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丹东
今日丹东
辽宁丹东:行3000余公里 圆68年心愿
  • 发布日期:2021-9-29 10:52:5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我代表母亲、志愿军15军老战士及家属来看你们了!”日前,丹东市振兴区革命烈士陵园里,康燕女士等两人驱车3千余公里,从广东来到这里,祭扫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圆了母亲张继华等战友68年的心愿。


康燕说,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是志愿军15军当时回国安葬仅有的两位女战士。康燕听母亲张继华讲,1951年志愿军15军参战,当时有一批女战士随部入朝,编为随军学校,担负部队的文化教育、救助等工作。母亲张继华是文化教员,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则为妇救队队员。她们在战斗中结下深厚的友谊。今年4月,张继华因病去世,离世前,老人念念不忘安葬在丹东的两位战友,嘱咐康燕等后人有机会一定要到丹东祭扫两位烈士。

牵挂两位烈士的还有现年91岁、现居住在四川成都的赵爱英老人。康燕这次祭扫烈士,同时也是受赵爱英老人之托。赵爱英老人当时与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同在志愿军15军工作。

在董淑云、李华兰两位烈士墓碑前,康燕通过赵爱英老人的女儿孙晓光现场连线了赵爱英老人。当老人看到烈士的墓碑时,不仅流下了热泪,在电话视频里颤巍巍地敬上一个军礼。赵爱英老人说,董淑云烈士老家在河北省,李华兰烈士则是河南林县籍。赵爱英老人回忆,战斗中,她们经常蹚水过河,有时水都齐腰深,但她们都不怕。

赵爱英老人回忆,上甘岭战斗结束后,1953年,她与董淑云、李华兰等乘车一同回国,途经清川江时遭到3架敌机轰炸。赵爱英老人亲手把她们和其他烈士送至这个墓园。在河北邢台,赵爱英还在志愿军15军驻地将董淑云烈士的军装等遗物交给董的母亲。“这么多年,我终于又看见你了。”老人在电话里哭诉着。每逢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她都会思念董淑云、李华兰等烈士,是烈士用鲜血才换来如今美好的生活。

康燕女士说,她结识的那些健在志愿军老兵和后人,都说自己想念烈士,有机会一定要到丹东来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