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丹东
- 丹东市工业经济量质齐升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丹东市项目建设在暑气蒸腾中火热推进。在东港市上海电气新材料制造项目现场,建设者以“满格”状态奋战在施工一线,奏响了夏日奋进曲。今年上半年,项目已完成投资3.03亿元,下半年计划投资2.8亿元,主要建设复合材料再造生产线、电气风电区域运检中心等。源源不断的投资活水,正转化为车间里的新设备、生产线上的新动能,为丹东工业经济注入新动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丹东市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2亿元,同比增长16.7%,排名全省第四位;技改投资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12.6%;制造业完成投资42.9亿元,同比增长26.6%。工业是丹东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所在。以加快建设具有丹东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线,紧紧围绕省4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重点产业集群,推进关键产业的培育、发展和细化、落实,优化“5454”重点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仪器仪表等5个50亿级和纺织服装等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丹东坚持抓传统、育新兴,大力推进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管理创新。与此同时,丹东以创新思维和务实举措纵深推进两化融合,推动龙头企业走出去,主动谋求与链主企业合作,创品牌、延链条,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入选“辽宁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新增6个省级数字化车间、4个省级先进级智能工厂,数量居全省前列;曙光汽车、丹东国投与吉利远程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丹东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联盟正式组建……作为工业稳增长的“压舱石”,今年以来,丹东按下项目建设“快进键”,以持续升温的“加速赛”全力扩大有效投资。今年,丹东市计划实施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22个。截至7月中旬,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已开复工184个,亿元以上开复工项目52个。保持“稳”的基本盘,抓住“新”的主动权,展现“优”的新活力,今年上半年,丹东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较全省平均水平高出4.7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5%,占比12.6%,位居全省第一。记者:黄宝锋王卢莎07/31
- 丹东13家企业上榜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近日,辽宁省质量强省、质量强市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公布,我市13家企业成功入选。质量强省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丹东2家):1.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2.凤城太平洋神龙增压器有限公司质量强市建设领军企业培育名单(丹东11家):1.丹东希悦鸭绿江食品有限公司2.辽宁光华酿造有限公司3.辽宁芯峻电气有限公司4.丹东泰宏食品有限公司5.辽宁中创铝业有限公司6.丹东老汤纺织制造厂7.丹东华洋纺织服装有限公司8.丹东黄海汽车有限责任公司9.辽宁凤城老窖酒业有限公司10.丹东忠世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11.丹东永明食品有限公司此次入选的企业涵盖高端制造、食品加工、新材料、汽车制造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了我市企业在技术创新、质量管理、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综合实力。此次培育工作自今年4月启动,市市场监管局根据《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征集领军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的通知》要求,组织各县(市)区市场监管局对全市企业进行深入调研和综合评估。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重点考察企业的规模实力、创新能力、质量管理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最终筛选出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行业影响力的优质企业。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提升培育工作的精准性,我市建立了梯度培育体系,将企业划分为种子企业、潜力企业和重点冲刺企业三个梯队,并针对不同梯队制定个性化培育方案,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下一步,将继续优化培育机制,强化政策支持,推动更多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为丹东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记者:王俊07/30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振安区:多领域重点突破 绘就振兴新图景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振安区紧紧围绕重点任务攻坚,聚焦项目建设、产业升级、文旅融合、镇域经济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良好的发展态势。项目建设“加速度” 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构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推动有效投资持续落地。2025年全区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73个,开复工率达114.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31.4亿元的金山热电二期项目加快推进,丹东中博汽车新能源线束项目、众源燃气储备站、鸭绿江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稳步落地,形成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投资活力持续释放的良好局面。产业升级“强动能” 坚持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双轮驱动”,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近三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6亿元,较2022年增长12.4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达到21户,实现翻番增长。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电气装备、射线装备等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业集聚水平。文旅融合“新画卷” 以高品质文体旅融合为切入点,打造多元化消费场景,释放文旅消费新活力。五龙山景区新增夜游亮化、萌宠乐园等体验项目;南大沟景区开发避暑露营、生态观光等新业态;九连城朝鲜族民俗文化村通过沉浸式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初步形成“山水+文化”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上半年,全区开展书画辅导、匹克球推广等群众文体活动95场,举办“冰雪温泉欢乐季”“春风相约文艺快闪”等特色文旅活动,惠及群众超万人次,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镇域经济“特色牌” 各镇街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推进产业项目落地,镇域经济展现多元特色。鸭绿江街道上半年招商引资到资额达4.4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71%;同兴镇以项目建设为牵引,2025年计划新开工项目10个,总投资达35.04亿元;五龙背镇锚定温泉文旅产业定位,推动天皓净化二期、南大沟景区开发等31个重点项目落地,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164.3%。 下一步,振安区将锚定全面振兴新突破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强化项目牵引,聚力产业升级,激发内生动力,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实现辽宁全面振兴持续注入振安力量。记者/王一淞编辑/邹润07/29
- 农民工工资支付电子保函系统上线近日,为推动农民工权益保障提效赋能,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企业零跑腿”,市人社局联合相关金融机构,上线农民工工资支付电子保函系统,实现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事项全流程线上办理,跨部门数据共享。自今年6月12日上线以来,系统共办理业务28笔,涉及项目金额55272万元,保险保单代替农民工工资保证金1035万元,全部采用“48小时见索即付”模式,企业缴纳保费32万元,为企业释放现金流1003万元。该系统整合了市、区县两级人社部门与金融机构资源,打通信息壁垒,实现了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共享与业务联动。通过统一平台集中处理保函申请、审批与资金监管等环节,提升了政府部门的服务效率与监管能力。以往,企业在线下申请农民工工资支付保函需前往市、县区两级人社部门提交材料,在领取缴费通知书后完成备案,耗时较长。新上线的电子保函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审核、缴费到备案的全流程线上办理,助力企业减负增效。同时,系统具备保函真实性验证、到期前自动预警、自动统计归档等功能,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和管理成本,释放了基层人力。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市农民工欠薪案件动态清零,欠薪案件办结率位列全省第一。在全省首创农民工工资保证金保险保函制度,累计签订保险保函295单,为企业释放现金流6.51亿元。下一步,市人社局将面向企业及农民工开展政策宣讲,提升制度知晓率,畅通维权渠道。对承保机构实行动态监管,对未按约定履职的机构,依法依规启动退出程序并公开通报。持续优化系统功能,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更多政务服务高效化,筑牢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防线,推动工程建设领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实现企业减负与农民工权益保障的平衡发展。记者:李美臻07/29
- 【牢记嘱托显担当 决胜之年夺全胜】丹东企业亮相“兰洽会”7月上旬,第31届中国兰州投资贸易洽谈会在甘肃兰州市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丹东市组织孔雀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丹东腾汇实业有限公司、辽宁绿康源食品有限公司、宽甸蜜小伯酒业有限公司参加展会,集中展示我市优势特色产品。 本届“兰洽会”以“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共创繁荣”为主题,围绕国际交流、区域合作、特色优势产业、时尚消费品与外贸优品等内容,设置4大展区,吸引大量国内外客商参会。 展会期间,我市参展企业依托辽宁整体形象展区,充分展示产品优势与品牌特色,吸引众多媒体关注和采购商驻足洽谈。现场共接待国内外专业观众1000余人次,达成意向合同金额约200万元。 此外,市商务局还组织企业参加“辽品进甘”对接洽谈活动,持续推动丹东优质产品拓展西部市场,不断提升“丹东制造”的市场影响力。记者/刘响编辑/邹润07/28
- 大咖云集丹东 探索跨境贸易发展新路径7月17日,中国(丹东)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专班组织召开跨境电商专题培训会、研讨会,政、企、学界多方代表齐聚,探索跨境贸易发展新路径。上午,“聚焦综试区建设培育跨境新动能”高质量发展培训会举行。浙江省人民政府特约研究员、省商务厅前副厅长分享行业前沿经验,深入剖析浙江跨境电商发展精髓,并结合丹东独特的区位与产业禀赋,分析机遇与挑战,提出建议。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数字商务研究院专家系统解读跨境电商发展背景、核心产业政策、外贸综合服务等。丹东市跨境电商综试区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商务系统业务骨干及重点跨境电商企业代表140余人参会,现场干货满满,互动热烈。下午,“边境优势赋能跨境创新突破”研讨会开幕。省商务厅外贸促进处、市商务局、丹东海关、大东港海关、市税务局、中国人民银行丹东分行、市交通运输局及各县(市)区等核心专班成员单位负责人,Wildberries中国区、拼多多等代表,阿里巴巴国际站、TikTok、谷歌独立站等渠道商及本地企业代表40余人参会。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将“边”的潜力转化为“跨”的胜势展开热烈讨论。内容涵盖政策协同创新、通关便利化升级、跨境金融服务破局、国际物流通道拓展、特色产业带与跨境电商深度融合、东北亚市场精准开拓等方面。“双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丹东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迈入深化实施、聚力攻坚的新阶段。工作专班办公室将持续推动各方智慧落地生根,将独特的边境优势与创新活力转化为生产力,全力谱写丹东跨境电商引领开放、驱动发展的崭新篇章。记者:刘响杜依帆07/28
- “辽品出辽”助力丹东优品“出圈”7月24日,“辽品出辽”走进丹东产销对接会在丹东市政府成功举办。 本次活动由中共丹东市委、丹东市人民政府、辽宁省文体旅集团主办,丹东市商务局、辽宁省辽品出辽产业公司承办,以“以匠心辽品服务美好生活,让辽宁好物走进千家万户”为主题,旨在搭建高效产销对接平台,助力丹东特色产品走向全国市场。 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支点、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桥头堡,丹东拥有丰富的农特产品、优质海鲜和特色日用品资源,具备优越的产业基础与市场潜力。 本次对接会吸引了麦德龙(中国)商业集团、北京物美商业集团、中石化易捷辽宁分公司、省总工会职工服务公司、省交投集团高速实业公司、上海力瀚实业公司、福德汇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等省内外大型采购商参会,同时还有来自丹东及省内的50余家优质企业参展,涵盖多个重点行业。 当天上午,选品会正式启动,现场设立农特产品、海鲜食品、饮料酒水、日用生活品及“辽品出辽”推荐品牌五大展区。具有“老字号”“地理标志”“行业认证”等特色的产品受到广泛关注,采购商在展区现场试吃选品、洽谈合作,多个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通过此次产销对接会,对丹东的名特优品有了充分了解,希望将这些产品带到我们渠道中。”上海力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在采访中表示。宽甸满乡丈母娘食品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入选麦德龙选品,不仅扩大了企业知名度,更是对产品品质的认可。‘辽品出辽’将助力我们进一步提升产品标准,拓展更广市场,迈向国际。” 当天下午,采购商代表与品牌方围绕供应链优化、定制化产品开发等议题召开专题座谈会,深化合作交流。7月25日,采购商代表还将赴意向合作的丹东本地企业实地走访,详细了解企业生产流程与品控体系,为未来长期合作奠定坚实基础。 本次活动成功促成多家企业达成意向合作,市商务局将持续做好跟踪服务,推动合作项目尽快落地见效,确保“辽品出辽”战略走深走实。 本次对接会不仅是推动“丹东产、丹东造”走向更广阔市场的重要举措,更是落实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深化区域产业协作、畅通经济循环的务实行动。通过“辽品出辽”平台,丹东特色产品将走进千家万户,“丹东制造”持续叫响全国,“丹东味道”飘香海内外。记者/王莉莹刘响文张尧图编辑/邹润07/25
- 打好服务“组合拳” 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今年以来,东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需求,以政策赋能、平台搭建、技能提升、创业带动为抓手,打好就业服务“组合拳”,全力护航重点群体就业创业之路。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实施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全市8家企业提供见习岗位177个,安置12名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参加见习。深入实施“万名学子留丹来丹”专项行动,落实人才补贴政策,吸引集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落户东港。实施“百校千企”人才对接计划,组织90家企业到14所高校开展携企入校园招聘活动,共收到毕业生简历490余份,有效缓解企业人才短缺问题。搭建多元化招聘服务渠道。依托智慧人力资源市场,陆续实施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春暖辽沈·兴企护航”“聚才兴企·共享用工”等系列活动,组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专场招聘,为各类重点群体提供充足的岗位供给、多元的对接载体、针对性的活动选项。截至目前,共组织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1场,服务用人单位512家次,提供就业岗位14554个。依托“东港市人力资源市场”微信视频号和“东港人社就业直播间”举办直播带岗活动59场,累计参与企业1088家次,提供招聘岗位21471个。开展高质量职业技能培训。为落实好职业技能培训政策,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意愿和就业意愿调查,动态掌握重点群体的培训需求。截至目前,已组织开展三期重点群体免费技能培训班,共有46名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养老护理专业培训。通过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程相结合,使学员们了解和掌握养老护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帮助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扩大创业带动就业规模。加大创业带头人培育,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增收,上半年共扶持创业带头人71人,带动就业589人。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支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返乡入乡创业,共有8人申报创业场地补贴3.29万元。扶持优秀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现有市级、县级创业孵化基地各一家,分别为东港市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和长山镇电商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了优良的创业环境,目前40余名创业者在基地创业。记者:李美臻07/25
- 丹东港矿石吞吐量创新高近日,随着“斯夸尔斯”轮缓缓驶离丹东港20万吨泊位,丹东港上半年累计完成矿石吞吐量538.2万吨,同比增长22.9%。今年以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丹东港煤矿码头分公司以“服务提质”与“效率攻坚”为核心抓手,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理念,持续创新服务模式,通过建立常态化客户沟通机制,精准对接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个性化解决方案。坚持多管齐下优化生产运营管理,紧密围绕船舶到港计划与货物装卸需求,优化人力与设备资源配置,为码头连续高效作业提供坚实可靠的硬件支撑。今年4月,分公司完成矿粉单月吞吐量同比增幅24.72%,创历史同期以来最高纪录。记者:刁庆峰07/24
- 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冲刺跑”7月12日,位于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的东港大闰肉禽食品有限公司包装车间扩建项目完成主体上梁封顶。该项目总投资2.2亿元,占地面积27亩。建设内容包括厂房及冷库,新增设备16台(套)。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1.5亿只肉鸡,年产值约2亿元,年利税约1300万元,解决就业约500人。项目于3月开始进行桩基础施工,目前正在进行生产车间主体施工,预计11月底前完成全部建设工程,12月底前完成设备安装和调试。大闰食品项目为前阳经济开发区今年推进的重点项目之一。上半年,前阳经济开发区锚定“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目标,全区上下以冲刺姿态投入工作,坚持谋项目、定指标、抓落实、强招商多措并举,全力推动各项重点任务提质增效,奋力实现“双过半”目标。上半年,投资2.2亿元的大闰食品、投资1亿元的盛阳食品、投资1亿元的天泓水产、投资1亿元的杰林制衣、投资1亿元的万令物流5个项目相继开工;铭程环保自动化更新改造项目、艾图爱制衣数字化设备改造项目已完成建设;森力智能、明晨印刷两个项目已取得土地批复;金亿和服饰、立孚服装、新巨华服装、弘榆水产、洪林仓储项目已完成组卷程序并报送至上级自然资源部门审核。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推进华能丹东电厂给水管线迁改工程、东港市前阳镇自来水管网(201国道-北大街段)项目进度,目前,华能丹东电厂给水管线迁改工程已开工,自来水管网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工作,现已进入招投标程序。积极争取兴边富民、一般债券、两新两重等政策资金,包装东港市东区供热管网新建工程(1期)、东港市东区污水管网新建项目、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配套给水管网新建项目、丹东前阳经济开发区服装产业园区博爱街、粮东街道路工程等8个项目。精准招商提质增效,构建产业集聚新生态。上半年,盘活闲置资产1处,建筑面积约0.24万平方米;全面梳理园区产业布局,精准锚定装备制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深挖区域资源禀赋与发展优势。充分发挥现有行业资源优势,吸引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面向全国优质头部企业,实施靶向招商策略,采取扬长补短、延链补链、以商招商、产品招商等多种招商形式,先后赴大连、上海、北京、苏州等地开展精准招商,累计开展“走请”活动30次,对接洽谈项目27个,总投资约50.6亿元。上半年共签约项目10个,总投资约15.3亿元。此外,10个项目正在积极洽谈推进,总投资约6.95亿元,力争年内签约。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为前阳经济开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记者:张瑞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