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市疾控中心温馨提示近日,北京市连续新增多例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提示我们既要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复杂性及不确定性,又要客观理性对待可能岀现的病例,认真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防控策略,现对市民提出如下疫情防控建议:一、请市民持续关注北京市发布的确诊病例行动轨迹。现居住我市,且与北京市确诊病例行程轨迹有交集,特别是5月30日以来到过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京深海鲜市场,或接触过上述两个市场相关人员的市民,请主动拨打我市各级疾控中心咨询热线,主动报备相关情况,并按相关防控措施执行。二、请市民如非必要,近期不要前往北京市。如必须前往,请务必做好个人防护;从北京市返丹后,要按照我市的相关防控措施执行。三、市民要时刻保持个人防护意识,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会,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四、用餐时,要选择安全放心原料,生熟食材分开存放。食物烧熟煮透,不吃生冷食物,避免发生食源性疾病和食品安全事件的可能。五、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要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及以上级别口罩,及时到就近的发热门诊进行排查和诊疗,就医过程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东港市疾控中心:7122860凤城市疾控中心:8668120宽甸满族自治县疾控中心:5125889振兴区疾控中心:2027889振安区疾控中心:2530142元宝区疾控中心:2818584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0年6月13日06/15
- 500万撬动7000万惠民消费劵激活市场从市商务局了解到,自5月10日我市发放丹东惠民消费券以来,1个月时间里,市民共使用惠民消费劵价值500余万元,带动消费金额7000万元。据了解,首月发放的惠民消费券中,领取餐饮和购物消费券的市民消费意愿较高,累计核销比率为56.6%。“一个月以来,店里不论是堂食还是外卖的订单都翻倍增长,消费券这种在特殊时期采取的特殊政策,太及时了。”安东老街一饮品店经营者说。记者采访中了解到,我市许多餐饮和零售企业业主表示,发放消费券的举措提升了营业额,让经营者提振了信心。市商务局工作人员表示,惠民消费券刺激消费、稳就业、增收入、促进企业复工复产的作用明显,消费市场正逐渐活跃起来。06/11
- 丹东大力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 申领执照“足不出户”仅需40分钟“没想到现在办理营业执照这么简单方便,不用到登记窗口排队申请,不用准备烦琐的纸质材料,只需身份证和经营场所使用证明就可以在网络上办理营业执照了。”6月9日,丹东大谦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初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他通过微信小程序成功领取了电子营业执照,整个登记申请过程仅仅用了40分钟,“足不出户”就申请到营业执照。 大力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是丹东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大力推行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电子化,为市场主体提供高效便捷的登记注册服务,确保企业顺利复工复产。 丹东市市场监管局为确保全程电子化审批高效及时,窗口设定专人进行全程电子化材料网上受理和审核,只要申请材料齐全,全程一人通办,减少审批环节。对确需现场办理业务的企业,提供预约服务,确保尽快办结,尽可能减少办事人员接触。 截至5月末,丹东市共办理全程电子化登记业务18309笔,占登记业务总量的67.83%;新办理设立登记业务9174笔,占设立登记业务总量的91%。 孙莹本报记者蔡晓华06/11
- 让“扫一扫”成为新时尚“丹东发布”数据显示,我市全地区“健康码”注册用户数量已超百万。这是我市推广“健康码”工作的一次阶段性胜利,也是全市人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做出的共同努力。现在大多数人进入公共场所都会主动扫“健康码”,但仍有个别人不配合。疫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大家惮于病毒的巨大威胁,都能主动配合扫码,如今眼看疫情形势趋缓,一些人就开始放松警惕,认为扫码太麻烦,还有人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没必要多此一举。其实,扫“健康码”不仅仅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健康个体,更是为了记录我们的行动轨迹。一旦我们到过的公共场所或者乘坐的公共交通工具出现相关病例,卫生防控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找到我们,及时采取检测措施。反之,如果我们不扫“健康码”,就可能被遗漏,从而给自己和家人乃至公众的健康带来威胁。此外,扫“健康码”也是为全市乃至全国防疫工作作贡献。最初开发“健康码”,就是因为追溯接触者的过程十分困难,给社会带来很大风险。如果人人都按规定扫“健康码”,这些接触者就会被快速发现,相关部门可以迅速向他们发出提醒,并视情况隔离或就医,大大减少病毒交叉传播的可能。诚然,在“健康码”的推广过程中,一些特殊群体确实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障碍,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下,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村镇和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要对这些扫码困难的特殊群体搭把手儿,确保居民正常生活不受影响,确保扫码工作顺利进行。战胜病毒,离不开科技创新这个有力的武器,更离不开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眼下,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我们仍要坚持人人都扫码,到哪都扫码。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06/10
- 建设村拔穷根育富苗 玉龙湖畔唱响致富谣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检验三年脱贫成效的大考之年。一直以来,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两委”班子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项目,全方位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截至目前,全村建档立卡户26户、36人已全部实现脱贫。过去的建设村,村民们都窝在家里,守着一亩三分地,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村里的贫困户更是揣着“等靠要”的心理,整天啥也不干,就盼着政府给送点钱物。村民齐增荣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今年57岁的齐增荣是村里的建档立卡户,原本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自从他妻子去世后,齐增荣便意志消沉,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他身体什么毛病没有,就是整天什么活也不干,一年到头靠着政府救济度日。到后来,他连买包方便面的钱都没有,成了村里出了名的困难户。为了让齐增荣家尽早脱贫,过上好日子,村“两委”没少做他的思想工作。在村“两委”的开导帮助下,齐增荣重拾生活信心。如今,他种地养蚕两不误,一年收入个五六万块钱不在话下,日子红红火火。其实,类似齐增荣家这种情况在建设村并不是个例。为了鼓舞村民干劲,提振大家的士气,建设村早在2018年初就大力开展乡村文化振兴项目,借力精神文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工作。通过文艺演出、特色党课、志愿者活动等形式积极宣传中央精神和扶贫政策,在精神层面不断鼓励建档立卡户自发脱贫。如今建设村的建档立卡户们个个精神饱满,动力十足,都在为致富努力奋斗。脱贫有了动力,还要有方向。为此,建设村“两委”通过积极走访调研、交流谈心,结合多方面因素,为建档立卡户量身打造“脱贫计划”。建设村8组的关靖岩是建档立卡户,因为一个人生活,再加上身体有病,家里非常困难,房子更是破旧不堪。去年,村“两委”了解情况后为她争取到帮扶资金,并在当年为她家盖起了新房子。住房问题解决了,关靖岩的心里也敞亮了。当年,她又在村“两委”的鼓励指导下干起了蔬菜种植和养殖业。去年,关靖岩家收入了一万多元,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如今的关靖岩家,房子宽敞明亮,生活蒸蒸日上,对未来,关靖岩更是充满了希望。人心都是肉长的,看到村“两委”积极担起扶贫重任,建档立卡户们也纷纷行动起来。在为抗击疫情捐款的活动中,村里几个脱贫后的建档立卡户主动捐款。张会德100元、纪运联50元、刘德友50、徐凤珍50……“是党帮助我们脱贫致富,现在我们生活好了,有责任回馈社会。虽然钱不多,但是我们的一片心意。”张会德说。“跟党走,移贫山,建设村里谱新篇;拔穷根,育富苗,玉龙湖畔致富谣。”这是村民们自己编的顺口溜。如今的建设村,村美、业兴、人富,人均年收入近2万元。眼下,这里又搞起了香菇种植,并把优惠政策向建档立卡户大幅度倾斜。“在俺们村,什么利好的政策都先紧着建档立卡户。他们能承包大棚自己干的,菌棒、租金可以先欠着,啥时候有利润了再补上。给其他种植户打工的,工钱给的比一般工人高。”村党总支书记孙玉安说,农民赚点钱不容易,乡亲们都愿意搭把手帮助困难群众。因为在村民看来,脱贫工作不仅仅是村干部的事,也是全村人的事!李旭东记者王洪满06/10
- 出入境窗口主动服务解难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连日来,丹东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支队结合部门职能,开展“煦风”专项行动,进一步提升主动服务意识,依托服务窗口采取多项措施为企业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助推我市营商环境建设。前不久,丹东市宏宇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准备赴香港进行商务洽谈,受疫情影响,其办理出入境证件遇到了难题。出入境管理支队领导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研究相关政策,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多次协商,为其尽早赴港提供最大的便利。“对于确实有紧急事务需要办理证件出境的企业和群众,窗口民警都会主动上门指导收集材料,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受理审批。”出入境管理支队窗口民警受访时说。丹东海运集团6名船员因护照到期而无法复工,窗口民警根据相关政策为他们加急办理了相关证件,也让企业快速恢复了对外远洋业务。据了解,今年四月份以来,出入境管理部门共为82人开辟绿色通道办理了护照。针对疫情形势,出入境窗口还推出“非接触式”“容缺受理”等服务方式,让群众尽量少跑腿,提升窗口的办事效率和企业群众的满意度。前几天,王女士想查询自己持有的出入境证件号码。按正常程序,她需要持本人有效证件到服务大厅办理。王女士家住振安区,距服务大厅路途较远。为了给王女士提供更多的便利,也让她尽量减少接触人群,窗口民警采取“非接触式”服务,通过现场手机连线的方式,让她足不出户就办完了。“前后几分钟时间,窗口民警就把查询的结果告诉了我,省得我来回跑一趟,现在老百姓办事真是方便多了。”王女士说。几天前,丹东人李女士和美籍丈夫将一面锦旗送到了出入境管理支队,以表达夫妻俩的感激之情。受疫情影响,李女士夫妇无法按原定日期返美。因此前未打算延期签证,夫妻俩并没有随身携带相关证明,按规定无法办理延期手续。考虑到具体情况,窗口民警在法律政策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容缺受理”为夫妻俩办理了签证延期手续,也为他们解决了难题。同时,出入境管理支队还为多家涉外企业提供上门服务,助力企业尽早复工复产。支队民警先后来到丹东海合谷服装有限公司、丹东铭遥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丹东市华洋纺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实地走访,了解企业需求,发挥职能作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宣传相关法规政策,通过惠企服务实现助企脱困、帮企解难。06/09
- 丹东新增一家核酸检测实验室6月5日,宽甸中心医院PCR实验室通过省卫生健康服务中心专家组的审核验收,获得检测资质,并于6月8日起正式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服务。至此,我市具备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的医疗机构达到6家,为“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据介绍,到宽甸中心医院检测可提前电话预约或直接就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收费为40.8元,加上我省统一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费用标准60元,检测费用合计100.8元(不含门诊诊查费)。06/09
- 丹东启动“积善助残·光明行动”项目6月8日,辽宁省“积善助残·光明行动”项目在我市正式启动,将为我市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据介绍,该项目由湖南爱眼公益基金会联合辽宁省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共同开展,委托丹东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作为定点医院实施项目,为我市残疾人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80例。手术使用美国进口硬性晶体,手术费用除城乡医保报销之外全部由丹东爱尔眼科医院有限公司承担。我市有白内障等眼疾病的残疾人为该项目受助对象。按照协议要求,爱尔眼科负责受助对象的筛查、术前常规检查、手术、相关治疗和护理、术后护理、观察和回访等工作。还将组织专业医疗队进社区(村)、进学校、进家庭(结合防疫工作要求)为残疾人及相关人群提供视力、裂隙灯、验光、眼压等免费眼健康常规检查和咨询服务。市残联以及各县市区残联协调配合此项目的运行。06/09
- 丹东两项生态环境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日前,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全省生态环境状况排名。今年1至4月,丹东环境空气质量和城市水质指数两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今年初至6月3日,丹东优良天数比例93.5%(去年同期83.8%);PM2.5浓度35微克/立方米(去年同期44微克/立方米),位居全省第一。2019年,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大气污染防治系列工作部署,强力推进以“控煤、管车、治气、降尘、禁烧”为重点的治污工作。完成15户企业市级节能监察任务,配合省完成15户企业国家级监察任务;全地区累计完成电供暖准入项目158项,涉及供暖面积53万平方米;113台燃煤锅炉已全部完成达标改造任务,推进散煤替代工作,全年共计替代散煤约2.5万吨;开展机动车环保检测,全年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9931辆;全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8.5%;市内建筑工地通过严格整治基本达到“六个百分百”,大部分施工现场均实施了视频监控;制定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清单,推进应急减排清单企业落实“一厂一策”,完成丹东市大气源排放清单。今年1至5月,我市8个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均值达到考核目标,水环境质量位于全省第一。2019年,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我市加强水源地保护,市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完成25个县级水源和20个市级水源的问题整改工作,完成率为100%;开展农村供水“万人千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定;推进工业集聚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完成对河长制管理范围内的入河(湖、库)排放口排查工作,共排查出排放口7283个;5条城市黑臭水体完成整治。06/09
- 洼子沟村致富路上后劲足九山半水半分田,一无致富项目,二无产业基础,村集体零收入,宽甸满族自治县毛甸子镇洼子沟村曾经就是这样的小山村。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如今,洼子沟村通过发展肉牛养殖、人参种植、农产品加工等产业摘掉了穷帽子,在“户脱贫、村脱壳”的致富路上一路向前。6月3日一大早,2组村民李文和妻子急匆匆地往人参园赶。3年前就摘掉穷帽子的李文,不再为紧巴巴的日子犯愁,也不再为摇摇欲坠的房子担忧。生活好了,昔日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见人话也多了。“家里的危房,政府给维修好了。耕地出租,一年五六千块。我们两口子在人参园打工,一年也有3万多元的收入。儿子在外地工作,全家一年5万多元收入,这是过去想都不敢想的。”李文说,村里有很多村民跟他一样,不出村就找到了工作。山多地少、基础条件差,是洼子沟村脱贫攻坚面临的痛点、难点。“依据洼子沟村的自然情况,积极筑巢引凤,让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是我们决战贫困的措施之一。”村党支部书记刘峰说,在各级政府和帮扶单位的支持下,村里引进了“平地人参”项目,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640亩。42户贫困户将330亩土地有序流转出去,每亩增收数百元。50余名贫困户在人参园打工,人均年增收1万多元。同时,村里又先后引进粮食烘干厂、有机肥厂,企业一线用工全部聘用本村村民,25名贫困户在企业工作,月平均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5组村民王玉忠妻子去世,他和两个孩子一起生活。现在,他在家门口找到了岗位,一年收入近4万元。“洼子沟村很大一部分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是,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家庭劳动力严重不足,加上没什么技能,脱贫后劲严重不足。”刘峰说,针对这个短板,帮扶单位丹东市财政局和村两委多次研究,决定整合各项产业扶贫资金,大力发展产业夯实扶贫之基。2018年,村里成立了丰泰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肉牛养殖,社员覆盖全村所有贫困人口。合作社整合产业扶持资金、互助社资金、集体产业发展扶持资金及致富带头人投入资金,统一购置能繁母牛和架子牛,统一饲养管理,统一配种防疫,统一市场销售,依法经营管理,按股比分红,村集体收入将超过15万元,贫困户每人可分红一二百元。69岁的周凤全,在养牛场当上了饲养员,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像我这个年龄,就是在城里打工也赚不到这些钱,太知足了!”周凤全说。洼子沟村还积极用好国家利好政策,不断提升脱贫温度。几年来,通过危房改造政策帮助29户贫困户住进新房;合作医疗应保尽保,贫困户每人每年补助100元,累计补助102户;5户贫困户得到教育补助,中高职院校学生每人补助3000元;两户贫困户享受兜底保障,每人每月领取低保金。与此同时,为形成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和持续致富“微循环”,洼子沟村建立了“益农信息社+电商平台+庭院经济”的全新电商扶贫模式,以益农信息社为基础,以“品味宽甸”电商平台为依托,建立了电商中转运营站。农户每天通过滚动播出的益农信息,对接消费需求,实行“订单式”生产种植。电商平台将货物定向配送至益农信息社,农户手中的农产品也由益农信息社集中收购销售。采访了解,今后洼子沟村还将发展“特色农业+电商”“有机农产品认养+电商”等电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记者唐莉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