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科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0-6岁儿童防护和保健要点11/01
- 辽宁丹东:社会保障托起幸福生活“养老金年年涨,都是享了国家政策的福……”家住振兴区站前街道75岁的吴连顺说,自己刚退休时能领到几百元钱,现在每月能领到3000元左右。“每月吃穿有余,过得很充实……”正如吴连顺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丹东市养老金标准逐年上调,受惠者众。在丹东市,社会保障这张大网越织越密,人民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与日俱增。从降低社保费率到“减免缓返补”带来满满获得感。为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减轻企业负担,2019年5月1日,我市统一调整了养老保险费率,企事业单位缴费比例从20%降低至16%,当年为企业减轻负担2.4亿元,企业轻装上阵,“减负”的红利转化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2020年至2022年,我市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对企业保险费阶段性“减免缓降返补”政策,仅2020年2月至12月,我市为9409户企业减免保险费8.6亿元,工伤保险免征惠及企业9011户,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企业养老保险从全市统筹、全省统筹到全国统筹带来满满安全感。10年间,从企业养老保险全市统筹到2020年7月全省统筹,再到2022年1月全国统筹,我市养老保险迈出三大步。至今,社保的工作人员还清晰记得10年前的手工报盘、线下办理业务的繁琐,给百姓带来的不便。丹东佳泽实业有限公司劳资员丛宝平回忆,以前社保还没有智慧大厅和快办大厅,办理社保业务要到“五险合一”窗口,当时7个窗口要经办全市所有企业的养老、工伤、医疗、失业、生育5个险种的参保申报核定业务,办理业务每天都要排长队,很多人都打怵到社保办理业务。经过“放管服”改革,建设“一站式标准化”窗口,积极推进“一网通办”,我市社保网上办事大厅不断完善,自助服务功能不断拓展,丹东惠民卡手机APP功能得到大幅度应用推广,改善优化了全市营商环境,打造了丹东智慧社保新形象。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加强带来满满幸福感。10年间,丹东市社保中心转变观念,当起服务群众的“店小二”和企业的“劳资员”,百姓与政府之间情更暖,心更近。2019年9月27日,经过改造建设的市社会保障智慧服务大厅正式运行,大厅全年24小时不打烊,给了市民全新的业务办理体验。自助查询机随时为群众自助查询和打印参保单据;自助发卡机补办社保卡由原来22个工作日缩短为一分半钟。智慧大厅运行后,三分之二的业务分流到智慧大厅自助办理,原来需要等一个小时的业务现在几分钟之内就可以搞定。2020年6月,我市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立为“人社服务快办行动”试点城市。2020年11月,快办大厅正式运行,从原来的7个窗口增加到28个受理窗口,办事群众递交一套材料就可以办结122项政务服务中所有业务,实现了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性办结。如今,我市“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成为全省营商环境建设的一面旗帜;参保职工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和查询;企业退休人员生存认证采用多渠道大数据方式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10年,我市社会保障工作蹄疾步稳,厚植为民服务情怀,凸显经济运行减震器作用。社保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参保群体和个人老有所养、失有所助、伤有所保,全面落实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各项工作,构建起高效、便捷、安全服务体系,稳稳托起百姓的幸福生活。作者:赵金艳王玉11/01
- 辽宁丹东:推进民生重点项目 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日前,作为2022年东港市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的城市西区“摸黑路”亮化改造工程正式完工。该工程位于仁达路西侧,全长14公里,包含海关路、渔港路、广纳街等9条街路。全路段共设置路灯控制箱1台,新建120瓦LED路灯322基,敷设电缆1.4万延长米,投入资金390万元。“此次安装的LED路灯,不仅节能环保、美观大方,照度也大大提高,投入使用后管理更方便。”东港市住建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工程完工后,将进一步提升道路使用效率和城市形象,保障交通安全,给周边居民生活、出行带来极大便利。”今年,东港市以创城惠民为初心,积极谋划、精准发力,聚焦城市环境提升,全力打造民生工程。围绕道路、亮化、排水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及启动实施城市基础类建设项目17个。其中,广海路、文忠路等4组道路工程及盛世佳苑小区周边配套等绿化工程正在全力推进,观海路路灯安装、雨污水泵站改造等多个项目全面提速,东港市西城儿童乐园建设项目及上善桥、若水桥亮化工程等6个储备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筹备。截至8月中旬,通港路、海韵路、海鸥街道路改造工程及红星湾绿化工程已相继完工,改造面积达8.5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8万平方米;排水管网改造完成12.8公里,城区路网结构和排水体系进一步优化。继续推进城市老旧小区综合改造工程,今年计划完成9个老旧小区113栋楼改造任务,改造面积33.35万平方米。同时,燃气管网、供热管网改造等多项惠民工程同步实施。截至目前,庭院燃气管网改造已完成572米、立杆管线1600米,供热管网改造完成3公里,全部完工后老旧小区服务功能将得到完善。健全垃圾收储运体系,全力启动赤榆垃圾填埋场一期封场工程,同步推进城区建筑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及消纳场建设项目,高效完成14座农村垃圾中转站配套设施工程及城乡垃圾一体化建设工作。截至目前,各乡镇日收集转运垃圾达300余吨,出动车辆4508辆次,清理积存垃圾11.13万余立方米。抓好建筑工地管理,严格落实建筑工地围挡公益宣传设置标准要求,完成直管16家建筑工地围挡更换,新增公益广告15253余平方米。狠抓建筑工地扬尘污染治理,要求施工工地出入口进行路面硬化,配备冲洗设施,避免扬尘、渣土影响城市环境。加强噪声污染监管,严控夜间超时施工和清晨提前施工,防止噪音扰民。8月以来,工作人员对在建项目工地开展了4次专项督查,发出责令整改通知单22份,责令整改问题67项,着力打造文明工地。作者:李文婷张瑞11/01
- 辽宁丹东:市政设施披“新衣”近期,合作区鸭绿江大街、银河大街、文庆路等主次干道两侧的300个果皮箱、电信电缆箱穿上了“新衣”——为每个箱体量身定制了多种图案及标语,使其更干净美观。连日来,区管委会还对道路开展拉网式排查,针对路面、窨井等市政基础设施破损问题,开展各项维修工作,共维修路边石7000块,维修检查窨井32套,修补路面坑洼500余平方米。与此同时,针对主次干道、校园周边、公园广场附近流动商贩占道摆摊、扎堆经营行为明显增多的现象,执法人员采取定点和流动两种方式进行巡查盯守,引导和督促占道经营商家、流动商贩规范有序经营。作者:刁庆峰11/01
- 辽宁丹东: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忙近日,记者走进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项目建设现场,这里塔吊林立,机声隆隆,施工人员忙碌不停。项目在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抢工期、赶进度加快推进。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位于临港产业园区内,是全国首批互市进口商品落地加工试点地区。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占地面积183亩,建设内容包括海关监管查验、边民互市交易、互市商品展示、冷链仓储物流、行政综合服务等功能区域及配套设施,是我市重点项目之一。项目建设前期,合作区全程领办、代办相关手续,高效服务、全程跟踪,确保项目有序进行。项目开工后,合作区积极帮助协调解决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同时与建设单位、运营单位、监理单位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挂图作战、倒排工期,通过加强要素保障、调集精干施工队伍、提前采购施工材料、合理规划施工区域等方式,全程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目前,园区内的海关综合服务楼已封顶,其余库房、冷库等建筑也已开始打桩等基础工序。”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距丹东港3公里,靠近浪头机场和高速公路,具有得天独厚的海陆交通便利和旅游开发条件,是国内唯一毗邻港口的互贸区。未来,丹东港边民互市贸易区将依托丹东港贸易枢纽和物流中心地位,面向东北亚,构建以中高端制造业、快消品为核心,互市贸易和加工制造相结合的边境特色产业体系和互市商贸枢纽。作者:刁庆峰11/01
- 【科普】 疫情防控不放松,科普知识要复习疫情防控不放松,科普知识要复习日常出行的防控措施不能忽视更不能放松警惕出行防护要点一起来学习务必戴好口罩无论选择哪种方式出行,都应该做好个人防护,尤其要全程戴好口罩,减少接触外部设施,抵达目的地后第一时间洗手,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乘坐公交如何防护?上车前,在站台上与他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有序排队上车,配合扫码测温等工作;行驶途中可以开窗透气,保持空气流通,避免与周围人闲聊,不要在车上吃东西。全程佩戴口罩,保持手卫生。乘坐地铁如何防护?全程佩戴口罩,配合扫码测温等工作;在站台等车不要拥挤,排队时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尽量避免接触公共物品或公共接触部位;在地铁站内使用公厕后,要彻底清洗双手。乘出租车如何防护?全程佩戴口罩,并提醒司机戴好口罩;方便时打开车窗让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在车上饮食,尽量少触碰车内设施,到达目的地后,用流动的清水或免洗洗手液洗手,确保手部干净。注意:1居民一旦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味觉嗅觉异常等症状,尽快到医疗机构就诊,就医途中要佩戴好口罩,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2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疫情权威信息,一旦发现自己乘坐的车次出现病例,要及时报告。10/31
- 辽宁丹东:抢抓黄金施工期 全力冲刺四季度连日来,总投资7000万元的丹东润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电子线束加工生产基地施工正酣。丹东华录烯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高新烯碳材料系列开发项目,正在进行试生产前的准备工作。项目达产后,每年可生产球形石墨(锂离子电池负极用石墨)3万吨,高纯石墨2万吨。位于东港市前阳经济开发区的丹东润达农副产品仓储有限公司扩建工程,正在进行项目主体土建施工,项目达产后可新增用工300人。丹东新盛造纸机械有限公司烘缸技术改造项目将新建厂房、库房及附属用房等,新增设备20余台(套),目前厂房主体建设基本完成,生产设备正在安装中。进入四季度,各县(市)区聚力项目建设,抢抓黄金施工期,各项目建设现场机器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工人们加紧施工作业,处处涌动着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实现签约项目快开工、开工项目快推进、复工项目快投产。作者:宋永昆10/31
- 辽宁丹东:志愿军公园栽植5万余盆羽衣甘蓝随着天气转凉,丹东市内各处公园内的串红、万寿菊等秋季花卉逐渐败落,为保证公园的景观效果,10月26日,工作人员在丹东市志愿军公园和鸭绿江公园内栽植了5万余盆叶色鲜亮、观赏期长的羽衣甘蓝。作者:周广庆10/31
- 辽宁丹东:赶海拾贝,享受大海的馈赠10月以来,在东港市北井子镇海鹰村,每天都有百余位农民来到双峰岛沿海滩涂集体赶海挖白蚬子。也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捡拾贝类的乐趣,感受收获的喜悦。北井子镇充分利用本地滩涂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文蛤、白蚬子、沙蚬子等滩涂贝类养殖。当地政府加大科学养殖技术服务和普及力度,确保贝类养殖产业健康发展。随着市场对贝类需求量的不断增大,连日来,农民们每天都前来赶海,往往一个潮水就能挖出近5000公斤白蚬子,到滩涂挖蚬子也成为当地农民的一个创收项目。滩涂面积及适宜海洋养殖面积12万亩、港湾养殖面积2万亩,有着稳定水产养殖面积的北井子镇,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渔业,始终保持东港市第一渔业大镇的地位。当地政府通过发展滩涂养殖及旅游开发的致富新路子,促进了贝类的推广和销售,推动了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者:刘海东10/31
- 辽宁丹东:玉米机械化收割率显著提升金秋时节,玉米旱田进入全面收割阶段。在凤城市赛马镇,今年的玉米机械化收割率显著提升,有力加快了玉米收获的进程。作者:邹晓龙刘海东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