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鸭绿江之窗
当前位置:首页 > 大美中国
大美中国
高原别样“红” 乌蒙正磅礴
  • 发布日期:2021-6-1 9:57:53
  • 消息来源:云南网

  4月29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召开昭通现场办公会。会议强调,昭通市要准确把握自身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的特点,科学谋划未来发展路径,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

  在云南省委、省政府现场办公会后,昭通市已成立了脱贫致富、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滇东北开发开放、赤水河流域保护等5个领导小组,对各项重点工作开启全力推进模式。

昭通“洋芋帝国”永善片区2万亩马铃薯高标准示范基地(2020年3月15日摄)。新华网发(永善县委宣传部 供图)

  当下,昭通正立足实际,做强农业,振兴工业,提速城镇化,主动接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辐射带动,开放开发走向深入,让这座高原城市像其城市名片“昭通苹果”一般“红”入人心,推动发展之势磅礴而起。

  防止返贫 打造脱贫致富新样板

  昭通曾经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的地级市。

位于云南昭通的靖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资料图)。

  “十三五”期间,昭通有35.5万名贫困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挪穷窝”“断穷根”。昭通是云南省脱贫攻坚战场上最大的深度贫困堡垒,贫困人口185万,占全省的五分之一。经过奋战,这里的贫困人口全部摆脱绝对贫困、10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3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乌蒙人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纵观全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昭通市将把防止规模性返贫、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群众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怎么防止返贫?就此,省委、省政府为昭通指明“出拳”路径。

  云南省委书记阮成发强调,昭通要认真落实好“一平台、三机制”,实现“四个全覆盖”,稳住易地扶贫搬迁成果,大力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

村民在云南省镇雄县林口乡木黑村扶贫车间内制作光学镜片(2020年1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冠森 摄

  昭通是人口大市,也是人力资源大市,全市农村劳动力达到305万,云南省委、省政府明确昭通市要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开发支撑高质量的发展,做好人力资源开发的大文章。

镇雄县驻广东省东莞市清溪镇劳务输出工作站站长张勇(左二)在清溪镇一家企业走访镇雄籍务工人员(2020年4月24日摄)。新华社发

  如何让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昭通市将走出实施“‘稳岗增收’‘人才回流’‘技能提升’行动”的“三部曲”:建立完善“人力资源数据库”,巩固深化与广东、浙江、上海等地省际劳务协作,搭建多方就业供需信息对接平台,持续开展有组织的精准输出;实施“凤凰计划”“鲲鹏计划”,推出“昭通优才卡”,吸引各类各层次人才来昭创新创业;推进基础教育补短板工程,深化与深圳、东莞、中山以及四川、重庆等地职教合作,通过职业教育为昭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优质技能人才。

  昭通市防止返贫将做好预防、提前应对,坚持脱贫攻坚中有效的好机制、抓好特色现代高原特色农业、建好用好“找政府”App救助平台,确保产业帮扶全覆盖、集体经济全覆盖和培训就业全覆盖。

  首先,继续坚持脱贫攻坚中有效的好机制,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到县包保到村、县区领导挂钩到乡包保到户、部门领导挂钩到村包保到户、党员干部结对包保到户机制。

昭通群众在栽种洋芋(2020年3月15日摄)。新华网发(永善县委宣传部 供图)

  其次,要突出抓好以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等为重点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不断增强产业致富带动能力。建立稳定的“双绑”利益联结机制,夯实群众持续增收致富基础。目前,昭通全市42.85万有发展条件的农户与1619个合作社、641家涉农企业已建立“双绑”利益联结机制,覆盖率达65.48%。到2022年,昭通要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帮扶带动有产业发展条件的农村低收入家庭全覆盖;今年全市筹措资金1.29亿元,对集体经济“薄弱村”进行扶持,确保每村平均年经营性收入达5万元以上;探索建立扶志扶智长效机制,实现农村低收入人口就业培训全覆盖。

  此外,依托省级统一建设的“找政府”APP救助平台,以“找政府”APP线上受理和干部走访部门比对线下排查“双轨并行”为抓手,以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为标准,按月对所有农村低收入人口进行动态化监测帮扶全覆盖,构建市县乡村分级负责、行业部门分口推进的常态化排查预警帮扶体系,及时高效化解返贫致贫风险。

  阮成发在昭通调研时曾指出,昭通打赢脱贫攻坚战,各项工作迈上一个大台阶,但发展滞后仍是最大的市情,现在还不是摆庆功宴的时候,要重整行装再出发,继续保持苦干实干的作风,确保脱贫质量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确保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不掉队。

  生态修复 一江清水出昭通

  水清岸绿,城水相依,人水相亲。在昭通市永善县,5月的金沙江畔,绿水潺潺,波光粼粼,极目远眺,金沙江像被微风拂动的绿带,飘逸于两山之间,溪洛渡高峡平湖“河畅、水清、鱼游、岸绿、景美”的美丽愿景正变为现实。

  这是昭通市在推动金沙江流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治理所取得的成果之一,昭通市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全面强化河长制,严格执行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治理工程,努力把昭通打造成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

远眺流经昭通市永善县境内的金沙江(资料图)。新华网发(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昭通市委书记郭大进接受记者采访时,以长江上游支流赤水河流域保护为例讲道:近两年来,昭通市通过实施“九大攻坚行动”,赤水河流域保护修复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同时,近年来,昭通市实施全流域生态修复等行动,陆续将赤水河(云南段)干流、支流17座小水电站拆除,加快小水电站拆除后的生态修复,严格赤水河流域产业准入,确保赤水河一江清水出云南。

  “我们将以赤水河保护治理为样板典型,总结经验做法,推进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郭大进表示,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强保护治理、打好“三大保卫战”、推进“四大工程”、开展“五大攻坚”。

  理念之变引领发展转型。未来,昭通市将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持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开发开放 全力推进“三张牌”昭通版本打造

  云南省省长王予波在昭通调研时强调,昭通市要做好滇东北开发开放大文章,构建“传统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迭代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昭鲁中心城市,构建滇川黔渝区域综合交通枢纽。要做好人力资源开发大文章,抓好转移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素质提升,把人口红利转化为人才红利。

大江之上的溪洛渡水电站,见证着金沙江奔腾咆哮、桀骜不训的前世(资料图)。新华网发(永善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昭通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但水能资源丰富,风能、光热、页岩气等清洁能源开发潜力巨大,硅、煤炭、磷矿等矿产资源储量大,具有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的独特优势。在滇东北开发开放中,昭通将充分发挥电力等清洁能源优势,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坚持大项目引领大产业、大项目带动大集群的思路,依托70万吨绿色铝、80万吨绿色硅项目,积极推动绿色铝材全产业链发展,建成西南最重要的绿色铝产业加工基地;延长绿色硅循环产业链,将绿色硅产业发展成领跑产业,形成昭通工业发展新增长极。

动车组列车驶入成贵高铁镇雄站(2020年8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同时,提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昭通有巨大发展空间,要高水平建设昭鲁中心城市,加快县城建设改造,加强特色集镇建设,并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昭通自身也正着力推进昭阳城区、鲁甸片区、靖安新区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并加快城镇老旧小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快海绵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升产城融合水平,以实现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推进全市城镇水平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

  此外,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建设,昭通市正全力推进世界一流“三张牌”昭通版本打造。昭通市所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昭通苹果、竹子等农特优势产业综合产值年均增长15.4%、达702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创成省级“一县一业”示范县1个、特色县3个,高原特色农业蓬勃发展。

  70万吨绿色铝项目一期保持满负荷生产,二期一段通电投产,80万吨有机硅项目落地建设,电烟煤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达802亿元,工业发展新引擎加速形成。

大山包地处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西北部,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际重要保护湿地之一。冬日的大山包,草甸、湖泊、云海、山峰交相辉映,在积雪的映衬下尽显苍凉壮美。新华网发(左滨洪 摄)

  “一部手机游云南”昭通板块不断完善,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2.6%;电商网络交易额突破127亿元,是2015年的7.6倍;更多金融机构在昭通设立分支机构,企业上市实现了“零”的突破,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在现场办公会召开近一个月后,昭通市明确下一步将把全市11个县区分成6个片区,围绕片区定位,从产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城市高质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生事业的发展等角度补齐‘十三五 ’期间暴露的短板,在‘十四五’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郭大进表示。

  “十四五”乃至今后一段时期,是昭通在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基础上的一个关键时期,昭通已立志:努力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态保护修复排头兵、滇东北开发开放新高地;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生态文明建设、滇东北开发开放、人力资源开发“四篇文章”,续写昭通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徐华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