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辽宁省博物馆推出多彩文化活动开启崭新一年
    元旦假期,辽宁省博物馆推出的“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墨影镌英——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石拓本展”“多彩的图像——浮世绘艺术展”等跨年展览深受观众喜爱。假期三天,辽宁省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500人次,其中少儿观众近2000人。围绕展览举办的九场特色教育活动,获得观众一致好评。结合“江口沉银”展览开展的“带上水肺去考古”活动,在趣味互动的过程中帮助青少年观众理解水下考古工作环境以及出水文物;结合“墨影镌英”开展的“拓印体验活动”让观众亲自动手体验了“立体拓”;“博谈雅集之传统剪纸”活动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现场指导观众自己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虎年剪纸作品。辽博志愿者在假期期间推出的特别讲解活动,也吸引了大批观众驻足聆听。元旦期间,辽博志愿者累计讲解展览117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志愿服务精神,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01/11
  • 沈阳故宫院藏娄东画派作品展开展
    “正统气象——沈阳故宫院藏娄东画派作品展”正在沈阳故宫展出,展览分“‘四王’清晖”“嫡派承学”两个单元,展出娄东画派代表画家画作20余幅。江苏太仓古代称之为“娄东”,这里孕育了中国美术史上极其重要的画派,这就是以王鉴、王时敏、王翚、王原祁为核心的“娄东画派”。清初之时,受到清皇室扶植的“四王画派”成为绘画领域的主导,王鉴、王时敏、王翚、王原祁相继成为画坛宗师。他们以摹古为主旨,讲究笔墨趣味,注重皴擦点染,绘画技巧严谨而精深,其山水画风格影响整个清代。在“‘四王’清晖”展厅中,参观者可以欣赏到王时敏墨笔云谷乔松图、王鉴墨笔仿董源山水图、王原祁设色山水图等。此外,在“嫡派承学”单元展出了娄东派“清初四王”之外其他主要画家作品,有“小四王”之称的王昱、王玖、王宸、王愫四人作品,如王昱墨笔仿古山水图册、王愫设色山水图册、王宸仿黄公望山水图轴、王玖青绿山光水色图等。本单元还展出了黄鼎、王玖、王学浩、张宗苍、方士庶、董邦达、钱维城等娄东派画家的作品。沈阳故宫博物院副研究馆员王喆介绍说,沈阳故宫博物院院藏山水画以明清为主,以娄东画派“四王”为最,“娄东画派遵循的是古代正统的画法,学习和推崇明代画家董其昌,将临古之风发挥到了极致。在立意、布局、运笔、色彩、线条等方面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此次展览希望参观者感受娄东派山水画不偏不倚不造作的创作风格,在新的一年感受正统大气的新气象。”
    01/11
  • 辽宁大连:六大系列百场文旅活动华幕拉开
    1月6日,金三角剧场“领航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系列演出首场——大连歌舞团大型音乐舞蹈情景诗《摇篮》精彩上演。作为“大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剧目”,《摇篮》通过宏大的史诗叙事方式,演绎了百年梦想、艰苦创业、改革创新和新时代美好愿景4个历史阶段,体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精神风貌,浓浓的爱党爱国情怀让全场观众心潮澎湃、掌声不断。该场演出也正式拉开了大连市2022年六大系列百场文旅活动帷幕。剧照。(摄影:彭杭)2022年,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奋力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发挥文化铸魂、旅游带动作用,大连市文旅局将构建六大系列百场文旅活动矩阵。包括城市品牌系列活动——深耕大连赏槐会、大连艺术节、服博会、徒步大会、马拉松等市级节庆活动,借助活动进一步扩大城市影响力;专题节庆系列活动——指导支持开展“大樱桃节”“葡萄节”“采摘节”“海钓节”等各类有特色有品质的节庆活动;文化演出系列活动——支持、策划大型文化艺术演出,开展音乐周、戏剧节、交响季等活动;主题展览系列活动——整合全市国有和民营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化园区等社会资源,开展书法、美术、艺术展览展示;国家级大型活动——全年力争承办两个国家级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或国际会议;春夏秋冬四季推广活动——结合四季特点,积极策划春季踏青赏槐、夏季沙滩戏海、秋季亲子游学、冬季冰雪温泉不同主题的文旅系列活动。记者了解到,金三角剧场“领航新征程”喜迎二十大系列演出,是文旅活动矩阵重要内容之一。“领航新征程”将举办20场文化演出,涵盖“继往开来”系列音乐会、“砥砺前行”系列话剧、“同舟共济”系列音乐剧、“共筑华章”系列综艺晚会四大主题篇章。
    01/11
  • 辽宁鞍山:翰墨飘香送春联 文化下乡暖人心
    近日,鞍山千山区25名书法家协会会员走进大屯镇,在大屯镇文明实践所开展“迎新春、下基层、送春联”志愿服务活动,为大屯镇村民书写新春的祝福。书法家协会会员们聚精会神地书写春联,笔锋或苍劲有力,或委婉圆润。活动结束后,大屯镇居民王勤手里拿着两幅春联往家里走,她对春联十分满意,打算春节时就贴上。王勤说:“年终岁尾了,这些志愿服务队的书法家们到大屯给我们送福字儿、送吉祥,我们非常高兴,谢谢了。”据悉,此次送春联下乡活动共送出春联300余幅,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的发展,同时也把千山区关注民生、聆听群众呼声、造福百姓的心声送到了千家万户,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01/11
  • “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开展
    2022年1月7日,由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主办、辽宁省博物馆承办的“江山如画——辽宁省博物馆藏中国古代立轴山水画展”在辽博三层第20号展厅开展。这是辽宁省博物馆继“卧游江山——辽宁省博物馆藏手卷山水画展”之后,再次精选66件馆藏精品立轴山水画聚集一展。从《论语》中“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开始,中国人对山水寄予了丰富的情感。山水之乐,是平淡天真的雅逸情致;山水之乐,是人们心灵中桃花源的向往;山水之乐,是“天人合一”的冷静直观。古人以诗言志,却在画中流露真性情,所以山水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精髓的重要艺术载体。中国山水画自五代宋初成熟完善以来,逐步成为中国画的最主要宗脉。立轴山水画不同于手卷山水画逐段展开的欣赏方式,观者面对立轴画面会豁然开阔,在纵观全景之下,随着视线“穿游”于各色景致之间,“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身临其境般地在山水画的世界中感受生命的和谐畅达。辽宁省博物馆丰富的古代绘画藏品是辽宁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展览择选馆藏精品古代立轴山水画聚集一展,着力展示古代立轴山水画的独特艺术内涵和魅力。通过该展览,帮助大家感知山水是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宇宙观。希望广大观众透过展览,看到的不只是山水,而是绵延的文化源流。
    01/11
  • 辽宁桓仁:花卉大棚里谱写“花”样人生
    随着春节的临近,许多市民选择用各色花卉装点家居,买几盆鲜花或盆景已成为市民过年时的消费时尚。冬闲人不闲,辽宁桓仁县各花卉基地负责人变农闲为农忙,凭借观赏花卉和绿色盆栽,成功开拓了花卉市场,走上了致富之路,谱写出了“花”样人生。
    01/11
  • 辽宁岫岩县:新甸镇特色果蔬种植托起农民“致富梦”
    近日,记者在岫岩满族自治县新甸镇教场村采访时看到,当地大棚里的小柿子、草莓等果蔬以进入成熟季,一颗颗熟透的果实挂满枝头,当地农民正在抓紧采摘。据悉,近年来,新甸镇教场村大力发展以小柿子、草莓等为主的特色果蔬种植产业,全村以累计建成各式种植大棚130多栋。种植各类果蔬20余种,每栋大棚年效益在5至8万元不等,整体经济效益可达千万元左右。此外,该村还以种植大户、致富能手为“领头羊”,将全村种植户组织起来在选种、培育、包装、销售等各方面进行技术帮扶和培训,大力提升果蔬品质打造品牌,有效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01/11
  • 辽宁省文化集团新年文化活动惠及600万群众
    新年伊始,辽宁省文化集团聚焦建设文化强省目标,积极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在省直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织开展舞台艺术演出、展示展览、图书推荐、公益培训等各类线上线下文化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600余万人,受到广泛赞誉和好评。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承办的“2022辽宁省新年音乐会”于2021年12月30日晚在辽宁大剧院激情奏响。音乐会采取线上直播形式,通过央视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文化网、北斗融媒、北方导视频道、辽宁文化云、网易、圆点直播、学到汇、文化辽宁抖音号等10余家网络平台同步直播,226万人次在线观看,各平台后续点播量仍持续上升。辽宁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于1月3日再次播出了新年音乐会整场演出,进一步提升了“新年音乐会”的文化品牌影响力;近期,音乐会的视频将在学习强国平台继续展播。辽宁人民艺术剧院(辽宁儿童艺术剧院)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原创话剧《天算》2022年1月1日至3日在辽宁中华剧场盛大首演,该剧作为奉天抗战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一展关东演剧学派风采,重温沈阳老北市场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近2000名观众现场观看,演出受到各界观众的好评。辽宁芭蕾舞团携“世纪舞者”马拉霍夫先生为其量身定制打造的世界第25版《天鹅湖》于1月1日、2日亮相广州大剧院,送给羊城观众一份浪漫新年礼物,圆了很多人的“经典之梦”。辽宁歌舞团(辽宁民族乐团)大型民族舞蹈精品《舞与伦比》南方巡演版的精彩片段在其官方抖音和头条号上推出后广受欢迎,浏览量超过37万。《舞与伦比》是一台荟萃了蒙古族、藏族、回族、壮族、傣族、朝鲜族等民族舞蹈的专场晚会,其中多个节目获得国家级舞蹈比赛大奖。辽宁省图书馆倡议“以阅读开启新一年的篇章”,以“新的一年,从读书开始”为题,线上推荐图书受到6500余位读者关注。元旦期间举办的“写给新的一年——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元旦”主题展,吸引1200余人次观展。辽宁省博物馆重点推出了“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墨影镌英——辽宁省博物馆藏金石拓本展”“多彩的图像——浮世绘艺术展”等跨年展览,元旦假期共接待观众7500人次,其中少儿观众近2000人。同时,围绕展览,举办9场特色教育活动。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元旦期间组织“2022辽宁非遗新年主题联展”系列线上活动,通过官方微信号、微博号发布联展推送,吸引12万人次浏览。非遗专场精品展播,推出“永远跟党走•党的颂歌——非遗专场展演”等5个专场演出,展现我省曲艺、传统戏剧、地方戏及少数民族特色非遗项目的传承与保护成果;非遗云课堂展映,推出古琴艺术、蒙古族象棋、中国书法、指画艺术、烙画艺术5堂非遗云课堂,让观众了解独具辽宁地方特色和传统韵味的非遗项目;迎新春非遗作品展,近70件非遗精品展现了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弘扬了世代相承的民俗文化。辽宁美术馆元旦期间持续展出“生活•时代•振兴——辽宁摄影研究捐赠展暨中国摄影名家百人百幅典藏大展”,共接待观众1500余人次。辽宁省文化馆(辽宁省青年宫)通过网站及新媒体平台持续推出线上公益课程,面向基层群众开展有效服务,推进全民艺术信息共享。元旦期间,线上公益课程吸引众多文化爱好者学习观看。1月5日,省文化馆组织演绎的“一起向未来”冬奥主题广场舞,登上央视《朝闻天下》栏目。时尚动感的动作和热情昂扬的姿态,激发全民参与,共享冬奥热情。辽宁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辽宁省文化资源建设服务中心)承办的“梨花初绽”辽宁省首届青少年戏曲晚会暨戏曲动漫进校园成果展演,于元旦前夕在辽宁大剧院举办。展演在国家公共文化云、辽宁文化云、新华网、人民网、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网、中国文化网、圆点直播、北方导视频道、北斗融媒、学到汇微信平台等11家媒体平台同步直播,214万观众通过网络在线观看演出。辽宁省文博产业发展交流中心于2021年12月30日、31日举办“辞旧迎新”文物艺术品小型展卖会。此次展会展销普通文物商品八大类共1618件,接待文物收藏爱好者百余人。
    01/10
  • 争先晋位攀新高——大连金普新区锚定“东北第一强区、全国一流新区”目标阔步前行
    风正好扬帆,宏图催人进。锚定“东北第一强区、全国一流新区”目标,紧紧围绕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发展定位,大连金普新区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全力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开放高地、宜居高地,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2021年,金普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9亿元,同比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0亿元,同比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3570亿元,同比增长14.5%;实际到位外资完成11.42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6.5倍;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570亿元,同比增长4%;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万元,同比增长7.3%;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级收入210.32亿元,完成全口径税收598.37亿元。起笔气象万千,未来值得期待。成绩单上,不仅是有分量的数字,更是“争先突破唱主角、振兴发展挑大梁”的生动实践。2021年,金普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外贸进出口总额分别占大连市的45%和57%,充分发挥了振兴发展主力军作用。新年启新程,金普新区继续以实干托举梦想: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振兴发展的殷殷嘱托,深入贯彻省、大连市党代会精神及决策部署,为大连市实现3年挺进“万亿GDP城市”目标,贡献“金普力量”,谱写“金普篇章”。大连港集装箱码头。朴峰摄打造现代产业高地经济发展量质“双升”振兴发展,产业先行。“十四五”规划中,金普新区确立了“经济总量占比大连半壁江山”的目标。2021年,全区以更大力度推进动能转换,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取得明显成效,“433+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五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284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9.8%。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华为超算中心、大商所主数据中心入驻,大连数谷、特来电等项目全面启动,全国首笔B2B平台数字人民币结算在金普新区诞生。现代服务业扩能升级。众益圆梦海岸、葡萄酒小镇等项目开工建设;鲸屿市集、EX机器人等项目投入运营;东北首个“首贷中心”成立运行,办理首贷业务1亿元;东沟乡村旅游登上央视舞台。现代农业健康发展。新发展设施农业200公顷,蚂蚁岛等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有序推进。优势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金普新区获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打造产业高地,金普新区始终坚持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产业串链,夯实硬支撑。金普新区精心谋划“四湾十四园”产业发展空间,“链”式布局金州产业新园、氢能产业园、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等14个特色园区发展。围绕智能装备制造、汽车、集成电路3条产业链及其他配合产业链做好“无中生有”和“有中生优”文章。新区管委会主要领导担任重点产业链“链长”,招大引强、串链扩群。目前,金普新区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已居全国第二位,2021年被授予“优秀汽车零部件制造基地”称号。近日,SK海力士收购英特尔项目获批,随着项目持续高强度的迭代升级,金普新区将迎来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大机遇。克诺尔新工厂、冰山林德加氢设备等一批提升经济新动能的项目开工或投产,加速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达利凯普射频微波电容获批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项目为王,打造强引擎。2021年,金普新区累计开展各类招商活动3308次,每月都有签约仪式,每季都有项目集中开工,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规模均居大连市第一,实现项目总量创历年最佳、支撑能力创同期最强、项目质量创历史新高,对产业牵动作用凸显。利勃海尔、特来电充电网等232个项目开工落地,投资总额约565亿元;东方雨虹绿色建材项目等206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约3260亿元。另有581个规模大、带动性强、集聚效应突出的重点项目在谈,储备京东方(东北)创新中心等各类项目1910个。随着一系列补链、延链、强链、固链具体举措的实施,金普新区已成为东北地区现代产业特征最明显的产业聚集区。获评“辽宁省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区”,获批国家级“建材外贸转型基地”和“加工贸易产业园”。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亚洲开发区(园区)投资价值百强榜”,并位列榜单前10位。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提升发展活力东风日产自动化生产线。朴峰摄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金普新区坚持“走创新路、吃技术饭”,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加快建设东北亚科技创新创业创投中心,以“辽宁领先、东北争先、全国创先”目标,勇当自创区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尖兵”。依托产业基础,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金普新区依托全国水下机器人大赛建设国内首个海洋智能装备评测与试验基地,联合大连理工大学组建大连市大数据产业发展研究院。随着多项科技基础设施的设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得到有力支撑,培育出更多从0到1的原创成果并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加快要素集聚,积极融入新经济布局。金普新区明确走特色爆发路线,快速、精准、系统地布局新经济产业。目前,30余家“中”字头央企进驻,1800个5G基站建成并投入使用,“北方智能港”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东北特钢、光洋科技等15个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基本建成,冰山集团获评首批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培育平台。瞄准科技前沿,建设高质量创新载体。以未来先导产业、高精尖技术为方向,金普新区全面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目前,市级及以上研发机构达到264家,近三年每年净增20家左右;拥有科技企业孵化载体31个,孵化面积超50万平方米,获批国务院第三批双创示范基地、“大中小企业融通型”特色载体。塑造专精特新,完善科技企业培育梯度。金普新区建立科小、雏鹰、高企、瞪羚、独角兽等梯度培育体系,实施“种苗”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涌现,2021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74家;持续实施高新企业倍增计划,推动一批“隐形冠军”诞生,2021年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6家,总数达到25家,东北第一“专精特新”孵化区运作起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70家,总数已达671家,占大连市的26.8%;组建“瞪羚独角兽加速营”,搭建瞪羚企业档案库和定期交流机制,2021年以来,获批瞪羚企业18家,总数达到49家,成为“东北瞪羚企业第一区”。推动协同发展,形成良好创新生态。金普新区积极推动政策、产业、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协同发展。2021年投入研发经费63.7亿元,创历史新高;建设大连市技术交易中心,成立科技企业孵化器联盟,组建实质性产学研联盟40个;实施金普工匠、金普学者等人才工程,高端人才不断集聚。随着各类创新要素形成良性互动和相互促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21年,金普新区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80亿元。目前,金普新区已成为东北地区科技创新最活跃、新技术新产品最多、高新技术企业比重最大的区域之一,建设成为“东北亚科技创新高地”的目标渐行渐近。打造对外开放高地经贸合作多领域跃升作为我省乃至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窗口,金普新区积极打造对外开放新平台,持续深耕东北亚经贸合作,加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独立综合性节点城市。自贸区建设全面加速。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贸易便利化改革不断深化,2021年首创进口货物目的地检查“云眼查”,实现海关检查“零接触、零延时”,大幅节省企业通关时间和成本;大宗贸易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大连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成立,全年交易量突破1000亿元;创新推出海铁联运和“班列+班轮”多式联运新模式,节省运输时间50%以上;开通中欧班列新通道,累计实现货值24亿元,较2020年同期增长126倍。近日,大连湾里综合保税区、大窑湾综合保税区验收结果正式获海关总署批复通过,“双综保区”成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双引擎”。对外开放成效明显。规划建设的新日本工业团地,成为新一轮对日合作的投资首选承载地,日本电产工业园、藤洋钢材大连新工厂等重大日资项目纷纷签约入驻;作为大连市的“一号项目”,中日生态示范城从基础设施到龙头项目的建设速度刷新全省纪录;THK辽宁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中韩工业自动化设备对接洽谈会。对内合作稳步推进。坚持以“飞地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升级,2021年引进“飞地经济”招商项目12个,投资总额264亿元;金普新区代表大连市顺利通过国家沪连合作验收,与上海市黄浦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加入长三角“信易游”朋友圈;与沈阳市辽中区、浑南区签订合作协议,国内经济合作再上新台阶。2021年,金普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引进省外内资和省内到位内资分别占大连市的46.6%、23.7%和26.7%,经贸合作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在今年金普新区的工作清单上,“全力构筑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继续占据重要位置,任务明确。打造自贸区建设升级版。聚焦RCEP、深耕“一带一路”,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加快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促进现货交易逐步向氢能、光伏、锂电等绿色新能源产品拓展,进军国际能源市场。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实施中日韩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互联互通试点;推动泰星能源三期项目落地,着力培育超百亿级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精准做好对韩半导体产业招商,打造韩国数字信息产业园区。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出海口优势,畅通海陆物流大通道,利用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功能平台,以贸易促进和贸易创新为主线,高质量建设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不断强化对内合作。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的互动对接和与浦东新区的对口合作,推进南北经济互动战略节点建设。打造宜居宜业高地幸福指数连年攀升市民在体育公园健身休闲。刘兆龙摄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金普新区始终把改善民生福祉放在重中之重位置,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企业、群众办事方便,整合19个部门可纳入“一窗”办理事项689项,实现“即来即办”374项、“秒批秒办”65项、“全程网办”635项。聚焦城乡协调发展,打造“有温度、有颜值、有品质”新城区。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21年安置就业2.1万人次;城镇居民收入年均增长4.8%;涵盖就业、教育、医疗等领域50件惠民实事项目全部完成。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南部城区启动东北地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打造创新、绿色、智慧宜居环境;改造老旧小区3.9万平方米,实现燃气入户3437户;金七公路、城区一号路、渤海大道南段等工程竣工通车。乡村面貌明显改善。改造新建农村公路91.4公里,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区”;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验收中获得第一等次,后石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环境治理成效显著。氢能示范公交线路正式开通,全区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全年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316天;河长制、河湖管理工作分别获得国务院和省政府重大政策激励督查奖励。社会事业蒸蒸日上。2021年投入30亿元完成8座校舍建设,扩增学位1.4万个;小窑湾金牌教育园投用,成为大连地区占地面积最大、投资规模最大、学段最为齐全的“教育航母”;在大连市率先推行婴幼儿托幼一体化试点,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特色幼儿园数量均居全省各县(市)区首位。社会治理持续加强。“金普社区通平台”上线运行,实现网格化治理全覆盖,全天候即时满足群众需求。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绘就金普幸福底色。2299平方公里土地上,一个个活力园区、和谐社区,构建起宜居宜业的魅力城区。2022年,既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关键之年,又是金普新区领航发展,实现更大幅度争先晋位的关键期。山海万里,勇者无畏。在奋力建设“东北第一强区、全国一流新区”的征程上,金普新区一马当先,逐梦前行!
    01/10
  • 辽宁盘锦:田家街道花卉蔬菜基地迎来“年味儿”旺季
    蝴蝶兰绽放枝头尽管外面还是寒冬,但在田家街道花卉蔬菜基地温室大棚里,却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发财树、幸福树等大型盆景枝叶茂密;柠檬树已经结出了小小的金黄色果实;萌萌的多肉戳中了多少“少女心”;紫红、嫩粉、浅黄……艳丽的蝴蝶兰绽放枝头。盆景枝叶茂密为了迎接元旦、春节期间的花卉销售热潮,花卉经营者添购了不少寓意喜庆、颜色丰富的花卉盆景。工人们用手拉车一趟又一趟把花运进大棚里。门口还有不少工人忙碌着将被订购的盆景搬上车。兰花娇艳欲滴田家街道发展花卉产业已有十几个年头,但由于每户种植面积小,又“单打独斗”各自销售,致使产业发展缓慢,打不开销售渠道,难以形成品牌效益。2009年,田家街道因势利导,在兴辽路与中华路交汇处规划建设了1431亩的花卉蔬菜基地,鼓励种植户集中搬迁,使花卉产业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释放产业集聚效应。目前,该基地共有温室大棚195栋,销售范围覆盖盘锦、营口、锦州等多个地区。为扶持花卉蔬菜产业发展,田家街道在2018年7月份全面启动了设施农业小区综合提升工作。完成了景观大门一座,道路硬化2100米,边沟清理、护砌4200米,入户桥硬化195户,看护房外立面墙画涂刷11700平方米,公有地绿化、美化16000平方米。2020年,田家街道对花卉基地内部再次进行美化,栽种荷花4万余株。如今,田家街道花卉蔬菜基地这个“花田都市阳台”已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带领花农走上了观赏农业发展的致富路。
    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