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1-9-16 10:38:52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2月末丹东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名单公布后,工程的开复工和完工情况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如今已是9月,工程进展如何?连日来,记者再次探访工程现场。

“咱这小区现在跟新小区差不多,大伙可高兴了!”9月14日上午,南金桥小区一栋居民楼楼长李金玲说。南金桥小区建成于1997年,共有11栋楼,由于是开放式小区,如今车棚、路面、楼道门等破损严重,路灯等配套设施也不齐全。“咱不说别的,没路灯,晚上出门不安全,车棚坏了,大家随意停车,也不美观。”李金玲告诉记者,自从丹东开始进行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居民都盼着小区能进入改造名单,这个愿望在2020年实现了。
2020年6月,施工队伍正式进入南金桥小区,从下水管网改造,到楼内粉刷、路面摊铺、安装路灯,再到维修车棚、规划停车线,实实在在改在了居民的心坎上。
今年6月,项目复工,施工队伍再次进入小区进行工程收尾,一些细节让居民感受到改造的用心。“垃圾桶配上了拉环,倒垃圾时直接一拉,不用摸桶盖,卫生还方便。”金桥社区一位居民说。

同样出现变化的,还有今年新开工改造的人防路小区。当日10点,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从货车上卸彩砖,楼下一户居民忙着往楼里搬行李。“今年7月小区改造开始后,陆续有老住户往回搬家了,大家都等着享受改造后的小区生活呢。”宾馆社区党委副书记蔡聪聪说。
人防路小区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此次改造的是2、4、6号楼。2号楼8楼居民范泽明向记者说起了过去的小区居住环境。红砖路面上多年来长出的青苔让人走路打滑,很多居民摔过跤;路上的下水井每隔三四个月就会返水,污水没过整条红砖路,而这条路是三栋楼居民外出的必经之路,因此出行难也就成了小区居民最想解决的问题之一。
“老楼没设置供水二次加压装置,以前我家动不动就停水,不少高层居民因此搬走了。”范泽明说。
此次小区改造的重点内容,正是居民所期盼的。为了避免二次开挖,施工的第一项就是进行自来水管网改造和相关加压设备的安装,随后是下水管网改造,再后来是楼体加装保温层、房顶重做防水层等,直到地下管网工程完毕,施工单位才转入路面彩砖铺设。“刚得知改造内容那几天,大家都纷纷给老邻居打电话报告这个好消息,人都念旧,环境好了,自然要回来住的。”范泽明说。
记者从丹东市住建局小区办了解到,截至目前,2020年计划改造的66个小区,涉及楼房424栋、23080户,已全面复工。其中,于家小区 (6区、7区,17号-22号、23号-27号、15、16、28号楼)、六道口小区、泰和花园小区、桃源街小区(49、51、53、55号楼)、春五路(29、31、33、35、37、39号楼)、航道处小区、建行小区、丹东剧院周边及综合楼、山上街(55、59、61号楼)、园丁小区、南金桥小区已完成改造,其余小区年底完成改造。2021年计划改造的126个项目,涉及楼房1000栋、53736户,已在今年6月底前全部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预计明年底竣工。
为进一步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丹东市成立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组织各地进行改造计划申报,协调财政、发改部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保证改造工作顺利进行;征求居民意见,针对居民需求制定改造计划;提前协调水、电、气、热、通讯等相关经营单位,调整完善各自专项改造规划,同步进行改造等。下一步,领导小组在千方百计保证老旧小区改造按时开工、按时竣工的同时,还将指导各地同步谋划和落实老旧小区改造后续管理方式,做到改造一个、巩固一个,建立长效机制,竭尽全力为市民营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美丽、和谐以及多样化的居住生活环境。
- 美不胜收!大美辽宁欢迎您
- 辽宁“时代楷模”:丹东市融媒体中心《铭记》工作部
- 首届“雪花鸭绿江杯”全国中老年羽毛球邀请赛在丹东开幕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振兴区:夏日雅集 沉浸式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 “丹东·凤凰山”号旅游专列首发 启程连接沈阳与丹东
- 丹东市中考顺利开考 各考点温情护航
- 辽宁:以文体旅融合之笔 绘就振兴发展新画卷
- 推动文体旅融合 打造“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城市新名片
- 丹东港大宗货物吞吐量跨越式增长
- 辽宁省第二批地名文化保护名录公布,丹东占俩!
- 鼓韵悠扬 文化共鸣 ——2025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丹东鼓乐展演精彩上演
- 鸭绿江畔 丹东真好 ——丹东精彩亮相2025辽宁省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