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彩辽宁
- 【“辽”亮冬奥】辽宁铁岭:积极参与 乐享冰雪随着冬奥赛场捷报频传,冰雪运动成为当下最火热的运动项目之一,不仅广受关注,还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看着赛场上英姿飒爽的运动员们,很多人都想去滑冰场享受一把速度与激情。在铁岭市银州区人民公园内,市民在滑冰跑道上享受着冰雪运动带来的快乐!编辑:邹润陶嘉悦02/22
- 【“辽”亮冬奥】大连:冰雪运动人气火爆冰雪运动人气火爆。乘着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大连金普新区掀起强劲的冰雪热潮,铭湖滑雪场等各大冰雪运动场地人气火爆,游客远超往年同期。据滑雪场负责人介绍,由于近几年冰雪运动的普及,选择滑雪休闲的人越来越多。除大连市民外,还有不少来自周边地区的游客。而冬奥会上中国运动员不断取得好成绩,也激发了人们对冰雪运动的热情。除了专业性要求较高的滑冰滑雪运动,大众性的冰上嬉戏活动也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举办的赏灯游园会,除了各式绚丽的花灯外,还设置了冰雪体验区和儿童冰雪娱乐区。游客在赏灯游园之余,坐上雪圈、冰车体验冰雪运动的乐趣。编辑:邹润陶嘉悦02/22
- 辽宁大连:冰上飞驰“凌之翔龙”4年前,辛怡成为大连高新区凌水小学的一名小学生,看到许多哥哥姐姐们在校园里轮滑飞驰,她也想成为其中一员,便跟老师报了名。冰上飞驰“凌之翔龙”。(图片:王韬飞)拉回到10年前,在大连市体育局的全力支持下,大连市速度滑冰队(凌水小学凌之翔龙速滑队)在校园成立,队员都是学校里的学生。建队之初就采用了体教融合的方式,各个班级都有轮滑校本课,同时在全校选拔苗子进行训练。日前记者在采访时看到,这群滑冰的孩子个个矫健敏捷,每次上冰训练50圈打底,结束后还能来一个10公里的拉练。辛怡说因为很喜欢,所以并不觉得累,她和小伙伴们都非常喜欢飞驰在冰上的感觉。今年1月2日,大连市速度滑冰队代表大连参加辽宁省第一届青少年冬季运动会,获得了16金3银4铜的好成绩。辛怡也在青少年冬季运动会上获得了好成绩,她说自己的目标是进入省队,更远一点的目标是能像冬奥会上英姿飒爽的哥哥姐姐们一样,勇敢快乐拼搏,为国争光。编辑:邹润陶嘉悦02/22
- 辽宁大连:港口作业忙 喜迎“开门红”靠泊大连港集装箱码头的“信德天津”轮进行装卸作业。(摄影:郑磊)码头火热繁忙,班轮接连靠港。今年以来,大连港克服贸易形势、新冠肺炎疫情等叠加因素影响,全力争揽新货源、拓展新业务,迎来虎年“开门红”。1月份,大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超30万标准箱,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编辑:邹润陶嘉悦02/22
- 辽宁沈阳市沈河区: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2月10日,辽宁沈阳市举行2022年首批项目集中签约暨开工活动,其中,大家置业、华强金廊城市广场等44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沈河区,总投资达303.6亿元。当天,沈河区还有42个项目集中开复工,总投资达到382亿元,本年计划投资46.1亿元,开复工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180%。俯瞰沈阳市沈河区。编辑:邹润陶嘉悦02/22
- 辽宁鞍山:惠民演出“琴”意浓2月14日,鞍山大剧院《“琴”意浓浓——浪漫金曲音乐会》精彩上演,钢琴和小提琴等器乐类表演为观众带来视听盛宴。"惠剧钢都"惠民系列演出是鞍山大剧院集中优势资源、精心策划推广的系列公益性演出,涵盖舞蹈、话剧、戏曲、音乐会等多种艺术形式。本场演出的演员均为鞍山籍,毕业后回鞍创业、工作,通过此次参演为文化惠民、公益事业助力。编辑:邹润陶嘉悦02/21
- 单霁翔:家乡辽宁有着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他,是清华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是中华文化的忠诚守望者……他是单霁翔,曾任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用双脚丈量北京故宫,讲述背后的文化故事。2月8日下午,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记者偶遇单霁翔。听到乡音,单霁翔开门见山地向记者说:“我也是辽宁人,出生在沈阳北陵附近,故乡辽宁的文化遗产举世无双!”单霁翔简介:1954年出生于沈阳,祖籍江苏。曾任故宫博物院院长,是第一个走遍故宫的院长,用脚丈量了故宫、走破20多双布鞋。其策划了故宫夜场、故宫口红和故宫火锅等话题,与故宫共同成为人们心中的网红。此外,他还策划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成功引发了人们对文物修复师的职业向往。聊家乡“一宫三陵”是文化瑰宝青色的对襟衣服,宽松的棉质长裤,一成不变的布鞋……已至花甲之年的单霁翔,精神饱满,和蔼可亲,说起话来声音洪亮,走起路来腰杆笔直。“我也是辽宁人,能见到家乡人,我感觉很亲切。”面向记者的镜头,现任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的单霁翔,用独特的文化视角解读家乡辽宁的世界文化遗产。第一只鸟、第一朵花、第一缕阳光,这既是辽宁的文化根脉,也是最独特的文化品牌。耸立沧海之碣石、飞越群山之长城、隐匿繁华之古塔……对辽宁文化如数家珍的单霁翔说,三燕之璀璨、辽金之雄浑、清前之激越,与中原文化紧密相连的辽宁在中华文化谱系中举足轻重。在广阔的辽沈大地上,端庄大气的旗袍、爱不释手的岫玉,同样是辽宁的重要文化资产和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在举不胜举的辽宁文化瑰宝中,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宫三陵”,给单霁翔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一宫三陵”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分别指沈阳故宫和永陵、昭陵、福陵,其中不但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也是我国灿烂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和顺治帝使用的宫殿,也是康熙、乾隆、嘉庆和道光皇帝东巡祭祖驻跸的行宫,与北京故宫共同构成中国现今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永陵、昭陵和福陵,既具有特色鲜明的地方风格,同时还充分发扬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充满着古朴的气息。单霁翔曾多次到访沈阳故宫博物院,气势庄严的大清门、富丽堂皇的崇政殿、巍峨壮丽的凤凰楼,还有神秘古朴的清宁宫、关雎宫、麟趾宫、衍庆宫、永福宫都给他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沈阳故宫博物院馆藏的十万余件珍贵文物,也都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研价值,既给人们带来视觉盛宴同时也是心灵震撼。单霁翔已经就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在传承优秀文化和推动创新发展方面开展工作,为地区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发展作出他的更大贡献。单霁翔告诉记者,辽宁如此多的世界文化遗产,这是辽宁乃至中国为世界人民作出的贡献,同时也是世界人民对辽宁人民在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肯定。聊冬奥“一墩难求”是文化自信“冰墩墩”憨态可掬,“雪容融”呆萌可爱……风趣幽默的单霁翔说,两个小家伙儿让人爱不释手,但是现如今的他也是“一墩难求”。原来是他的老朋友向其求助,说家里的小朋友嚷着要“冰墩墩”,因为几天前曾参与过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最后把他的纪念章送给老友才解了“燃眉之急”。记者曾前往王府井商业街,在北京2022官方特许商品旗舰店看到,与北京冬奥会相关的周边产品受到大众热烈追捧,门外还排起数百米的长队。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冰墩墩”热销这个现象的背后,所体现出的是我们的文化自信。单霁翔还从以下几个方面,向记者分析“冰墩墩”吸引人之处:首先,是其憨态可掬的外表,向世界传递中国神韵和奥运之美;其次,是我国巨大发展成就,向世界展示北京冬奥的精心筹备;再次,是其背后的明星效应,登上领奖台的运动员都为它代言……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们为“双奥之城”感到自豪,拥有“冰墩墩”是人们助力北京冬奥会的最好表现。2月8日,单霁翔在2022北京新闻中心与中外记者交流。(摄影:田勇)单霁翔还紧接着告诉记者,再就是北京冬奥组委会做好充足准备,“我们也要相信,只要是好的文化现象,人们总是愿意把它们带回家,因此我们要把它们当作文化传播的有效手段。”随着春节长假的结束,相关企业已经加紧投入生产,所以“一人一墩”的目标将很快实现。聊本行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单霁翔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有人叫他北京故宫的“掌门人”,但是他却认为自己是“看门人”。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让这位“看门人”走进人们的视野,而他却认为这些年自己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尽可能让中华大地上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三句话不离本行的单霁翔说,北京中轴线的申遗工作已进入冲刺阶段,有望借助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的“冬风”成功申遗。2月4日,单霁翔在北京颐和园传递冬奥会火炬。(资料图)北京是个美丽的地方,壮美的青山莽莽苍苍、环绕的水系滋养万物,北京中轴线就是这座有着八百年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的“脊梁”和“灵魂”。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经天安门广场和故宫等地,最终以钟鼓楼作为终点,建设至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单霁翔告诉记者,作为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北京中轴线既是北京老城的空间之轴也是文化之轴,蕴涵着从古到今我国劳动人们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北京中轴线上的体育元素也是数不胜数,中轴线北延长线上的“鸟巢”见证“双奥之城”,为承载北京文脉的中轴线注入新的内涵。“北京中轴线”纪念徽章的发行,让这里的老建筑与冬奥会会徽交相辉映,向海外宾朋直观展示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申遗的核心目的还在于,不只要让北京中轴线获得世界认可,重要的是促进整个北京老城得到全面保护,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同时让世界文化遗产“活起来”。从故宫“看门人”到世界文化遗产“推广人”,单霁翔的身份虽然在变,但是他时刻在关注着家乡的变化,也希望通过他的努力推动辽宁和北京在文化保护和发展发面发挥作用。编辑:邹润陶嘉悦02/21
- 辽宁大连:“科技巨兽”打开文旅新市场“动能虎·白寅君”。(图由受访单位提供)虎年春节,一只在山东台儿庄古城景区亮相的机械巨虎引爆了当地旅游市场。身高3.6米、重1.8吨的它身披机甲、霸气威武,不但能灵活地行走、跃起、俯首、摇头,口鼻、眼睛、眼眉、耳朵、胡须还可以起伏晃动,做出不同表情,与观众亲切互动,每天吸引大量游客围观打卡。这只机械巨虎名为“动能虎·白寅君”,由辽宁省大连高新区数字文创企业博涛文化打造,是“科技巨兽”系列又一力作。2月15日,记者在博涛文化公司看到,春节刚过,企业已经忙碌起来,“科技巨兽”订单排到了两年后。去年底,博涛文化喜获国家级荣誉,在国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的第四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榜单中光荣上榜,与故宫博物院、东方明珠、南方周末集团等单位共同入选单体类基地,是东北地区仅有的两家之一。同时,还入选了文化和旅游部2021年在全国遴选的39个全国文化和旅游装备技术提升优秀案例。自2019年研制全国首个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科技艺术仿生机械装置以来,博涛文化已相继推出中华巨马、黄金巨马、春晚木偶牛等系列产品,先后登陆央视春晚、大连夏季达沃斯论坛,进驻河南开封、江苏南京、山东枣庄、四川成都等城市,在全国文旅市场掀起了一阵文化创意热潮。创意与科技完美结合的“科技巨兽”引领了高科技新型互动体验形式,极大丰富了我国高科技文旅业态。据了解,博涛文化“工程师+艺术家”团队从《山海经》《封神演义》和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优秀创造中吸取养分,通过智能化驱动系统及视觉音像系统等科技手段,让重达数十吨的“科技巨兽”动起来,赋予其鲜活生命力。目前,博涛文化各分子公司拥有知识产权100余项,其中,“科技巨兽”知识产权30余项。编辑:邹润陶嘉悦02/21
- 辽宁:做实民生保障 擦亮幸福底色全面实施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各地失业人员可通过网上办事大厅或省内任一经办机构领到失业保险待遇,享受到统一的失业保险政策;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落地,通过医保谈判新增的67种药品平均降价61.7%;阜新、铁岭、朝阳三市启动价格补贴联动机制,向特定群体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十四五”开局之年,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我省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扩面征缴、待遇发放、基金监管、经办服务,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截至2021年12月末,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67.3万人、3805.5万人、690.9万人、807.9万人。民生保障日趋牢靠,民生福祉不断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全民共享的社会保障网,正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夯实“四梁八柱”“养老金去年又涨了200多元,我的日子过得挺踏实。”70多岁的沈阳市民孔阿姨有个小本本,记录着每年养老金增长的数目,也记录着有保障的晚年生活。2021年,我省再次调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惠及全省838万退休人员。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十四五”开局之年,我省进一步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夯实社会保障的“四梁八柱”。巩固和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落实遗属待遇暂行办法,压实发放主体责任,确保了760余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统筹推进各项制度改革,顺利通过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工伤保险省级调剂金制度,全力推进失业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政策。坚持推进待遇保障制度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打击欺诈骗保等重大任务,全省政策范围内职工医保报销比例达80.1%,城乡居民医保报销比例达67.8%。九层之台,始于累土。“地基”稳,才能保障“高度”升。2021年,我省各项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城镇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总体提高4.5%;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80元;失业保险金月人均发放标准提高47元,达到1558元;一级工伤人员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和供养亲属抚恤金标准总体提高4.5%,最低标准分别达到2722元、2129元、1247元。2021年7月1日,盘锦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正式实施,74岁的蒋开虎成为首批受益的参保人。他告诉记者:“以前每个月支付给护理机构的费用是3960元,如今长期护理保险承担了2150元,大大减轻了经济负担。”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确保各类群体共享发展成果。2021年,全省保障低保对象99.54万人,累计发放保障金46.78亿元;城市、农村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705元/月和6107元/年,增幅分别达到4.9%和9.9%。城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平均标准分别达到1160元/月、737元/月,孤儿集中、分散供养保障人均标准分别达到2048元/月、1629元/月,城乡之间、地域之间救助差距进一步缩小。提升幸福指数幸福不幸福,群众最有发言权。今年,丹东市人社局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这个服务窗口主要解决一些因政策、历史遗留等方面问题在正常窗口无法办理的“疑难杂症”,受到群众点赞。用改革做减法。我省各级社会保障部门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加大力度推动信息化建设,从业务整合互通到推行告知承诺,再到优化窗口设置,简事项、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少次数,一批过去要“跑断腿”“磨破嘴”的事情得以便捷办、快速办。以服务做加法。我省在实现省内、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基础上,加快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实现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省内、跨省无备案通刷通用。截至目前,我省门诊异地就医直接结算59.6万人次,药店直接结算356.4万人次。大数据“加持”,客户端“上线”,数字场景的多点应用,让社会保障服务的“应用版本”不断更新、升级,让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加强“金保工程”建设,全面实施“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积极推动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全面上线应用国家医保信息平台,开通门诊费用跨省结算定点医疗机构2027家、定点药店15329家,提前实现县区全覆盖。小小的社保卡经过多次升级改造,已涵盖异地就医、社保转移、养老金测算等近百项人社领域服务功能。全省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使用率达到53%,群众就医从“卡时代”向“码时代”蝶变,沈阳市在全国率先实现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城”多领域应用。编辑:邹润陶嘉悦02/21
- 辽宁沈阳:市直机关各单位深入践行“两邻”理念 下好开局“先手棋”为落实沈阳市“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要求,使“两邻”理念落地生根,沈阳市直机关工委组织市直机关在职党支部,在元旦、春节期间掀起了慰问帮扶困难户的热潮,2123个党支部走进困难群众家中进行慰问帮扶,送出29万元慰问金及品种丰富、数量庞大的各类物品1.3万件,让党的关怀和温暖陪伴困难家庭过了一个暖心年、幸福年。聚焦主业解民忧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开展“零上访”社区(村)平安创建工作,组成工作专班,全力推动工作落实。团市委以社区青春行动实施试点社区为重点,构建共青团参与社会治理人员、项目、阵地、资源“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在社区开展志愿精品公开课,为结对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提供24小时上门用车服务,在试点社区开展“爱心食堂”项目。市总工会在全市推进职工书屋,逐步向“两邻”试点社区覆盖劳模创新工作室,同时提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生活服务、文体活动、卫生健康五方面服务。市委宣传部着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要,提升市民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文化获得感,为社区放映免费公益电影。市委政法委结合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团结互助、资助育人和精准帮扶,组织党支部帮扶少数民族困难学生。淬炼队伍纾民困市检察院组建“检察蓝志愿红”青年志愿服务队,有针对性地组建一批法律援助类、未成年人保护宣讲类、社区矫正人员监督教育类、涉法涉诉矛盾调处类等功能型服务组织,确保优质资源和共建服务有序、有效、持久地送到居民身边。市机关事务管理局遴选部分干部深入社区一线工作至少一周,在一线体验工作、帮困解难,增强感情基础,提高共建实效。市委网信办组织属地新闻网站做好市主要媒体重点稿件的转载和再传播,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深入宣传“两邻”理念的思想精髓、实践要义、时代价值,宣传沈阳市进展动态、成果成效,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擦亮品牌聚民心市房产局深化“一路向党、服务惠民”机关服务品牌,以“精优服务”为定位,探索市房产局党组织品牌创建和“一支部一特色”服务项目建设。市税务局打造“税收温暖沈阳”服务品牌,积极开展税费政策进社区、进企业、不断拓展“非接触式”、“不见面”办税缴费服务。市人大聚焦推进“沈阳爱心广场”建设,持续支持爱心超市运营,开展大型扶贫助困活动。市社科联积极筹备举办第四届“中国沈阳邻里家文化节”,启动“两邻”建设与文化社区主题论坛,建设“沈阳社科有声图书馆”。市考试院推进“三走进”服务,有计划、有组织、全方位拓展考试服务渠道,向广大考生和群众宣传考试政策,便捷业务办理,送上温馨服务。编辑:邹润陶嘉悦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