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市组织收听收看省防汛防台风会商调度视频会议 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张丽娴8月26日晚,我市组织收听收看省防汛防台风会商调度视频会议。会后,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就我市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好防汛防台风措施落实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市领导于兵、刘国栋、陈福茂参加会议。裴伟东强调,防汛防台风工作的“大考”即将到来,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及省防指会议提出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常委会布置的各项任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加强指挥调度,全面做好强降雨及台风的防御工作。气象部门要把台风情况、雨情预测等气象信息及时通报反馈给各县(市)区,指导各县(市)区做好防范工作。市防指办要结合风力等级、降雨量变化情况,抓紧研判、做好预案,指导各县(市)区提早做好准备,提前做好人员转移安置工作。市防指各成员单位要按照省、市防汛防台风工作的部署要求,各尽其职,精心组织,切实承担起强降雨及台风防御阶段和抢险救援阶段的职责任务,把各个领域、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市防指办要加强调度,各领域、各部门要主动及时报告情况,特别是本领域的工作进展、重大突发事件等,为市防指办在第一时间科学研判、指挥调度、决策部署赢得时间。宣传部门要统筹调动各类媒体资源,运用好新媒体、电信运营商、农村大喇叭、城区广播宣传车等宣传形式,营造防汛防台风的浓厚氛围,让广大群众广泛知晓我市面临的严峻防汛防台风形势,深入了解防范台风和强降雨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引导广大群众听从指挥、及时避险,凝聚起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坚决打赢防汛防台风这场硬仗的强大合力。市防指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08/27
- 抓实抓细抓好防御各项工作 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金龙8月26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防汛防台风工作视频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李克强总理及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第8号台风“巴威”防御工作批示精神,分析研判防汛防台风形势,全面安排部署防御工作。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裴伟东在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参加会议并汇报丹东防御工作准备情况。市长、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张淑萍,市领导于兵、刘国栋、陈福茂参加会议。裴伟东在汇报中表示,此次防御台风“巴威”,丹东市地处最前沿。丹东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刘宁省长来丹检查防汛工作的指示要求和陆治原部长的督导指导意见,扎实做好各项防御工作,迅速落实25日召开的省防指视频会议精神,于25日晚10时启动了防台风Ⅲ级应急响应,并将根据台风动态及时调整响应级别。当前,丹东市重点抓了7项工作:一是全面进入战时状态。全市2070个防汛责任人、4085个包保人员全部到岗到位,262支抢险救援队伍9459人备勤待命;丹东军分区指挥人员已进入市防指,24小时应急待命,根据汛情及时调动驻丹部队抢险救援。7个防汛物资库和4个救灾物资库的抢险救灾物资及调运设备已准备完毕。二是及时预警预报。气象部门每两个小时开展1次会商研判,24小时不间断宣传警示,及时发布台风、强降雨预警信息,发布洪水及山洪灾害、地质灾害的警示信息,提醒群众注意防范。三是提前转移受威胁区域人员。对已转移的4423人进行重新核查,对转移包保责任人、预警方式、转移路线、转移方式、安置地点等进行再落实。组织沿海作业人员、回港避风船员安全撤离,26日10时前全部撤离完毕。四是落实重点部位防台措施。全市35处A级旅游景点、8处涉水漂流企业已全部关闭,目前无旅客住宿,155艘观光游船及短途客船已全部停航。112处在建工地停工,正在进行塔吊降高锁定。对107处易受大风影响的构筑物、高空设施、广告牌匾等采取加固措施。严格管控全市3275艘在港避风渔船,关闭水上航线。加强主要街道、园林绿化设施巡查,发现隐患立即处理。五是加强防洪工程管控。对24座超限蓄水水库实行最大泄量泄洪。加强启闭闸门和行洪通道检查,安排88个库管员和660个水管员上坝查险。加强鸭绿江、大洋河、土牛河等重点堤防、险工险段的巡查防守,并已做好应急抢险准备。六是做好城市排涝工作。加强地下工程、低洼地段、危旧房屋等防汛薄弱环节巡查,42处低洼易涝区已全部落实强排措施,13处泵站、7辆强排泵车、352名专业排水人员已全部到岗到位。七是加强危化企业、尾矿库、地质灾害易发区防范。加强对重点企业、临水临海的11处危化企业管理,提前加固防护易积水、易受风浪洪水侵袭部位。对146座尾矿库实施24小时巡查值守。组织对262处地质灾害点开展巡查,对重点区域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严看死守。裴伟东表示,下一步,丹东市将认真贯彻本次会议精神,严格按照陈求发书记、刘宁省长的指示要求,全面抓实抓细抓好防汛防台各项工作,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各地区、市防指有关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一同收听收看会议。08/27
- 为单身青年牵线搭桥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李琦8月21日~25日,凤城市大梨树村举办了“浪漫七夕节,相约大梨树”单身青年联谊活动,为25~35周岁的单身男女青年早日觅得良缘、寻找到自己的另一半牵线搭桥。作为2019年中央三套《喜上加喜》节目的拍摄场地之一,大梨树村在节目播出后的一片热评中获得了一个新标签——“姻缘福地”。有人给大梨树村打电话说:“看人家都有情人终成眷属了,啥时候我也能借大梨树村这块儿宝地找个对象呢?”活动期间,男女嘉宾在风景宜人的大梨树景区开展交友联谊,共同参与热身游戏、自我介绍、抛绣球、心有灵犀一点通、千里姻缘一线牵、众里寻他千百度等环节,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拉近距离,消除陌生感,增加牵手几率。牵手成功者可在大梨树村认养爱情树一棵,所有参与者均领到了纪念品,并免费享用大梨树村青年点饭店情侣套餐。大梨树景区与大梨树村妇联、村团委共同策划举办的七夕主题联谊活动,不仅为适龄男女青年搭建了相识相知的平台,也弘扬了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七夕节。据悉,联谊活动期间,大梨树景区的游客是平时的两倍。08/26
- 云海涌动似画卷8月23日、24日清晨,凤凰山顶连续两天出现云海,朵朵白云滚动于青山之间,高耸的山峰若隐若现,犹如一幅动感的画卷。每年入秋雨后的清晨,凤凰山会出现云海景观。叠翠峰、老牛背、玻璃栈道、箭眼峰、神马峰等景点,都是看云海的最佳位置。刘宝多孙德铭王佩发记者刘海东摄/文08/26
- 以人为本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市人大常委会调研《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实施情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关心体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自谋划和推动体育事业改革发展。丹东是一座体育之城,历史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既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又可以起到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积极作用,对经济社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市人大常委会始终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及全民健身发展。今年正值《丹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掌握我市体育工作现状、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5月下旬,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焕成的带领下,市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对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和视察。在大梨树村群众文体活动广场、瑞沃尔制衣公司、凤城市体育馆等地,调研组实地察看了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发展及城乡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座谈会上,调研组认真听取政府相关部门汇报,与基层体育组织、体育工作者开展交流,了解《体育法》《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在具体施行中存在的问题,人大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共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良策。市政府强化保障,体育事业成绩斐然市政府坚持把体育事业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出台了《丹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建立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和部门联动机制,明确总体目标与责任分工,强化工作措施,推动《体育法》及《全民健身条例》全面贯彻落实。近四年来,市本级财政预算用于体育方面的财政支出达到9570余万元,为体育事业发展和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和支持。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实施《体育法》及《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以满足群众体育需求、促进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为宗旨,在强化基础保障、普及群众体育、加强学校体育、发展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好成效。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48.5%,市民《国家体质测定标准》总合格率达到97.5%,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优秀率6.7%。截至目前,全地区有各类大型体育场馆20余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个,健身步道14处,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6个,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个,市、县两级体育协会117个,全民健身站点1850个,各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注册7189人。凤城大梨树村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定向运动特色小镇”,天桥沟、淮扬山庄滑雪场、凤城瑞沃尔制衣有限公司被命名为省级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美化城市与便民利民有机融合各级政府紧紧围绕“打造健康丹东、建设体育强市”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完成了元宝山至锦江山、帽盔山、菊花山等健身步道,大沙河、五道河健身栈道,丹东新区沿江健身步道,花园河休闲走廊,滨江路城市绿地笼式篮球场、足球场,凤城文化体育长廊,东港獐岛健身步道、前阳镇综合文体广场,宽甸峥嵘山健身步道等一大批健身设施的新建、改建工作。结合“美丽乡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文化体育广场300余个,实现了乡、镇、村体育健身设施全覆盖,不仅缓解了群众身边健身场地设施不足问题,也打造了城乡亮丽的风景线。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生活需要连续多年举办新年登高活动、鸭绿江冬泳节、鸭绿江马拉松、徒步大会等赛事活动,承办全国体育舞蹈大赛及毽球赛、定向赛,组织开展健身气功、广场舞、木兰拳表演、全民健身精品展示系列活动,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实施“十百千”工程,形成“万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每季有、千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每月有、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天天有”的全民健身良好氛围。载体活动作用有效发挥,保障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全面推进“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工程”,为全市600余所中小学普遍改造修建学校操场、配备更新体育器材,使学校体育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强化督导检查,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和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全市常年坚持开展市级中小学生、少年儿童乒乓球、篮球、田径、学生手球锦标赛及青少年足球训练营活动等20多项比赛活动,发挥竞赛杠杆作用,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巩固体育强市基础优势,促进竞技体育水平稳步提升以培养和输送优秀体育人才为目标,以打造国家、省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围绕省运会周期,加大竞技体育工作力度,提高竞技体育发展水平。加强市体校、青少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体育特色学校等培训基地建设,为我市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选拔和训练奠定基础。近年来,我市先后培养奥运冠军2人,世界冠军4人次、亚洲冠军14人次、全国冠军21人次,输送运动员126人。2018年辽宁省第十三届运动会,我市共获得107.4枚金牌、65.9枚银牌、92.95枚铜牌,4至8名得分659.915分,均列总比赛榜第4位。打造知名体育赛事品牌,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发展连续举办十余届鸭绿江马拉松、山地马拉松国际比赛,将“边境线上的马拉松”打造成品牌赛事。通过积极运作,引入高水平的大型赛事活动,我市先后承办了WCBA女篮联赛、全国毽球总决赛、全国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国家级、省级体育赛事,举办了中韩体育舞蹈大赛、中朝乒乓球、中日围棋等国际比赛。开展“百万群众上冰雪”系列活动,大力引导推动冰雪经济发展,在提升丹东知名度和影响力、拉动体育产业消费、助力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体育法》及《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不断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努力推动了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代表建议——加大《体育法》及《全民健身条例》宣传贯彻落实力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紧紧把握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机遇,切实加强对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力度。要及时开展《丹东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实施情况的评估工作。要健全完善并切实落实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委员会在强化领导、组织保障、统筹协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水平。贯彻落实《体育法》及《全民健身条例》要求,加大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及要素保障。把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建立完善财政投入逐年增长的机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加强公共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完善规划布局。大力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纳入全市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项目库和政府工作“实事”。加强现有体育场馆的维护与管理使用,建立公共体育场馆每周定期向公众开放制度。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强化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对各类体校和体育特色学校的管理,提高教练员和体育教师的科学训练水平,加强教育与体育部门之间的配合。研究、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对引进急需、高水平教练员及体育专业人才的单位实行相应的招聘、录用政策,允许体育部门选用劳务派遣人员,推进急需紧缺教练员和高水平教练员的培养和引进。加强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推广和服务指导。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体育法》《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更多地组织和举办市、县(市)区、乡镇各类单项体育赛事,适时恢复举办全民运动会并形成制度。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要建立和完善市、县(市)区体育总会机构设置,充分发挥体育总会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不断丰富和发展体育产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类体育设施及资源现状调查,动态掌握体育产业发展状况。进一步谋划、包装、举办好各类国际、国家、省级体育品牌赛事并取得好成绩,提升体育竞技水平,提升我市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进一步培育体育资源市场,发展体育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需求,拓宽全民健身消费和参与竞技体育消费的市场供应渠道,推动全市形成规模性的“经营体育”模式。丁希平记者景媛媛08/25
- 丹东市规上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连续4个月正增长丹东新闻网讯记者姜慕馨8月24日,从市工信局了解到,今年1—7月份,全市37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正增长,同比增长0.2%,较上半年提升3.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在全省排名第6位,7月份实现同比增长11.1%,连续4个月实现当月正增长。今年以来,为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保障全市工业企业稳定健康发展,市工信局积极推进帮扶工作,实现重点帮扶企业全覆盖。据了解,市工信局建立100户“小升规”企业目标培育库、200户“小升规”企业培育库,按月调度,各县区按要求加强与“小升规”培育库企业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问题并推动解决,目前已有5户企业“入规”。市工信局还建立了18户“规升巨”企业培育库,持续对重点培育目标企业进行跟踪调度和服务,切实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目前已完成“规升巨”企业1户。08/25
- 丹东市总工会“送清凉”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曲艺8月20日至21日,市总工会开展了2020年“送清凉”活动,组织慰问组深入基层,为一线职工送去“清凉福袋”。慰问组先后来到辽宁大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丹东水务集团自来水公司、丹东市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为一线职工现场发放了矿泉水、清凉饮料、白糖、绿豆等防暑降温物品。截至目前,全市工会组织共发放了价值约12万元的“清凉福袋”。08/24
- 拒绝“舌尖浪费”倡导“光盘行动”“拒绝浪费,珍惜粮食”“合理点餐,倡导打包”“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8月20日,元宝区广济街道文明志愿者通过走进辖区餐厅、饭店,将印有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宣传单摆上餐桌,宣传厉行节约知识,将节俭养德的传统美德传递给更多人,让大家共同参与到环保和节俭的队伍中来。经营者和顾客纷纷表示,无论什么年纪、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都要以身作则,不忘记食物的珍贵,珍惜粮食。8月21日,广济街道组织辖区未成年人及家长开展了“光盘行动——我们不剩饭”主题教育活动。活动中向孩子们讲述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不能浪费的道理,教育孩子们要养成三餐吃多少盛多少,不要剩饭;外出到餐厅点餐,不要点的过多,吃不完要打包等具体节约行为。同时让孩子们监督家长一起执行,以小手拉大手形式,一起勤俭节约、拒绝浪费。孩子们还齐声背诵唐诗《悯农》,更深切体会到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孩子们深有感触地说,以前对节约缺少认识,通过活动后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要积极向身边同学讲述节约粮食的重要意义,让更多的人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记者包芙蓉08/24
- 上半年 丹东申报12项水产技术服务科研项目丹东新闻网讯记者邢漫8月20日,记者从市渔业发展服务中心了解到,上半年,我市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开展水产技术服务科研项目申报,共计申报项目12项。据介绍,这12项科研项目将对本地渔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其中,丹东地区万亩稻——蟹立体种植养殖模式示范推广项目开展了前期调研,疫情期间通过发放科技光盘,建立微信群开展技术指导。其他11项项目的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待项目审批通过后,将集中科技力量做好科研项目的采购申报、实施地点选择、技术研究及推广,进一步提升我市渔业科技水平,促进渔业增产、渔民增收。08/21
- “你点我检”共保食品安全丹东新闻网讯记者戚文8月20日至8月31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食品安全“你点我检”活动。为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活动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市民可进入市市场监管局官方微信公众号扫描活动二维码,或者点击https://wj.qq.com/s2/6932710/27c1/进入网页,填写问卷内容。结合我市地域特色和公众饮食习惯,问卷共设置11项内容,包括粮食加工品、食用植物油、调味品、肉制品、酒类、糕点、豆制品、饮料、食用农产品、餐饮食品以及“您关注的其他品种和检测项目”。市民可对自己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进行点选,提出检验要求并提交问卷。监管部门将根据点选统计结果,确定市民关注最多的10种食品进行抽检,并向市民公告抽检结果,开展风险提示和消费引导,对不合格食品进行依法查处。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