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铁岭县: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食用菌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日益增大,成为各地竞相发展的新兴产业。铁岭县凡河镇高强北村抢抓机遇,依托新型农村合作社模式,以充分发挥新形势下党组织服务农民群众作为重要载体,利用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区位优势等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这不仅是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加快镇域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当下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蘑菇大棚产业兴则农村兴,增强集聚效应,做强做大产业才是致富的根本。自凡河镇高强北村鑫蕾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业务部门的扶持帮助下,在凡河镇高强北村“两委”的带领下,合作社在食用菌生产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发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人才技术优势,推动流转土地280亩入股合作社,致力于食用菌生产和种植技术的推广,通过大力推进食用菌集约化、标准化和工厂化生产,走合作社盈利、农户增收、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路子,以分红促集体增收,进而带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高强北村的食用菌产业发展至今,建成标准配套菌棚87座,菌菇繁育旺季可带动100余名农民就业。202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40万元。获得丰收的村民喜笑颜开。为了适应农民的新需求和党员活动空间的新变化,高强北村“两委”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帮助下,创新党组织设置,成立合作社党支部,使合作社和党支部发展同向,党支部从合作社自身实际出发,研究制定合作社发展规划,确保合作社的正确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党组织凝聚人心、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随着“全民学雷锋共建文明县”活动的深入开展,在村“两委”与合作社的共同带动下,雷锋互帮互助精神在这里落地生根,为壮大村集体经济和百姓致富打下坚实基础。
    08/02
  • 辽宁台安县:新台镇毛家村黄牛养殖让日子越来越"牛"
    清晨天刚蒙蒙亮,新台镇毛家村精准扶贫户赵焕就走进牛圈,给自家精心饲养的“宝贝”填料喂食。他家的“宝贝”正是扶贫贷款饲养的4头西门塔尔牛,也正是因为这四头牛,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同村的荣跃,养殖黄牛近20年了,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牛添水,一头头毛色亮泽的黄牛悠然自得地喝着水,个个膘肥体壮。凭借着20年的养殖经验和镇村两级的培训经历,荣跃已经从黄牛养殖的“门外汉”变成了村里养牛的行家里手,黄牛养殖数量也从刚开始的三四头到现在的七十几头,经济收益越来越好。同村黄牛养殖户尹春华也赞成地说:“现在市场好,政策也好,使养牛业顺风顺水,规模也不断扩大,让我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越来越‘牛’!”近年来,新台镇毛家村大力推进黄牛养殖业,积极开展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坚持科学化牲畜养殖,如今新台镇毛家村200头以上黄牛养殖大户4户,50头以上的圈养殖户53户,10头以下散养殖户41户,黄牛养殖已经成为促进村民脱贫致富增收的“法宝”。
    08/02
  • 朝阳县“追风逐日”推动绿色发展
    截至6月末,中电(朝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已累计发电10.9亿度,节约标煤32.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85.7万吨。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2019年12月并网发电,是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平价上网示范项目,为朝阳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添“绿色动力”。“十三五”以来,朝阳县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打造全省“清洁能源第一县”为目标,以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生物质发电及其他重点新能源产业项目为支撑,加快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展。目前,全县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2兆瓦,已装机光伏年发电量约9.72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的23.02%和19.06%,均位列全省各县(市)第一。朝阳县风能、光能资源富集,低山多、丘陵多、日照时间长,具备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基础条件。2018年以来,朝阳县以光伏发电产业为支撑,借助国家和辽宁省政策扶持,强力推进光伏发电产业发展。2019年6月,总投资29亿元的中电国际5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当年12月并网发电,被国家能源局列为全国第一批光伏平价上网试点项目,并成为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光伏平价上网示范项目,303个发电单元覆盖朝阳县11个乡镇,每年增加税收4000万元。如今,中电朝阳二期6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准备工作。与此同时,总投资14.54亿元的晶澳3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覆盖波罗赤、大庙、东大道等乡镇,预计年底并网发电。目前,朝阳县已实施集中式光伏、风力、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项目12个;新签约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6个,总投资240亿元。“十四五”期间,朝阳县将借助朝阳市全力打造京津冀清洁能源直供基地的有利时机,重点打造中电一期500兆瓦、二期650兆瓦和晶澳300兆瓦等项目,使全县光伏发电新能源总量达到2000兆瓦,加快打造中国北方清洁能源示范县。
    07/30
  • 城市书房 炎夏里的幸福地标
    对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匆匆忙忙生活的都市人来说,城市书房,就像森林中隐藏的树洞,不管外面风疾雨大,只要走进去,就能获得一分平静。思想畅游在另一个维度的时空里,脚步不必迫切地追赶,通过书籍提供的养分,积蓄着再次奔赴的力量。在沈阳市和平区的“红船”边,“北岸”上,“96号”高楼中,有几座这样的精神粮仓,里面装满了闪闪发光的灵魂……01红色城市书吧坐标:和平区社会组织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廊桥上藏书:2000余册标签:红色党建传承红色基因浸润红色文化仙岛南路长白内河上,一艘红船就停靠在岸边,从象征中国共产党百年传承的起点开始,一趟红色文化之旅启程:红色城市书吧位于沈阳市和平区社会组织区域性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廊桥之上,记者穿过百米党史展廊,从最北端直接进入。书房总面积为120平方米,横跨在长白岛内河上。因采用了错层式设计,书吧内部空间显得格外舒展,阅读休闲区、好书品鉴区、交流互动区、有声读物区等各个功能区划分有秩。记者看到,书吧内的书籍以红色、党建书籍为主,辅以文学类、励志类、社会类、科普类读物以及人物传记等。从书架上取一本《百年党史》,有窗外的绿树成荫、碧波荡漾作伴,心灵在激荡百年的知识海洋中翱翔。阅读之外,书吧还与党群中心的党史文化长廊、党性教育区和党群活动区共同组成了党史学习教育宣传阵地,读者可以沉浸在红色文化之中,感受浸润心田的力量。02北岸书屋坐标:沈水湾公园东门入口300米处水利风景区藏书:1000册+电子书籍10000册标签:亲水绿地潺潺水声入耳悠悠书香沁心沿着沈水湾公园甬道往河边走,紧临河岸,一座二层的独栋建筑在树木的掩映下让人神往,离母亲河最近的北岸书屋到了。北岸书屋以打造城市智慧书屋为目标,是沈阳市第一个以数字化阅读和纸质图书相融合的书屋,以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为基础而创建的高品质城市阅读服务空间。记者在一楼看到,书屋配有电子图书瀑布屏、电子阅读机、ipad阅读机、自助图书借阅机等数字化图书馆设备。在电子图书瀑布屏上,有10000册电子书籍可供读者选择,每月更新其中的150册。想要阅读纸质图书,可以在自助图书借阅机自助借阅。拾级而上时,墙壁两侧的图片构成了一个小而美的空间,既是一部浓缩的浑河历史,也是沈阳城市面貌变化的缩影。二楼的读书室很舒适,透过玻璃墙面,整个读书室仿如锦绣丛中一片亮眼的花田。墙角还特别布置了一处朗读亭,读者可以在里面录制一段声音,制成特殊的声音明信片,邮寄给想要倾诉的对象。读书读累了,还可以走到鸟语花香的大自然中,听听母亲河的声音,在水波荡漾间涵养自承,观浑河景致,享河畔美好。0396号城市书房坐标:三好街96号同方大厦B座18层藏书:10000册标签:艺术、温馨阅读本是寻常事繁华静处遇知音三好街96号城市书房位于熙熙攘攘、比肩接踵的沈阳市中心区域。走进书房,刚刚下班的年轻白领计昕佟和朋友们正在办理借阅,该书房实行支付宝信用借还服务,读者办理支付宝信用借阅证,利用芝麻信用免押金办证,任何人都可以来读书。《人性的弱点》《抗日战争全史》……计昕佟说,身体上劳累了一天,现在只想在书籍中汲取一些思想上的营养。96号城市书房设计师赵旭身上有多重标签:90后、敦煌壁画修复专家、植物染非遗传承人。她告诉记者,该区域以年轻白领,小资人群和新生活形成的网红打卡人群居多,书房设计理念以“动感、科技感、时尚感”为主,打造“艺术气息+温馨家模式”城市书房。家是温馨的港湾,是人们在紧张忙碌生活中休闲、休憩场所。记者在书房内看到,赵旭纯手工打造的沙发、书架、书立、手绘装饰画等,营造出优雅、静谧、浓浓的家氛围,读者可以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或品着咖啡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室内背景墙布置结合新科技智慧手段体现科技感书房,如爱音斯坦有声读书,可以在后台不断更换畅销书内容。新闻延伸1+2+11公共阅读网凝结和平文化软实力和平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品质和平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区正在通过打造1个城市图书馆、两个城市书房、11个街道社区书屋,形成一张覆盖全区的公共阅读网。一个图书馆即和平区图书馆。两个书房,其中,96号城市书房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老北市汉字主题书房正在规划建设中。包括北岸书屋等在内的11个街道社区书屋将陆续在年内投入使用。和平区将通过上述特色公共文化空间的投放,建成温暖城市、润泽心田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地标,让文化的软实力变为不断前进发展的硬实力。
    07/30
  • 国网辽宁:千里驰援只为万家灯火
    近日,河南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多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牵动了亿万中国人民的心。灾情当前,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务院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防汛救灾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抢险保供电工作,筑起了电力抗洪救灾的“铜墙铁壁”。经过19个小时的昼夜兼程,国家电网辽宁盘锦供电公司抢修救援队于24日凌晨2时30分到达郑州。简单休整后,队员们前往金淮花园小区进行抢修工作。到达郑州简单休整后,队员们开始进行抢修工作。国网盘锦供电公司供图“你们来为我们送光明,很了不起。”受暴雨影响,金淮花园小区750余户居民已停电4天,刚进小区,抢修队员就被居民围住。抢修队员就立即分组查看小区内电力设施受损情况,小区内共有5个箱式变压器,由于不熟悉小区的供电方式,抢修队员按照图纸仔细地确认每台箱变、每一间隔的接线方式和受损情况。队员们进行抢修工作。国网盘锦供电公司供图勘查过程中,队员走到哪里,小区内居民就跟到哪里。确认所有故障点后,抢修队员根据不同故障情况制定抢修方案、准备抢修物资和工器具,在被居民问起何时能恢复供电时,国网辽宁盘锦供电公司抢修救援队副队长祝振魁说:“我承诺,今晚一定恢复供电!”听到这句承诺,小区居民都兴奋不已。居民付阿姨是18楼的业主,带来食物送给抢修队员们。“谢谢你们,你们可帮了大忙了!”付阿姨孩子在外地工作,老伴瘫痪,没电的时候付阿姨上下楼18层,累得一个小时都缓上不来气。18楼的付阿姨向抢险队员道谢。国网盘锦供电公司供图经过近10个小时的抢修,当天晚上18时30分,金淮花园小区全部恢复供电。“老百姓们都盼着来电呢,我代表郑州市民感谢你们。”7月24日中午,郑州市委副书记、市长侯红来到郑州市中原区金淮花园小区,向国网辽宁盘锦供电公司的抢修队员们表示感谢。郑州市工人南路332号院的供电抢修任务异常艰巨,在地下一层的4座箱式变压器和一座环网柜全部被水淹没,经过变压器专家反复论证,变压器已无法修复。“为尽快为百姓恢复供电,我们50多名抢修队员人拉肩扛地将1400余米电缆引到地下配电室。”抢修队员说。水淹后的地下室,散发出一阵阵让人窒息的霉腥臭味,因为湿度大,正常呼吸都感觉费劲儿,工作现场都是湿泞的泥浆。队员们进行抢修工作。国网盘锦供电公司供图“有些作业需要队员们躺在地面上完成,他们身上沾满了腥臭的泥浆。”抢修队员说。现场没有人抱怨、叫苦,能听到的只有工器具碰撞发出的声音和队员们相互注意安全的提醒。历经15个小时的连续奋战,新建环网柜1座、箱变3座,敷设高低压电缆1400余米。27日凌晨3时55分,参加这次抢修任务的队员们与395户郑州市民共同迎来了久违的光明。河南新乡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国网辽宁电力第一批队的10台发电车,46人接到命令后,半途中转向驰援新乡。队员们抽时间简单吃碗泡面。国网盘锦供电公司供图在为当地停电小区等用户利用发电车进行应急发电的过程中,应急抢修人员发现,部分现场不具备发电条件。他们立即自发转换“角色”,投入到先抢修、再发电和边发电、边抢修的工作过程中。在新乡完成抢修小区13个,恢复供电4000余户。“叔叔,你们辛苦了!”在河南新乡星海假日王府小区,一位小女孩为抢修队员送来饮用水。队员们坐在路边,双脚泡得发白。国网盘锦供电公司供图截至27日10时,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共为87个小区33409户居民恢复供电。“灯亮了,我们心里也敞亮了。”抢修救援队的队员们坐在路边,双脚已然泡得发白。他们大口地吃着泡面,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
    07/29
  • 《辽河国家公园总体规划》通过评审
      日前,由国家林草局规划院承担的《辽河国家公园总体规划》《辽河国家公园科学考察及符合性认定报告》《辽河国家公园设立方案》《设立辽河国家公园社会影响评估报告》4项国家公园设立技术报告通过评审。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等单位专家认为,技术报告建立了“科考—评估—方案—规划”的国家公园建设“3+1”技术体系,思路清晰,数据翔实,方法科学,内容丰富,特点鲜明,为辽河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撑。  去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创建辽河国家公园的战略构想,尔后,协同推进辽河国家公园创建进入“加速跑”。成立创建国家公园工作专班、纳入辽宁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制定实施《创建辽河国家公园实施方案》、确定辽河国家公园范围、创建工作技术报告编制……一系列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并顺利完成。  目前,我省继续推动辽河生态封育。在辽河干流行洪区实施退耕(林)还河生态封育的基础上,我省又对辽河干流(含支流河口)管理范围内除水田、公益林及防风固沙林以外的滩地全部进行封育。截至目前,辽河干支流封育总面积达112.86万亩,其中拟纳入辽河国家公园范围面积105.62万亩。  启动辽河国家公园生态流量保障专题研究。结合辽宁空间均衡水网规划及辽河国家公园创建工作,会同水利部相关部门、省水利水电设计院开展辽河国家公园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研究,初步规划了石佛寺水库二期、沿河生态湿地、水系连通及生态化改造工程;提出建设“一调一补、多源共济”的辽河国家公园生态水保障格局。  省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一段时期,我省将重点围绕辽河国家公园管理机构建设、创建技术文件完善、推进《辽河国家公园管理条例》(草案)立法等开展工作,制定公园范围内永久基本农田、人工商品林、矿业权退出方案。同时,整合辽河流域现有监测站点建设统一的智慧监管服务平台,以实现辽河国家公园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全方位监管。
    07/29
  • 辽宁自贸区沈阳片区:优化营商环境 服务企业发展
      “支持跨境电商发展线下体验店,政策怎么制定,得多听听企业意见。”一大早,辽宁沈阳综合保税区桃仙管委会经济发展部部长刘兰吉就出了门,驱车直奔一家国际产业园。  “作为供应链企业,我们希望线上团购群的群主或者社区超市的店主加盟,政策能覆盖到这些群体吗?”辽宁蜂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付崇抛出疑问。  “我们正研究按照面积大小给予相应的装修、设施补贴,并统一授牌认证。”刘兰吉说,下一步会统一监管,确保商品货真价实。  今年以来,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已完成跨境电商620多万单,货值5亿多元,是去年全年交易量的3倍。跨境电商进出口产品已涵盖30个国家和地区、1000多个品类,跨境电商及第三方服务企业达到400余家。未来5年,沈阳片区计划建设1000家跨境电商线下展示店和展示专柜。  刘兰吉表示,作为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前沿,沈阳自贸试验区建设要实现更高水平开放,“相关政策必须从企业需求出发,企业适用的,才是好政策。”  沈阳远达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国际快件监管中心扩容,也是刘兰吉心里挂念的事。“场地不足的问题得抓紧解决,等项目运营后,预计平均每天就有30万单货物。”  “现在我们有6000平方米的监管查验区域,还有3000平方米的备用场地可以随时投入使用。”远达公司常务副总裁徐锦波记得,去年受疫情影响,国际客运航线基本停运,货品大量积压,“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协调开通了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包机航线,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  从去年12月到今年6月底,沈阳片区已开通沈阳至旧金山、洛杉矶、伦敦、首尔4条跨境电商国际货运包机航线,累计飞行74班,出口货物540万单,货值5.3亿元。  “业务量大幅增加,通关服务更高效,现在海关推出的叠加‘简化申报+大包过机’便利通关模式,确实方便多了。”徐锦波赞叹。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刘兰吉表示,“我们正在与沈阳海关共同推动完善沈阳东站监管场所设施,预计8月开通跨境电商中欧班列出口业务,未来每年可实现跨境电商出口1000万单以上。”
    07/29
  • 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单日游客量创10年来新高
    人民网沈阳7月27日电(刘珺)截至7月26日,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8万人,7月24日单日接待游客量达14519人,创近10年来新高。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供图。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为国家4A级景区,位于抚顺清原县,全长12.8公里,被誉为“中国北方第一漂”。自今年7月2日开漂以来,景区游客量与日俱增,市场反响异常火爆。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开漂以来,在周末火爆期,自驾游客数量是旅行社团游数量的1.5倍,首次形成了客源质量和结构的最高性价比。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供图。红河峡谷景区两岸森林茂密,河流顺山势而下,游客泛舟其中,穿石绕壁,凌波逐浪,有着惊险刺激的非凡体验;浪花飞溅,凉风袭来,舒爽沁凉无与伦比;激情水战让游客们着实过足了瘾,飞扬的水花拉近了人与人间的关系,似乎重温了儿时无所顾忌的嬉闹时光。抚顺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供图。近年来,在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扶持下,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关怀支持下,红河峡谷漂流景区以提升景区质量、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不断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经营理念,打造时尚休闲景区设施,并根据市场变化适时调整营销政策,不断提高漂流者的漂流体验。如今,红河漂流为游客呈现的是第五代漂流产品,将12.8公里的漂流河道按其功能分成激流体验区、万人泼水区、休闲逍遥区,全程24处激流按特点又分成水上过山车、自然大冲浪、水上过山车+自然大冲浪三种游玩模式,在漂流以外,又增加了特色美食、篝火晚会、二人转表演、特色农副产品展销等功能,深受游客喜爱。
    07/28
  • 沈阳中街获评全国示范步行街
    7月26日晚,本网从国家商务部官方网站获悉,沈阳中街与北京王府井、天津金街、上海南京路等6条步行街经过第三方评估,确认为第二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沈阳中街。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中街步行街作为首批国家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中东北地区的唯一代表,自2018年底改造提升工作开展以来,立足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业态丰富、胡同多姿、夜景绚丽等特色深入挖掘、提升高度、体现新意、丰富内容,全面推进各项改造提升任务,将中街步行街打造成为“一横一纵多胡同”的商旅文融合发展街区。在充分融入了购物、餐饮、社交、互联网娱乐等多领域的热门IP元素后,中街涌现出了一批高品质的流行时尚品牌和以夜经济、情景、主题、体验功能为主的新型业态。2021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比增幅近七成,皇城地区最高日客流量近150万人次。仅五一小长假,中街累计客流量285万人次,其中近三分之一为省外游客,商圈实现销售额3.2亿元。沈阳中街。沈河区委宣传部供图“东北第一街”沈阳中街坐拥努尔哈赤寝宫“汗王宫”及“豫亲王府”两处重要历史遗址,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极具皇城特色的地理位置为中街步行街注入独特的历史和文化韵味。中街·盛京龙城把“盛京老街”搬到了商场里,推出夜宵、夜购、夜游、夜赏、沉浸式古风与城市热爱的夜游综合体;中央里文化旅游景区以370年历史文化底蕴的老胡同为载体,兴建芝兰台、祈福钟、水龙军履、邓公井等文化体验区,在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的基础上,透过“文商旅”协同一体的模式,建成“中街老胡同改造示范地”。将历史文化的形、神、韵、名与城市人文生活、流行时尚生活以及商业特色业态相融合,全方位打造盛京城市文化名片。
    07/28
  • 风吹稻浪鲫鱼香 这也太享“伏”了
    盛夏午后,碧空如洗,绿油油的稻田带着丝丝清凉,为欢快的鱼儿遮阴避凉。“我摸了五条鱼。”“我也摸到三条了。”二十多名村民们边玩着摸鱼游戏边相互比对,在岸上的村民们,则各自为下田摸鱼的亲朋好友加油叫好,一片欢腾场面……7月23日,沈阳市辽中区首届鲫鱼文化节在辽中区冷子堡镇金山堡村广场举行。文化节以“传承宣扬鲫鱼文化,庆祝建党100周年”为主题,发挥地域优势,深入挖掘“辽中鲫鱼”的文化和内涵,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文化节现场,摄影绘画展示、水田摸鱼大赛、鲫鱼烹饪展示、淡水鱼及农产品展示、趣味运动会等富有浓郁鱼特色的活动,让村民们玩得不亦乐乎。“我养鱼十多年了,平时都是批发卖鱼,没体验摸鱼的乐趣,今天吃着鱼也摸着鱼了。”来自冷子堡镇周徐村村民冯恩胜提着自己刚刚摸到的鲫鱼,心里乐开了花,“咱辽中鲫鱼又肥又鲜,欢迎大家都来尝尝,今天文化节的气氛太好了,咱辽中人自己的节日,我心里挺骄傲的,感受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丰收的喜悦,玩得太开心了。”斯人若彩虹,向晚鲫鱼风。冷子堡镇是闻名遐迩的“生态天堂、鱼米之乡”,不仅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还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据冷子堡镇镇长刘晔介绍,鲫鱼文化节旨在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带动冷子堡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推动冷子堡镇的乡村振兴发展。此次文化节标志着冷子堡镇文旅融合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上不断前行,凭借镇域优势和资源禀赋的后发优势,以多年来厚积薄发的产业集群牵引,书写新时代新农村的华丽篇章。辽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程廷霜表示,“一岗四堡”文商旅功能区是辽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辽中区首届鲫鱼文化节”,是将辽中区的鲫鱼文化进一步推广的重要时刻。希望全区上下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共同努力,擦亮“辽中鲫鱼”品牌,打造好冷子堡镇这颗辽中的北部明珠。据介绍,辽中区冷子堡镇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发展淡水鱼养殖产业有几百年历史,全镇两万亩精养鱼池年产成鱼4.5万吨,2020年淡水鱼养殖总产值达5亿元,有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3家国家健康养殖示范场。(记者刘宏伟通讯员宋丽丽)
    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