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9-17 10:21:29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9月14日,从丹东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丹东市制定的《丹东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规定,从今年6月至明年4月,丹东市将培育高素质农民520人,培训后跟踪服务1年。振安区培育220人,包括经营管理型140人,专业生产型30人,技能服务50人。东港市培育300人,全部为经营管理型高素质农民。
据了解,高素质农民是指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自我发展能力,爱农村、懂技术、善经营的农民。与普通农民相比,高素质农民更能掌握与运用一定的现代农业生产管理先进技术,是现代农业生产的生力军。我省明确,要整合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发展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培训目标主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全面推进辽宁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业创新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培训对象方面,突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带头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者、农业经理人及乡村治理和社会事业带头人四类重点人群。年龄结构方面,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
培训内容上,将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放在重要位置。设计培训班课程包括:综合素养课、专业能力课、能力拓展课三类。围绕各地主导特色产业,开展集种养、加工、销售、品牌、物流、管理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培训。突出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粮食节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培训内容。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民选用良种;加强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土壤培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和改善耕地质量,建设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提升生物安全水平。将转基因科普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纳入培训内容。
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能力。加大高职扩招政策宣传力度,鼓励高素质农民报考职业院校,积极为考生争取学费补助、减免等优惠政策,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
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训内容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观摩交流等多种培训形式,优选授课教师和精品教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质量效果。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本地资源不足时可开展跨区域、跨省学习交流,提倡学优学先。坚持训育结合,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积极申请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向受训农民倾斜,支持受训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高素质农民更好发展。可根据实际需要开设高素质女农民、融资担保等专题培训班。
继续推行线上线下融合培训模式,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鼓励农民自主学习。在“云上智农”APP上,经营管理型培训班全面推行“线下70%学时+线上30%学时”培训模式。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培训班可根据实际需要参照执行。各项目县要组织培育机构(基地)与“云上智农”APP运营商衔接,签订线上培训协议,加强在线课程开发和规范化管理,确保线上培训质量。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