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布日期:2024-7-30 10:57:50
- 消息来源:丹东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从丹东市防办获悉,7月26日至28日,丹东市遭遇强降雨。其中7月26日8时到27日19时,丹东市平均降雨量134.2毫米,45个乡镇出现1小时大于20毫米的短时强降水,最大整小时降水量52.6毫米,出现在凤城市石城镇。

截至7月27日20时,强降雨已造成全市5条河流超警戒水位;15座水库超汛限水位,其中大型1座、中型1座、小型13座,另有3座小型水库平汛限水位。超汛限及平汛限水库正在抓紧泄洪中,其余水库也在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
进入“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丹东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对防汛形势进行了科学研判,系统安排部署防御工作,要求全市上下严阵以待,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提高政治站位,细化责任分工,凝聚工作合力,坚决打好打赢防汛抗洪救灾攻坚战。
提升应急响应,提级应对部署。市防指于7月26日16时启动防汛IV级应急响应,27日5时将全市防汛应急响应提升至II级。7个县(市)区也全部启动II级防汛应急响应。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II级应急响应工作要求,全面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实时会商研判,及时预报预警。为有效应对本轮强降雨,按照防汛II级应急响应要求,各级防指主要领导24小时坐镇指挥,实时会商研判,动态分析汛情、灾情、险情风险及超警戒、超保证河流水势发展变化态势。第一时间发布暴雨洪水预报预警,提醒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及时调配力量、物资、装备,确保高效抢险救援。
突出人员转移避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各地按照II级响应要求,进一步扩大人员转移范围,对老弱病残等重点人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全市计划转移受威胁区域群众共计4147人,已完成转移3989人,确保转移人员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有临时安全住处,严格落实转移避险人员实名造册制度,严防转移人员擅自返回,实现了转移避险全过程安全闭环管理。
紧盯薄弱环节,明确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各责任单位加密巡堤查险频次,重点加强中小河道巡查防守;紧抓水库“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科学精准调度,全力腾库迎汛;统筹落实队伍、物料、装备、专家,确保关键时刻“队伍拉得出、物料供得上、抢险来得及”;采取物理隔离措施,管控险工险段;加强危险区域管理,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化宣传发动,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知险躲险;落实防指、防办领导带班制度,及时上报汛情险情等重要信息。截至目前,全市河道巡堤查险人员增加至3200余人,水库累计预泄腾库7000余万立方米。
统一指挥调度,分级分部门负责。各县(市)区防指及所属各乡镇(街道)及其成员单位,广泛组织和动员广大干部群众,迅速投入到防汛救灾工作当中。市应急局积极组织协调全市各地区应急救援工作;市住建局做好沿江防洪交通门封堵工作;市公安局做好沿江路段封闭、警戒工作;市文旅局开展了游客疏散和劝导工作;市交通运输局同路政部门密切配合,针对6处国省干线公路阻断,主动封闭道路,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并安排专人把守;市工信局赴蒲石河电站、太平湾发电厂和辽宁通隆化工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和防汛防灾监督检查相关工作;市通管办协调网络运营商,向全体市民发送提醒短信……各地、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全面开展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县防指及相关部门紧张有序地组织迎战强降雨和应对台风“格美”工作,各级、各部门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及时发现险情、科学应对处置,确保全市安全度汛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记者:郑鑫