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9-28 11:16:44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9月22日,走进凤城市边门镇那家村,一排排房屋错落有致,一条条村路干净整洁。远处青翠的山林、潺潺的小溪……绘成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如今俺们村真的是越来越好了,咱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三组村民那洪柱说,他曾是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些年通过发展南果梨种植产业,一家老小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更是干劲儿十足。
近年来,那家村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集中使用,投入肉牛养殖产业;将扶贫旅游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旅游项目开发;将全口径贫困人口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家庭农场,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项目……所得红利全部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分红,保障他们稳定脱贫致富。
那家村的美丽蜕变是丹东市农村的一个缩影。2016-2020年,丹东市创新推广凤城市“1+N”、东港市“飞地经济”和宽甸“村集体+贫困户”发展模式,并积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累计实施产业项目944个,带动村民致富增收。
采访了解到,凤城市借力“飞地经济”,创新建设“扶贫产业飞地项目”。针对部分乡镇受区位、资源等方面制约,发展产业项目较难的困境,通过借鉴“飞地经济”发展经验,结合小浆果等优势产业,选择抗风险性强、资金收益有保障、市场效益好、具有一定规模的项目,进行投入和建设,取得的收益由全市统筹,实现多次多层保障,让低收入村民走上致富路。
丹东市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凤城市四门子镇地处凤城北部山区,企业少。对此,凤凰山旅游集团主动吸纳镇里的扶贫产业资金入股分红,带动全镇产业增收。同时,依托一批旅游项目,吸纳周边乡镇贫困人口产业扶贫资金,形成“扶贫产业资金+飞地景区”模式,实现共赢。
此外,还搭建庭院经济产业平台,对有劳动能力但没有技术、没有资源的低收入者,通过利用闲置土地,发展庭院种植、养殖等小型庭院经济,投资少、经营灵活、收益也不低。依托凤凰山、大梨树、东汤温泉等重点景区,搭建乡村旅游产业平台,鼓励引导镇、村发展农产品采摘、特色餐饮、农业观光等乡村旅游项目,助力乡村振兴。搭建经济合作平台,由村集体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低收入者采取出资、出地、出物、出工等方式入股合作社,当股东、分红利。全市涌现出了食用菌种植、绒山羊养殖等一批产业发展合作社。目前,凤城市已发展蓝旗镇蓝莓扶贫产业基地、通远堡镇辽丰食品产业扶贫基地和宝山镇岔路村扶贫产业基地3个飞地产业扶贫基地,促进村民稳定增收。
“我市产业的发展给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丹东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市家庭农场达到801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22家。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达1577个,带动农户4.6万户,年经营收入超过38亿元。接下来,丹东市将进一步推进特色农业发展,提升主导优势产业竞争力。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庭院经济、林下经济、畜禽养殖等特色种植业,加快特色农产品研发中心建设,重点推动草莓、蓝莓、奇异莓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档升级柞蚕、食用菌、中药材、中华蜂等地方特色产品,有效扩大农村供给和消费。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