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5-1-16 10:36:28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1月13日从国家统计局丹东调查队得知,2024年,丹东市克服春旱、洪涝等不良天气影响,粮食产量与2023年相比基本稳定。
据了解,2024年丹东市粮食播种面积180千公顷,同比下降0.5%。粮食总产量119.6万吨,同比下降0.6%,粮食产量居历史第二位。产量增速在全省排名第4。其中,大豆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12.5%;薯类(折粮)产量1.5万吨,同比增长18%,为实现粮食稳产提供增量支撑。粮食总产量与总面积绝对值均排全省第8位,与去年持平。平均综合亩产443公斤/亩,全省排名第10位,较2023年提升1位。在种植面积缩减及天气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市粮食实现稳产,单产位次前移,实属不易。
丹东市粮食生产根基稳固,主要体现为:
播种面积结构优化
各县区粮食播种面积中,东港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有所减少,凤城市、元宝区、振安区有所增加,总体呈现“三增三减”态势。其中凤城市增长最多,增加106.7公顷;元宝区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6%。振兴区同比下降0.7%、东港市下降0.8%、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降0.9%。
豆类、薯类播种面积明显提升,其中大豆播种面积9400公顷,同比增长2.2%,推广种植取得成效。薯类播种面积4000公顷,同比增长5%,扩产速度加快。
综合亩产基础牢固
丹东市粮食平均综合亩产443公斤/亩,同比仅下降0.1%。其中凤城市平均综合亩产同比增长2.5%、元宝区同比增长1.6%、振兴区同比增长1.3%,增速分列前三位。东港市同比下降0.1%、宽甸满族自治县下降2.2%、振安区下降5.5%。
粮食单产保持稳定。主要产粮县区中,东港市亩产499.11公斤/亩,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3.17公斤/亩,为全市粮食生产稳定提供了坚实基础;凤城市亩产也实现了突破。主要粮食品种中,大豆亩产153.85公斤/亩,同比增长10%;薯类(折粮)亩产251.95公斤/亩,同比增长12.3%,生产能力显著增强。
主产县区压舱有力
各主产县区克服夏季高温高湿、洪涝等不利因素,筑牢全市粮食稳产丰收根基。主产县区中,凤城市产量31.7万吨,增产0.8万吨,同比增长2.7%,增长量最多,压舱效应显著;东港市产量55.5万吨,产量占全市46.4%,支柱作用明显;宽甸满族自治县因天气影响,仍实现产量25.8万吨,同比下降3.1%。三个主产县区的薯类和大豆产量都实现了增长。其他县区中,元宝区总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4.3%,增幅最大;振兴区(含高新区)总产量2.3万吨,同比增长0.5%;振安区总产量4.1万吨,同比下降5.4%。
记者:刘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