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8-19 10:11:51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近日,丹东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深入东港市长山镇一家渔业公司的养殖车间,就刀鲚人工养殖、人工繁育、生物饵料培养等方面进行技术指导。
今年以来,市海洋与渔业局指导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深耕渔业技术领域,采取一系列举措,促进渔业企业和养殖户技术水平提升,助推全市渔业高质量发展。
组织技术人员围绕瓦氏雅罗鱼人工繁育技术、林蛙增养殖技术等内容开展交流活动10余次。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所、珠江所、南海所及沈阳农业大学、大连海洋大学、辽东学院开展科研攻关,对接多个苗种繁育企业及养殖户,为企业发展注入技术“活水”。
6月,引进全雄乌斑杂交鳢(俗称黑鱼)“雄鳢1号”大规格鱼苗3万尾,放入池塘进行培育及养成试验。养成试验成功后,可辐射带动养殖面积1000亩以上,亩利润达到8000元以上。针对海水池塘养殖底层的贝类品种——缢蛏病害频发、减产等问题,引进1600公斤、规格1750粒/公斤的缢蛏新品种“申浙一号”开展示范推广。海水池塘改养该品种后,亩利润提高约300元,辐射带动养殖面积20000亩以上,养殖户实现增产增收。
5月,渔业技术人员考察了凤城市四门子镇虹鳟鱼养殖场,开展技术服务和政策引导。联合宽甸满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举办了“共促新时代渔业高质量发展”培训会,培训渔业基层技术人员、养殖户80余名,发放科普资料及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0余份。开展病原调查21批次,为600余户养殖户发送水产养殖病情测报及灾害预警短信4期9798条。切实做好鱼病防控工作,避免水温升高引发养殖水生生物病害,在养殖集中区域开展巡回问诊15次、技术服务17次,为渔业绿色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开展以“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的公益科普宣传活动,增强公众的渔业资源保护意识。在辽东学院、志愿军公园举办4期大洋河鱼类资源公益科普展览,宣传大洋河鱼类资源。此外,市海洋与渔业发展服务中心多次开展走访调研,引导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发展,提升品牌价值。
记者: 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