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日丹东
- 丹东擦亮生态底色提速幸福宜居城市建设休憩亭、步行道错落有致,乔木、灌木高低相间,水鸟起落在河面,市民漫步在岸边……丹东市区大沙河畔的初冬景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大沙河如同一扇窗,映照出丹东市生态环境的巨大变化。近年来,丹东市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不动摇,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厚重的底色、最鲜明的特质以及最持久的优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宜居城市、十大养老胜地、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丹东向绿而行、不断培厚生态环境“含绿量”。在全省各市空气质量和城市水环境质量排名榜上,丹东常年位列全省第一,“丹东蓝”“丹东绿”成为这里的城市名片。截至今年10月31日,丹东市PM2.5日均浓度每立方米21.7微克,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9%;全市12个地表水国控断面优良比例均值达到100%,地表水劣Ⅴ类比例为零,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稳步推进……保护好丹东的绿水青山,让丹东越来越美丽、越来越文明,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这是丹东建设绿色发展、美丽文明的幸福宜居城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丹东市把高质量发展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紧扣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持续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生态治理力度,积极推动绿色转型。今年以来,丹东市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开展城市精细化管理、老旧小区改造等行动,积极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促进老城区功能优化,进一步完善新城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丹东市还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建设幸福宜居城市的重要抓手,坚持“创城促振兴、创建惠民生”,补短板、强弱项,全力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不断满足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记者黄宝锋11/14
- “防疫三宝”不能忘!出入公共场所这“三宝”可千万不能忘!11/14
- 【科普】讲卫生,防疾病11/11
- 辽宁丹东:开展人行步道改造工程连日来,在丹东市振八街人行步道改造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加紧铺设方砖和建筑花坛,确保工程项目尽快完工,改善周边群众的生活和出行环境。作者:吴琼11/11
- 辽宁丹东新兴街道:整治街路环境 提升城市形象近日,丹东东港市新兴街道聚焦辖区街路两侧、居民小区重点区域,持续推进环境整治,提升城市形象。工作人员对浪东线铁路口周边、东外环路两侧违章建筑、破损广告牌、占道经营、杂草等进行清理整治,对公路两侧、沿街商铺门前车挡、地墩、围栏等障碍物进行拆除。截至目前,已经更换彩旗100余面、广告牌匾20余个,清理流动商贩100余起,区域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各社区同步行动,联合综合执法中心对辖区私搭乱建、乱堆乱放开展清理整治“回头看”,并对山川路、长在路、友谊路等4条沿街8公里道路两侧杂草、市民私自开辟的“小菜园”、废弃物进行清理,仅东港七中至八中之间路段就清理“小菜园”1万余平方米。作者:张瑞11/11
- 辽宁省凤城市:出台河湖巡查保洁制确保水清岸绿为改善水生态环境,逐步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日前,凤城市推出河湖巡查保洁制度,建立河(湖)保洁长效管理,提升河湖管理成效。按照保洁制度,凤城市河(湖)根据各乡镇(街道)属地管辖进行分段划分管理考核,各自组织开展河(湖)全面保洁、河岸清理、河道管护等工作。凤城市河长制办公室将河长作为所在河(湖)保洁管理第一责任人,建立河长巡查反馈制度,落实河道专管人员,在公示牌中公开联系人、单位和举报电话等信息,让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使河道长效保洁真正落到实处。凤城市河长办将根据该市河长、河警长的要求,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河长制工作考核重要项目。河(湖)巡查保洁制度实行以来,凤城市注重河(湖)日常保洁,保持河(湖)畅通、无障碍物,河(湖)面无影响水生态的杂草,水面无漂浮废弃物,周边水土保持、绿化达到标准,堤防没有毁坏、其他建筑物无破损,河(湖)管理范围内无垃圾等。同时将乡村河(湖)保洁纳入乡规民约,引导村民形成行为自觉和良好习惯,不断增强群众对河(湖)保洁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作者:王卢莎11/11
- 辽宁丹东志愿军公园:水杉红似火丹东不仅有满眼金色的银杏,还有红得好似一把火的水杉。11月9日,在丹东市志愿军公园里,大片水杉如红色海洋,展现在市民眼前。作者:周广庆11/11
- 【科普】疫情期间,点外卖要注意这些11/10
- 辽宁丹东:全市粮食作物秋收基本结束从丹东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截至11月5日,丹东市粮食作物收获进度97%。分作物看,玉米收获进度100%,大豆收获进度100%,水稻收获进度91%。按照丹东市委、市政府批示要求,各县(市)区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秋收进度,保障秋粮颗粒归仓。10月25日,丹东市委农办、丹东市农业农村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不误农时完成粮食秋收切实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紧急通知》,统筹推进全市秋收工作。秋收开始前,市政府督促各地、农机大户及时发布机具供需、收获时间、作业进度等信息,做实做细农机作业服务供需对接。秋收开始后,因地制宜制订技术措施和农机适配及改装方案,科学指导农机抗灾救灾作业,加快作业进度。通过市县联合统筹,确保疫情防控和秋收两不误,为外地跨区作业提供保障和服务,保证粮食收割有序进行。收割高峰期,全市日均投入现代化农业机械数千台,其中玉米联合收割机近800台、水稻联合收割机1300多台。目前,机收已接近尾声。加强秋收指导服务。各地农业与气象部门加强沟通,及时发布秋收气象信息、预警、农事建议。组织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广机收减损等关键技术。开通秋收服务热线12316,指导农民科学安排秋收作业、降低收获损失。作者:邢漫11/10
- 辽宁东港市:打造安全有序的交通出行环境10月21日至2023年6月30日,丹东东港市公安局在东港城区范围内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停车秩序、出行秩序专项整治行动,全力打造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统筹调度城区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含电动三轮、四轮车)乱停乱放和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行为集中整治工作。强化宣传,教育引导群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形成人人为创建出力、个个为东港增辉的创城氛围。完善黄海大街、迎宾大街、振兴大街、人民大街和东港路、滨河路、建设路、仁达路、青年路、友好路、新兴路、工业路上标志、标线及抓拍设施,按照规定标准增设修复,保障东港市内“四街八路”监控设备齐全好用。常规管理与专项整治齐头并进。交警城区中队、女子中队、电子技术管理中队采取现场处罚和电子监控抓拍相结合方式,加大车辆乱停乱放违法行为处罚力度。早晚出行高峰期增派警力,对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和行人闯红灯、横穿马路行为进行劝导整顿;划分管制区域路段,从早7时至晚18时进行巡查布控和电子抓拍,严查机动车辆违法违规行为;对车辆占道经营和返程出租车随处停放拉客行为,实行路段看护和口头劝诫,配合运管部门开展清理整顿。将每周三确定为联合整治日,会同相关执法部门在运管所十字路口、201国道与进港路交界处、中心岗、桥北岗、医院岗设立固定卡点,全方位加大各类交通违法行为整治力度。作者:张瑞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