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宜居丹东
宜居丹东
  • 丹东新区有一处免费“健身房”!
    “我有点胖,要多用健身器材锻炼锻炼,这样身体才能更健康。”每天晚饭后到门口的健身广场转转,已经成为绿城紫金园居民李海的一个生活习惯。事实上,李海并不是一个痴迷运动的人,健身也是近段时间才开始接触,之所以会产生浓厚兴趣,得益于小区前新安装的一套智能健身器材。“新的这套健身器材会‘说话’能‘计数’,神奇得很!”李海越走越快,生怕去晚了就没有位置了。一到健身广场,李海就到腹肌器上开始了锻炼,随着他的动作,腹肌器配备的显示屏开始显示李海消耗的卡路里、运动时间等信息。趁歇息的空档,他掏出手机扫描了旁边的二维码,将运动数据传输到自己的手机上。“你看这些健身器材有太阳能遮阳棚,还有专属的二维码和显示屏,我们来健身不仅不会被日晒雨淋,还可以查看自己的运动数据,更有意思的是,累了还能听歌放松。”李海欣喜地说,“这里和健身房的功能差不多,不同的是来这里健身完全免费。”和以往健身器材不同的是,该套健身器材设备全部为集趣味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智能健身器材,包括健身驿站1套、智能双位推举训练器、智能双位蹬力器、智能双位腹肌板,器材内置运动传感器,可以帮助运动者实时记录运动时间、速度,并计算出消耗卡路里的相关数据,这些数据既可进行语音播报,也能通过器材上传到手机中。该套器材不仅可以为大众提供更精准的健身数据、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同时也让公园、器材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化。除了这套智能健身器材之外,新区市民公园里,一片新的5人制的笼式足球场也已建成并对外开放。该足球场地长27米,宽17米,占地面积459平米。采用符合环保要求的人造草材料铺设,具有柔软、舒适、耐磨、透水性好等特点。据了解,截至目前为止,新区共有笼式足球场地5个,笼式篮球场地11个,大大满足了“大球”爱好者们的锻炼需求。这些新项目的安装进一步拓展了新区居民的活动空间,提高了新区居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为新区和谐生活画卷再添一道亮丽的风彩。
    12/08
  • 消防车通道治理情况专项检查
    11月25日至29日,凤城市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凤城市交警大队对全市住宅小区消防车通道治理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此次检查为期5天,共出动交警15人、消防监督员5人,执勤车辆5辆,采取日夜结合的方式,检查了天河湾、凤凰首府、苏华苑、银河湾等4个小区。经检查,4个小区均存在消防车道被违规堵占现象,交警部门现场对36辆占用消防通道的车辆进行了处罚。检查中发现,虽然各个小区都对消防车通道划了禁停线和警示牌,但是对堵占消防通道的行为没有进行有效管理。居民家庭楼道存放可燃物、电动车违规停放和充电等问题依然存在。
    12/04
  • 元宝区首个智慧体育公园
    11月24日,元宝区智慧体育公园里,众多市民在健身锻炼,不时传来欢乐的笑声。作为元宝区首个智慧体育公园,该公园位于大沙河至金水河沿岸,在原有的篮球、足球训练场及休闲健身步道的基础上提质升级,新增体育器材改造完成。该公园包括笼式足球场1个,智慧体育健身器材1套,城市健身路径4套以及足球训练器10个。整个公园引入智能科技,将传统健身设施和智能健身器材巧妙融合,在打造智能化的同时可以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锻炼需求。智慧体育健身器材内置运动传感器,可以帮助运动者实时记录运动时间及速度、消耗卡路里等相关数据。整套系统不仅可以为市民提供更精准的健身数据、进行科学的健身指导,同时也让公园、器材的运营和维护管理变得更加智能。区相关部门可根据数据生成的统计分析,制定全民健身计划,进一步提高市民的运动热情和生活品质。赵晓媚记者张尧摄影报道
    11/26
  • 写好“水文章” 答好“生态卷”
    “‘十三五’期间是我市水利建设史上投资额度大、科技含量高、工程效益好的建设高潮期。”11月10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三五”期间,丹东做足“水文章”,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显著提高,水利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水利事业逐步跃升。在农村水利建设方面,新增灌溉面积11.14万亩,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27万亩,改善涝区面积16万亩,完成生态治理面积1.51万亩。在农村饮水安全方面,2016年至2019年间,我市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406处,受益人口达43.04万人。在河长制推行方面,我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全市共设立河长1352人,完成全市435条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名录,并录入河长制湖长制信息系统。与此同时,我市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先后实施67项工程,并通过试点行政验收,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之列。“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积极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新思路,按照‘稳投资、喝好水、强基础、保平安’的总目标,认真谋划好开局之年的各项工作,全力推动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推进重点民生水利工程建设,确保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明年将认真做好2020年各项规划及计划的落实及衔接工作,积极争取和落实投资计划,做好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下一步,市水务局将积极争取资金,全面完成水毁工程修复工作,2021年计划投入1000万元用于水毁工程修复及应急度汛工程建设。进一步做好河长制工作,开展河长制宣传和业务培训,统筹组织编制“一河一策”(2021-2023年)方案,完善管理信息系统数据。进一步加强河湖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不断强化执法监管,抓好水资源管理。继续推进全市用水统计工作,为水资源管理和调控提供依据。推进取水口专项整治行动,在核查登记的基础上,汇总目前取水口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台账,进行整改提升。强化水行政执法,加强与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做好涉水案件查办工作。记者邢漫
    11/18
  • 丹东市消防主题公园向市民开放
    11月13日,“丹东市消防主题公园”在鸭绿江文化风情园举办揭牌仪式。在全国第29个“119”消防宣传月之际,我市首个以消防为主题的公园正式落成开园。消防主题公园是在原鸭绿江文化风情园的基础上改造升级的。公园的建立,目的就是让广大市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充分感受消防文化,学习更多消防知识、提高防患意识、增強自救能力,进一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营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现场,众多市民入园参观,许多家长带着孩子前来。市民田女士说:“带孩子来玩还能学到消防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错。”下一步,丹东市消防救援支队将利用消防主题公园定期开展消防主题活动,切实把消防安全意识渗透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11/17
  • 昔日“龙须沟” 今朝景观河
    “过去臭气熏天,垃圾成堆;如今绿树成阴,风景如画!”两年前曾来过东港的一位北京市民,再次来到大东沟河闻水桥段时,对河水治理成效赞不绝口。两年多来,东港市政府将大东沟河流域治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头号工程”,累计投资12.99亿元,大力实施截污、控污、清污、减污、治污五大工程,通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使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质明显提升。10月30日上午,记者在东港市大东沟河黑臭水体治理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加紧进行河道清淤,铺设截污管道。“河道清淤工程将清淤四条河道,分别为大东沟河、大沽沟河、土房沟河和红旗沟河,预计清淤量80万立方米。现在工程已经接近尾声,月末就能完工。”施工现场的一位项目负责人介绍说,接下来还将对河道沿线现有生态绿化进行改造和修复,增设亲水步道、亲水平台等;新建大沽沟河两侧景观绿地,种植彩叶、景观树种;修建市民活动广场、亲水广场、健身步道、亲水平台等……“真没想到啊!过去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现在河水清澈,空气清新。”看到眼前整洁优美的大东沟河,家住书香苑小区的唐女士非常高兴。大东沟河城区段长9.36公里。过去,由于两侧排入的污水和工业废水,大东沟河及其支流污染严重,当地居民苦不堪言。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东港市近两年持续对大东沟河流域加以整治,“首先是建设7万吨污水处理厂、铺设截污纳管、泵站改造升级,再对河道污泥进行清淤,最后对河道狭窄处扩宽并进行河堤修整、绿化提升等工程,让沿河或邻近河道的小区居民体验到水清岸绿的窗前美景。”东港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前的地下管网工程设计偏保守,随着人口居住密度和人流量的增加,生活污水和下大雨时的积水无法正常排放,造成积水,给市民生活和出行带来不便。”记者在大东沟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号雨水泵站调蓄池的施工现场看到一片繁忙的施工景象,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工程的建设情况。他说,现在建设的是调蓄池,它的功能就是把下雨时的初期雨水暂存于此,待管网流量下降时排入污水管网,避免了冲刷路面的初期雨水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水质将有很大改观。这只是东港市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黑臭水体源头治理的一个缩影。如今,大东沟河综合治理工程晒出亮眼的“成绩单”——白云污水处理厂扩建工程于2019年2月开工,目前土建部分已完成约93%,设备安装完成90%,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主要设备单机调试、工艺管道安装和院面等收尾工程,计划11月末通水调试;截污纳管工程全长约19公里,该工程2019年3月开工建设,现已完成大东沟北岸管线铺设6.85公里,正在进行污水处理厂进水管线施工,累计完成管道铺设约11.4公里,计划11月末完成主管线,12月中旬完成户线建设。河道清淤工程今年4月开工,目前,河道清淤脱水固化容积量约为69万立方米,2号、3号、4号污泥处理中心正在进行清淤施工,预计11月中旬全部完成。泵站改造工程包括3号泵站整体迁改,新建亚4号泵站、亚1号、亚2号、4号、5号泵站增加调蓄池,以及新建1号、2号一体化泵站,目前雨水泵站调蓄池已完成桩基、止水桩和冠梁施工,正在进行基坑开挖施工,将随污水管线施工同步推进。景观工程包括大东沟河已建景观绿地提质工程、大东沟河新建景观工程、大沽沟河新建景观工程三部分,计划年内完成土方整理,明年5月前完成植树。“工程竣工后,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将达到95%以上,大东沟河及支流将达到消除黑臭现象,污染状况将得到彻底改观。”相关负责人说。如今,东港市正在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水岸同治、监管并重,全力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从根本上改善大东沟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相信不久的将来,大东沟河的景色会越来越美。记者王洪满
    11/12
  • 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丹东有仨,你去过吗?
    11月5日,我省为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的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等21个乡村授牌。按照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提出的建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要求,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再次将680个乡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其中我省有21个乡村入选。加上去年入选的9个村,目前,我省共有30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9个)1.丹东市凤城市凤山街道大梨树村2.沈阳市沈北新区石佛寺街道石佛一村3.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小南村4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小市镇同江峪村5.锦州市凌海市翠岩镇牤牛屯村6.阜新市细河区四合镇黄家沟村7.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温泉街道上石桥村8.丹东市东港市北井子镇獐岛村9.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赫图阿拉村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1个)1.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镇柳河汤村2.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和平村3.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4.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雅河朝鲜族乡湾湾川村5.本溪市南芬区思山岭街道解放村6.鞍山市千山风景名胜区韩家峪村7.营口市盖州市双台镇思拉堡村8.大连市庄河市步云山乡步云山村9.大连市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10.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佛寺镇佛寺村11.沈阳市法库县大孤家子镇半拉山子村12.盘锦市大洼区荣兴街道荣兴村13.锦州市义县瓦子峪镇大铁厂村14.本溪市本溪满族自治县草河掌镇胡堡村15.鞍山市千山区东鞍山街道对桩石村16.本溪市明山区卧龙街道韩家村17.朝阳市北票市大黑山特别管理区西苍村18.大连市庄河市仙人洞镇马道口村19.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平房子镇小营村20.本溪市桓仁满族自治县普乐堡镇老漫子村21.铁岭市银州区龙山乡七里屯
    11/09
  • 500万尾鱼宝宝“游”进鸭绿江
    11月5日,在鸭绿江流域太平湾水库江段,随着放流台的开启,一条条“鱼宝宝”争先恐后地冲出滑道,跳跃翻腾,游向远方。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恢复鸭绿江水生生物自然种群数量,改善鸭绿江流域水质,促进渔民增产增收,从10月28日开始,陆续向鸭绿江流域增殖放流12厘米以上鲢鳙鱼、草鱼、团头鲂鱼苗共530万尾,增殖放流细鳞鱼4万尾。听说有增殖放流活动,附近很多村民早早赶到现场围观。渔民李福全看着鱼苗顺着滑道游进江里,兴奋不已地说:“这些鲢鳙鱼苗儿特别可爱,希望它们在江中快快长大。”“随着政府不断增殖放流,近年来鸭绿江里时有大鱼出没,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江里打到一条重达35斤的花鲢子。”渔民王磊说。据了解,鲢鳙鱼为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其中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物,鳙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被称为“水中清道夫”。放流这两种鱼类,可以有效利用鸭绿江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增加水体的净化能力,有利于保护鸭绿江水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此次在鸭绿江流域增殖放流的细鳞鱼,也称花鱼、梅花鱼、金板鱼等,是细鳞鲑的一个亚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1980年以前,鸭绿江里细鳞鱼数量较多,由于人类经济活动、过度捕捞等原因,细鳞鱼大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此次放流活动旨在保护濒危物种,更好地维护鸭绿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自2006年开始,我市已经连续15年对鸭绿江入海江段进行增殖放流,累计增殖放流各种鱼类1亿余尾,增殖种类不仅有经济鱼类,也有保护性物种如细鳞鱼、池沼公鱼、松江鲈鱼、香鱼等。
    11/09
  • 综合治理打通“生命通道”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包芙蓉11月5日,我市召开“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综合治理现场会,推广典型经验,明确目标任务。与会人员实地观摩了滨江三号、东平嘉苑两个典型单位的“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综合治理情况,现场展示了标识标线施划、园区内部灭火演练、简易挪车器应用、小区日常消防管理等系列工作举措,参观了小区消防控制室及微型消防站。会议要求,各县(市)区、各部门要将“打通消防生命通道”作为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工程,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确保“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综合治理工作真落地、见实效;要充分认清当前居民小区面临的消防安全形势,加强消防安全设施管理、消防车通道施划、小区“人防”管理、微型消防站建设等工作,同时将消防车道综合治理延伸至住宅小区楼道清理、电动自行车清理等方面;要推动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建立完善”,做到措施具体、监管专业、督改严格,形成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11/06
  • 扮靓村容颜值 提升村民幸福感
    “俺们村现在可真是不一样了,你看各家院里还有街道上,多干净!家家门口都有分类垃圾桶,定期有人来收。”11月3日,东港市北井子镇石桥村大堡村民组村民刘世发笑着说,他和老伴在这村里住了几十年了,曾经村里是“垃圾靠风吹,苍蝇蚊子到处飞”,如今面貌焕然一新,白墙彩绘绿树红花,村路平坦整洁,民居庭院美观。刘世发家的院落干净整洁,院门外放置两个分类垃圾桶,一个收集有害垃圾,一个收集不可降解垃圾,院墙外,还有一个自家挖的大坑,用来放置可降解垃圾。石桥村辖11个村民组,1140户,现居住800户,家家户户都实现了垃圾分类处理。目前,全村所有垃圾集中投放点均被取缔,每家每户都投放了分类垃圾桶,建设统一院坑,并结合五指分类法,对生活垃圾进行干湿分类,做到可沤肥垃圾不出户,不可沤肥垃圾统一收集处理,推行垃圾二次分类。如今,“户分类、组清运、村管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去年12月去新宾学习,今年1月,我们就把村里的垃圾箱全部拿掉,各家门口配上了分类垃圾桶,还安排专人定期清理。”石桥村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石桥村先后到大连庄河、抚顺新宾、丹东五龙背等地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实际,在全村有序规范开展整治工作。“石桥村作为北井子镇人居环境整治整村推进的生态宜居工作试点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不断加大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北井子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石桥村先后进行了整村推进户厕改造工作,整村推行垃圾五指分类法,整村实施绿化美化亮化硬化等工程,还建成了全市第一家村级污水处理站并实现并网运行。为持续改善全村的生态环境,巩固整治成果,石桥村将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牢牢抓在手上,实现环境整治的常态化、制度化。同时,营造人人爱护环境、人人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我们建立健全环境保洁机制,通过规范的制度,网格化管理的模式,形成全村上下齐抓共管的人居环境整治机制。”石桥村相关负责人说,村里在做好硬件设施的同时,不断抓好平台创建,利用“村民评理说事点”、“孝老爱亲好儿媳评选”等平台载体,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成果,营造邻里和睦、乡风文明的氛围。记者邢漫
    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