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丹东
人文丹东
辽宁丹东老古沟村:村民古道热肠 邻里亲如一家
  • 发布日期:2022-7-26 19:25:51
  • 消息来源:丹东日报社

丹东市振安区五龙背镇老古沟村是个民风淳朴的地方,这里的百姓古道热肠,邻里间相处得亲如一家,谁家有个大事小情,众多乡亲齐相助,没有过不去的坎。疫情期间,这种守望相助的情怀更是发挥到了极致,表现出热热的心肠、浓浓的爱心。

闫军和刘颖是老古沟村13村民组村民,夫妻二人均在一家企业上班,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有个7岁的可爱女儿。虽说收入不算高,妻子刘颖还是肢体四级的残疾人,但夫妻俩勤俭持家,小日子过得平静温馨,令人羡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夫妻俩陷入了迷茫和彷徨的境地。听说村里招募志愿者,夫妻俩义无反顾地报了名,于是开始了“大白”生活。

闫军和刘颖家离村里做核酸检测的地方有十公里路,每次村民进行全员核酸检测,夫妻俩凌晨3点多就得起床,简单洗漱后,叫醒女儿,4点准时出发,先到刘颖的母亲家,把女儿托付给母亲后,夫妻俩便急匆匆地赶往村委会报到,开始了紧张忙碌的“大白”工作。刘颖负责信息录入工作,闫军则负责人员疏导工作,一忙起来就是几个小时。穿着密不透风的“大白”服,夫妻俩常常是汗流浃背。核酸检测工作完成后,刘颖还要拖着残疾的身躯,跟随医务人员入户给卧床老人采集核酸样本,看着她蹒跚的身影,许多人在心里默默地为她点赞。从4月27日到6月26日,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夫妻俩几乎天天过着这样的“大白”生活。

在老古沟村,很多村民都认识刘治国。45岁的刘治国是名党员,他从事车工工作,同时还是名电工。正是他的这个“副业”,使得他成了附近村民的好帮手,谁家里电力方面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刘治国,而刘治国总是随叫随到,手到病除。看着刘治国热心助人的样子,很难有人会想到他所面临的沉重的经济负担。刘治国的女儿15岁那年患上了再生障碍性贫血,一家人倾其所有为女儿治病,家里的经济状况可想而知。现在女儿已经二十多岁了,病情也有所缓解,但每月吃药还需要2000多元,而刘治国每月的收入不过3000多元。面对如此窘境,刘治国从不怨天尤人,仍然充满阳光、满怀希望地生活着。疫情来临后,刘治国第一时间成为“大白”,每天披着星星出门,顶着月亮回家。有时还要在卡点值班,从晚上6点半到第二天早上6点半,整整一夜,他要在野外度过。即便如此,刘治国从无怨言。

于惠安今年60岁,是老古沟村14村民组组长。他腿部半月板受过伤,三年来家里的重活、外出打工挣钱他从未干过。虽说家里的活指不上他了,但为村民忙活的事他却从未耽误过。疫情来临后,他几乎天天通知大家做核酸检测,配合相关人员到村民家中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发放检测卡。农村做核酸检测不像城市,下楼就可以做,由于居住分散,有的村民家离检测点很远,做检测很不方便。于惠安站了出来,他每天出车,往返四五趟,接送老弱病残者做核酸检测,要是遇上下雨天,他每天要接送十几趟,从不计较油钱。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于惠安接送了多少次村民,已无人能说清楚,花掉了多少油钱,只有他自己心里清楚,但他却从未透露。

以上所述的人或事,只是疫情期间老古沟村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可爱的人们,筑起了抗击疫情的坚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