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 “辽海·鸭绿江讲坛”开讲
    3月29日,丹东市委宣传部、丹东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丹东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举办丹东市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经济形势报告会,2024年度“辽海·鸭绿江讲坛”正式开讲。“辽海·鸭绿江讲坛”是丹东市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报告会上,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辽宁大学教授梁启东作《打造第四大万亿产业基地——关于辽宁做大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的思考报告》,丹东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国桂娟作《起势而进首战年良好开局乘势而上攻坚战再谱新篇——丹东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丹东市机关干部及社科工作者160余人聆听报告。两个专题报告通俗易懂、内容丰富。与会者表示,通过这次报告会,对我省及丹东市的经济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更加坚定了打赢三年行动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信心和决心。记者:蔡晓华
    04/03
  • 春季旅游来丹东
    3月29日10时,由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市商务局主办,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丹东市安东老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春风有信花开有期”丹东2024年春季旅游启动仪式在安东老街门前广场举行。活动通过旅游资源推介、歌舞表演、视频欣赏等形式向广大游客介绍丹东丰富的春季旅游资源。网易新闻、“丹东文旅”官方抖音号同步直播。记者:周广庆王子宁
    04/03
  • 【快看】鸭绿江断桥封闭修缮哪些地方?答案来了
    3月29日起至4月底,鸭绿江断桥景区封闭施工,维修断桥桥面人行步道及炸断平台。供稿/吕宝林
    04/02
  • 二〇二三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二〇二三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丹东市统计局根据年快报统计,现将2023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公报如下: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是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之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超常规举措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经济运行保持向上向好态势,全市经济实现较快发展。一经济总量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5.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234.8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515.2亿元,增长6.1%。三次产业结构为20.7:24.8:5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926元,比上年增长7.6%。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全年农作物播种总面积21.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1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2万公顷,粮经作物种植面积比例85.0:15.0。全年粮食总产量120.3万吨,比上年增加2.9万吨,增长2.5%,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继2015年后,连续九年跨越100万吨的台阶。其中,玉米产量78.3万吨,增长4.2%;稻谷产量38.7万吨,下降0.7%。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1.5万吨,增长32.1%;烟草产量0.4万吨,增长16.9%;水果(含瓜果类)产量53.6万吨,增长7.7%;蔬菜及食用菌产量63.1万吨,下降1.2%;草莓产量27.1万吨,增长4.9%;板栗产量13.7万吨,增长9.5%。全年肉类总产量49.8万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猪肉产量5.5万吨,增长2.7%;牛羊肉产量0.7万吨,增长5.2%;禽肉产量43.7万吨,增长5.0%。全年禽蛋产量18.6万吨,增长6.7%。其中,鸡蛋产量18.1万吨,增长6.2%。牛奶产量4.7万吨,增长3.7%。猪年末存栏45.9万头,下降14.0%;牛年末存栏8.0万头,下降1.8%;羊年末存栏23.2万只,下降1.0%;家禽年末存栏5606.6万只,增长14.4%。全年水产品总产量61.5万吨(不含远洋),比上年增长5.0%;其中海洋捕捞7.5万吨,海水养殖41.9万吨,淡水捕捞2.8万吨,淡水养殖9.3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预计160.9万千瓦,拖拉机拥有量4.7万台。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1%。工业用电量70.7亿千瓦时,增长1.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74户。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1%;集体企业增加值下降29.6%;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6.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增长5.3%;其他类型企业增加值与同期持平。其中,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量78.8%。全市涉及的33个行业大类中,共有18个保持增长,增长面为54.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0%,总量居全市首位,占全市的12.2%;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11.0%,总量居全市第二位,占全市的9.6%;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4%,总量居全市第三位,占全市的8.6%。在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冷冻水产品产量12.5万吨,比上年下降7.8%;生产服装3655万件,下降10.3%;生产饲料143.4万吨,增长19.6%;石墨及碳素制品10.0万吨,下降27.7%;电子元件75092万只,下降6.6%;金属切削机床1223台,增长4.0%;汽车0.2万辆,下降11.7%;焦炭30.8万吨,下降32.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846.8亿元,负债总计518.8亿元,资产负债率61.3%。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8%;利润总额30.7亿元,增长32.9%;亏损企业亏损额15.5亿元,下降28.6%;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5.3%;完成出口交货值80.7亿元,下降0.7%。成本费用利润率5%。全市具有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业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77.1亿元,增长11.2%;安装工程产值8.2亿元,增长22.8%;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共签订工程合同额136亿元,增长6.1%;房屋施工面积399万平方米,增长42.1%。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建设项目投资增长18.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6.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4%,占比25.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为42.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2.5%。三次产业投资构成比为12.7:26.0:61.3。在全部投资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占比4.7%。从投资规模看,全年共有建设项目897个。其中,亿元以上建设项目169个,占全部建设项目个数的18.8%,实现投资比上年增长9.4%,占全部建设项目投资额的42.2%。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45个,占全部新开工项目个数的9.6%。重大项目中,木都广场1号、2号楼改扩建项目、国家浆果加工技术专业研发中心丹东产业园建设项目、丹阿线(西江-振江)改建工程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从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投资比上年增长14.8%;非国有经济投资增长11.9%。在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民间投资增长10.2%,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2.1%。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住宅开发投资比上年增长0.1%。房屋施工面积930.3万平方米,增长1.7%,其中,住宅施工面积742.7万平方米,增长2.4%。房屋竣工面积122.7万平方米,增长62.8%,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09万平方米,增长84.1%。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93.1万平方米,增长4.0%。商品房销售额58.8亿元,增长7.0%。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314万平方米,增长49.9%。五国内贸易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分经营地看,城镇实现零售额250.2亿元,增长12.6%;乡村实现零售额44.2亿元,增长3.8%。分规模看,限额以上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108亿元,增长21.7%;限额以下贸易单位实现零售额186.4亿元,增长6.4%。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259.1亿元,增长9.7%;餐饮收入额35.3亿元,增长23.1%。在465家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单位零售类值中,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2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9%;汽车类零售额25.3亿元,增长13.5%;服装、鞋帽、针织品类零售额3.5亿元,增长35%;粮油、食品类零售额14.6亿元,增长12.0%;饮料类零售额0.7亿元,增长7.8%;烟酒类零售额1.6亿元,增长21.3%;文化办公用品类零售额0.9亿元,增长14.7%;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6亿元,增长19.4%;中西药品类零售额4.3亿元,增长5.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零售额0.5亿元,增长13.3%;化妆品类零售额0.5亿元,增长13.6%。六对外经济贸易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70.5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出口总额146.4亿元(占全省比重4.1%),增长9.2%;进口总额24.1亿元(占全省比重0.6%),增长1.3%。全市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按商务部口径8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4%。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实有三资企业360家。全年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392.9亿元。七交通运输、邮电全年公路货运量5103.7万吨,比上年下降1.4%;水运货运量250.9万吨,下降31.0%;民航货运量0.063万吨,增长19.2%。公路客运量489.8万人,增长9.9%;铁路丹东站旅客发送量420.6万人,增长3.4倍;水运客运量73.4万人,增长4.7倍;民航客运量28.4万人,增长3.1倍。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3271万吨,下降3.0%。集装箱22.5万标箱,增长22.0%。丹东机场全年共执行国内航线9条,分别为丹东-北京航线、丹东-上海(浦东)-深圳航线、丹东-烟台-上海(虹桥)航线、丹东-威海-上海(虹桥)航线、丹东-烟台航线、丹东-青岛航线、丹东-烟台-成都(天府)航线、丹东-扬州-广州航线及丹东-南京货运包机航线。机场全年航班起降架次为2422架次,旅客吞吐量28.4万人次。年末全市普通公路通车里程9969.9公里(不含高速公路),高级及次高级公路总里程9821.3公里。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6.7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5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快递企业运送快递6465.9万件,其中同城391.3万件,异地6072.4万件,国际及港澳台2.2万件;实现业务收入6.5亿元。城乡固定电话用户37.6万户,下降4.9%。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7.0万户,增长1.8%。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93.8万户,增长9.1%。年末全市共有A级旅游景区29处,其中,4A级景区9处,3A级景区19处,1A级景区1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2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市级自然保护区9处,县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森林公园6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湿地公园1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处、省级风景名胜区4处。全市拥有星级饭店24家,旅行社144家。八市场价格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0.1%。分类别看,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五涨三降”,其中衣着、居住、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分别上涨0.8%、0.2%、2.1%、0.4%、3.7%;食品烟酒、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类分别下降0.5%、0.1%、1.8%。九财政、税收全年全口径税收收入80.3亿元,比上年增长27.8%,增收17.5亿元。据快报数统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123.9亿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4.7亿元,增长9.9%。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45.2亿元,增长19.5%,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0.5%。其中,增值税收入19.4亿元,增长81%;企业所得税4.6亿元,增长1.8%;个人所得税1.7亿元,增长20.7%;资源税1.4亿元,增长19.0%;城市维护建设税2.5亿元,增长23.7%。非税性收入29.5亿元,下降2.2%。全年财政支出290.1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39.6亿元,增长3.4%。在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5.8亿元,增长6.8%;公共安全支出11.9亿元,下降10.2%;教育支出32.7亿元,下降0.6%;科学技术支出0.49亿元,下降1.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54.9亿元,增长17.6%;卫生健康支出23.2亿元,增长3.2%;节能环保支出2亿元,增长17.3%;城乡社区支出17.9亿元,增长0.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3.2亿元,增长0.9%;农林水事务支出31.3亿元,增长0.4%。十金融、证券和保险业全年金融业增加值94.1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7%,占GDP的比重为10.0%,占服务业比重为18.3%。全市金融业纳税6.9亿元,下降6.0%,占全市比重8.6%。其中,银行业完成3.9亿元,证券业完成820万元,保险业完成2.7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395.4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住户存款3039亿元,增长11.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76.6亿元,增长7.0%。其中:中长期贷款797.3亿元,增长7.9%。全市上市(挂牌)企业6户,主板1户,新三板1户,上股交3户、辽股交1户。11户企业推荐进入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库。全市金融(类金融)机构共有147家,其中:银行机构28家、保险公司45家(财险20家、寿险25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6家、小贷公司23家、担保机构16家、典当公司18家、基金公司1家;分支网点近900个,其中银行机构网点586个,从业人员8581人,基本实现村镇(乡)全覆盖。年末全社会保险承保额37764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财产险保额32832亿元,增长5.6%;人身险保额4931亿元,增长1.6%。全年财产险和人身险共计实现保费收入58.5亿元,增长11.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7.8亿元,增长11.2%;人身险保费收入40.8亿元,增长11.3%。全地区保险理赔支出金额23亿元,增长15.6%。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11.4亿元,增长41.1%;人身险赔(给)付支出11.6亿元,下降1.7%。十一科学技术和教育全年授权发明专利165件,全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198件,比上年增长13.1%。全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9家。按可比口径,技术合同成交额5.6亿元,增长25.8%。年末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748所,拥有教职工27706人,其中专任教师22150人。全年共有在校学生251550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37362人,高中在校生32496人,初中在校生41199人,小学在校生87449人,幼儿园在校生37298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4530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10305人,工读学校在校生66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84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升学率100%,初中升学率(普高)75.7%。十二文化、卫生和体育年末全市拥有文化事业机构101个。其中,艺术事业机构2个,图书馆7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92个。艺术事业机构中,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群众文化事业机构中群众艺术馆2个,公共文化馆6个,乡镇街道文化站84个。年末全市拥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5座,调频转播发射台6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5套,全年播出时间35169小时,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全市有电视转播发射台6座,电视台自办节目5套,电视全年播出时间32400小时。有线广播电视转播干线网络总长7230公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903个。其中,医院80个,卫生院71个,妇幼保健院(所)5个,专科疾病防治院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个。全市各类卫生机构拥有床位(以下均为实有床位数)20443张,比上年增长5.5%。其中,医院17807张,增长15.9%;卫生院2068张,下降39.5%。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9255人,增长9.3%。其中,执业医师6431人,增长5.1%;助理医师1081人,增长7.2%;注册护士8877人,增长14.1%。全市共设置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街道覆盖率105%,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城市人口覆盖率100%。全年参加省以上竞赛43次,夺得省以上奖牌267枚。其中金牌174枚,银牌31枚,铜牌62枚。举办县级各项单项比赛102项次。承办国家级赛事8项,承办省级赛事5项,举办市级群众健身活动53项。安放健身路径40套。十三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据住户调查,全市全体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46元,名义增长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931元,名义增长4.3%,实际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70元,名义增长8.5%,实际增长8.4%。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1.63。全市城镇实名登记失业人员14115人,比上年下降16.7%。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7521人。征缴失业保险基金1.3亿元,增长15.0%;支出失业保险基金1.8亿元,增长14.9%。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114.8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其中,在职参保人数56.6万人,增长0.9%;离退休参保人数58.3万人,增长1.9%。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63.4亿元,增长8.6%。全年发放养老金194.9亿元,增长6.6%。发放养老金离退休人数58.2万人,增长1.9%。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6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28.4万人。全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22.5亿元,比上年增长9.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25.3亿元,增长29.5%。全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8.8亿元,下降29.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14.9亿元,增长18.1%。全市拥有各类福利院155个,共有床位10401张,收养各类福利人员7528人。全市城镇建立社区服务中心68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2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531.5万元。全市城乡共有低保户4.3万户,比上年减少1.8%。其中,城镇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1.1万户,农村享受低保户待遇的有3.2万户。全年城乡享受低保待遇人数5.7万人,减少3.9%。其中,城镇享受低保待遇人数1.5万人,农村享受低保待遇人数4.3万人。全年共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3亿元,增长2.2%。其中,城镇发放保障金1.2亿元,下降4.8%;农村发放保障金2.1亿元,增长6.6%。十四能源、环境保护和城市基础设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08.3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6.5%,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164.3万吨标准煤,增长7.2%。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增长0.3%。年末丹东市区城市道路总长度659.28公里,道路总面积1233万平方米。市区内城市公共汽车运营车辆678辆,运营线路85条(含支线),运营线路总长度1877.1公里。全市城市自来水管长度1150公里,全年供水总量8300万吨,比上年增长37.7%;用水普及率100%。人工煤气供气管道长度518公里,煤气供气总量3989万立方米,下降8.4%;天然气管道长度357.9公里,天然气供气总量1757.7万立方米,增长3.7%;城市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4383吨,下降17.1%。煤气用户26.3万户,天然气用户10.1万户,液化石油气用户1.77万户。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4天,空气质量达到及好于二级的比例为94.2%。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浓度年均值26.3微克/立方米,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年均值46微克/立方米。十五地区人口根据户籍人口统计,年末总人口224.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3.4万人。总人口中,男性人口111.5万人,女性人口113.2万人;男女人口比例98:100。全年迁入人口0.6万人,迁出人口1.1万人。全年出生人口0.8万人,人口出生率3.6‰;死亡人口2.9万人,死亡率12.7‰,人口自然增长率-9.1‰。根据1‰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年末常住人口209.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0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0.3%;农村人口62.2万人,占29.7%。注释:[1]本公报中2023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指标数据在年报时可能还有调整。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及各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不变价格计算。[3]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规定,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4]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捕捞,淡水养殖由于计算口径发生变化,与上年不可比。[5]农业机械总动力:指全部农业机械动力的额定功率之和。按使用能源不同分为以下四部分:柴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柴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汽油发动机动力指全部汽油发动机额定功率之和;电动机动力指全部电动机(含潜水电泵的电动机)额定功率之和;其他机械动力指采用柴油、汽油、电力之外的其他能源,如水力、风力、煤炭、太阳能等动力机械功率之和。[6]规模以上工业: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7]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统计范围为各种登记注册类型的法人单位以及个体经营户进行的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的投资项目,不包括军工和国防项目。[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统计中限额以上单位:指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企业(单位)、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9]规上工业企业,社零额限上、限下相关数据为可比口径。由于每年在库企业不同,计算同比增速时,同期数使用本期在库企业所填报的上年数据。[10]规模以上服务业分三个统计范围:一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二是统计范围为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小类。三是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11]移动电话用户:指报告期末通过移动电话交换机进入移动电话网的全部电话用户。[12]年末互联网用户不包括有线电视公司用户。[13]2023年人身险赔(给)付支出含给付,与2022年口径不一致。[14]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由于政策调整,自2019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全部并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5]在职参保人数指社会从业人员。[16]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包括参保职工和参保退休人员。[17]支出失业保险基金中含还贷付息。[18]关于社区服务中心指标在2020年民政统计指标新规定中重新定义为:乡镇街道层面建立的具有一定服务管理功能的社区服务机构。[19]城市建设相关数据为城市建成区数据。[20]城市道路总长度、总面积数据来源于2023年城建统计年报,为初步统计数据,尚未经省住建厅审核确认。[21]可吸入颗粒物: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22]人口自然增长率: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自然增加数(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或期中人数)之比,一般用千分率表示。[23]资料来源:本公报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猪牛羊禽肉产量、禽蛋产量、牛奶产量、物价、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经济作物播种面积来自辽宁省统计局丹东市调查队;林业数据来自市林业和草原局;水产品数据、农业机械总动力等数据来自市农业农村局;三资企业数据来自市商务局;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内资项目到位资金数据来自市经济合作发展服务中心;公路运输、港口等数据来自市交通运输局;民航数据来自丹东机场;铁路发送旅客数据来自铁路丹东站;进出口、交通货运量、水运货运量、邮政业务数据、电信业务数据来自省反馈;税收收入来自市税务局;财政数据来自市财政局;金融数据来自市金融发展局、中国人民银行丹东中心支行;保险数据来自市保险协会;专利数据、科技成果数据来自市科学技术局;教育数据来自市教育局;文化馆、艺术馆、公共图书馆、体育、广播、电视数据来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卫生数据来自市卫生健康委;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数据来自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来自市医疗保障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社会福利等数据来自市民政局;城市公共汽车营运车辆、营运线路等数据来自市公交公司;城市供水情况来自市水务集团;供气及绿化状况等数据来自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自市生态环境局;人口数据来自市公安局;其他数据均来自市统计局。2024年3月
    04/02
  • 增设契税窗口助力房交会
    3月29日,为有效应对房交会期间政策咨询及契税缴纳需求,丹东振兴区税务局办税服务厅增设2个契税窗口,集中办理契税业务,提高纳税人办事效率。同时,在“丹税便民”工作室设置专项咨询区,由业务骨干实时解答纳税人关于契税缴纳方面的政策问题,帮助纳税人了解政策,享受各项税收优惠。记者:王子宁
    04/02
  • 2024年辽海·鸭绿江讲坛开讲
    3月29日上午,市委宣传部、市直机关工委、市社科联举办“丹东市三年行动首战告捷经济形势报告会”,标志着2024年“辽海·鸭绿江讲坛”正式开讲。市直机关干部及全市社科工作者160余人聆听报告。辽宁大学教授梁启东应邀作《打造第四大万亿级产业基地——关于辽宁做大优质特色消费品工业的思考》专题报告。市统计局负责人以《起势而进首战年良好开局乘势而上攻坚战再谱新篇——丹东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为题作了报告。报告会结束后,梁启东教授及辽宁省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院专家与我市相关单位代表开展了产业经济发展座谈。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这次报告会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及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更加坚定了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的信心和决心。“辽海·鸭绿江讲坛”是由市社科联于2009年发起的公益性活动,已成为我市有一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记者/栾柏醇
    04/01
  • 竭“警”所能 守护校园平安
    3月26日7点20分,公安振兴分局永昌派出所教导员陶冶和辅警关文强来到实验小学校门附近,引导上学的学生安全过马路,疏导送学生上学的过往车辆,指挥非机动车避让学生。17时50分,永昌派出所辅警赵旭和同事们来到十九中门前,维持校园周边秩序。实验小学、十九中周边交通流量大,涉及学生上下学时的交通管制问题一直是市民关注的热点。永昌派出所与辖区各学校提前进行会商,做好维护上学、放学秩序的规划和方案。永昌派出所还发动学校老师、保安及学生家长组建了“护校队”。每天清晨,实验小学的老师和“护校队”成员协同配合,加强校园防护工作。在辖区各中小学、幼儿园上学及放学高峰时段,永昌派出所都及时派驻警力在校园门前执勤,确保校园周边的安全稳定。“护校队”每天提前到岗,相互配合筑牢校园周边安全防护网。记者:张怡媛刘海东
    04/01
  • 鼓足干劲抢开局 开足马力抓建设
    3月26日下午,在振安区五龙工业园,辽宁亿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年产600万件全棉高抗防护产品加工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施工。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已在今年2月竣工;二期工程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预计今年10月完成。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1.5亿元,年实现税金1000万元。据了解,今年振安区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97.1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3.9亿元,同比增长18.9%;计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37个,总投资92.7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20.4亿元;计划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79.3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14.4亿元。振安区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加快形成重点项目“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和梯次推进格局。紧紧围绕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流程,强化主动服务、做好要素保障,重点推进投资亿元以上的天皓净化、通达交通拌合站等项目,确保新臣服装、亿丰生物等续建项目竣工达产,以及拓通物流、老旧管网更新等项目开工建设。把园区作为“工业强区”主阵地,持续将资金向园区倾斜、资源向园区摆布、项目向园区集聚。推进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园基础设施一期工程顺利竣工,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确保日邦纳米等复工项目尽快竣工达产,制药机械扩建等新建项目顺利开工。年内实现工业项目入园率达到75%,新入园亿元以上项目2个以上。紧盯工业技术改造,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上取得新成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杆,以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大力实施新一轮“百企百亿技改行动”。全年计划引导企业实施10个突破自身瓶颈、迅速投产达效、延链补链强链、实现增产扩能的技术改造项目。依托“三篇大文章”专班体系,推动依璐服饰二期、兰光服装二期等项目加紧建设,力争年底前,10个“百企百亿技改行动”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在营商环境方面,振安区将围绕项目建设审批各环节,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对重点项目提供“专人负责、提前介入、事中指导、事后跟踪”的精准服务,提高手续办理效率和质量。充分利用“双进双促”工作平台,为2024年拟实施的6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提供全过程服务。记者:姜慕馨
    04/01
  • 多方联动整治私搭乱建
    近日,振兴区花园街道与区综合执法、公安部门联合开展私搭乱建拆除行动,共拆除私搭乱建11处。一直以来,花园街道以“全面清理、不留死角”为原则,对辖区违规搭建简易房、私开菜地等情况进行摸排登记,深入居民小区沟通协调,引导群众自觉拆除、清理。针对难以自行拆除的,街道开展集中清理。在拆除过程中,工作人员化身普法宣传员,与居民面对面交流,让大家认识到违建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居民刘先生说:“以前楼前空地都被私搭乱建占满了,这次清理得很彻底,希望能保持下去。”接下来,花园街道将持续推进私搭乱建专项整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进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记者:王俊
    03/29
  • 丹东市举办“美丽中国 节水优先”主题宣传活动
    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