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 难以忘却的记忆
    时隔56天后,修美凤随丹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返回了家乡。战“疫”前线的日日夜夜,让31岁的重症专科护士修美凤有着不同的职业体会。“武汉,现在就是我的第二家乡。我在那里付出过、战斗过,也更多地感受到了一名医护人员的价值所在。”修美凤是丹东市第一医院的一名重症专科护士。农历正月初二,下夜班的修美凤听说丹东要选派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她很快递交了请战书。次日,修美凤从新闻中了解到武汉疫情形势愈加严重,她急忙给科室护士长打去了电话,表达了自己想去抗疫一线的愿望和决心。修美凤是一名护士,同时也是一名妻子、一个三岁孩子的母亲,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知道家人需要我,但这个时候祖国更需要我,武汉急需重症专科护士赶去支援。作为一名党员,去抗疫一线是我的职责。”此时的修美凤,内心格外坚定。2月2日,修美凤随丹东第二批援鄂医疗队抵达武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是修美凤所在的辽宁省重症医疗队的工作区,团队主要负责第三、第四病区救治任务。“我们所在的病区收治的都是一些危重患者,最多一天收治了30多个。队员们经常要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防护服里的衣服全都湿透了。”修美凤主要负责重症患者呼吸机等仪器监护,还要兼顾病区卫生、病房消毒等。作为一名重症专科护士,修美凤深知时间对于重症患者意味着什么。每天,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在与死神赛跑。工作时,医护人员很少喝水,就是为了尽量不上卫生间,“尿不湿”成了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一天,病区转来了一名女患者。修美凤发现,患者的精神状态非常差。“一看这个状态我就跟她唠,才知道患者是害怕自己的病治不好,每天晚上都做噩梦。”此后,修美凤经常给这位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建立信心。修美凤返乡前,病情大有好转的女患者被转到其他病区继续治疗。临别,二人流着泪抱在一起。“和很多患者一样,她也非常感谢丹东医疗队员。我希望患者们都能更加坚强,早一天康复出院。”修美凤说,在武汉的日子,留给了自己太多难以忘却的记忆。“妈妈,我把病毒打倒了,你什么时候把病毒都打倒,回家来抱抱我呀!”在武汉工作一个多月后的一天,和家人视频时,听到女儿的这番话,一向坚强的修美凤禁不住泪流满面。“其实,我特别感谢我的家人,婆婆、丈夫,他们都很支持我,也给了我更多的勇气和动力。女儿还小,等她长大了,一定会理解妈妈的,会为妈妈的选择而感到骄傲。”来自全国各地的援助医疗队齐心协力,与患者共渡难关;千里之外的家乡人给丹东援鄂医疗队送去了草莓、酸菜;当地酒店工作人员待他们如亲人,在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现在对这句话我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也更加懂得了人生的价值所在。在武汉的这段日子,也真切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我为自己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修美凤说,武汉战“疫”之行自己付出了努力,但内心的收获更多。记者刘作庆
    04/08
  • 【致敬】回家!一个都不少!
    春日暖阳,英雄荣归3月30日,17时43分丹东援湖北第三批医疗队丹东援襄阳疾控队共30人双脚踏上家乡的土地呼吸到熟悉的气息
    04/01
  • 挥别稚子 逆行援汉
    当各地支援武汉医疗队员开始返乡,全国人民最希望看到的,是这些逆行英雄摘下口罩后的样子。而作为逆行者之一,吴薇薇最大的遗憾是未能看到并肩战斗55个昼夜的战友们的模样。吴薇薇,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11年的呼吸科工作经历,让她成为科室骨干。所以,疫情发生后,她当仁不让地请战:“我能行!保证完成任务!”1月26日,农历大年初二,作为辽宁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员,吴薇薇辞别父母、丈夫与年仅3岁的女儿,踏上了逆行驰援之旅。“出发前最不敢想不敢看的就是我姑娘,看一次哭一次,那一夜我几乎没睡。第二天六点起来,告诉爸妈我要去湖北了,六点半走。爸妈惊愕地看着我,老妈赶紧给我做早饭,但我没空吃,匆匆地走了。”抵达武汉之初,正是疫情紧急、人们对病毒又知之甚少的危急时刻。毫不夸张地说,奋战在前线的医护人员面对的,是生与死的考验。吴薇薇被安排支援协和江北医院济和院区。护目镜、口罩、防护服……第一个夜班,她就在“雾茫茫”中熟悉工作系统和查房。初入科室那段日子,患者非常多,床住满了,还有很多患者在等床。同时,医疗物资紧缺,医护人员们都尽量少喝水、少吃东西。闷热的手套,每天无数次的手消保护的同时,也让她的手反复起疹,瘙痒疼痛,直到回丹也没好利索。面对如此凶悍的新冠病毒,冲在最前线的医务人员岂能不怕?但吴薇薇所想却又不同:“肯定有心理负担,但想想武汉的搭档们,我们又怕什么?我们去支援,有困难,但是我们有大辽宁这个强有力的后盾罩着,而他们呢?他们的母亲生病了,千疮百孔,他们拼了命地保护、治疗他们的母亲。”并肩作战,两座英雄城市的儿女们结下的,是同生共死的战友情谊。但是,每天上班就是防护装,下班累得回驻地倒头就睡,共事55天,吴薇薇和武汉的同事们竟未亲眼见过彼此的模样。他们之间能凭声音和身形就认出彼此。有一次加班,吴薇薇一进屋,看到一位医生防护服上没写名字,却马上叫出了对方的名字。“梅艳主任总是来的最早,孩子今年高考;王依启医生很有才气,平时不爱说话,却能写诗,和我们告别时还送了一首;朱丹医生、晏飞医生、袁林主任、汪晓燕医生、黎春医生、熊勇熊弟弟……”回丹后接受采访,吴薇薇不怎么说自己做过什么,却对并肩战斗的同事们的事说个不停。“周游主任,一个很有趣的人。有一次,病房转走很多患者,空了很多床,周主任说,‘熊医生收满床啊!’结果,真的收满了……第二天,大家异口同声说他是乌鸦嘴。”说着说着,吴薇薇就笑了起来,仿佛所有的磨砺,都只为今天这一抹笑容,振奋又温暖人心。从医院撤离那天,大家依然带着口罩。“其他人都见过照片,就朱丹医生我还没见过。”吴薇薇耿耿地说。记者田治华
    03/24
  • 毅然赴火线 带队奏凯归
    1月30日,是丹东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长、丹东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凯丽到武汉疫区值的第一个班,从16点到零点。对于在重症监护室工作多年、早已习惯了值14个小时夜班的她来说,8个小时并不长。但眼前的场景令姜凯丽终生难忘:ICU里都是确诊感染患者,输液泵的报警声、呼吸机的运转声、监护仪的滴答声不绝于耳。站在ICU的外廊,可以看见对面灯火通明的发热门诊,那里正排着长长的就诊队伍……面对岌岌可危的生命,姜凯丽和队友们感觉到肩上担子的沉重。这些生命有的是别人的父母,有的是别人的爱人,有的是别人的儿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尽管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早已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但姜凯丽和队友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角色重新归位。39岁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主任2010年8月,姜凯丽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丹东市中心医院ICU工作,她为人诚恳、做事认真、工作严谨、爱钻研肯吃苦,受到院内同仁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因工作表现突出,2018年被提拔为丹东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39岁的她成为全院最年轻的科主任。做医生,她认真负责、业务过硬;做科主任,她有责任、有担当。她在科室建设方面着眼未来,重视人才培养、梯队建设,重视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和创新,全面把控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在她的带领下,科室工作蒸蒸日上、卓有成效。她先后获得“十佳医生”“三星医生”“精诚协作奖”等称号和荣誉。一定要把大家安全带回来2020新年伊始,武汉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年初一,在万家团圆的日子里,姜凯丽接到院领导的电话,得知武汉需要重症医疗援助,她主动请缨,申请亲自带队驰援武汉。出征任务紧迫,准备时间仅有几个小时。姜凯丽没来得及跟刚刚从北京接来过年的父母说上几句知心话,没来得及跟两个年幼的孩子道个别,也没有太多时间跟丈夫做详细的解释,甚至没来得及换上一双舒服点的鞋子,就匆匆忙忙出征武汉。当院领导握着她的手问她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解决时,她只说了一件事:“请领导费心帮我照看一下我的科室,我不在,不要有风险才好。”避险是人的本能,而明知有危险却依然勇敢逆行,那是因为使命和担当。作为丹东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队长,当接过市政府主要领导交给她的队旗时,她知道这是责任、希望、嘱托,她坚定地表示一定不辱使命,完成任务,把大家安全带回来。与疫魔争夺生命到达武汉后,姜凯丽所带领的团队负责接管蔡甸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负责收治急危重症患者。重症监护室的13张床位已经满床,当地的医护人员因为工作量大,体力已严重透支。时间紧、任务重,姜凯丽和队友们几乎没有多少休整时间,马上进入岗前培训,学习消毒隔离防护要求、各种防护装备的穿脱流程、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等。作为队长,她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自己首先要做好,还要一一确认队友们的学习和安全防护。为了不浪费一套防护用具,姜凯丽成人以来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同来的男同志根本不知道怎样穿脱,这个俩孩子的妈妈便成为他们的老师。每时每刻,他们都在与疫魔殊死搏斗。2月的一天,一位70岁的老人在坚持了12天之后还是走了。随后住进来的是一位68岁的老人,由于呼吸困难,姜凯丽和她交流了四五次才完成了病史采集,老人肺部检查的结果并不乐观。这些都让姜凯丽和队友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不言放弃,点燃这里更多人生的希望。姜凯丽穿着厚重的防护服穿梭在患者之间,细心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方案,不断地鼓励神志清醒的患者,努力帮他们树立信心。一些患者病情好转,住进了普通病房。姜凯丽说,那种由衷的喜悦绝不亚于患者家属。那是她和队友们努力的结果,是他们帮助武汉人民树立起来的希望。硝烟渐渐散去,勇士平安归来。“我从未觉得自己是一名勇士,只是做了该做的、能做的事。这是一个医者的天职和使命!”姜凯丽说,疫情还未结束,她将继续用专业当剑,坚毅做枪,忠诚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健康。记者王强
    03/23
  • 丹东援武汉队员将继续坚守
    3月17日,全国支援武汉医疗队中,有41支3675人将踏上返程。而丹东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们将继续在武汉坚守。目前,武汉50多家定点医院收治的新冠肺炎患者,将陆续向同济医院光谷院区、协和医院西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武汉市肺科医院等10家定点医院集中,腾出医院恢复原有的医疗体系和医疗秩序。全国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员,也将按照统一部署,部分转而支援这10家定点医院,另一部分将踏上返程。丹东支援武汉定点收治医院的医疗队员共有41人(援湖北医护人员另有一人支援武汉的医学观察点、两人支援襄阳疾控)。41人支援4所医院——武汉雷神山医院28人、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6人、蔡甸区人民医院4人和济和医院3人,也就是说,他们仍在参与“武汉保卫战的收尾冲刺阶段”,且大多数将坚守到这场战“疫”的最后。当然,随着在院患者逐渐减少,保留的定点收治医院也会相应减少。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焦雅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驰援湖北的医疗队撤离的基本原则是要有序、安全撤离,方案3月16日已经通过了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的会议审议,已经开始实施。分了几个组开始制订方案,原则上是先从承担方舱医院任务的医疗队开始陆续撤离,因为方舱医院已经圆满休舱了。定点医院的医疗队完成新冠肺炎患者救治任务后,原地休整几天也陆续安排有序撤离。丹东医疗队的队员们,最长的已在武汉奋战50天了。虽然按目前的安排,他们无法在武汉“会师”,但他们依然精神抖擞、战意满满,“我们期待丹东胜利会师的那一天!”第二支医疗队队长孙妮如是说。记者田治华
    03/18
  • 丹东市追授于洋“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13日下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振兴区主要领导来到振兴区临江街道因公殉职的原武装部部长于洋家,看望其家属,送去慰问金,并追授于洋丹东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2020年3月4日17时,于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一线连续奋战43个昼夜后,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因公殉职。于洋去世后,丹东市委宣传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丹东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追授于洋丹东市“最美退役军人”荣誉称号。在于洋家里,市退役军人事务局领导将证书和奖杯送到了于洋妻子的手上,详细了解于洋家属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安慰于洋妻子保重身体、振作精神;鼓励于洋的儿子继承和发扬父亲的好传统和好作风,为国家和军队作出应有的贡献。记者谢秋林
    03/16
  • 齐心战“疫” 文化志愿者声音嘹亮
    在举国上下齐心战“疫”的时刻,我市文化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这一主题大力开展文艺作品创作,以文化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营造众志成城、同心战“疫”的浓厚氛围。感人事迹激发创作热情“我们的眼睛湿润了/望着你们登上列车脚步的坚定/我们的热血潮涌了/送别你们奔赴没有硝烟战场的背影……”1月26日,我市第一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发,白衣天使的壮举深深打动了文艺工作者们,这首《逆行者的背影》由诗人、文化志愿者赵清俊创作,“心之声”七班学员朗诵,情感饱满,令人动容。“我虽然看不清你的容颜,但你的温暖目光常驻我心间,那是情的凝聚,是爱的祝愿,有你在我身边我会心神安然……”这首由我市音乐制作人王心耕作词作曲的《谢谢你,白衣天使》,表达了文化志愿者对抗疫英雄的真切情感。据了解,这首歌曲的填词仅用两天时间,中国歌剧舞剧院歌剧团团长、丹东籍文化志愿者田彦和丹东市女高音于红岩连夜赶制,完成了这首动人的男女合唱。2月8日,正月十五,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主办,市朗诵艺术协会承办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丹东市元宵节声援武汉网络朗诵会”于当晚7点30分准时开始。《钟南山是一种精神》《我们与武汉是爱的距离》《白衣战士赞》《向着春天微笑》等21首诗歌作品,通过网络直播飞向千家万户。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从发起筹备到朗诵会开播仅用了3天时间,希望通过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向武汉人民传递一种力量,同时向所有一线医护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战“疫”期间我市文化志愿者共创作推出10类200多个文艺作品,涵盖歌曲、电视散文、相声、少儿京剧、评剧、漫画、沙画、儿歌等多种文艺形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网络平台拓展传播渠道“新春日,疫情起,华夏蒙难;抗病毒,战瘟疫,共克时坚。大中国,强敌面前,从不怯战,越是艰险越向前……”不久前,一段由丹东少儿戏曲培训中心学员演唱的京剧唱词在抖音、微视等短视频平台悄然走红。据了解,这首唱词是该中心师生专门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创作和排练的众多作品之一。一些家长在观看完视频后纷纷表示,以京剧表演的形式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既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丹东少儿京剧作品在短视频平台走红,正是我市文化志愿者主动借助网络平台拓展原创作品传播渠道的一个缩影。据了解,由我市文化志愿者创作的各类主题文艺作品已被“学习强国”辽宁学习平台刊发126个,其中9个被全国平台刊发,同时还被新华社、辽宁日报、今日头条、新浪、网易、腾讯等多家主流媒体客户端和网站关注并转载推送,阅读量超过120余万次。网友“海歌”说:“漫画通俗易懂,对防疫知识有了更直观的了解,让人耳目一新。”网友“适度就好”留言:“用歌声向白衣天使致敬,直击心灵深处,让人泪目。”多种形式丰富群众文化“‘回’字,打一防疫用品。”“口罩。”“儿行千里,打一防疫词。”“少出门。”“一日未见,无精打采。打两个防疫词。”“不聚会,乏力。”每当主持人抛出一个谜面,就会出现竞相抢答的场景。这不是往年我们所看到的灯谜活动现场,而是开在“快手”直播间里的一场特殊的灯谜大会。所谓“特殊”,除了形式以外,所有谜底均与新冠肺炎疫情有关防控,如“武汉加油”“逆行者”“火神山”等时下比较热门的词汇。这场由市文联主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承办的灯谜大会,共进行了三场,1000多人参与答题,直播间最多时超过1万人同时在线。“既要在元宵佳节里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又要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鼓舞士气。”据大会主办方负责人介绍,关注人数之多,广大市民参与热情之高涨,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文化场所全部关闭、聚集性文化活动全部暂停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如何开展?以上这场特殊的灯谜大会就给出了答案。据了解,在战“疫”之初,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就组织发动各文艺家协会、各县(市)区文化志愿者,围绕疫情防控工作主题创新开展趣味性强、互动性强的网络文艺活动。除了灯谜大会和网络朗诵会,各协会通过微信平台举办“众志成城共同撑起生命之重”原创诗歌作品展、“抗击疫情祈福中国”主题篆刻作品展、摄影作品展等活动。此外,基层文化志愿者也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指尖上‘闹’元宵”等活动,运用多种文化艺术形式增强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得到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和热烈响应。记者周晓明
    03/13
  • 马一鸣:从丹东走向全国的百姓歌手
    推广灵秀丹东赞美医护人员热心公益事业“我用歌声谢谢你,白衣天使谢谢你……”2003年春天,一首《我用歌声谢谢你》成为一线医护工作者耳熟能详的曲目。这首作品在随着电波、影像等媒介进入全国人民视线的同时,原版录音制品也被中国首都博物馆作为现代文物永久收藏,而这首歌的演唱者正是从鸭绿江畔走出的丹东姑娘:马一鸣。马一鸣的声音有种内在的亲和力,人们亲切的称她为百姓歌手。近日,她接受了本报专访,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并希望用歌声向奋战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表达敬意。她的音乐之路始于丹东。小学时在音乐课上,同学一起演唱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唱到高音区时大家都唱不上去了,只有她清脆嘹亮的童声响彻教室,这引起音乐老师刘玉红的关注。她让马一鸣再唱一遍这首歌,愈发肯定这是个学声乐的好苗子,于是找到马一鸣父亲,建议他让女儿学声乐:“这孩子的嗓音条件特别好,家长要重视起来,好好培养。”刘玉红老师的意见,为马一鸣叩响了音乐之门。在父母的支持下,马一鸣开始利用课余时间在市少年宫学声乐,师从王桂华老师。天赋加努力,让她以东北三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附中。音乐事业并非一蹴而就,马一鸣凭借坚韧的意志与对音乐的热爱,用辛勤和汗水把每一步都走出了精彩。她又以全国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中国音乐学院声乐系。名师在马一鸣的音乐事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跟随著名音乐家金铁霖的那段时间,马一鸣成长神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演唱特色。她自身的条件和勤奋学习的精神获得了金教授的认可,他认为马一鸣的声音甜美、圆润、婉转,发声字正腔圆,加之刻苦用功,极有发展前途。走出校园后,马一鸣继续在音乐事业上攀登,2002年,她以扎实的功底考入中国铁路文工团,担任独唱演员。她多次随团深入基层进行慰问演出,深受欢迎。同年她在“金号杯全国听众最喜爱的歌手”大赛中获“十佳歌手”称号。2003年,是她歌唱道路的又一转折点,她不仅首次登上了央视春晚的舞台,让全国听众认识了她的声音,更在全国“非典”的紧要关头,勇敢地站了出来,冲向抗击“非典”的第一线,诠释了歌颂“非典”前线医护人员的歌曲《我用歌声谢谢你》。这首歌曲是在当时北京所有录音棚关闭的情况下飞往广州录音棚录制的。马一鸣下飞机后马不停蹄地开始录音,用了一个通宵,赶制完成了作品。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北京后,她又跟随中央电视台摄制组,赶往北京市第六人民医院。带着和医务人员一样的勇敢和真诚,马一鸣在正与“非典”决战的白衣天使面前唱响了这首歌。“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先看到的是你,那是被白衣天使的双手托起。走完这人生路,也没离开你,只要有一线希望,你绝不放弃……白衣天使,我用歌声谢谢你。”她的演唱声情并茂、真切感人,歌声里的深情厚意感动了在场每一个人。这首歌被拍成MV,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这首歌走上“我们众志成诚”晚会舞台;2004春晚舞台响起这荡人心魄的歌声……《我用歌声谢谢你》让全国观众记住了这个来自鸭绿江畔的女孩。歌曲母带、词曲手稿以及马一鸣演唱时的服装都被首都博物馆作为现代文物永久收藏。在第十一届中国人口文化奖抗“非典”作品评选中这首歌摘得桂冠。这首饱含大爱的歌曲在马一鸣的人生轨迹中留下了壮丽的一笔,让她找到了自己的演唱风格。2004年,她又带来新作《走在百姓行列里》,歌词贴近生活,真挚朴实,歌颂了辛勤工作在各条战线的劳动者。她的演唱如同入心的暖流,该作品让她获得了“百姓歌手”的称号。成功绝非偶然,马一鸣的天赋和努力为自己打下了牢固根基。一路走来,她心怀感恩,无论走到哪都不忘宣传家乡。2012年,马一鸣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因为有你”个人独唱演唱会,在音乐会2000多本精美的节目册上,她把鸭绿江大桥这张丹东“名片”加入进去,把歌曲《幸福谣》作为开场曲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唱响,向外国观众介绍丹东。“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丹东山好、水好,我认为家乡是最美的,也为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到骄傲,我愿意为宣传丹东尽一份力,让更多人认识我的家乡。”这就是马一鸣,一位用心歌唱的百姓歌手。对话《我用歌声谢谢你》录制的时候正值2003年,很多人以为这首歌是为非典而写,其实不是,这首歌是为医护人员打造。海宁:很多医务人员都喜欢《我用歌声谢谢你》这首歌,能否讲下它的创作背景?马一鸣:2003年我刚毕业不久,作曲家赵连第老师因为喜欢我的演唱风格,说想为我创作一首歌。他征求我的意见,我说想唱一首赞美医护工作者的题材。因为妈妈在我小时候有很严重的心脏病,后来在北京市安贞医院做手术后一直都很健康。所以,我从那时起对医护人员有种特殊的感情,他们是我心中最可敬的人,我希望用歌声表达感激之情。我觉得人都有生病的时候,医务工作者冲在前方,为人民生命健康保驾护航,他们应该被赞美。海宁:您曾深入医院一线为医护人员现场演唱《我用歌声谢谢你》,当时怎么会有这种想法?马一鸣:录制这首作品时是2003年,很多人以为它是为非典而写,其实不是,这首歌是为医护工作者打造。在抗击非典时推出是因为当时刚好创作成熟。这首歌由邹友开、赵连第两位老师共同作词,赵连第老师作曲。词曲写好后赶上了“非典”。赵老师是广州人,他第一时间跟我说:一鸣,广州发生了“非典”,为挽救生命很多医护工作者都感染了,形势严峻,需要这样一首歌来为他们鼓舞士气。看到完整词曲之后,我被蕴含的情愫深深感动。很快,中央电视台也知道了这首歌,向我发出录制邀请。当时北京“非典”严重,录音棚都关了,我带着24层医用口罩飞往广州。录制时,多次情不自禁地想起在一线战斗的医护工作者,含着泪唱完这首歌,录完已是凌晨三点。回北京后我又来到北京最早发现“非典”病人的第六医院为医护人员演唱。师哥师姐知道后很担心,有的说,一鸣你别去了,安全第一。我说我会防护好自己,现在医务人员奋战在一线,挽救大家的生命,如果能为他们鼓舞士气提供精神食粮,我愿意。海宁:这段经历对您的人生是不是也产生了一些影响?马一鸣:是的,每次唱这首歌我会特别感动,因为这是我第一首个人作品,又是在特殊时期录制的,包含着那个时期最真挚的情感与无尽感动,是一首饱含大爱的歌曲,亦是首充满感恩之意的歌曲。而当时有很多回忆都毕生难忘,印象最深的是医护人员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只为心中的信念:挽救生命。这份奉献精神感动了我,让我理解了恩师金铁霖的教诲,学会了什么叫用心歌唱。在今后的艺术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用心歌唱的歌者,秉承着用心去感动每位观众的信念,会选择一些代表人民心声的歌曲,我的歌唱对象囊括不同工作岗位上的民众,可能这也是大家称我为百姓歌手的原因。《欢聚》《我用歌声谢谢你》《花开中国年》陪伴百姓度过一个个欢乐春节。三次参加春晚也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海宁:多次参加央视春晚,能否分享下春晚录制的幕后故事?马一鸣:我参加了三次央视春晚的录制。第一次是在2003年,和刘和刚、王丽达等六位歌手合作演唱零点钟声敲响时的歌曲《欢聚》。那时刚毕业不久,能参加春晚觉得很幸运。记得老师说,你们人多,镜头会少,可以等着参加谢幕,镜头会很多,我们都等到最后,给了好多镜头,大家都很高兴。第二次是2004年带着代表作《我用歌声谢谢你》,没有太多华丽的技巧,表达出一种大家共有的情感,感动了很多观众。第三次是2007春晚,我和陈莉莉、严当当、谌蓉三位歌手共同演唱开场歌曲《花开中国年》,那个节目场景很宏大。《欢聚》《我用歌声谢谢你》《花开中国年》陪伴百姓度过一个个欢乐春节。三次参加春晚也成为我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海宁:一首歌曲蕴含一个故事。多年歌唱生涯您带来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如果要推荐一首最喜欢的歌,您会选择哪首?马一鸣:最喜爱《幸福谣》,因为是描绘家乡的歌。“我的家乡有座桥,一座幸福的桥,桥下流淌着幸福的水,喝过水的人都有幸福的味道……”现在回家还常能听到收音机里放这首歌,歌曲描绘了鸭绿江畔美景,很有地域特色,把家乡的山海江田表现得淋漓尽致。海宁:多年来您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家乡,也演唱了多首赞美家乡的作品,能讲讲这些作品吗?马一鸣:作为丹东人,能为家乡宣传、发展做出贡献是我的荣幸。所以我也一直积极和家乡音乐人合作。2014年我演唱了阎肃老师作词、姚明老师作曲的描绘丹东美景的歌曲《秀美丹东》。这首歌在丹东拍摄,是一首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含蓄的歌,几乎涵盖了所有家乡的美景,让人听时会不禁赞叹丹东这么美。去年我又唱了《人修正道福自来》,歌曲在大孤山取景拍摄,词曲简单朴实却不失深远寓意,展现了大孤山的历史文化,这首歌也得到了众多听众的认可。愿祖国发展越来越好,取得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把更多的演出带给家乡的观众与一线的医护英雄。海宁:支持公益事业您始终不遗余力,您的动力是?马一鸣:公益事业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业,从事艺术工作,让我对公益二字理解得更为深刻,也为我支持公益奠定了基础。作为铁路文工团演员,我常出现在基层演出中,包括欢乐中国行和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作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暖流计划爱心大使,我也经常参加公益性演出,像关爱留守儿童,还有献给母亲等主题演出。我还被聘为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爱心大使”,这也是对我多年来热心公益、关注环保的认可和鼓励。我曾专门赶赴四川雅安大熊猫繁育基地,认养了一只大熊猫,能为生态文明和环保献上自己的一点能量,我感到十分荣幸,我也愿用歌手和爱心大使的双重身份,影响更多的人。海宁:您被称为百姓歌手,可见听众的喜爱,从青涩到成熟,这些年心态有什么变化?马一鸣:音乐道路上我不断成长,不断提高,技艺愈发成熟,思想也在成熟,心态越来越好,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在歌曲选择上更了解自己适合什么风格,我觉得作为歌唱演员,应该用歌声歌唱时代,歌唱英雄人物和英雄事迹,用歌声来记录生活,多唱贴近百姓的作品,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信念。每一首歌我都会发自内心地用真情演唱,我相信好的歌能表达出大家共有的情感,无论何时我都会坚持唱百姓喜欢的歌,为百姓歌唱,也愿意把歌声送到百姓身边。海宁:2020年的愿望是什么?在音乐方面有哪些打算?马一鸣:今年会有一首新作品,也在计划开独唱音乐会。但更希望力所能及地多参加公益活动,尽一份微薄之力。愿祖国发展越来越好,取得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把更多的演出带给家乡的观众与一线的医护英雄。
    02/17
  • 疫情面前的义举
    2月2日一大早,江海街道海龙村村民赵军带着10万元现金赶到村委会,在村干部和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银行,将这笔资金汇往武汉红十字会。“我天天关注武汉的疫情发展,心里着急啊。咱不能去一线,帮不上忙,但可以在物质上力所能及地帮一下,哪怕给那些医护人员加个口罩或者加身防护服也是好的!”赵军说,随着疫情不断蔓延,他想捐款的心越来越强烈,家人对他的想法也举双手赞成。但怎么捐?往哪个账户捐?他实在摸不着头绪,于是向村委会求助。得知他的这一愿望后,村干部既感动又敬佩,马上选派人陪同他完成了爱心捐助。海龙村支部书记赵礼田介绍,赵军平日里就经常做好事,“去年八月十五,他还给村里的80岁以上老人每人发了五百元红包。”得知同村村民缺少消毒液,海龙村另一村民魏刚坐不住了,他花费一万余元购买了1500余斤酒精供大家消毒使用。这份爱心被大家得知后,村里的党员志愿者和村民也纷纷行动起来,他们有的自费买来瓶子进行分装,有的开车逐户发送,每个人都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为抗击疫情出点力。赵成城记者王玉
    02/05
  • 心疼,当丹东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摘下口罩
    1月29日,市传染病医院,隔离救治病房里换岗的科主任摘下口罩,脸上已留下深深的口罩勒痕。她旁边,另一位医护人员也因戴口罩过久,脸颊上一片红疹。“若有战,召必回!”1月25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全员取消休假,全员上岗,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事实上,这个春节市卫生健康委机关党员干部及所属多家医疗机构压根就没有放假,他们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坚守、忙碌在抗战疫情的最前线,守护着江城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翻开工作日志:1月19日,市卫生健康委就在全系统建立了24小时值班值守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对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展开排查、监测、防控,通过市主流媒体以及卫生系统新媒体矩阵及时向公众宣传防护科普知识,全系统进入备战状态;1月20日,在我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会议及市长办公会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部署落实。抽调专家组建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专家组,研判风险,撰写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防控建议和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防疫药品、器材、检验试剂、个人防护、消杀药品等物资储备;组建12支医疗队和30支防疫应急队伍,组织专门培训;确定市级定点收治医院、3家备用医院,加强舆情引导以及相关政策解读宣传,做好防护知识普及。在马不停蹄的工作中,B2病毒实验室高速运转、定点医院隔离区迅速划定、17家发热门诊立即行动、环境卫生整治从严从细,动员社会各层面支持配合,百姓对疫情防控重视起来了……1月22日,全市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议建立了部门间日报告零报告制度,建立信息沟通、风险防范、疫情监测等7方面的工作制度;1月23日,通过主流媒体公布全市发热门诊机构,委分管主任带队分三组奔赴县(市)区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综合督导检查;1月24日起,通过移动、电信、联通等三大电信运营商每天对全市200多万手机用户发送疫情防护知识短信;1月26日,我市首支支援武汉医疗队出发,市定点医院全力开展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1月27日,市卫健委向全市卫健系统工作者发出倡议书,全系统党员干部带头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冲锋在前,尽职履责;1月28日筹备组建第二批、第三批我市驰援湖北医疗队,做好随时前往武汉的各项准备工作。市、县(市)均设立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集中医学观察场所,接收医学隔离观察对象,最大限度保护广大市民健康。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防控工作要求,坚持把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加强监测研判、提早谋划安排,多部门协同配合、迅速展开疫情防控工作。面对疫情,各家医院尤其定点医院树立大局意识,无数医务工作者奋不顾身、恪尽职守,站在了防控疫情的第一线,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心头、护在身后。各疾控机构全力做好流调工作,追踪溯源,做到不落一地、不漏一人。他们是疫情来袭时最美的逆行者,不顾个人安危始终在患者身旁,放弃佳节休息守护万家团圆,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展现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精神风貌。少出门少集聚勤洗手勤通风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喷嚏后慎揉眼有症状早就医不恐慌不传谣须警惕不轻视
    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