功
      8月7日,经过近12个小时的连续作业,大连湾海底隧道E7管节实现精准安装。E7管节长180米、宽33.4米、高9.7米、重约6万吨,为航道转换后安装的首个管节,船舶通航对管节安装的影响降低,项目建设进入加速期。  截至目前,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已经完成7个管节的安装工作。大连湾海底隧道全长5.1千米,由18节沉管组成,是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工程。工程建成后,将为大连市新增一条纵贯南北的快速通道,对缓解大连中心城区交通拥堵、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张博群郭翔  新华社音视频部制作  视频素材由大连湾海底隧道有限公司提供
    08/10
  • 锦州港至俄罗斯外贸直航航线实现首航 拓宽东北陆海新通道
      新华网沈阳8月10日电(唐晓瑭)8月9日,随着“HUIFA”轮满载货物驶离锦州港,“锦州港-俄罗斯东方港”的外贸直航航线实现首航,这是锦州港自1990年通航以来首次开通集装箱外贸直航航线,为亚欧贸易搭建新桥梁。  在未来4天的航程里,“HUIFA”轮将穿过渤海、黄海等海域,航行1200海里抵达太平洋沿岸的俄罗斯第一集装箱集散港东方港。在东方港上岸的集装箱,将通过俄罗斯西伯利亚大铁路发往波兰马拉舍维奇、德国杜伊斯堡和汉堡、荷兰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等多个欧洲基础港,有效辐射欧洲主要物流枢纽。同时,也将沿线区域的木材、纸浆、聚乙烯颗粒、塑料颗粒等优质资源进口引进国内。  近年来,锦州围绕“以港兴市”发展战略,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通关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基础设施条件等举措,助力锦州港发展。伴随着锦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建成封关、30万吨航道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锦州港-海南(洋浦)内外贸同船航线和“中国·锦州-莫斯科”中欧班列的相继开通,为“东北陆海新通道”的建设拓宽了渠道。
    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