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知识产权量质齐升 创新活力持续涌动
  • 发布日期:2025-4-29 9:20:16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知识产权作为创新成果的“保护盾”和“催化剂”,是链接科技与经济、创新与市场的核心纽带,更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素,以及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支撑。2024年,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依托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双引擎”,围绕专利助推创新型经济发展、商标助推品牌经济发展、地理标志助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推动知识产权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

全市商标申请量3976件,注册量2742件,商标有效注册量24735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0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件。截至2024年底,全市专利授权1778件,其中发明专利247件,同比增长49.7%;实用新型专利1361件,外观设计专利170件。有效发明专利总量1323件,同比增长10.4%;万人有效发明专利6.3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7件。规上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689件,平均每家企业有效发明专利1.26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量717件。

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显著

发放专利转化扶持项目资金296.65万元,惠及36家企业。开展高校存量专利盘活工作,组织辽东学院、机电学院、辽宁森林经营研究所、辽宁蚕业科学研究所完成1412件专利盘点入库,完成率100%。组织130余家企业使用“国家专利导航综合服务平台”,操作率达78.2%。累计完成专利密集型产品备案61件,备案企业29家;专利受让及许可26件(含开放许可6件);专利质押融资9笔,质押金额8609.76万元。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启动2024年知识产权领域“亮剑护航”专项行动,针对社会关注的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强化执法协作,共办理行政案件35件(商标案件27件、假冒专利3件、专利侵权4件、地理标志案件1件),涉案金额34.47万元,罚没款81.59万元。深化司法协同,联合检察院、法院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推动行政、司法、调解衔接。侦破全国首例特大假冒华为传输设备案,采取刑事强制措施12人,捣毁窝点2处,查扣假冒设备183台、传输板卡1771块及制假设备20余套,涉案金额3000余万元。与商务局、贸促会签署《加强海外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全年移送案件5件、跨省移送线索1件,发布典型案例10件。

开展知识产权代理行业“蓝天”专项整治,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联合盘锦市、葫芦岛市建立代理机构协同监管机制,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持续完善

优化便利化服务,设立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丹东受理窗口,线上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加强地理标志服务,指导丹东市草莓产业协会注册“丹东草莓”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提高申报工作效率和质量。

知识产权品牌培育实现突破

2024年,“宽甸蓝莓”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全市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累计用标企业120余家。建成商标品牌指导站10个。辽宁凤城老窖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及东港市地理标志商标品牌指导站入选国家首批“千企百城”名单。

2025年,丹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主线,全面提升创造质量、运用效益和服务水平,深化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为丹东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记者:王俊

编辑:邹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