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开放丹东
开放丹东
辽宁丹东大鹿岛村:三重“身份”打通海岛发展之路
  • 发布日期:2022-10-26 10:41:24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近年来,丹东东港市孤山镇大鹿岛村依托地理优势,不断创新发展,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全村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巨变,“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等“国字号”荣誉相继揽入怀中,为海岛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幸福海岛 令人神往

清晨赶海,收获新鲜海产品;白日逐浪,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夜间听海,枕着海浪声入眠……这是大鹿岛村村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依托天然优势,大鹿岛村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客运服务打通入岛通道,渔家民宿打造特色风格,吸引八方游客齐聚大鹿岛,沉睡的小渔村瞬间“活”了起来。近年来,大鹿岛村不断完善岛内基础设施,推进人工鱼礁项目,促进海洋生态保护、渔业经济发展。大鹿岛海湾综合治理、海洋牧场、AAAA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滨海大通道路灯改造等7个项目正在立项、申报和评审中。

“大鹿岛还将打造‘三路三带’,让游客全方位、多角度观赏大鹿岛风光。”大鹿岛村党委书记、村主任张宗义说。

据介绍,下一步,大鹿岛村将分别在沿海、山腰和山顶打造三条环岛、环山路,三条路从三个不同角度展示海洋、渔家文化,并建立高端休闲度假民宿区,为游客带来休闲观光多样化体验。

生机海岛 留住人才

“家乡的就业平台现在越来越好,机会多,待遇好,发展空间也不错。”大鹿岛海兴集团办公室主任孙吉旭说。孙吉旭毕业后在外地工作一段时间,回乡后,变化巨大的大鹿岛不仅为其提供了合适的工作,还让他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产业发展激活全村经济,让大鹿岛更有生机,也创造了更多就业岗位。目前,村属企业海兴集团已为近800位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大鹿岛村合理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定位清晰,提高待遇标准,吸纳专业型人才,为建设大鹿岛凝聚精英。

“家乡正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家乡建设需要人才,我很荣幸能在这个过程中尽一份力。”大鹿岛村“归巢”大学生董德宝说。

今年6月,董德宝以“归巢”大学生的身份回村,目前在大鹿岛村电视台工作,负责宣传推广大鹿岛村。近年来,大鹿岛村的道路设施不断完善,环境治理越来越好,这激发了董德宝建设家乡的热情。“在外求职可能是追求高薪水、高职位,回到家乡就不一样了,我想把家乡建设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还能提升自己,很有意义。”董德宝说。

文化海岛 夯实底蕴

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在大东沟海域爆发,大鹿岛成为甲午海战主战场,这座普通的海岛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1995年至今,大鹿岛村吸引800多万游客进岛瞻仰甲午陵园与邓世昌雕像,已成为区域内青少年夏令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选择地。历年清明节,大鹿岛村都会组织党员、青年与驻岛部队官兵、学校教师学生等到甲午陵园凭吊英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近年来,大鹿岛村加大甲午海战古战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步伐,甲午陵园及周边景点建设初具规模,绿植绕院。2013年,大鹿岛村投资500多万元修缮邓世昌墓地和建立邓世昌雕像两处纪念地,平整场地、扩大陵园面积、增设护栏等。大鹿岛村每年用于甲午陵园及广场邓世昌雕像维护资金约10万元。如今,大鹿岛已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辽宁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

“我们有传承红色文化的使命感,让大家了解甲午海战历史。”张宗义告诉记者,下一步,大鹿岛将建设甲午海战博物馆,让来岛游客知晓、铭记这段历史。与此同时,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打造大鹿岛的“甲午文化”,以绘画、浮雕、文字等方式,全面展示在大鹿岛海域甲午海战的场面,以及岛上居民救援爱国将士的故事。

一座海岛,一段历史,一处文化。近两年,大鹿岛村正在挖掘大鹿岛历史,并将汇编成“岛史”世代流传,让子孙铭记家乡的历史变迁,传承优良文化。“我们要深入到每个村民组进行挖掘,形成区域文化,让村民从骨子里产生爱岛、爱家乡的情怀。”张宗义说。

作者:张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