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多彩辽宁
多彩辽宁
辽宁:重大历史题材油画创作为时代画像
  • 发布日期:2021-12-17 9:59:01
  • 消息来源:辽宁日报社

辽宁油画创作是当代中国油画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主要学术依托,辽宁的美术院校、美协、画院集聚代际相继的艺术家,创作了大量油画佳作,为美术界瞩目。尤其在历史题材主题创作中,辽宁美术家优势突出,有着扎实的基本功与深厚的文化积淀,呈现出风格鲜明、语言独特、视角新颖的地域特色,留下了一批精品力作。

《攻克锦州》全景画创作现场。

历史题材主题创作贯穿始终

有力践行艺术来源于生活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油画教育发端于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即后来的鲁迅美术学院。几十年间,鲁美逐渐形成完备的教学体系,万今声、许荣初、任梦璋、宋惠民、赵大钧、韦尔申、宫立龙、王岩、刘仁杰、张志坚、牟达器等一批有影响力的艺术家担任油画系教师,教学相长,为辽宁油画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这期间,历史题材主题创作一直贯穿始终,卓有成就。

任梦璋于1961年、1968年、1997年3次创作《攻克锦州》历史画,分别入藏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东北烈士纪念馆。任梦璋是新中国第一代油画家、美术教育家,我国现实主义绘画和艺术实践的开拓者。他较早提出用主题性绘画记录历史、反映时代精神。任梦璋与师生合作完成的《平型关大捷》《攻克锦州》《清川江畔围歼战》等巨型主题历史画成为中国美术史册中的经典。

1970年,许荣初、赵大钧、袁耀锷创作完成油画作品《毛主席和白求恩大夫》,作品被白求恩纪念馆收藏。赵大钧回忆: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到太行山循着白求恩的足迹,感受当时艰苦卓绝的环境,自身的思想得到了升华。这是一幅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作品,通过“黄金分割律”构图方式,画面中心突出,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入微。这幅经典作品,深受各界好评。

1977年,许宝中、李泽浩创作的《三湾改编》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祝福新、周玉玮创作的展现雷锋精神的作品《队日》入选全国美展和庆祝建军五十周年美展;孙文超创作的《亲切地关怀——毛主席接见科学家钱学森、李四光》入选全国美展。1984年,从第六届全国美展以及1987年首届中国油画艺术作品展起,鲁美油画家持续荣获各大奖项,被业界誉为“鲁美现象”——宋惠民的油画作品《曹雪芹》《残雪·早春》、韦尔申的油画作品《我的冬天》《吉祥蒙古》《守望者》、王岩的油画作品《春风吹来的时候》《禽殇》,薛雁群的油画作品《老师》,刘仁杰的油画作品《风》《夏》《绿地》《通道》,胡建成的油画作品《梦》,宫立龙的油画作品《下大地》《春秀》,张志坚的油画作品《单簧管》等获奖力作受到广泛好评。1994年,鲁美油画系成立新古典、新写实、新表现3个工作室。2001年,成立第四个工作室,即大型艺术创作工作室,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吸纳融会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探索拓展油画的新发展。

2010年以来,辽宁油画创作在承担国家重大题材主题创作中表现突出,产生了新一代油画家群体,以新的审美与艺术表现形式记录、反映历史,引起良好的社会反响。尤其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中表现突出,多部油画巨作被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陈列收藏,展示了辽宁油画创作的整体实力。

《淮海战役》全景画局部。

讴歌黑土地与劳动者

以鲜活创作对当下生活作出有力表达

拥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和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辽宁赋予油画家冷峻与深沉的性格,产生了一批代表性油画家,他们以各自不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对黑土地以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劳动人民的热爱。

万今声是东北鲁艺、鲁美教育事业的奠基者、开拓者之一,曾担任绘画系第一任主任。他以渊博的学识、诲人不倦的精神为辽宁培养了大批油画人才。作为油画学科的带头人,万今声以作品和学养说话,把学生的训练实践带入生活中,激发对生活的关注、热爱,培养创作灵感和才智。

乌叔养在担任鲁美绘画系教师时,强调速写的重要,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并要求学生多阅读书籍,多接触其他艺术形式,以扩大视野、增加修养。乌叔养描绘普通人,擅长人物的内心刻画,把尊重与人文关怀注入画面,如《削马铃薯者》《戴帽农民》《白胡老人》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宋惠民在开拓探索油画民族化、创建完善中国全景画艺术体系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作品强调民族艺术因素和个性特点,逐渐形成兼融中西、写实写意相结合、在宏大格局中注重抒情的风格面貌,多次荣获全国美展大奖,是鲁艺精神生动鲜明的写照。

韦尔申作为20世纪80年代学院派绘画艺术的典型代表,把中国具象绘画带进了一种全新的哲理性思考之中,拓宽了中国具象绘画的内涵与外延。精神性追求与表达是其绘画的显著特征,并且成为其创作过程中始终追寻的母题。1989年,韦尔申的作品《吉祥蒙古》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是油画类唯一一项金奖,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从《吉祥蒙古》开始,其创作的系列作品,主旨均在探寻和传达古朴苍劲的民族精神底蕴。

《钢水·汗水》由油画家广廷渤创作于1981年。作品描绘社会主义建设中炼钢工人精神面貌的变化,成为美术史上的经典,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美术作品展。

广廷渤当年经常去鞍钢体验生活,艺术感受丰富,因此他的这幅作品细节真实、极为感人。美术界评价该画匠心独运,为超级写实主义表现手法注入炽热的情感,实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一次飞跃。

画家吴云华、刘仁杰、宫立龙都是在中国当代油画领域独树一帜的画家,屡获全国美展大奖。他们的系列作品在表达时代赋予人的心灵变化和精神追求上,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引发深入的思考。

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李象群认为,鲁美三代油画家拥有共同的艺术信念与志向,在油画艺术领域深入地研究和思考,面对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波澜壮阔的当下社会生活,持续作出了有力的艺术表达。

开创全景画艺术形式

为当代艺术发展注入新思考

鲁美继承发扬鲁艺精神,结合数字媒体艺术,开创出全景画艺术形式展现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使我国成为目前全景画最多的国家。

全景画作为大型综合性公共艺术,以油画为主体,其画面由不同时空和众多情节、场景组成。画面覆盖展览大厅的整个内墙面,观众可环顾四周欣赏。全景画不仅充分展现了绘画的生动性,而且运用地面塑形道具,配以音响、灯光、投影、解说等艺术手段,消除了观众与历史之间的时空距离感,使观众身临其境。

《攻克锦州》为我国第一幅全景画,生动描绘并立体再现了辽沈战役中的关键一役,由许荣初、宋惠民、高泉、杨克山、王铁牛、关琦铭、孙浩、李恩源、傅大力9位画家,于1986年至1989年共同创作完成。画幅长122.24米、高16.1米,其中,地面塑形面积1000平方米。全景画馆这种建筑形式的创新以及地面塑形的出现亦是全景画艺术发展中的一次革命,遍布全国的全景画馆成为大众参观率最高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攻克锦州》打开了中国全景画艺术创作之路,荣获文化部艺术科技一等奖。其后,展现抗美援朝战争的《清川江畔围歼战》全景画,荣获1995年解放军第三届文艺奖。同年,《赤壁之战》创作组成立,李福来与宋惠民、任梦璋等担任主创,开始了长达5年的攻坚。创作团队数次实地考察,七易草图,用时3年,现场制作8个月,最终完成了人类艺术史上工程量浩大的艺术杰作,荣获全国美展金奖。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里,凝结着画家们3年心血的2800平方米的巨型全景油画,用具体、可视的语言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讲述中国现代历史上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淮海战役》全景画创作于2005年至2007年,由鲁美的李福来、晏阳、李武、曹庆棠、韦尔申、周福先、付巍巍,李献吾、孙兵、刘希倬共同创作完成,成为绘画史上的一幅经典作品,荣获全国美展金奖。

对于全景画这种新艺术形式,全景画开拓者之一的李福来总结道:“鲁美在全景画领域的开拓,从初创到成熟,获得社会肯定取得阶段性成果,经历了整整20年的艰辛探索,每幅作品都堪称鸿篇巨制,且大多表现革命战争题材,也兼顾古代战争和当代风景风情内容。所有作品都由各革命纪念地、纪念馆、博物馆的特设展馆收藏展出,并长期对公众开放。鲁美从未忘却对鲁艺精神的传承,以全景画这个综合载体,推展普及到大江南北,极富时代意义。”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壁画学会名誉会长侯一民认为:“鲁美全景画创作组,是一支创造了一个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特种部队’。全景画以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通过画笔把历史凝固于一瞬,是典型化了的历史,谱写出历史的壮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