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奋进小康路 开启新征程
    11月18日,在辽宁美术馆开幕的“奋进小康路开启新征程”——辽宁省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名家作品邀请展,以四大艺术门类描绘、展现小康征程,各具特色、佳作云集。其中摄影作品引人关注,引发共鸣。展览共展出优秀摄影作品84幅,思想性、艺术性突出,充分体现展览主题。镜头聚焦小康建设一线,定格时代发展中的动人画面,记录了壮阔进程中的奋斗故事,展示了辽宁人民携手奔小康,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精彩时刻。欢庆丰收晒小康刘海东迎春王家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淳于常胜此次展览展出作品所反映的题材涵盖辽宁各地,将镜头延展至小康建设的各个领域。丹东的草莓大棚,大连的樱桃种植,营口的湿地,丹东大梨树风光,农民的文化生活,村村通公路,稻香画、赶海图、牧牛图,驻村干部等内容,展现了辽宁大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生机和活力。今年,省摄协加大深入体验生活力度,5月8日以来,启动“摄影名家走进大梨树”摄影系列活动。国家、省市级摄影家协会会员多次深入大梨树,通过镜头展现那里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美好生活,以此大力弘扬“干”字精神,进一步在全国、全省叫响“中国北方第一村”品牌、辽宁小康建设的精彩缩影。本次展览,丹东市有8位作者的8幅反映丹东市凝聚振兴力量、展现小康进程的摄影作品入展,在全省各市中名列前茅。记者刘海东
    12/02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六十八集 荆云山:机智勇敢侦察兵
    12/01
  • “鸭绿江晚报围棋锦标赛”落幕~
    11月29日下午,“宗裕城”杯第二届鸭绿江晚报围棋锦标赛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活动由元宝区棋类协会主办,鸭绿江晚报围棋俱乐部、思而佳围棋学校承办,比赛时间为期两天。经过资格审核,共有来自各地的74名围棋选手参加比赛。此次比赛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8岁。本次大赛采用实木棋盘,云子围棋,均达到国家级比赛标准。近年来,随着鸭绿江晚报围棋俱乐部的大力推广,我市围棋爱好者日益增多,围棋事业也得到迅速发展。
    12/01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六十七集 高鹏华:只身穿越封锁区 保障通讯夺胜利
    11/30
  • 张双凤绘画艺术沙龙展丹东新区开幕
    11月29日上午,张双凤绘画艺术沙龙展在丹东新区学府花园拉开帷幕。社会各界热爱绘画艺术的人士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这场艺术盛事。曾为童声诗朗诵、百人古筝演奏等艺术宣演活动提供场地的学府花园,作为新区的文化阵地,为城市多领域文化圈层精英打造了一个探讨文化、美学、艺术等品质内容的平台。这一次,张双凤绘画艺术馆新区馆落址学府花园,更是新区文化升级上的一次大跨步。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这一点很好的反映在了张双凤的画作当中。作为辽宁当代女性艺术家的杰出代表,张老师擅长将满族民族史叙事中一些细节作艺术重现,刻画民俗生活,彰显民族文化的魅力。张双凤绘画艺术馆新区馆的开设,是学府花园继樊登读书会、绿城物业之后的又一次品牌升级。通过品牌联合的形式,多维度为新区人打造幸福生活场景,是企业责任,也是义务。未来,学府花园也会在品牌联合上做出更多尝试,助推新区蓬勃发展。
    11/30
  • 抗馆获赠人民网融媒体作品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曲艺11月25日,由人民网、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辽宁省委网信办联合主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融媒体作品捐赠仪式,在抗美援朝纪念馆举行。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人民网推出系列融媒体作品。其中,与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合作的大型军史讲述节目《抗美援朝70年70事》,讲述了70个抗美援朝经典故事;与辽宁省委网信办联合制作的《辽宁相册——志愿军老战士访谈录》,采访了25位志愿军老战士,从他们的回忆中,重温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峥嵘岁月。捐赠仪式上,主办方将上述两部作品捐赠给抗美援朝纪念馆。
    11/26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六十六集 郭国连:峥嵘岁月 生死考验
    11/25
  • 品学兼优好少年
    品学兼优、乐于助人、多才多艺……这是宽甸灌水镇中心小学的老师和学生对六年级二班杨锦珂的一致评价。圆圆的脸蛋,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灿烂的微笑,可爱的小虎牙……11月5日,记者来到灌水镇中心小学,见到了阳光自信的杨锦珂。杨锦珂是班级的学习委员、大队长、英语课代表,无论老师交给她多么艰巨的任务,她都能很好地完成,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她还被评为“县三好学生”,“学校优秀班干部”,是同学的好榜样;在家里,她帮父母做家务,是个细心、暖心、贴心的好孩子。2020年春节,原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杨锦珂的爸爸作为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不能回家。懂事的杨锦珂没有埋怨,而是十分担心爸爸的身体,每天都打电话,叮嘱爸爸保护好自己,保护好百姓。得知爸爸和同事忙于值守,吃不上一口热乎饭菜,她主动拿出自己积攒了很久的零花钱,拜托妈妈买一些吃的,送给爸爸和那些在风雪中坚守的叔叔阿姨。杨锦珂的妈妈是灌水镇中心小学二年级的老师,每天忙着给同学上网课,统计学生、家长的外出信息,宣传疫情防控相关知识等。杨锦珂将爸爸妈妈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间。主动帮妈妈洗衣服,打扫卫生、刷碗……“我把所有的耐心都给了班级的同学,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她却没有怪我,还特别理解我。”杨锦珂妈妈对女儿感到特别欣慰。疫情期间,杨锦珂除了学好书本上的知识,还经常从网上查找相关资料,总结学习方法并分享给同学。很多同学遇到不会做的题,杨锦珂就会通过视频,耐心地给同学讲解,直到同学完全明白。疫情形势好转,杨锦珂和同学们终于回到了校园。“前段时间,我生病耽误了功课。杨锦珂主动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帮我补。”“只要学习上遇到困难,找杨锦珂准没错。”“她是大队长,学习好,讲得也特别清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直夸他们心中的“小老师”——杨锦珂。平时生活中,杨锦珂像大姐姐一样照顾着其他同学。同学倪佳璐的手被玻璃划破了,流了好多血,同学们都吓坏了,只有杨锦珂特别冷静地边安慰边带其前往医务室包扎;上美术课,同学忘记带彩笔,她会主动递上一支;同学的座位下面脏了,她会帮着一起打扫……杨锦珂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还有很多兴趣爱好,如弹钢琴、弹吉他、读书、打篮球……校艺术节、丹东市中小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朗诵比赛等活动,她都积极参加。“我喜欢打篮球,它不仅可以锻炼我的拼搏精神,而且使我明白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努力、坚持……”杨锦珂稚嫩的脸上透着无比认真的神情。记者王一淞
    11/25
  • 抗美援朝口述历史纪录片《铭记》第六十五集 王世田:穿越火线运物资 精准计算打敌人
    11/24
  • 自强有爱的小天使
    在元宝区金汤小学,一对一起上下学的双胞胎姐弟特别引人注目。虽然现在弟弟比姐姐个头要高一些,但遇到不会的数学题等,姐姐都会像老师一样主动辅导他;弟弟遇到不开心的事,姐姐也会像对待小孩一样“哄”他。这位姐姐叫纪一帆,扎着马尾辫、笑起来甜甜的,是元宝区金汤小学四年少先队6中队“两道杠”中队长。或许,纪一帆打小就深受母亲说的“他小,他是弟弟”教诲的影响,生活中处处对弟弟充满着爱心。其实,纪一帆不仅有做姐姐的“大样”,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好学生,更是一名热爱集体、乐观向上、品学兼优的班干部。“学习方面没得说,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作为金汤小学四年六班的班主任,徐玲一唠起得意“爱将”纪一帆就打开了“话匣子”:她求知欲强,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课堂上敢提问、善质疑。课外,大量阅读有益的书报,开阔视野。碰到难题主动向老师请教或自己通过各种方式查阅资料解决。“她还是年级组的运动健将。”徐玲介绍,去年的学校运动会上,短跑100米、200米,纪一帆在年级组里都是第一名。纪一帆身体素质好,有一次,学校六年级组队参加上级的“拉拉队”体操比赛。临近赛日,一名队员因故不能参赛,这时学校想到了有一定体操基础的纪一帆,让其替代上阵。“你肯定行!”面对老师和同学期待的目光,纪一帆开始加班加点拼命练习,那段日子里,她连午休时间都不放过。徐玲说,每天上学时,她的头发都是扎得好好的,放学时练得都散花了,汗湿透了头发。纪一帆自小在课外学习声乐特长班,曾获得第十届盛世中华中国青少年艺术人才选拔歌唱类铜奖和第十届“银河之星”全国总决赛金奖。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上网课之余,学校倡导学生业余时间在家里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在母亲的帮助下,纪一帆主动承担了每天在抖音网络房间带全班同学锻炼的任务。纪一帆的母亲马欢欢说,为了让每天锻炼的抖音视频不重样,她和一帆在网络翻看了大量视频资料,先是纪一帆跟着视频资料学,练熟练后再录制,每天录3至5段小视频,4个多月下来,她们总共录制了200多条抖音视频,供同学们练习,获得了“公益小主播”称号。“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互相加加油,心中就多了勇气。”在疫情期间,纪一帆还和弟弟拍摄了MV《好人就在身边》,用歌声为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送去祝福,为社会各界战胜疫情加油鼓劲!母亲马欢欢说,为了增加MV的感染力,让孩子从中感受到全国各界共同抗疫的力量,她鼓励纪一帆带着弟弟到公交车站、马路的十字路等地,给忘记戴口罩的人们免费送上口罩,到六道口派出所、社区、消防救援队等一线慰问和体验生活。她拍摄的这部MV《好人就在身边》,在丹东电视台和广播电台滚动播出,受到市民一致好评。六一儿童节期间,疫情刚刚好转,她又拍摄了第二首歌曲《丹东我美丽的家》,用歌声歌颂家乡,在辽宁广播电视台播出,并在QQ音乐,酷狗、酷我音乐盒上线,粉丝多达数万人。在纪一帆的家里,满墙贴着她获得的奖状,母亲马欢欢还专门将一帆获得的各类奖章用布包好珍藏。谈起女儿的优秀,母亲满脸骄傲地说:孩子自小就有爱心,还特别要强。在路上,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她总是主动过去搀扶,或帮着拿东西。她爱护小区里的一草一木,经常主动捡拾身边的垃圾,左邻右舍的老人把她当作亲孙女一般喜爱。她的热情、爱心,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大家。记者刁庆峰
    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