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 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辽宁文学奖·新锐作家奖揭晓
    11月2日,由辽宁省作协主办的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辽宁文学奖·新锐作家奖经评委投票表决完成终评,5部(篇)作品获文学评论奖,5名作家获新锐作家奖。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文学评论奖获奖作品名单(以票数多少为序)《新阶段、新时期、新时代与当代文学建构的再思考》周景雷《一场被迫上路的寻踪之旅——读王安忆<向西,向西,向南>》李桂玲《烹诗》李犁《蜻蜓、刀子与文明路——万胜小说印象》牛寒婷《明灯照耀童年——新世纪辽宁儿童文学观察》王宁第十届辽宁文学奖·新锐作家奖获奖名单(以票数多少为序)胡月姚宏越苏笑嫣(慕玺雅)刘天伊(刘小猫)常延霞(满城烟火)
    11/09
  • 辽宁:开局之年气象新——历史交汇点上的振兴脚步
    图为无人机拍摄的大连港大窑湾集装箱码头。(新华社记者杨青摄)2021年,“两个百年”交汇、“两个五年”交接。辽宁,踏上新的征程,进入关键时刻。肩负“五大安全”的历史重任,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眺望“新突破”的奋斗目标,这一年,辽宁如何布局、怎样开局,关系国家大局、振兴全局。这一年,辽宁立足优势、把握大势、判断趋势,向“远”处谋、往“高”处攀,在“难”中进、于“干”中行。谋新途,绘新图。3篇、22章、94节、47个专栏,7万字的“十四五”规划纲要,犹如一张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项目表”“施工图”,指引着广大干部群众前进的路径和方向。走新路,开新局。抓改革,直面问题、决不“绕道”,勇于涉险滩、敢啃硬骨头,营商环境更暖,发展生态更优。调结构,数字要素深度赋能,创新资源高效配置,“三篇大文章”越写越厚重,愈来愈精彩。新数据,新看点。前9月,辽宁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增速与全国平均水平逐季缩小。而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建设项目数量、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分别同比增长81.4%、18.3%、24.1%、46%,则显示出辽宁发展质量更高、引力更强、后劲更足。把握新发展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笃定高质量发展,这一年,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气象一新;这一年,充满时代感的生动画面、宏大场景壮阔铺展。纵然挑战众多、困难犹在,但只要方向对了、信心有了,又何惧山高路远、浪急风狂?优环境自我革命向“深”推进“以前4张表、几十份材料,如今跑一次、提交一套手续——辽宁变了!”辽宁省唯晟通医疗冷链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彦伟在沈抚示范区申领到“行业综合许可证”后的感慨,已成为越来越多在辽投资企业家的共同心声。近年来,我省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振兴之要、治本之策。以“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为目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要素保障,努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涵养发展生态,厚积发展势能。根据国家发改委最新公布的2020年全国营商环境评价结果,代表辽宁参评的沈阳、大连分别获得“优异”和“优秀”评价,并双双进入全国进步速度最快的14个城市行列,两个城市的营商便利度均比2019年提升超过10个百分点,在参评的18项指标中,有10项指标成为全国标杆。环境趋暖,源于辽宁之为。用活大数据这个思维变革的武器、办事方便的利器。大力推进“一网通办”,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水平。全省网办业务数量1.09亿件,全国排名第七位;归集电子证照411种,全国排名第九位;政务服务“好差评”实现100%全覆盖;198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只提交一次材料”为“信息孤岛”建桥。确定沈阳市作为改革试点,推进房产证等28类数据共享获取、在线核验。目前,全省“即来即办”业务达到40%以上,政务服务“只提交一次材料”办结业务达到50%以上。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领域,目前已有784个项目按改革要求实现“只提交一次材料”。夯实法治基础,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年初以来,我省出台《辽宁省知识产权保护条例》,启动社会信用全面立法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建立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目前已初步实现重点领域联合惩戒、信用监管。在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14个领域建立了信用监管制度,以“政府拖欠、政府违约、新官不理旧账”等问题为重点,开展政府失信行为专项整治。打造成本洼地,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前行。年初以来,我省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全省实行告知承诺、联合审查、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改革措施,项目审批实现网上办理,截至目前,全省在线审批工程项目9462个,同比增长76.3%。大力推进减税降费,对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今年前9个月,全省新增减税降费111.2亿元。深化“放管服”,当好经济生态的“护林员”、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坚持需求导向和应赋尽赋。年初以来,辽宁已赋予自贸试验区各片区省级行政职权共计587项,成为向自贸区赋权最充分的省份之一。截至目前,全省取消下放调整省级行政职权事项共计2262项,精简率达到52.8%。“放得下”,还要“接得住”,梳理完成了《地方层面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清单(辽宁省)》,对全省11.4万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逐项优化流程,平均办理时间缩减79.62%;平均办理环节2.39个。推广“一企一策”,开展项目管家服务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目前,平台已注册中小微企业102712户,随时为企业提供“点对点”的管家式服务,全省“项目管家”累计协调、解决各类问题4805个。阳光普照,自然蓓蕾绽放;雨露滋润,方能桃李芬芳。调结构资源要素向“优”流动从10月开始,澎创新材料科技(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星增便埋头于ITO生产线的增资扩产难以分身。目前已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达成初步协议,正商谈相关细节。为啥产业巨头会看中澎创这个成立不到两年、员工不到十人的“小家伙”?是因其背后中科院金属所多位专家及团队的技术支持,以及其瞄准稀有金属“靶材”的发展方向。澎创,仅仅是辽宁创新力量澎湃的缩影。今年前三季度,全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9%,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6%。以创新为杠杆、企业为支点,奋力书写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辽宁产业身姿愈发曼妙。项目为基。前三季度,全省共谋划工业项目1490个,总投资6748亿元。其中,“老字号”809个、“原字号”360个、“新字号”321个。有了好项目,更要其深扎根、广结果,形成产业链、创造价值链。年初以来,我省助力11个“老字号”项目获得2021国家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重点推进十一大类45种精细化工产品产业化。沈阳新松、东软项目成功揭榜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推动辽宁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正式上线。数字为翼。10月18日,全球工业互联网领域专家聚首浑河畔,被辽宁的丰富场景所吸引,为辽宁以智赋能建言献策。以2021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为契机,辽宁再次向外界传达了转型升级的积极信号。会议期间,我省发布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梳理出1453个应用场景需求,集体签约项目91个,涉及金额632.8亿元。夯实底座。截至目前,全省已开通5G基站3.5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达到19个,居全国第七位,“星火·链网”超级节点落地沈阳。33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运行,服务企业近3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30万台。向绿转型。做活加法,年初以来,辽宁已推进3家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2家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获国家补贴。果断减法,今年累计公告退出水泥熟料生产线7条、平板玻璃生产线8条,涉及企业11户。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重在“全面、全方位”,不仅要纵向优化产业结构,更需不断完善区域政策,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今年,我省研究落实“一圈一带两区”发展总体规划、指导意见和行动方案,确立了区域发展战略指南。10月26日,辽宁再被委以重任:《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印发。有媒体评价称:“拉长到整个海岸线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质量,将影响北部沿海能否形成与长三角、珠三角呼应的热力板块。”作为主引擎之一,大连市第一时间行动起来,明确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规划的贯彻落实。10月11日,加快建设沈阳现代化都市圈推进会召开,沈阳要以提高中心城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苦练内功”“提质强核”。沈大强则辽宁强。前三季度,沈阳和大连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均领跑全省,表明两个“龙头”的支撑、拉动作用在增,要素集聚能力在提。视角向西。阜新市海州区的延庆·阜新智能制造产业园里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作为北京延庆和阜新合作建设的产业园区,5月刚签协议,10月就已初具雏形。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中,辽西地区这样的“加速度”随处可见。今年1月至9月,仅阜新、朝阳两市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项目就达280个。辽东绿色经济区的建设也如火如荼。以丹东为例,围绕壮大“渤海翼”、念好“山海经”,截至10月中旬,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现开复工316个,年度计划投资250.1亿元。区域互补、融合联动,辽宁高质量发展的板块支撑和动力系统,已现端倪。扩开放发展空间向“新”拓展金秋时节,俯瞰大连港,航线密布,铁路贯通。从这里出发,中欧班列源源不断,穿越大陆;远洋货轮劈波斩浪,通达世界。镜头再向近处聚焦:“赛格斯领袖”轮靠泊大连港汽车码头,先后进行丰田、宝马、沃尔沃品牌商品车装卸作业,共计作业外贸商品车1340辆。巨轮推进器搅动起的白色浪花,成为辽宁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生动注脚。今年以来,辽港集团外贸商品车市场开发成效显著,商品车吞吐量持续提升。1月至10月中旬,辽港集团外贸商品车吞吐量同比增幅超过220%,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漫漫海上航线,跃动着我省开放发展的强劲脉搏。艘艘货轮的破浪前行,仿佛是一种隐喻:航行在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宽广海面上,以开放为帆,“辽宁号”经济航船奋楫争先,行稳致远。扩大开放是辽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战略抉择。近年来,省委、省政府统筹贸易、投资、通道、平台建设,坚持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对外开放新前沿,全省开放型经济实现持续较快发展,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以“一带一路”为主线,辽宁着力构筑发展“强支撑”。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一台台医疗设备从东软集团发出,奔赴智利、巴西、肯尼亚等国家。方舱CT包装上的一条标语让人倍感温暖——“真正的朋友可以在世界的另一头”。扶危渡厄,化危为机,东软在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定格为“辽宁制造”深耕“一带一路”的动人场景。近年来,全省上下沿着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这条主线奋力前行,加快补齐开放合作短板。我省对外开放发展的内在动力持续提升,开放活力不断增强,形成了崭新的全面开放格局。数据描摹出“一带一路”为辽宁带来的内生质变:“十三五”期间,全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达962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实现1842.9亿元,同比增长18.2%。以东北亚合作为重点,辽宁发力扩大国际“朋友圈”。不久前,2021辽宁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辽洽会”)落下帷幕。短短5天时间里,总投资2698亿元的168个项目在此成功签约,“辽宁磁场”引发热议。在省委、省政府倾注心力打造的这个重要开放平台上,一份份合作协议展现社会各界对辽宁经济的坚定信心,也为我省新一轮扩大开放提供了强劲动能。近年来,辽宁立足地缘优势,积极发挥东北亚地区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枢纽作用,持续扩大辽宁影响力。不只辽洽会,我省还举办了夏季达沃斯论坛、中日(大连)博览会、中韩投资贸易博览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成功签约一批高质量项目,辽宁的国际知名度正在逐步提升。以制度创新为核心,辽宁全力建设开放“新高地”。“双11”首日,跨境电商交易量突破5000单!从2019年开通全市第一单保税备货跨境电商业务至今,辽宁自贸试验区沈阳片区的交易量纪录总是在不断刷新。平台是引领地区开放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强劲引擎。以辽宁自贸试验区为代表,我省众多开发开放平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形成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收获的季节里,机遇必将垂青埋头深耕的奋斗者。前三季度,全省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949.6亿元,同比增长18.3%;全省进出口5792.4亿元,同比增长17.6%,辽宁积极深度融入双循环新格局之势更强。惠民生幸福指数向“高”攀升站在窗前远望,一眼就能看到“口袋公园”。“原先是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如今可欣赏四时美景了。”沈阳市民门时瑶说,眼前的“这抹绿”让城市更暖。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委态度鲜明、决心坚定、路径明晰:始终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惠民生,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今年前三季度,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198.5亿元,同比增长3.5%,其中,民生支出占比超七成。我省明确:支持改善人民生活,保障省政府确定的10件民生实事资金需要。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继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等,将节约的财政资源重点用于保障民生和保市场主体。一增一减,体现省委、省政府保障民生的定力。提品质,离不开居民收入的节节攀升。走进葫芦岛兴城市曹庄镇后湖村的泳装工厂,农闲的村民正在赶制新订单。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俩都在这里工作,每月收入一共能有一万多元。缝纫机的踏板动起来,乡亲们的幸福也随之滚滚而来。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我省坚持就业优先,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5.8万人,提前超额完成年度确保目标、年度力争目标。前三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同比增长42.9%,较2019年前三季度增长12.4%。截至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4%,低于年度控制目标0.6个百分点。增福祉,离不开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的利益问题。——办好人民满意教育。聚焦幼有所育,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四五”时期,学前教育要更加普惠、更加优质。2021年,全省将增加4万个优质普惠幼儿园学位,普惠率要超过80%,公办率要达到46%。聚焦教育公平,力争2021年底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达到80%,2022年底全覆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今年7月1日起,全省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再次提高,其中,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增加4.9%、9.9%。2021年,我省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次上调,总体调整水平为2020年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4.5%,惠及全省800余万退休人员。——提供优质便利医疗服务。如今,我省所有县级医院达到二级以上医院水平,医联体、远程医疗和城乡对口支援将优质医疗服务送到百姓家门口。全省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增至7.21张,每万人口注册全科医生人数增至3.86人,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居全国前列。基本公共卫生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免费享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增至28项。美生活,还离不开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富有。话剧、舞剧、音乐剧、京剧、评剧等优秀舞台艺术作品接力上演,演出聚焦公益惠民,为广大群众送上文化大餐;每个村的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让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社区、乡村、公园、广场,健身设施随处可见、举步可就,不断满足群众多样化的健身需求……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又是一个四季轮回!然而,飞逝的时光中,已留下辽宁振兴坚实的足迹。
    11/09
  • 辽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撮合对接会成果丰硕
    11月2日,由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主办,东北科技大市场、各市及沈抚示范区科技局承办的全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化撮合对接会在沈阳举行。活动现场(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此次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全省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支撑作用,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成果转化推广,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对接会上,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19家高校及院所发布重要科技成果,13项科技成果及4项产业节能减排需求进行了路演,“燃煤发电洁净处置有机固体废物技术”等4项重大科技成果项目进行了现场签约。据了解,今年以来,省科技厅成立“双碳”科技工作专班,重点加强“双碳”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将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融入科技工作各个方面,举全厅之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工作。以此次撮合对接会为契机,省科技厅将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继续加强跟踪指导,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专业化、管家式服务,用好实质性产学研联盟、“揭榜挂帅”攻关项目、成果转化后补助、创新平台建设等各项创新政策,支持绿色低碳科技成果真正在辽宁转化落地、开花结果。
    11/08
  • 辽宁:“ISO9001”如何赢得“小微”青睐
    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源泉,是解决就业需求的巨大容器。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在管理体系、产品质量、人才配置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今年,省市场监管局根据我省陶瓷、防水卷材、泳装、瑜伽服等地方产业特点,在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品及纺织制品两大行业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扩大行业试点工作,选择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作为我省提升行动技术支持单位,帮助试点企业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政府花钱请专家,上门帮扶做优化。然而,一些小微企业并没有给予热情回应。“不需要,别打电话了”“能有这好事?骗人的吧”……提升行动初期,我省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四处碰壁。经多次广泛动员,我省遴选出20家有强烈意愿的小微企业参加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却有4家企业在培育中途离场,放弃认证。是因为标准太远、现实太近,还是“高大上”的标准让小微企业难以消化?请看本报调查——辽宁辰泰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产品热销。(摄影:郑磊)质量认证不是大企业“专利”,“小微”也需有“里”有“面”“李总,你家干净啊!”客户一进门,第一句话便是称赞。对兴城市美诗奇泳装厂总经理李哲来说,这话最近听习惯了。曾经,面辅料满地乱放,厂房无处下脚,一直让李哲感到无从下手,整理起来实在费时费力,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前客户来时总说:“李总,你家得收拾收拾啊。”李哲每次听了,都只能是用“哈哈”一笑来掩饰尴尬。参加这次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审核员杨维卓告诉李哲,产品必须离地,李哲新购置了周转筐、周转推车、垫板及货架,并按类、按区域摆放管理。恰恰因这次货品整理,让李哲及时发现并消灭了一处火灾隐患。“在清理地面时,看见最底下的布料已经烧焦,一股煳味,才知道地上长时间不用的插座漏电了,我当时脑袋‘嗡’的一声。”李哲如今回想起来,仍是心有余悸。对李哲来说,车间的整洁不仅仅是好看,而是真正发挥了大作用。“之前也不是不想管,实在不知道怎么管,也管不过来,厂里没有专人管,所以我每天想起来什么就管什么,这么多年全是靠经验走过来的。”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李哲的管理方式在小微企业中具有代表性、普遍性。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质量意识薄弱的问题,日常管理自由粗放,布置工作几乎全由企业负责人口头交代。人才严重缺乏,务工者只负责干活,企业没有专业人员从事管理工作,员工职责不清晰,一人多岗较为普遍。简而言之,就是“干好眼前事儿,不管身后活儿”。质量认证是市场监管部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重要手段,针对小微企业存在的质量管理短板,运用质量认证手段将ISO9001等国际先进质量管理标准和方法导入小微企业,指导小微企业建立并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我省市场监管部门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发现很多小微企业对质量管理体系有误解,认为只有大企业才需要建立“气派”的质量管理体系。“很多小微企业认为做质量管理体系是给脸上贴‘金’,外人看着好看罢了,认识不到这个体系建立起来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副处长张义虎说。因此,除非市场需要,小微企业极少主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截至9月底,我省实有企业1130854户,拥有质量管理体系证书23749张、涉及企业22801家;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仅占企业总量的2.02%,且基本都是大型企业。沈阳市红运陶瓷有限公司生产厂长翟云生是重庆人,曾在佛山的陶瓷厂工作多年,他认为辽宁的企业家经营理念相比南方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南方的企业家舍得投入,每年都要3次至5次请专家、教授进行质量和工艺的培训指导。来这边后,我发现好多企业家连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都不想做,还怎么创品牌?只能在低端市场里抢饭吃了。”他说。兴城市美诗奇泳装厂获得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摄影:郑磊)盘锦禹兴防水建材有限公司设专人对生产过程进行品控记录。(摄影:郑磊)花“小钱”办“大事”,既“治病”又“强身”11月1日凌晨,天猫“双11”活动正式开启,斯泊恩旗舰店涌入大量订单。店铺经营者——兴城市华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策巍兴奋地说:“购买瑜伽服的老客户明显多了,看来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效了。”后台数据显示,顾客满意度与年初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相比,提升了8%。11月4日,在辽宁辰泰防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院内,大量防水卷材正通过传送带运上了大型货车,准备发往哈尔滨。总经理潘均飞借着工作间隙对记者说:“都是听说咱家产品质量好、施工效率高,想要跟我合作的,这个月已经比年初多了15%的经销商。”“前面投入小成本,后面收入大效益。”沈阳市红运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柯志忠说出了第一批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扩大行业试点工作获益者的心声。目前瓷砖行业产能过剩,且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在生产及预防污染方面的成本高,给企业经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提质增效、节能增效成为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员张伟抓住红运陶瓷公司痛点,提出解决办法:调整产品原料配料比例、增加窑炉枪数量、增加二次助燃风、加粗排烟风管,从而提升窑炉枪燃烧效率、充分利用窑尾余热。红运陶瓷公司在实施改进后,每百平方米瓷砖在天然气使用量上节约了1.39立方米,每年可实现节约能耗20.85万元。不只节约了能耗,柯志忠透露,随着热能的提升,烧制时间短了,出砖速度快了,产能从原来的每天1.7万平方米,提高到现在的每天2.8万平方米。通过这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柯志忠赚足了“里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成熟的一套管理体系和标准,是企业发展和成长的根本。张伟认为,“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强调风险思维、绩效结果、持续改进和创新,对于习惯于家族式、粗放式管理的小微企业是很好的管理工具和方法。”通过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帮助小微企业不断提高质量绩效,进而不断发展壮大。同时,通过认证还有效解决了市场信任度不够的问题,从而吸引了更多的优质客户,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订单合同。“帮助企业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核心就是查找并解决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这样企业才能有一个质的飞跃。”杨维卓说。对于兴城市美诗奇泳装厂来说,对外包方管理存在巨大隐患,影响了最终的产品质量和销售。在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之前,兴城市美诗奇泳装厂没有具体的外包加工产品质量控制,外包胶印及外协加工产品直接在外包方包装,回本公司后无人检查直接发货,导致出现大批质量投诉并退换货,每批外包产品返回后增加的人工返修成本约3000元至5000元。建立外包控制之后,对外包加工产品执行进厂全检制度,外包加工提供的产品不合格率从以往的4%降低到1%。尽管建立检验制度增加了用工成本,但与发生质量问题造成的浪费相比,李哲认为,这点儿小钱花得值。经过改造,沈阳市红运陶瓷有限公司实现节能降耗产能提升。(摄影:郑磊)兴城市华邦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摄影:郑磊)自行尝试难度高,推广谨防“两层皮”既然质量管理体系如此行之有效,为什么小微企业会敬而远之、望而却步呢?从事瑜伽服生产的张策巍认为,以前企业规模小,觉得与管理体系要求的标准相比有很大差距。从事防水卷材生产的潘均飞透露,真研究过,在这次试点之前已经收集了一些资料,但不清楚该怎么做。“这些参与试点的企业是有质量提升意识的,但还是有很多企业认为做这些不如把精力投入到生产中见效快。”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工作人员李文达表示。提升行动中市场监管部门和认证机构很主动,作为应用试点成果的企业却不是很积极,存在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部分企业存在小富即安的心理,拘泥于现状的思想重、开拓进取意识弱,对于推广应用质量管理体系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不高,觉得自己是几个人的小企业,搞质量管理体系没必要,一直都是这样干的,没有它也挺好,其中个别企业连参加免费培训都不愿意,影响了提升行动的进展和效果。在我省这次的试点工作中,甚至出现了4家企业调头离队的情况。记者在调查了解中得知,有些企业发现正规化管理需要增加人力、物力成本,认为得不偿失;有些企业到了生产旺季没有时间再继续做管理。此外,一些小微企业员工文化基础差、素质较低,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这也直接导致质量管理渠道不畅通,形成“中梗阻”。杨维卓坦言:“企业的对接人太重要了,有些小微企业人员文化程度低,执行力差,教给他们的东西理解消化不了。”在帮扶企业的半年时间里,杨维卓每个月都会到企业挨家指导,临走时会给企业布置作业,等下个月再来时,发现有些企业并没有改进,长期下去,企业自觉无法进行下去,提前交了“白卷”。用工难也是制约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因素。在兴城市有大小泳装企业3000余家,而务工者只有当地农民,没有外地人来打工,于是存在工人“挑活”的情况。因此,当企业向工人提出提高产品质量时,有些工人认为要求苛刻而“撂挑子”,另寻高就去了。对于企业而言,质量管理体系的实用性则是关键。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通用的企业质量管理要求,当它与具体某个行业的小微企业结合到一起的时候,就会有许多冲突与问题。盘锦禹兴防水建材有限公司在参与本次试点前,曾经和北京的一家认证公司合作,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董事长阳作朋认为,那是一次失败的尝试。“那边的工作人员只来了一两次就给发证了,并没有具体指导我应该怎么做。我得到的仅仅是一个证书而已。”正是因为有了对比才产生这样的感悟。负责帮扶盘锦禹兴防水建材有限公司的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审核员秦岩已经成为厂里的老熟人。“他总来,来了八趟了,每次过来都要住个两三天,从不嫌麻烦。”阳作朋这样评价秦岩。秦岩、杨维卓、张伟……这些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的技术专家深知小微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难点,他们根据小微企业的实际情况帮助建立适合它们的体系,而非简单套用体系中通行的标准,并在运行过程中不断修正。他们一步一步把小微企业领进门,一点一滴提升质量意识,降低认知门槛,降低审核难度,成为小微企业的质量“管家”。经过今年的试点工作,目前适用于非金属矿物制品、纺织品及纺织制品两大行业的《小微企业应用ISO9001提升质量管理的实施指南》已经总结编写完成。有了具体方针指南,明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将会推广应用在这两个行业更多小微企业中。“我们希望通过全省市场监督部门持续开展的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能把这两个行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纵向做深做实做透,从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以认证手段助力辽宁高质量发展。”省市场监管局认证监管处处长黄春梅表达了这样的愿望。这也是企业的心愿。“就我一家质量提升了意义不大,只有整个兴城泳装产业做大做强了,别人提起兴城泳装都竖大拇指,我才能跟着乘风破浪。”李哲说。
    11/08
  • 敢为人先再出发——大连金普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风劲好扬帆,奋楫开新局。今年以来,大连金普新区一幅幅生机勃勃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令人欣喜振奋:海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货轮往来靠泊、起航;陆上,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上风驰电掣。项目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声隆隆,“山海关不住,投资到金普”正变为现实;改革后的三大园区你追我赶,广大干部群众焕发出从“要我干”到“我要干”、主动想事干事的精气神儿……新动能、新活力,缘于金普新区发扬“闯”字精神,勇当开路先锋,以全新的改革姿态进入新时代、再踏新征程,充分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园区改革开辟新路、国企改革清障除弊、“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金普新区作为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同时也是我国拥有国家级功能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优势最明显、最具发展活力的区域之一,以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构筑对外开放新前沿,在推动新时代大连乃至辽宁高质量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繁忙的辽宁港口集团大窑湾集装箱码头。(摄影:朴峰)园区改革大刀阔斧聚焦主业重塑功能“这是一次超常规、颠覆式、突破性的改革,深度力度广度前所未有!”回顾1年前实施的园区改革,金普新区党工委编办的一位负责人至今仍感慨不已。因为全区园区中2000余名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手术刀”式的自我革命。曾经是领先的园区,面临体制僵化、利益固化、动力弱化的困境。2020年7月,以重塑体制、重塑产业、重塑功能、重塑品牌为目标的园区改革在大连全市范围内正式启动。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作为全国第十个、东北地区第一个国家级新区,金普新区选择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承担起首开东北地区先河的法定机构改革试点任务。金普新区是在“神州第一开发区”——大连开发区、东北地区第一个保税区——大连保税区、中国第一批旅游度假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以及金州区基础上成立的功能区,是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的承载地。“园区改革,不是简单的调人动位,而是要用企业化的思路让园区重回市场资源配置的高速赛道,重新还原到改革和发展‘排头兵’的定位。”大连金普新区党工委主要负责人对园区改革的精准解读,成为始终贯穿改革过程的关键核心。改革“地动山摇”,但人心要稳。金普新区相关部门首先沟通协调好“关键少数”,将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选调入筹备机构中,把被改革对象转变为改革动力。在灵活措施上,对愿意变换身份去法定机构干事创业的干部给予一定时间的档案封存,留好过渡期。拿出最高千万元的奖励,向全员征求改革“金点子”。思考“金点子”的过程,也成为干部员工潜移默化统一思想的过程。改革进入深水区,需要勇气,更考验智慧。充分理解了“改革的初心是发展,改革的目标也是发展”,改革过程“秩序不乱、队伍不散、工作不断”,取得超出预期的效果。具体实践及积累的经验,为东北地区法定机构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首先是“变机构”,在金普新区所属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大连普湾经济区开展改革试点,三个园区的管委会不再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改为依照法定授权履行相应行政管理与服务职责的法定机构。其次是打破“铁饭碗”,创新人事管理制度。试点园区除管委会主任为公务员外,其他人员均为法定机构工作人员,不保留原有身份,不对应行政级别,参加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管委会副主任职位实行竞争选拔制和任期目标制,法定机构工作人员实行聘任制。建立末位淘汰制,每年淘汰比例为2%至5%。推行“以绩效论英雄”,实施薪酬制度改革。因事设岗、以岗定薪,建立不唯身份、不唯资历,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收入分配机制。根据园区特点和发展阶段等进行差异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园区工资总额核定挂钩。充分放权赋能,激发园区发展活力与动力。在考虑试点园区承接能力的基础上,按照“应放尽放”原则,围绕园区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经济管理职能,分类编制园区可享受的省级、市级、区级经济管理权限清单。目前,金普新区已赋予各园区市级行政职权事项193项、区级1713项,实现了园区内审批扁平化、自主化、便利化。一系列体制机制改革,让园区作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功能更加突出。今年前三季度,金普新区三大功能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7亿元,占全区的18.1%。固定资产投资66.5亿元,占全区的21%,强力拉动全区增长8.7个百分点。园区完成到位内资159.33亿元,占全区的65.4%。东风日产大连工厂已成为全球标杆工厂。(摄影:姜迎昕)国企改革攻坚克难实现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振兴的根基所在。转型发展,总是与改革的进程紧密相关。“金普发布”微信公众号里,最近一段时间持续发布国有企业领导干部选聘的相关公告。一场优化区属国资国企布局,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模式和激励约束机制,重新焕发国企生机与活力的改革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此次改革,准备充分。实施前,对全区国企运营情况、人员状况、绩效薪酬等重点问题调查摸底,形成13项专题调研报告;制作14本分类图册、开发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提高国资国企资产运行效率、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提供保障;实施中,出台国资国企改革及监管政策文件13个、配套性文件8个,构建起国企改革支撑性政策框架体系。此次改革,思路清晰。“条块结合”统筹布局,“横向联合”优化重组,构建“1+1+3+N”国资布局架构;聚焦主业,“一企一策”助力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体起立、全员竞聘、市场化选人、末位淘汰;完善管理制度,形成“领导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薪酬能增能减”的市场化企业运营机制;完善国资监管体系,特别要探索有别于国有独资、全资公司的混合所有制企业监管办法。其实细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金普新区不仅起步早,其中已不乏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案例。为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高国有资产配置和运营效率,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2020年8月,金普新区整合9家国企组建大连金普新区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00亿元,净资产600亿元,总投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这是金普新区创新体制机制,通过“顶层设计+底层改造”全面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次重要尝试。新组建的产控集团作为金普新区城市升级、产业发展、改革创新的重要引擎,不仅参与产城融合、重大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同时通过开展资产管理、基金引导、股权投资及并购,聚焦数字产业、新基建、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航运物流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一批“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带动金普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并着力引进或培育一批符合大连市战略发展目标的优质上市企业。今年6月,金普新区产控集团取得联合资信评级机构授予的主体信用AAA等级,评级展望为稳定,正式跨入国内最高信用等级行列,成为目前我省唯一的“市(区)属”AAA级城投类平台公司。金普新区以信用资本为统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全新维度就此打开。产控集团是金普新区积极推进国企改革的缩影。探索和实践仍在持续,不断清障除弊、不断勇于先行先试,金普新区正努力打造更多国企改革新标杆,让国有经济释放日益澎湃的新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群众办事越来越方便快捷。(摄影:姜迎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打造最优营商环境9月22日,大连市举行第三季度重大项目签约和集中开工仪式。在克诺尔商用车系统项目开工现场,中国区总经理夏斐特别提到:“克诺尔工厂落户金普新区以来,得益于越来越好的营商环境,每年都保持两位数增长。集团此次决定将新工厂项目继续放在金普新区,还是看中优越的营商环境。”德国克诺尔集团是世界领先的轨道车辆和商用车辆制动系统制造商,近年来在金普新区累计投资超10亿元。建成后的新工厂是克诺尔在中国最大的生产和研发工厂,亚太地区主要生产、装配基地。该项目对金普新区汽车产业强链补链延链同样至关重要,引领性极强。“近者悦、远者来”,营商环境已成为吸引投资、拴心留人的重要因素。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是关键。一方面简政放权,一方面紧紧抓住审批服务这个“牛鼻子”,金普新区近年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多点突破藩篱壁垒,政务环境、投资环境、市场环境不断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三合并、两压缩、一精简”后,社会投资类一般工业、仓储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得到极大优化。目前从土地摘牌到施工许可办理的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3项精简至7项,审批时限由75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审批要件由60项精简至18项。“一窗受理”改革,政务服务提速增效。仅“一窗”即整合办理事项528项,实现前台统一收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一体评价反馈的业务闭环。与之相呼应,“综窗办”“网上办”“掌上办”“24小时自助办”等便利化举措不断出新,“容缺受理”“即来即办”“秒批秒办”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审批速度一提再提,企业和办事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商事制度改革是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先手棋和突破口,有助于市场主体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金普新区在全国率先实现企业注册登记权限一放到底,实现全域通办后,各基层市场监督管理所均可开展个人独资企业和一人有限公司两种类型企业的设立登记,极大疏解企业注册登记堵点,大幅提升行政审批效能的同时有效激发市场活力。截至目前,金普新区实有各类市场主体达到20.93万户。“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促进金普新区全域营商环境持续迭代更新,其中大连经开区2020年营商环境指数位列全国第五、北方地区第一。“马上办”“金十条”“有事担责、无事不扰”等营商品牌广泛赢得企业、投资者和办事市民的良好口碑。大连恒坤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增超有感而发:“恒坤新材料在厦门和金普新区都有工厂。尽管分在南北两地,但感受到了一样便捷的投资环境、良好的市场环境。”大连片区跻身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区三甲。(金普新区管委会提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振兴氛围空前浓厚深秋季节,山、海、城融为一体的金普新区迎来色彩多样的丰收季:苹果、枫叶是红的,稻田、银杏叶是黄的,天空、大海是蓝的,童牛岭、大黑山是绿的……改革同样进入丰收期,收获累累硕果。金普新区党工委编办负责人介绍,在全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的基础上,随着党政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园区等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目前金普新区机构数量大幅精简,职责边界彻底厘清。党政群机构压缩至29个,原有167个公益性事业单位优化整合为16个,21个大大小小开发区(园区)压缩至3个。干部结构全面优化,干部身份完全理顺。完成了6批次195名区管班子成员选任和调整交流,4批次433名科级领导干部选任。园区法定机构改革顺利完成,园区回归主业、剥离社会事务、恢复经济功能,构建起“新区统领、三区协同”的管理架构。“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不干事的人没市场”的用人机制,充分激发全区干部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导向,让大家在工作中“多了精气神,少了官僚气”。“明显感觉到他们思想上有变化,工作上更有动力了”,一位企业负责人表示,园区工作人员从“地盘意识”变成“职能意识”“服务意识”是改革带来的最直观变化。改革的红利不止于此。法定机构改革以来,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平均每周推出一项制度创新成果,不少于一个重点项目落地或开工。高水平制度创新促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市场活力充分激发。法定机构改革一年来,大连片区新登记企业7524户,同比增长9.33%。其中,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161户,同比增长65.34%。今年8月,大连片区发布实施《产业创新特区建设方案》,截至目前,已有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等30多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产业创新特区,总投资额近200亿元。在国际权威机构FDI杂志近日发布的2021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区排名中,大连片区在全球70余个参评的自由贸易区中脱颖而出,名列全球最佳自贸区第三位并荣获亚太冠军。10月15日,为进一步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品质,全域旅游标准化建设在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全面拉开序幕,参与人数达到7.2万人。法定机构改革重塑体制机制优势,使园区发展定位更加清晰明确:以开工建设的“航海时代海洋文旅城”等龙头型、旗舰型文旅项目为引领,全力打造世界级滨海旅游度假胜地。改革后的普湾经济区,确定“十四五”期间要打造成为“大连城市化发展战略和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区、高端服务业聚集区、国际化和现代化滨海新城的重要增长极”,结合已有产业基础,正积极谋划进军新领域、发展新业态。今年,普湾经济区总投资5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达50个。改革为金普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前三季度,金普新区工业经济累计实现产值2655.8亿元,同比增长18.4%。改革形成的良好营商环境,对海内外资金形成巨大吸引力,重大项目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前三季度,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5.75亿元,同比增长33.6%。其中建设项目完成188亿元,同比增长44.8%。改革开路,创新破题!“十四五”开局之年,金普新区敢为人先再出发,以更大力度落实国家战略,以更大力度激发创新活力,以更大力度推进动能转换,以更大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定当不负使命、勇立潮头!
    11/08
  • 辽宁锦州石化针状焦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日前,中国石油锦州石化分公司的产品针状焦通过了全球著名石墨电极生产企业的测试,其关键质量指标超过同类型国际先进针状焦产品水平,为锦州石化拓展海外市场、巩固产品美誉度再添砝码。(摄影:蔡壮)(摄影:蔡壮)(摄影:蔡壮)锦州石化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装置长期稳定运行的油系针状焦生产企业,逐步建立了“产、销、研、检”全方位、立体营销模式。企业通过新上烘干设备、调合油浆、统一标准等手段,推进电极焦产品质量升级、成套技术开发,同时,与国内外知名电极生产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锦州石化正不断拓宽原料资源,打造高端化、多样化、特色化产品,积极拓展国内外针状焦市场。
    11/08
  • 辽宁省戏曲团到辽阳县甜水满族乡送戏下乡
    10月28日,辽宁省戏曲团走进辽阳县甜水满族乡开展“送戏曲下乡弘扬传统文化”惠民演出,为山乡群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演出在河沿村文化广场进行,辽宁省戏曲团的演员们献上了评剧《乾坤带》《打金枝》等经典戏曲节目,精湛的专业技艺赢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此次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文化自信和乡村文明建设,切实增强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11/05
  • 辽宁葫芦岛: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经济进位升级
    营商环境佳,项目捷报传。投资515亿元的徐大堡核电二期开工,投资100亿元的精细化工项目签约,投资73亿元的抽水蓄能项目地勘启动,投资15亿元的重组新冠病毒疫苗项目落地建设即将投产。2021年,葫芦岛市实施重点项目464个,总投资达214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13亿元,截至目前,393个项目开复工。大项目顶天立地,中小企业亦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上半年,葫芦岛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个转企”全年工作任务,目前,全市共完成“个转企”665家,完成全年工作目标的110.83%。日前,葫芦岛市政府引入国内最具权威的第三方团队,依据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针对全市营商环境指标进行自查自改,研究通过了《葫芦岛市对标国内一流标准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的若干措施(2.0版)》《关于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的实施方案》等营商环境建设文件。锚定“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建设目标,以及中国共产党葫芦岛市第六次代表大会提出的城市发展“三大目标”,葫芦岛市再次踏上新征程。锦西石化厂区。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从8月18日土地摘牌到8月26日拿到工程规划许可证,再到9月10日拿到施工许可证可以开工建设,碧桂园葫芦岛枫璟澜庭商住项目工程建设审批手续,仅用了18个工作日便办结。“这样的速度,不仅创下了碧桂园所有项目的审批纪录,在全国同业商住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速度中,也名列前茅。”碧桂园葫芦岛公司总经理丁钰津说。立志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的葫芦岛市,在学习先进地区经验时不搞简单复制,创新重塑审批流程,合并关联审批环节,并联同步审批事项,极限压缩审批时间,部门审批事项由原来的“接力跑”变成“同时跑”,不断创出项目审批速度新纪录。在日前工业项目实现“拿地即可开工建设”的基础上,葫芦岛市深入推进审批容缺受理改革,建立共享机制,全程跟踪服务,把过去企业报件后等行政批复,变为行政工作人员实时了解上一个流程的办理信息,等企业来报件,企业手续齐备,即报即批。投资4.5亿元的碧桂园枫璟澜庭商住项目土地摘牌当天,葫芦岛市自然资源局便组织局内相关科室成立项目服务专班,细排工作计划,敲定每一个审批环节的时间节点,实现审批流程改革提速。他们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助推企业无缝衔接地高效完成了详规公示,土地出让合同签订,土地出让金、税费缴纳,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不动产登记证办理、规划详规审定,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等若干流程。“由于我们提前介入做好各项准备,使得每个环节的审批都做到了在手中不停留,瞬时办结。感觉就像是在赛跑,而且起跑就是冲刺。这样打造出7个工作日办结的极限审批速度,虽辛苦,但欣慰。”葫芦岛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傅立群表示。拿到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当日,在枫璟澜庭项目所在地的葫芦岛市连山区住建局,局长孟宪斌召集相关审批股室负责人,面对面向碧桂园葫芦岛公司一次性详细告知了办理施工许可证所需的各项材料要件。8月26日到9月10日,碧桂园葫芦岛公司高效完成了枫璟澜庭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和工程监理、设计、总包、地勘的招投标等工作。9月10日,当碧桂园葫芦岛公司拿着相关报件材料来到连山区住建局时,连山区住建局立刻全局总动员,在前期培训并模拟演练的基础上,4个相关审批股室7人联动,加班加点,于9月10日22时为碧桂园葫芦岛枫璟澜庭商住项目颁发了施工许可证。“关键在于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改革。”连山区住建局建管股的齐峰说。按照有关文件精神,连山区住建局勇于担当,在葫芦岛市首次探索实施了审图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并缩短公示时间,每个环节都做到“秒办”,实现了当日所有审批全部办结。“当天的晚饭,我们是在办公室吃的盒饭。”齐峰说。工程建设项目“拿地即开工”不再是神话。全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一个窗口”服务、“一张表单”申报、“一套机制”运行,并联审批和规划设计方案联合审查、联合审图、联合验收。没有葫芦岛市大刀阔斧的工程建设审批制度改革,就没有如今这个接近极限的审批速度。葫芦岛市的营商环境正在日益成为吸引投资者的烫金“名片”。“碧桂园这个案例,为我们今后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出了榜样。对该办且没有政策瓶颈的事,痛痛快快办;对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个案,规范程序、阳光操作、特事特办;对该办但有政策瓶颈的共性问题,改革创新办。”葫芦岛市主要领导表示。碧桂园葫芦岛公司也从中受到了激励。“从市、区政府到职能部门,大家与企业共建工作微信群,每个办证环节加班加点,不计得失。这种拼速度的劲头,值得我们学习。审批提速,为企业节约了大笔成本。”丁钰津表示。投桃报李。10月27日,碧桂园公司与葫芦岛市龙港区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碧桂园将捐赠建设近万平方米的现代化茨山河体育公园、1.68万平方米的市青少年宫,出资助力海星路延长路段、实验二小教育集团双龙分校等建设,改造市体育中心,推动区域文体教育以及市政配套设施升级。葫芦岛积极创建“零证明”城市,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数据”跑起来群众办事“零证明”日前,龙港区一居民为办理遗属相关待遇,需要向南票区一家省直企业提交人社部门开具的未参保证明。办事人来到所居住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判定其符合线下开具标准,但是他跑错部门了,应当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为了不让群众多跑腿,社区工作人员主动使用“零证明”城市部门核验系统,为他办理了证明。办事人没有离开社区,10多分钟就拿到了他要开具的证明。办事方便了,群众不再为开各种证明而“苦恼”。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群众就近到任何助办点,都可以完成非政府部门索要证明事项的办理。截至9月底,各相关机构通过部门核验方式,减少群众跑腿开具证明23168件次。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葫芦岛市的“零证明”城市创建工作正在日益走向纵深。一年多来,全市1410个行政村和社区的7050名工作人员参与学习,召开现场会议20余次,线上培训4场,建立容纳1934人的企业微信工作群,搭建了涵盖全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公共服务机构的线上组织架构。证明事项清理实现全覆盖,全市梳理88个条线证明事项8721项,总数据量达148257条,推出的《葫芦岛市“零证明”城市证明事项总清单》共涉及各类事项949项,其中,直接取消279项,数据查询198项,部门核验318项,申报承诺2项,认定为自持材料152项。全心全意服务群众办事,葫芦岛市有个不动产登记“葫芦岛模式”。几年前,葫芦岛市就实现了所有的房屋交易与不动产登记业务在3个工作日内全部办结并发证,其中,新建商品房预告登记等9类业务不到一个小时就能办结发证。葫芦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按照“分散受理、网上审核、即来即办、自助发证”的工作思路,创造性地探索出外网申请、内网审理等一系列、全方位的增效提速新举措,大大压缩办理时限。他们精简整合办事流程,将原来的10个流程14个步骤精简为3个流程3个步骤,登记流程压缩了70%。再造窗口受理模式,一项登记业务涉及几个科室,原来要挨个窗口排队,现在实行一体化管理,所有业务“一个窗口进、一个窗口出”,受理窗口也由15个增加到25个,受理速度成倍提高。“没想到公积金贷款当天就能办完。”11月1日,在葫芦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刚办完公积金贷款的张先生说。原来,葫芦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公积金服务大厅设立了服务站,可直接办理不动产查档、登记等业务。过去老百姓办理公积金贷款要在两个单位往返6次,现在一次办结。这样的服务站,葫芦岛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业务管辖范围内的龙港区、连山区、南票区、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共设立了14个,其中,9个设在银行网点,便于办理不动产抵押;1个设在公积金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理公积金贷款;3个设在政府公共服务中心,方便群众集中办事。“借助其他部门的现有场地,搬几台电脑,架设一个网络,不用多少投入,老百姓就近就能办理不动产登记业务,何乐而不为呢?”葫芦岛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郜永泉说。按照这个思路,他们还在国内率先建立网上司法查询查控信息平台,查询不动产权属信息不用再“跑来跑去”;在省内率先实现了不动产抵押登记全程网上办理。5月31日,葫芦岛大药房医药连锁店有限责任公司北岸金城分店办事人员,从葫芦岛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药品许可审批窗口处顺利领取全市第一张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证。“以前要分别提交药品经营、医疗器械、食品经营许可申请材料,到不同单位申请办理,至少得一个月左右能办完。现在只需提交一次材料,跑一个窗口,接受一次检查验收,10天之内全部办理完毕,太方便了!”办事群众说。“一业一证”改革全面推行。葫芦岛市实行“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并审批、一证准营”,已发出药品零售行业综合许可证270多份,目前这一审批模式已推广到10个行业。证明事项和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告知承诺制全面推行。葫芦岛市制定印发了《葫芦岛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工作实施方案》,梳理可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90项,并以清单形式在政务服务网公布。截至目前,葫芦岛市一体化政务平台对接事项333项,全市“一网通办”实办率63.29%。政务服务事项“最多跑一次”比例99.99%,平均压缩时限82.99%,即来即办率61.44%,所有环节实现计时管理,平均办理环节2.15个。“综合窗口”改革“一窗业务”比例85.71%。全市建成使用政务服务助办点110个。绥中港。激情创新担当碰硬解难题今年以来,葫芦岛干部群众精气神越来越足。因为,一个个历史遗留的“老大难”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一家有2000多名员工的老企业改制后遗留问题重重,群众意见很大。葫芦岛市委主要领导走进企业,认真研究解决办法,争取政策资金支持,“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企业卸下包袱、重焕生机。重复信访大户背后,往往隐藏着“老大难”问题。很多难题,开始时并非特别难解决,但时间久了,小事容易拖大,大事可能拖“炸”,解决成本越拖越高,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实践证明,事情真正解决起来并没有那么难,关键在于是否敢于迎难而上啃‘硬骨头’。干和不干不一样,早干比晚干强,办法总比困难多,等和靠,不会出结果。而且,‘老大难’这个堵点打通后,常常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收益。”葫芦岛市一名干部表示。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单纯就事论事容易走进死胡同。葫芦岛市总结经验,跳出问题看问题,用发展的思维研究解决办法,通过拓展新发展空间,盘活“一潭死水”,实现多方共赢。散落在城区各处的12座大型烂尾楼工程,在市领导一次次立足发展视角的现场办公努力下,最终都有了解决方案。在兴城海滨某小区住了6年的张女士,终于放心了。在市领导现场办公敦促下,她的房证最近办下来了。因为一些房地产开发商欠缴水电暖等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很多购房市民不能办理产权证。“容缺受理”解了张女士的办证难题。以此先例为模板,一年多来,葫芦岛市9万多户市民的购房办证难题得到顺利解决。园区经济作用发挥不显著,缘于企业化市场化运营改革不到位。葫芦岛市最近出台方案,让园区干部保留编制身份投身企业化运营改革,分配上同时予以高效激励,促进工作质效全面提升。园区闲置厂房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兴城经济开发区盘活占地55公顷的闲置厂房,为20多家企业一企一策量身改建了9万平方米厂房,采取宜租则租、宜售则售、租售并举的方式,快速引进总额逾10亿元的投资。其中,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高新科技企业有6家。“你这‘临门一脚’能不能踢好?这个项目能否按时开工,就看你的了。时间有成本,矛盾化解在早、化解在小,才是正道。为百姓干事,有什么不敢担当的?如果再因不敢碰硬耽误了工作,就主动提出换岗位吧。”在日前的一次政府工作会议上,市长进行了点名批评。会后,一名干部说:“就是需要这样直面问题的处理方式。不留情面,让不担当不作为的滑头红脸出汗,无处可逃。”风正气顺干劲足。龙港区主要领导的早餐餐桌旁坐满了企业家,“‘早餐会’解决企业大问题。”一位与会企业主评价说。项目建设拉练会也回来了,而且不走过场,各级领导现场拍板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难题,投资商大呼“解渴”。阿里巴巴1688(兴城)实力产业群示范园区。葫芦岛成立市县两级项目谋划和服务专班,实行重点项目领导包保机制,选派优秀干部充实招商一线,构建起596人的专职招商队伍,市委书记、市长带头跑招商。龙港区全员上阵抓招商,明确招商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的干部直接提拔重用,掀起新一轮招商高潮。前三季度,全市新签约项目117个,项目总投资达406.61亿元,同比增长13.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8个,项目总投资达380.39亿元。上行下效,只争朝夕。日前,兴城经济开发区帮下属的葫芦岛电商直播基地突破性地实现了全国第一个泳装直播“开白”。如今的葫芦岛,因为“我要干”,过去的许多困难不再是困难,“办法总比困难多”,每名领导干部都像拧紧了的钟表发条一样,忙起来,动起来。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形成共识,每年带头啃下1块到2块“硬骨头”,形成1项或2项改革创新成果。在日前的换届中,葫芦岛市调整了一批干部,赢得连声叫好。新任市发改委主任、市工信局局长、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等干部,都是专业工作能力出众者。“干部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他的专业能力是基础。如果不懂行,或半懂不懂,面对越来越复杂的问题,他怎敢担当?怎会担当?我们要守护清朗的政治生态,把大家公认的好干部用起来,把干部从‘人情’网中解脱出来,让大家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让那些整天研究人、研究规避责任的滑头没市场。”葫芦岛市的选贤任能实践,让群众服气。干部是最好的风向标,用好一个人,带动一大片。“现在,我们对葫芦岛的明天充满信心。”一名市直机关干部说。奋起直追,再攀新高。有激情、敢创新、守清朗,葫芦岛市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有声有色。“老字号”“数字蝶变”,渤船重工“耕海一号”超大型海上生态牧场综合体平台项目,正在由装备制造商向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变。“原字号”链条拉长,中冶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相关化工产业园也在规划建设中。“新字号”“无”中生“有”,面向京津冀的辽宁东戴河带土移植转化中心建设正酣。在正市级领导任组长的3个工作专班努力下,全市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目前实施项目268个,总投资额达1690亿元,一个绿色低碳的新能源基地初具规模,一个新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也正在构建中。
    11/05
  • 辽宁大连:昂起开放“龙头” 挺起产业脊梁
    扬帆启航新征程,实干笃行开新局。今年以来,大连市聚力建设“两先区”(产业结构优化的先导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在绿色发展、引育壮大发展新动能、解决“新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表率,在畅通循环、实现更高层次对外开放、解决“原字号”问题上为全省作示范,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据初步核算,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8.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3%和10.4%,对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恒力年产150万吨乙烯工厂装置区。(摄影:孙鹏伟)勇立潮头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因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是大连最大的特色,也是最突出的发展优势,奋进的脚步从未停歇,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十四五”开局之年,大连市更是充分发挥开放平台多、层级高的优势,全面推进更大范围、更高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当好东北对外开放的窗口和龙头。新近国务院批复的《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根据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加快提升大连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一核引领、两翼协同、多点支撑”的高质量发展总体布局,吹响了新时代辽宁沿海经济带新发展的集结号,为大连指明了新方向。辽宁沿海经济带中,大连的核心作用再次凸显。抢抓战略机遇,大连市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项目化、清单化、工程化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全市确立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围绕“开放引领、基础设施辐射、创新策源、产业牵引”,突出大连的辐射带动作用,包括推进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建设、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全面深化与日韩交流合作、建设大连新机场工程和临空经济区等具体实践;一方面,围绕“强化改革创新示范、强化绿色发展示范、强化共享发展示范”,提升大连的示范带动作用,包括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碳达峰碳中和示范城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等具体实践。大连市加快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持续提升航运、物流、金融“三个中心”功能。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国家现代物流示范城市、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和外汇结算中心,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9%以上。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推动优势产能、装备、技术、品牌和标准“走出去”。今年前7个月,大连市境外投资备案项目13个,协议总投资额12808.9万美元,同比增长19%。大连市在自贸区创新发展、要素市场等方面积极对接国际商务通行规则,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辽宁自贸试验区大连片区成立以来,累计推出38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在2021全球最佳自由贸易区排名中,大连自贸片区位居全球前三甲、亚太地区首位。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沃土,也是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因素。大连市深入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除涉密等不宜上网事项外,全市网上可办率达100%。入选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在全国36个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中跃升至第4位。《大连市社会信用条例》7月1日起正式实施,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信用立法城市。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提升了对中外客商的投资吸引力,增强了振兴发展动力。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新增外商投资企业249家,同比增长41.5%;实际利用外资7.2亿美元,同比增长94.6%;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127.7亿元,同比增长5%。大连海关关员查验进口氢燃料电池车。(摄影:李进)平台再造建设“东北新蛇口”辽港集团东北亚商品车海陆新通道和外贸商品车班轮航线的货源集聚与辐射作用持续显现,驱动大连港外贸商品车吞吐量高速增长。今年1月至10月中旬,辽港集团外贸商品车吞吐量同比增幅超过220%,创历史同期新高。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开辟新航线,加速构建以大连为起点的国际海铁联运通道,这是大连市提升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发展能级,进一步扩大“国际朋友圈”的重要举措。截至目前,大连港海运航线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拥有集装箱班轮航线98条,是东北地区唯一纳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总体规划的港口。为增强港口竞争力,大连港正全力打造东北亚集装箱枢纽港、油品矿石等大宗货物中转港、LNG接卸港和国际邮轮始发港。在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同时,大连市加快推进太平湾合作创新区开发建设,倾力打造集“港、产、城、融、创”于一体的东北新特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东北亚对外开放新前沿。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是辽宁省、大连市和招商局集团合作共建的重点产业园区项目,是深化央地合作、优化结构调整、助力东北振兴的新项目、新平台、新模式。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突出,区域内拥有大型综合港口,是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合港。9月以来,大连太平湾合作创新区接连迎来好消息:“国资国企综合改革特别示范区”获国家批复,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与招商局集团达成的《开发建设太平湾合作协议》也正式签署。同时,一批重大项目签约和集中开工,标志着太平湾开发建设迎来新的里程碑。开发模式上,招商局集团与辽宁省、大连市以“管委会+开发公司”模式,按照“政府服务、企业主导”原则实施区域开发建设。开发思路上,按照“创新驱动、内外循环、央企抱团、振兴东北”总体思路,整合资源,聚焦“卡脖子”重点领域,发展以高端装备制造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和以综合物流、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构建“前海—太平湾创新合作平台”“国资央企合作经济飞地”和“东北亚合作经济飞地”。截至目前,太平湾合作创新区签约项目30多个,涉及造船基地、新能源、智慧城市等行业领域。随着项目的陆续开工建设,在大连太平湾,一个面向东北亚改革开放的战略高地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正从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瓦轴集团特大型轴承生产车间。(摄影:鞠家田)蓄势赋能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10月25日,大船集团为招商轮船建造的30.7万吨超大型原油船完工交付,这是大船集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大型原油船产品,较上一代船型更加节能环保。此前不久,大船集团刚刚签下2艘全球首制7500立方米液化二氧化碳运输船订单,标志着大船集团在大型新能源气体船市场上站上新的制高点。工业是大连的命脉,大连振兴首先要工业振兴。“十四五”开局之年,以大船集团为代表的大连工业企业开足马力,助推大连工业快速前行。今年前三季度,大连市工业生产稳定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1%。大连市围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重点打造15条产业链,实施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等八大工程,推进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方向转型,努力构建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积蓄振兴发展的强大动能。改造升级“老字号”。大连推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优势产业数字赋能,密集推出700个数字应用场景项目和支持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政策。围绕重大成套装备、汽车及零部件、集成电路装备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中国一重大连核电石化承制的全球首台3000吨超级浆态床加氢反应器、世界最大SD专利环氧乙烷反应器,大连华锐重工全球首台智能化连续卸船机等多个首台套设备成功交付,企业上“云”达到6000家,传统优势产业进一步巩固壮大。深度开发“原字号”。立足打造石化产业“黄金产业链”,依托恒力、逸盛等重点企业,促进石化产业向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轻纺等方向不断延伸。恒力石化年产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实现稳产满产,PTA第四条、第五条生产线和年产150万吨乙烯项目正式投产,大连市炼油、PTA等产能增长位居国内第一,在DMTO催化剂、特种高纯气体、电子化学品等细分领域分别占据主导地位和领先优势,石化产业正在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发展。培育壮大“新字号”。做大做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高技术船舶与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相关领域列为重点支持方向,加强对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科创活动的支持引导,推进氢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设立10亿元氢能产业发展专项资金,4座加氢站建成运营,首批氢能公交车上线。大连机车助力“复兴号”首登雪域高原,瓦轴集团风电轴承全系列批量生产,金普新区无人驾驶项目启动,华录(大连)数据湖产业园开工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规模化。突出创新核心地位,持续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大连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今年发布58项“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榜单,47个产学研联合体成功揭榜。举全市之力建设英歌石科技城,预计到2025年,科学城主体框架建成,打造前沿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机构群,在洁净能源、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源头作用初步显现,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11/05
  • 辽宁瓦房店市:五颜六色的秋
    红色的秋黄色的秋多彩的秋
    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